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馬王堆導游詞
馬王堆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10-30 08:16:45
  • 相關推薦
馬王堆導游詞集錦(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時常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馬王堆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馬王堆導游詞1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地方是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陳列室。這里陳列有薄如蟬翼的素紗禪衣、精巧絢爛的刺繡、光亮如新的漆器和神奇浪漫的彩繪帛畫等等。最叫人驚嘆的是一具深埋地下二千一百余年而保存完好的西漢女尸。 1972年,在中國古城長沙市東郊五里牌,挖出了現在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經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繼對它們進行科學挖掘,發現地下共有一、二、三號墓葬。

  據二號墓中出土的三顆印章,證明是長沙國丞相利蒼家族之墓。 馬王堆漢墓乃是西漢初期至景帝中元前后下葬的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啦!而且隨葬物品非常豐富,多達3000余件,有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陶器、竹簡、中草藥等等,是中國西漢初期文明形象的再現,它從不同的角度,形象的.反映了西漢初期文明發展的實際水平。因此,無論是在專門的史學或藝術專著中,還是在中學生的歷史教科書中,凡是言及漢初文明者,都必不可少地要提到馬王堆,提到馬王堆漢墓中所出土的珍貴文物。

  那么,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來領略馬王堆漢墓的珍奇和華美吧。………… 朋友們!至此,我們已經參觀完第一展廳的陳列,下面我們轉入第二展廳,參觀一號墓主人及棺木。 一號墓主為漢侯利蒼之妻,名為辛追。辛是辛苦的辛,追是追趕的追。她被譽為湖南最有魅力的女人,大家知道為什么么?因為這位老夫人在沉睡了兩千多年再次面世時,不僅在國內驚動了上上下下成千上萬的人,在國外更是一百多家的新聞傳媒爭相報道這一罕見的考古新發現。 老夫人在經沉睡兩千多年再次面世時,人們發現不僅其墓葬規模巨大,四層套棺裝飾考究、富麗堂皇,而且裝殮相當的豐厚,她的穿著,驚人地華美,確實是再現了西漢初年長沙國丞相夫人的雍容華貴和非凡氣度。

  老夫人在剛出土時,身高154厘米,重34.3公斤,形體完整,肌膚潤澤,部分關節還可以活動,皮膚尚有彈性,除其眼球突出、舌頭外吐外,其它外觀幾乎與新鮮尸體相似。經解剖發現,死者患有冠心病及動脈硬化等。胃中發現甜瓜子138粒半,大概是她是吃了甜瓜子后突發急病死去的,去世時年齡約50歲。 此尸保存時間之長,程度之完好,在世界尸體保存記錄中十分罕見。 它與木乃伊等干尸都不相同,所以專家們把這類型的古尸命名為"馬王堆尸"。 那么,古人究竟是采用何種辦法,從而使古尸保存得這樣完好呢? 經過分析、研究,科學家發現了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近似真空的墓室條件。墓室筑在深達16米以下處,上面還有底徑50-60米,高20多米的大封土堆,不透氣,不滲水,封閉極嚴。而尸體又經過“浴尸”,用二十層衾衣嚴密包裹,然后放入多達6層的厚木板,涂漆棺槨之中,棺槨四周采用粘性和致密性很強的白膏泥、吸濕性很強的木炭填實。這層層“關卡”,使得水與空氣的浸蝕無能為力,從而造成了一種與外界隔絕的獨特環境,近于真空。 然后,在墓室密封之后,不但可消除外界光線、溫度、濕度等對于葬具、隨葬品和尸體的損害,而且在墓室里形成了恒溫和相對穩定的濕度,使整個墓室處于一個固定的環境之中。

  更絕妙的是,當初發掘的時候,人們用探鏟往墓室里打洞,結果從里面噴出了很強的氣流。這種氣流的急劇噴出,說明墓室內的大氣壓高于墓室外面。這種氣流是由于開始下葬時帶進去的細菌的作用所產生的沼氣,沼氣的積聚達到飽和,從而加大了墓室內的壓強,飽和的沼氣對于細菌有殺傷作用,而高壓也同樣使細菌無法生存,這與充氣罐頭的殺菌道理是一樣的。 再加上長沙處于弱震區,沒有發生過破壞性地震,這也保持了墓室的密閉性。這樣,就造就了老夫人辛追的尸體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因素。它是防腐學上的奇跡,反映了初漢人們所掌握的防腐經驗以及防腐學所達到的高度水平。

馬王堆導游詞2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游小王,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湖南博物館。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是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博物館院內。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挖掘出土。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尸,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尸體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臘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類型的尸體,是防腐學上的奇跡,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游人觀光。女尸經解剖后,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于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種漆器,制作精致,紋飾華麗,光澤如新。珍貴的是一號墓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有一件素紗禪衣,輕若煙霧,薄如蟬翼,該衣長1.28米,且有長袖,重量僅49克,織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

