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優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南京導游詞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游客,歡迎您來到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參觀。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于XX年8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一座系統反映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與科舉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以江南貢院歷史遺跡為基礎,在修繕和保護明遠樓、飛虹橋等遺存的前提下建設而成。目前,博物館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地下科舉歷史展陳區、明遠樓遺址保護區、南苑科舉文化體驗區。
科舉是古代中國,通過設科考試選拔優秀人才的選官制度。明清時期,中國有兩大科舉考場,一個是北京的順天貢院,另一個就是南京的江南貢院。而從這里陸續走出的諸多名人更令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蜚聲宇內,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科舉考場。
穿過江南貢院牌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一方墨池。匯墨成池的設計理念也正包含了中華上下千年來源源不斷的民族文化。穿過墨池,我們就來到了明遠樓遺址保護區。您現在看到正前方的這座三層磚木結構的建筑就是明遠樓。明遠樓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昔日它曾是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考試期間,監臨、巡察等官員登樓而望,目光如炬。以防止考生騷亂、作弊。
在明遠樓的東西兩側,整齊排列著的就是號舍。號舍是中國古代科舉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江南貢院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號舍最多時達到20644間。或許大家很難想象就在這么一間前后不足1.5平方米的號舍里,士子們要足足的考上九天六夜的時間,吃飯、睡覺、考試都在號舍之中。
許多考生離開考場后都會大病一場,甚至臥床不起。說到這不禁會有人會問,既然如此艱苦,為什么仍然有著源源不斷的士子前來應試呢?那是因為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通過考試中舉做官是所有讀書人唯一的道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也就是讀書人一生的殷切期望吧!
科舉誕生于隋朝,在朝代更替的歷史長河中,發展的.不僅僅是社會制度,科舉也隨著時代在不斷完善。一直到清光緒年間,由于八股取士帶來的弊端,使科舉制度越來越僵化。列強的強勢沖擊,西方思想與技術的傳播,傳統的科舉制度已越來越不能選拔符合時代潮流的新人才。科舉的廢止經歷了一個從漸廢到立停的過程。這是《光緒帝立停科舉上諭》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批準了張之洞與袁世凱等人遞呈的《請廢科舉折》奏請,頒定上諭,宣布自翌年起停廢科舉。至此,在中國延續了13XX年的這種選官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科舉的時代局限性顯而易見,但科舉的至公精神卻得以延續至今。南京是科舉文化的重鎮,夫子廟地區歷來是江南科舉文化的中心,所以在江南貢院遺址上建立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就是想以全新的面貌去詮釋“天下文樞”文化重鎮的含義。
科舉制度已成往事,留給我們的是歷史的回憶和反思,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科學發展呼喚著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朋友們,人生時時有考試,社會處處是考場,今天的社會已是百花齊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相信我們都能成為了不起的狀元郎!謝謝!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2
早在放寒假前,我就聽說“ 南京博物院 ”從大年初二開始實行免費參觀,所以我和爸爸、媽媽在大年初三、初四兩天一頭鉆進了南京博物院,穿梭于各個展館之間,大飽了眼福。
初三下午一點多,我們坐車來到了博物院,遠遠望去,門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看來大家都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先睹為快。剛進博物院大門,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觀眾的隊伍從展館門口的領票處順著臺階向下,沿著博物院道路的一側都快要排到大門口了,兩百多米的隊伍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長龍,真是太壯觀了。因為觀眾太多,所以博物院每過十分鐘才放一百位觀眾進入展館。即便如此,長長的隊伍中卻沒有一個人擁擠、插隊的,大家都安靜地排著隊,耐心地等待著,隊伍緩緩地向前移動,秩序井然。排了大概四十分鐘,終于輪到我們了。
我們隨著人流,迫不及待地走進展廳,興致勃勃地觀賞起來。只見大廳分成上下兩層,每一層有好幾個陳列館。我們在上層依次參觀了書畫陳列館、云錦陳列館、玉器陳列館和征集文物陳列館。我對征集文物陳列館里的文物特別感興趣,參觀了很長時間,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細欣賞,認真閱讀文字介紹。
特別是小巧玲瓏的昆曲玉玩,我看了又看,久久不愿離去。這套玉玩是微型的昆曲道具,有鞋、凳子、燈籠、兵器、書、官帽等等上百件之多。每一件都造型逼真,做工精致,讓我百看不厭。雖然每個陳列館里都有很多觀眾,但大家都全神貫注地觀賞文物,即使要交談也是小聲地竊竊私語,展廳里非常安靜。
正當我看得流連忘返的時候,已經到了閉館的時間,我真想再多看幾眼啊,可是也只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雖然今天的觀眾很多,但是我發現無論是展廳的地面還是展館外的路面都很少有垃圾,大家都自覺地把雜物扔進垃圾箱里,整個博物院綠樹成蔭,既整潔又干凈,讓人心曠神怡。
南京博物院的展覽真是太吸引人、太好看了,我和爸爸媽媽說好以后要經常來參觀。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xxx,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可以給大家帶來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總括)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
