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11-15 17:25:19
  • 相關推薦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時常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1

  本溪是一座聞名遐爾的煤鐵之城,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這里峰嶺聳翠,重巒疊嶂,山地約占總面積的80%。本溪市依山建城,群山環繞,又有太子河穿城而過。登高俯瞰全市,樓群在高崗低丘間鱗次櫛比,街道于山嶺之中縱橫交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構成獨特的城市景觀。位于遼寧省的中部地區,北靠沈陽、撫順,南接丹東,西鄰遼陽、鞍山,東傍吉林。

  本溪屬于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全地區年平均氣溫為6.1℃-7.8℃,年平均降水量為800-900毫米。總的來說春天風和日麗,夏季稍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天冰封雪飄。 本溪歷史悠久,在廟后山考古發掘出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表明,在四、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這不僅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東北亞人類分布和轉移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 本溪在我國夏、商時期分別屬于青州、營州管轄,戰國時屬燕國遼東郡,唐代屬安東都護府遼城州,清末始設本溪縣,隸屬奉天府。

  景觀:洋湖溝、南天門、大石湖、老漫子、觀音湖、桓龍湖、望天洞、地溫異常帶、太子河、水洞、溫泉寺、鐵剎山、關門山、湯溝、廟后山、平頂山、五女山、老禿頂等。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2

各位游客們:

  太子河是遼寧省較大河流之一,流貫本溪境內。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

  本溪地處太子河上流段,自古以來就享受著太子河賜予本溪人民的豐腴與恩澤。1978年省、市、縣考古隊在距太子河1里左右的本溪縣山城子鄉太子河支流湯河右岸的廟后山南坡,發現了我國舊石器文化遺址中最東北的一處。廟后山遺址屬于奧陶紀石灰巖地層洞穴堆積。其厚度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層,出土了人類文化遺物14件和古動物化石74種,還有兩枚人牙和一段幼兒股骨化石。經考古證明,廟后山人起源于40萬年前,是東北地區現已發現的最早人類。

  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位于本溪縣謝家崴子村太子河左岸的本溪水洞遺址。在遺址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有打制石器,較多的骨器,且有陶網墜等,并有狍子、鹿等獸骨。

  在青銅時代,太子河流域的古文明更趨發展。從1983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太子河上游的本溪縣南甸鎮馬城子村陸續發掘出山城子B、C,馬城子A、B、C等7座洞穴,145座洞穴墓葬,出土文物1523件。這些墓葬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區特點。經研究,該文化是我國夏商時期北方的一支早期青銅文化,于夏家店下層文化隔遼河并行發展。

  之后,在本溪市明山區的梁家村,又發現墓葬一處。墓為石板堆砌,墓內出土了青銅短劍和雙紐銅鏡,并有枕狀器。推斷當為春秋晚期的墓葬。

  太子河流域的這些考古發現說明,太子河流域稱得上是東北地區不可多得的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世世代代滋養和哺育著遼東人民。

  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南支的源頭在本溪縣東營坊鄉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鴻雁溝。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經由本溪縣、本溪市區,到燈塔市雞冠山鄉瓦子峪村進入遼陽市境。由雞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經安平、西大窯、沙滸、小屯、望水臺、沙嶺、黃泥洼、柳壕、穆家、唐馬寨等18個鄉鎮,至唐馬寨出境,經海城三岔河入遼河,由營口入渤海。太子河全長464公里,流域而積400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立方米。

  太子河在遼陽境內的主要支流有24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是:藍河、湯河、北沙河、南沙河、柳壕河、運糧河、楊柳河。這些河流生育著各種魚蝦水產。有句諺語說得好:“居就糧,梁水魴。”魴是鳊花魚,扁身細鱗,是鮮美的魚類。據《遼陽縣志》記載,太子河等河川有魚、蝦、蟹等三十余種,名貴者有鯉、魴、鯽、鲇、重唇等。

  太子河更給人以舟楫運輸之利。往昔沒有火車、汽車等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水運就特別發達。人們憑借太子河,用牛船、槽船、木船,航行其間,運輸貨物。20xx年中長鐵路修成后,水運量逐漸減少。1941年,遼溪鐵路建成,并由于太子河水位下降,更增添了水運的困難。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3

  本溪位于遼東半島東南部,北界沈陽、撫順,南連丹東,西接遼陽,東與吉林通化毗鄰。 地理坐標為東經123°34'~125°46',北緯為40°49'~4 1°35'。