  一號漢墓的彩繪漆棺,色澤如新,棺面漆繪的流云漫卷,形態詭譎的動物和神怪,體態生動,活靈活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三號墓出土的10多萬字的大批帛書,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帛書的內容涉及古代哲學、歷史、和科學技術許多方面。經整理,共有28種書籍,12萬多字。另外還有幾冊圖籍,大部分都是失傳的佚書。二號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其繪制技術及其所標示的位置與現代地圖大體近似,先后在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展出,評價極高,譽為“驚人的發現”。

  馬王堆漢墓遺址位于長沙市東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傳為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三座漢墓中,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畎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三座墓中以一號墓規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大17.8米,深16米。現在一、二號墓坑已經填塞,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保存下來,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頂棚,供人們參觀。

  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東郊。長沙為漢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又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發掘了1號墓。1973至1974年初,發掘了2號、3號墓。1973年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相利倉于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侯之印”和“利倉” 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倉本人。 1號墓發現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尸體,墓內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應是利倉的妻子。3號墓墓主遺骸屬30多歲的男性,可能是利倉兒子的墓葬。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標志著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分別打破2號墓和3號墓,則其年代應再晚些。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馬王堆導游詞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參觀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陳列館。

  前言(略)、照片、模型

  馬王堆漢墓位于長沙市東部地區原馬王堆鄉,距市中心約4千米。這里地勢平坦,地面有土冢兩個,它們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間相連,形狀頗似馬鞍。相傳這里是五代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但根據北宋《太平寰宇記——長沙縣》的記載,這里是西漢初年長沙王劉發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號曰“雙女!薄>烤柜R王堆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誰呢?在未發掘之前,實為千古之謎。

  1971年底,湖南省軍區366醫院決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倉庫。為了配合基建,我們對此進行了考古發堀,這才揭開了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紗。

 。P停R王堆漢墓墓坑模型

  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發現秩序的先后,分別編為一號、二號、三號。其中一號、二號墓東西方向平行并列,三號墓在一號墓南側。一號墓墓曰呈方形,下面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漢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長19 ̄5米,東西寬178米,從封土算有20 ̄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級臺階,墓室北面有一條由地面幾乎直達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本器、紡織品、帛畫等各類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二號墓墓口和中部為圓形,下面3米處為方形,由于曾經多次被盜,且白膏泥密封較差,故整個墓葬已嚴重坍塌,僅殘余200余件文物。三號墓與一號墓形制相同,因該墓保存得較好,出土了帛書、帛畫、簡牘、漆木器、紡織品等1000多件文物。遺憾的是,該墓尸體已經腐爛,僅殘存一具骨架。經鑒定,墓主人是一個身高約185米,年齡30歲左右的男性。

  一號墓填塞物模型

  一號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鋪墊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槨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約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時用夯錘夯實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學名叫微晶高嶺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較強的防滲漏和密閉特性。正由于當時采取了這樣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該墓的尸體、葬具及大量隨葬器物才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紀年木牘

  三號墓出土的這支紀年木牘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奮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編,書到先質,具奏主藏君!卑堰@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奮將隨葬品及其一份清單遞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單后,先后對照實物——唱讀和驗收,最后將結果啟奏主葬君。”在這支給墓主人去陰曹地府開具的“通行證”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記錄。經考證指的是漢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這就是三號墓墓主人下葬的準確日期。

  第一部分 走進軼侯家

  “利蒼”玉印

  經過考古發掘,我們發現馬王堆是西漢初期馱侯家族的墓地。從二號墓出土的“利蒼”玉印、“軟侯之印”(銅印〉和“長沙丞相”(銅。﹣砜,二號墓墓主人應該是第一代皸侯、長沙國丞相利蒼。他生于戰圄末年,死于西漢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利蒼曾跟隨漢高祖劉邦參加過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漢初他升任長沙圄丞相,極力鞏固中央政權,維護祖圄統一大業,據《史記》和《漢書》記載,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馱侯。f社,是地名,在現在的河南省羅山縣和光山縣之間。食邑為七百戶,與陳平、張良等萬戶侯相比,是個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蒼處在長沙國的位置獨特,所以家族成員生前甘食美服,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死后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

  利蒼的夫人葬于一號墓,根據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雖然貴為侯爵夫人,她卻經歷了早年喪夫、晚年喪子的錐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時大約50多歲。根據女尸和T形帛畫上辛追的形象,我們請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復原了一個中年馱侯夫人的蠟像,再現了辛追當年的風采。