著名風景區)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南京游玩。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北京、南京、洛陽)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50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現為江蘇省省會,總面積6598平方公里,總人口670萬人。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
南京,山環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諸葛亮曾對南京一帶的山川形勢評價說:“鐘阜龍蟠,石城虎踞”。
南京是歷經蒼桑的六朝古都、十代都會。三國鼎立時期,她目睹群雄角逐爭戰;六代興替時期,她閱盡王朝的曲終幕落;明初,她以舉世無雙的巍巍城垣顯示了泱泱大國之風;晚清,她為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屈辱;太平天國時期,歷史在這里風雷激蕩;辛亥革命時期,潮流在這里奔突迂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這里留下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血腥的一頁。今天,當你漫步于石頭城下、秦淮河邊、明故宮里、天王府中、中山陵旁、雨花臺前,面對斑斑史跡,自會思緒萬千,恍若進入了遙遠的歷史海洋。彎彎的秦淮河、繁華的'夫子廟、巍巍的中山陵,自然開朗的南京城仍是一派十代都會尊嚴深厚的歷史文化氣象。(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東唐、明朝、太平天國、民國)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云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5
各位游客,歡迎參觀南京中考博物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于XX年8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一個系統反映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文化的特殊博物館。它是在江南宮媛歷史遺跡的基礎上,在修復和保護明苑大廈和飛虹橋遺址的前提下建造的。目前,博物館由地下科舉歷史展區、明園樓遺址保護區和南苑科舉文化體驗區三部分組成。
科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方選拔制度,通過科目考試選拔優秀人才。明清時期,中國有兩個科舉考場,一個是北京的舜天宮媛,另一個是南京的江南宮媛。許多名人從這里走出來,使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宮媛聞名于世,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科舉考場。
走過江南宮媛牌坊,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墨池。將墨匯集成池的設計理念也包含了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延續的民族文化。經過墨池,我們來到明源樓遺址保護區。你可以看到,你面前的三層磚木結構是明園大廈。明苑樓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它曾經是江南宮媛的中心建筑和最高的建筑。考試時,監考人員等官員上樓,怒目而視。防止候選人鬧事作弊。
明園樓東西兩側,房屋排列整齊。沒有。房子是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舉建筑。江南宮媛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最多有20644間房子。也許大家都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個前后不到1.5平米的宿舍里,學者們要考上九天六夜,吃飯睡覺考試都在宿舍里。
很多考生在離開考場后會患重病甚至臥床不起。說到這,有人會問,既然這么難,為什么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學生來考?那是因為,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這是所有讀書人通過考試做官的必經之路。“朝為田舍郎,暮皇堂”是書生一生的殷切期望。
科舉誕生于隋朝。在漫長的朝代更替歷史中,不僅社會制度得到了發展,科舉考試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直到清朝光緒年間,科舉制度因為士人八股帶來的弊端而越來越僵化。隨著列強的強大沖擊和西方思想技術的傳播,傳統的科舉制度越來越無法選拔符合時代潮流的新人。科舉的廢除經歷了一個從逐漸廢除到立停的過程。這是光緒皇帝立停科舉的`圣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批準了張之洞和袁世凱提交的“請廢科舉折”請愿書,并發布圣旨,宣布從次年起停止科舉考試。至此,這種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的官員選拔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科舉的局限性很明顯,但為大眾服務的精神一直延續到今天。南京是科舉文化的重要城市,夫子廟地區一直是江南科舉文化的中心。因此,在江南宮媛遺址上建立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就是要以新的面貌詮釋“天下文淑”這個文化名城的意義。
科舉制度已成往事,留給我們的是歷史的回憶和反思,是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科學發展呼喚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朋友們,人生無時無刻不有考試,社會上到處都是考場。當今社會百花齊放,三百六十行,我們是狀元。我相信我們都能成為偉大的頂尖學者!謝謝你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6
南京地理區位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于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于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蔥蔥的紫金山中,布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巨制,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總統府、雨花臺烈士陵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水,一面臨城,秀峰塔影,碧波蕩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蘊含動人凄麗的傳說,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云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巡游。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xxx,大家能夠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非常了得,請大家放心。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能夠給大家帶來一次完備的南京之旅。