  本溪歷史悠久,廟后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證明,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生息,這一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東北亞人類分布和遷移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自夏、商時代始,各朝代均進行有效管轄,至清代末設縣,1939年設市。1948年本溪解放。1949年本溪市劃歸東北行政委員會直轄。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本溪市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本溪市改為省轄市,隸屬于遼寧省。1993年,國務院批準本溪市為全國較大的.市。

  本溪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鐵、銅、鋅、石膏、大理石等100余種。 其中,尤以鐵礦石最為豐富,已探明儲量在27億噸以上,具有可選性好、有害雜質極低的特性,屬我國鐵礦特種資源之一。現有山林地面積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 是遼寧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遼東天然次生林區。境內有大中河流27條,大型山谷水庫2座, 年儲水量56.2億立方米。本溪盛產人參、遼細辛、刺五加、遼五味子等中藥材,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綠色食品及冰葡萄酒、林蛙油、人參汁、紅鱒魚等土特產品,桓仁滿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AA級稻米生產基地。

  本溪物華天寶,水秀山青,游覽勝地舉不勝舉,旅游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本溪水洞,是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洞內鐘乳石光怪陸離,惟妙惟肖,姿態萬千,乘船游覽其中有置身險峻三峽、秀美漓江之感。東北地區道教興始之地九頂鐵剎山氣勢巍峨,峰聳嶺翠,疊嶂重巒,山腳與遼寧省第二大水庫觀音閣水庫相依相連,景色迷人,情趣盎然。燕東名山關門山素有“塞北小黃山”美譽,尤其是十月的楓葉滿山紅遍,令人留連忘返。五女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句麗民族曾建都于此,山峰酷似玲瓏翠屏,四周陡生懸崖峭壁,每臨絕頂,遙望渾江水庫,煙波浩渺,云天山水渾然一體,奇絕畫卷盡收眼底。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4

  本溪位于遼寧省東南部(東經123°34’~125°46’,北緯40°49’~41°35’),全境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北靠沈陽、撫順(距沈陽77公里,距撫順79公里),南接丹東(距丹東198公里),西鄰遼陽(距遼陽46公里)、鞍山,東傍吉林(距通化150公里)。享有“太子城”、“東北山城”、“盛京后花園”的美譽。

  本溪呈亞鈴形分布,境內多山地,自然地貌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本溪屬于中溫帶溫潤氣候區,全地區平均氣溫6.1~7.8攝氏度,最熱七月月平均氣溫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為零下14.3℃。雨量比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800-10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綜觀全年,春天風和日麗,夏季稍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天冰封雪飄。

  境內有大小河流200余條,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條,主要有太子河、渾江、草河三大水系。年水資源總量39.23億立方米,年平均地表徑流量35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9.7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33億立方米。

  本溪市已發現鐵、銅、鋅、石膏、大理石等礦產八大類45種,其中鐵礦石已探明儲量27億噸以上,石灰石礦(水泥)儲量2.1億噸,溶劑石灰(冶金)儲量1.3億噸。南芬露天鐵礦具有低磷低硫低雜質等特點,用此鐵礦煉出的鐵被譽為“人參鐵”。

  本溪市林業用地1000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925萬畝),人均6.4畝,是遼寧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遼東天然次生林區。共有木本植物47科100屬251種,其中有大量紅松、油松、落葉松以及柞、樺、椴、榆、柳等珍貴木材,森林蓄積量4860萬立方米,占遼寧省森林蓄積量的26%;森林覆蓋率74%(其中桓仁縣、本溪縣分別為78%和76%),居遼寧首位,被稱為遼東“綠色屏障”。

  本溪的山屬于長白山余脈、尾脈,既有山之隱,又有原之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小氣候,不僅孕育了品種多、數量大的中草藥材,而且造就了中草藥材有著其它地方藥材不可比擬的特殊藥力。本溪各種植物、動物和礦物藥1117種,自然蘊藏量2200萬公斤。人參、遼細辛、遼五味等北藥馳名中外。

【本溪地理位置導游詞】相關文章:

本溪大石湖景區導游詞01-14

孔廟導游詞_導游詞05-18

經典導游詞05-27

(精選)經典導游詞07-20

導游詞05-16

天壇導游詞關于天壇的導游詞01-07

武漢大學牌坊導游詞_導游詞06-25

大明湖導游詞導游詞02-12

關于日照的導游詞 北京故宮導游詞03-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制服丝袜99在线不卡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日韩R级无卡亚洲一区 |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