馬王堆導游詞4

  今年年初,我與媽媽來到了湖南省博物館參觀。我一進門,琳瑯滿目的瓷器、淘器、青銅器、古人用過的物品和我叫不出名字的文物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跟著講解員游了整個博物館。出了博物館,我和媽媽都不說話,因為我們心里都為博物館里每一樣物品暗暗贊嘆、驚訝不已。我以前去過西安漢陽陵,那里氣魄也非常雄偉,但感覺里面的東西都和馬王堆出土的文物大不相同。

  讓我講講這兩個同樣是漢朝陵墓的不同特點吧。西安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異穴的合葬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有190多個葬坑。陵園平面呈不規則的葫蘆形,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3公里。在這個陵園里出土了大量陶俑,有武士樣的、有女仆、文官及大臣等,還有陶塑家畜,如豬、牛、羊、馬、雞鴨、鹿等。大的有約一米長大小,小的只有手掌大小。這些物品都是皇帝死后的'陪葬品,并不是生前用過的東西。講解員告訴我們,這說明漢朝當時是蠻富裕的,皇帝死后也希望在地下物資豐富、生活富裕。漢陽陵跟兵馬傭坑非常相似,都是死后帶無數的陶泥做的人物、動物來陪葬。可湖南馬王堆就不一樣了。馬王堆挖掘出土了三個漢墓。其中一號墓是利倉妻子的墓,三號墓是利倉兒子的,二號墓是漢初長沙丞相?侯利倉。

  三座墓坑中一號坑最大。南北19.5米。東西寬178米,深16米。對于一個墓坑來講,所占的面積是巨大的。更精彩的還是此坑出土的“千年女尸”。大家應該都認為,在地底下埋藏已久的尸體一定會完全腐爛?墒牵@個“千年女尸”在地下埋了兩千多年,面目還像剛死的尸體一樣。當考古學家在一號坑中發現這個“女尸”的時候,“女尸”的身上盡然包著20件衣服。經過一星期的努力,考古學家把這“女尸”的衣服一件件小心地脫了下來。當真面容呈現出來時,所有的考古學家都目瞪口呆:那不像一具千年女尸,而像一具新鮮尸體。她的皮膚是淡黃色的,按下去還有彈性,部分關節還能活動。這是中國歷史上出土的第一具完整的千年“濕尸”。

  在國際上都很有名的。另外還出土許多墓主身前使用過的日常物品,如碗筷、梳妝用品、錢幣、食物等等。西安漢陽陵和湖南馬王堆,兩個陵墓,前者占地面積巨大,墓坑多,后者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只有三個墓坑;前者多出土陪葬陶俑,后者是真實的尸體和當時使用的東西。這就是兩個陵墓的最大不同點。當然,我相信大家一定對“千年女尸”感興趣吧,那么什么時候你們也去看看吧?!

馬王堆導游詞5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馬王堆!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位于長沙市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屬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原屬東屯渡鄉)。原為河灣平地中隆起的一個大土堆,據地方志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冢一個,其間相距20余米。兩冢頂部平圓,底部相連,形似馬鞍,故也有人稱其為馬鞍堆。

  據出土的“長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蒼”三顆印章,證明是漢初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族的墓地。這三座古墓規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徑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繼發掘,其墓葬結構非常宏偉復雜,其中一、三號墓棺槨葬具保存完好。根據漆器款識、封泥、印章等推斷,一號墓為利蒼之妻,二號墓為利蒼本人,三號墓則是利蒼之子,三座墓葬的時間相距約20多年。一號墓由墓頂至槨室深達20米。

  槨室構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槨(外槨、中槨、內槨)、三棺(外棺、中棺、內棺),以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約1萬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達60-130厘米。棺內出土了一具保存 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蒼的妻子辛追),尸體長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潤澤柔軟,部分毛發尚存,部分關節可以彎動,許多軟組織比較豐滿,柔潤而有彈性。古尸內臟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對位置基本正常。這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具濕尸。

馬王堆導游詞6

  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博物館院內。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尸,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結蒂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尸體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臘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類型的尸體,是防腐學上的奇跡,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游人觀光。女尸經解剖后,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于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段迨》健返'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種漆器,制作精致,紋飾華麗,光澤如新。珍貴的是一號墓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有一件素紗禪衣,輕若煙霧,薄如蟬翼,該衣長1.28米,且有長袖,重量僅49克,織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