(南京總括)
南京以博愛之都著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旁邊東有紫金山,西有涼爽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長,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構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猶如兩顆絢爛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聞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之后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很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構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聞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化、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著名,森林覆蓋率到達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聞名風景區)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聞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后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8
各位游客,歡迎來到方山風景區參觀游覽。方山風景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的中部,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海拔209米。從遠處看,方山風景區山體呈方形,山頂平坦,所以被稱為方山。
在古代,方山也被稱為天印山。方山由于四角方正,四四方方,就像一枚玉印從天而降,所以也叫“天印山”。關于“天印山”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據說,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閑暇無事,正在無意識地把玩自己的金印。誰知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腳下,未等彎腰拾起,金印又骨碌碌落下凡塵,不偏不倚正掉在今方山這個方位上,化為一座大山。玉帝本想派天兵天將將這顆金印收回,但轉念一想,自己貴為天帝而丟了大印,若傳了出去,豈不惹人笑話?他于是將錯就錯,傳下圣旨說:“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閑置無用,朕賜金印下凡,為水鄉澤國增添一個山景吧。”同時,他又派殿前侍衛青龍、黃龍下凡看守,防止金印被人偷去。金印下凡形成天印山,雙龍下凡使天印山上長出一個圓圓印紐,紐上盤著兩條龍,一南一北,昂首窺視著過往行人。而山外四周仍是水鄉澤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龍藏浦,也就是今天的秦淮河,再說這天印山以外的大片土地都是黑泥灰土,唯有這山腳周圍卻是紅色土壤。據說那就是粘在印底下的紅印泥。
南京周邊多山,但像方山這樣孤立地立于平地之上,且如此正正方方的卻是絕無僅有。傳說方山的形成和秦始皇有關,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后,途徑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發現這里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具有帝王之氣,為了防止南京誕生帝王威脅到自己的帝位,秦始皇決定鑿方山,斷長隴,引淮水以破帝王之氣,于是抽出腰間的神鞭,對準方山,使勁攔腰猛抽了一鞭。只聽轟隆一聲巨響,驚天動地,飛沙走石。只見方山齊腰斷裂。上半截向東南飛去30多華里,落一大湖之中,因山通體赤色,后人叫作“赤山”。說來也怪,鞭后的方山頂上平平整整、四四方方,就像一沖田,可以栽茶種糧。那赤山腳與方山頂正好一樣大小,正是鞭飛出去的上半截方山以及頂上的龜形印紐。而且在方山與赤山這兩個紅土山之間,黑肥田土中還有一條若斷若續的紅土帶,那正是當時順鞭灑落下來的。 再說秦始皇回鞭時,鞭梢上又帶回一些土石,較大一塊落在方山西北約10華里外,成為今
天東山街道的“土山”;較小一塊就成了今東山街道南邊的“竹山”。在秦始皇鞭山之際,盤在印紐上的青龍、黃龍一開始就被嚇得喪魂落魄,糊里糊涂地跟著印紐落到了赤山湖中。二龍在湖中亂竄尋找出路,最后沖出湖面直向西北方狂奔逃命,沿途山崩地裂,湖水溢瀉,形成了九曲十八彎的溪流,匯集為后來的秦淮河。二龍見闖禍,不敢再回天庭,便在長江邊興風作浪,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過瓦棺閣,淹沒街市,禍害生靈。天上王母娘娘發現后,扔下一顆金珠。二龍立即拼死搶奪金珠,不知廝打多久后,分別化作青龍山、黃龍山。二山之間,嵌著一個滾瓜溜圓的在湯山墳頭村附近的珠山。經過一番拼搶腸斗,青龍腰斷了,那青龍山最高峰如同斷成兩截,俗稱“半邊山”;青龍眼也傷了,一直流淌著滾熱的淚水,這就是湯山溫泉。
方山與其它地區的山地風景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南京地區著名的死火山之一,也是華東地區著名的.火山地貌區之一。據地質部門考證,約在距今300萬至1000萬年之間的上新世紀時期,方山發生過兩次火山噴發,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山體。此后數百萬年來就一直沒有再噴發過,但是獨特的火山地質景觀和珍貴的第三紀杏仁狀玄武巖和火山角礫巖,不但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也同樣具有鮮明的審美價值。
方山風景秀麗,以其獨特的火山地貌留下了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山腳蜿蜒流淌的九曲秦淮一起,組成了集山、水、林、寺為一體的迷人風光帶。從三千年前泰伯奔吳、兩千年前秦始皇鎮金陵王氣,到六朝繁華舊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明代大詩人許谷所作的《登方山絕頂》對方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概括,“天印山高四遙望,振衣同上興飄蕭。深巖芨草秋仍茂,絕頂清池旱不消。”在清代,方山勝景就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即“天印樵歌”。