  一號漢墓的彩繪漆棺,色澤如新,棺面漆繪的流云漫卷,形態詭譎的動物和神怪,體態生動,活靈活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三號墓出土的10多萬字的大批帛書,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帛書的內容涉及古代哲學、歷史、和科學技術許多方面。經整理,共有28種書籍,12萬多字。另外還有幾冊圖籍,大部分都是失傳的佚書。二號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其繪制技術及其所標示的位置與現代地圖大體近似,先后在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展出,評價極高,譽為“驚人的發現”。

  馬王堆漢墓遺址位于長沙市東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傳為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三座漢墓中,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轪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三座墓中以一號墓規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大17.8米,深16米。現在一、二號墓坑已經填塞,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保存下來,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頂棚,供人們參觀。

  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轪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東郊。長沙為漢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又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發掘了1號墓。1973至1974年初,發掘了2號、3號墓。1973年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相利倉于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倉” 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倉本人。 1號墓發現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尸體,墓內又出“妾辛追”骨質印章,墓主應是利倉的妻子。3號墓墓主遺骸屬30多歲的男性,可能是利倉兒子的墓葬。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標志著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在構建時分別打破2號墓和3號墓的封土,則其年代應再晚些。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馬王堆導游詞7

  各位朋友請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各種絲織品和衣物,年代早,數量大,品種多,保存好,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的史料。1號墓出土的織物,大部分放在幾個竹荀之中;3號墓出土的絲織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殘破不成形,品種與1號墓大致相同,但錦的花色較多。最能反映漢代紡織技術發展狀況的是素紗和絨圈錦。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重不到1兩,是當時繅紡技術高度發展的標志。用作衣物緣飾的絨圈錦,紋樣具有立體效果,需要雙經軸機構的復雜提花機制織,其發現證明絨類織物是中國最早發明創造的,從而否定了過去誤認為唐代以后才有或從國外傳人的說法。而印花敷彩紗的發現,表明當時在印染工藝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各位朋友請看,這是3號墓發現的大批帛書和兩卷醫簡。帛書大部分寫在寬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疊成長方形;少部分書寫在寬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條將其卷起。出土時都已嚴重破損,經整理,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書有今本傳世外,絕大多數是古佚書。出土的.帛書包括《易》《老子》《戰國縱橫家書》《養生方》等漢初學術與方術文獻,其中《易》與《老子》都與今本有較大的區別,被認為是這些書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傳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術文獻全都滲透著濃厚的黃老思想,有助于了解漢初的占卜、星相、醫術、房中術等內容。帛書的字體接近于漢隸,而別具一格,被書界稱為“馬王堆體”。例如,從3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段迨》健返陌l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各位游客朋友,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樂器二十五弦瑟、二十二管竽、七弦琴、六孔簫等和一套竽律,這是首次發現的西漢實物。12支一套的竽律管,分別標明漢初的律名,為探討中國早期律制增添了物證。

  好了,各位游客,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馬王堆導游詞8

  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博物館院內。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挖掘出土。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尸,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尸體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臘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類型的尸體,是防腐學上的奇跡,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游人觀光。女尸經解剖后,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于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種漆器,制作精致,紋飾華麗,光澤如新。珍貴的是一號墓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有一件素紗禪衣,輕若煙霧,薄如蟬翼,該衣長1.28米,且有長袖,重量僅49克,織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

  一號漢墓的彩繪漆棺,色澤如新,棺面漆繪的流云漫卷,形態詭譎的動物和神怪,體態生動,活靈活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三號墓出土的10多萬字的大批帛書,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帛書的內容涉及古代哲學、歷史、和科學技術許多方面。經整理,共有28種書籍,12萬多字。另外還有幾冊圖籍,大部分都是失傳的佚書。二號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其繪制技術及其所標示的`位置與現代地圖大體近似,先后在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展出,評價極高,譽為“驚人的發現”。

  馬王堆漢墓遺址位于長沙市東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傳為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三座漢墓中,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畎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三座墓中以一號墓規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大17.8米,深16米。現在一、二號墓坑已經填塞,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保存下來,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頂棚,供人們參觀。

  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東郊。長沙為漢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又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發掘了1號墓。1973至1974年初,發掘了2號、3號墓。1973年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相利倉于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侯之印”和“利倉”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倉本人。1號墓發現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尸體,墓內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應是利倉的妻子。3號墓墓主遺骸屬30多歲的男性,可能是利倉兒子的墓葬。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標志著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分別打破2號墓和3號墓,則其年代應再晚些。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馬王堆導游詞】相關文章:

馬王堆導游詞12-15

湖南馬王堆導游詞11-09

馬王堆導游詞(5篇)11-16

馬王堆導游詞(集合5篇)12-15

孔廟導游詞_導游詞05-18

經典的導游詞11-16

經典導游詞05-27

(精選)經典導游詞07-20

導游詞05-16

天壇導游詞關于天壇的導游詞01-0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