今天的方山風景區在原有美景的基礎上修復擴建百余處景點,相信這次方山之行一定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南京中華旅行社對大家來南京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我姓王,是本團導游。能為大家做導游是我的榮幸,我和司機王師傅一定為大家服務,盡力滿足大家的要求,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和困難,使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希望通過我的介紹,讓古老而又美麗的南京給大家留下一個難忘的印象。在此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現在我將南京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南京簡稱寧,位于江蘇省西南部,處于長江下游黃金地帶,地跨長江兩岸。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南京市面積約6597平方公里,人口近800多萬,下轄11個區2個郊縣,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是一處十分理想的旅游勝地。
南京歷史悠久,是我國著明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譽。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建“越城”開始,已24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正式建都于南京是從東吳孫權開始的,以后東晉、宋、齊、梁、陳都先后在此建都。因此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此后南唐、太平軍天國、中華民國也在此建都,所以南京又有“十朝都會”之說。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南京的經濟在騰飛,南京旅游業在大力發展,南京已成為我國東部地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支柱產業有:電子業、汽車業、石化業、鋼鐵業、電力業。南京正在加大城市的基礎建設,提高南京外商投資的硬環境。南京又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等。南京有旅游景點兩百多處,吸引著眾多國內外的游客。南京的城市特點是集:“人文、綠都”為一體。因此,南京將成為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鮮明、人居環境更為優美、社會更加和諧的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南京中華旅行社對大家來南京旅游觀光表示熱情歡迎。我姓王,是本團導游。能為大家做導游是我的榮幸,我和司機王師傅必需為大家服務,盡力滿意大家的要求,幫忙大家解決問題和困難,使大家乘興而來,滿足而歸。期望經過我的介紹,讓古老而又漂亮的南京給大家留下一個難忘的印象。在此我祝大家旅途開心! 此刻我將南京向大家做一個簡潔的介紹。南京簡稱寧,位于江蘇省西南部,處于長江下游黃金地帶,地跨長江兩岸。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南京市面積約6597平方公里,人口近800多萬,下轄11個區2個郊縣,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是一處非常幻想的旅游勝地。
南京歷史悠久,是我國著明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譽。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建越城起先,已24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正式建都于南京是從東吳孫權起先的,以后東晉、宋、齊、梁、陳都先后在此建都。所以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此后南唐、太平軍天國、中華民國也在此建都,所以南京又有十朝都會之說。 在改革開放的.今日,南京的經濟在騰飛,南京旅游業在大力發展,南京已成為我國東部地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支柱產業有:電子業、汽車業、石化業、鋼鐵業、電力業。南京正在加大城市的基礎建設,提高南京外商投資的硬環境。南京又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等。南京有旅游景點兩百多處,吸引著眾多國內外的游客。南京的城市特點是集:人文、綠都為一體。所以,南京將成為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顯明、人居環境更為美麗、社會更加和諧的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11
閱江樓(外)導游詞
大家看到的這座樓臺就是閱江樓風景區的主景點閱江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閱江樓給建起來,但都沒建成!然而,經過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紀開頭的2001年完成了,新建的閱江樓高52米,面積為5000平方米。整座樓成”l型,主翼均可閱江。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樓內從底部到頂部可分三層,加上中間夾層共有六層。但外看為四層。樓內有電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樓內的結構,陳設,壁面等,請到樓參觀。
閱江樓(內)導游詞
歡迎大家到到獅子山閱樓江樓觀。
首先來到的是底層,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椅,一壁,一匾。
擺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龍椅”,雖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等優質紅木制成,重量超過了千斤。龍椅靠背上雕著九條龍,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在國內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這樣的交椅。
那么坐這把交椅的就當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大家看到,龍椅背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鏤刻著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在東側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閱江樓記》。
大家再看這幅巨型瓷畫。它寬有8米,高12.8米,是當今國內最大的景德鎮瓷畫。畫面反映了1405年到達1433年間鄭和七個下西洋的這段歷史。大家知道,鄭和是我國明代的偉大航海家,他曾七次率領船隊,到過亞,非三十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每次下西洋船隊有大小船只200余艘,有官員,旗軍,勇士,水手,通事,買辦,火長,醫士,工匠,珠算等27000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航海事業的杰出貢獻,是永遠值得驕傲的一個亮點。
屋頂有一個蟠龍藻井”。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龍身由24k黃金裝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黃金,極具皇家氣派。
這個叫百獅臺”,是鎮樓之寶,用純紅木制成的,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紅木珍品。這一套紅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計刻有100只獅子。
現在看到的是一塊蘇繡屏風,上面繡的是江南四大名樓”。它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塊蘇繡屏風。
站在樓西走廊上,我們可以看到長江的轉彎處,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東,角度達到130度。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12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山與水的交織,共同造就了地形險要,山水壯麗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環水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472年,越國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個名字“越城”。從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位列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來源于明朝初年,當時的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曾經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南京,后來國都雖然沒有遷成,但是南京的名稱卻一直保留下來。中國的近代史從南京開始,也在南京結束。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全新時代。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覆蓋國內45個城市以及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在內的國內外航線。南京港地處長江下游黃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南京市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城市建設,南京第二長江大橋、南京第三長江大橋、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賽虹橋立交橋、華東最大的雙橋門五層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車,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進一步優化了南京的投資環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發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線開放格局中處于樞紐位置,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近年來,南京外向型經濟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明顯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蘇寧集團已經成長成為中國零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南京還是全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鎮,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森林與城市綠地在改善環境和調節氣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鹽水鴨皮薄肉嫩、口味鮮美,是受到中外游客普遍歡迎的著名特產。雨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茶葉條索緊直、形似松針,茶水色香味俱全。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紋理優美、象形絕倫,是文人雅士的珍愛之物。云錦是明清兩代的貢品,色彩艷麗、燦若云霞,與蘇州宋錦、成都蜀錦齊名。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實乃南京城的民俗風情薈萃之所;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這四個景區繞南京主城一周,彼此之間相互聯結,由明代城墻蜿蜒貫穿其中,交錯形成了名揚中外的明城墻風光帶。
南京導游詞范文 篇13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00萬人,下轄11區2縣。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山與水的交織,共同造就了地形險要,山水壯麗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環水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命范蠡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個名字“越城”。從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XX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位列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來源于明朝初年,當時的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曾經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南京,后來國都雖然沒有遷成,但是南京的名稱卻一直保留下來。
中國的近代史從南京開始,也在南京結束。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全新時代。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覆蓋國內45個城市以及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在內的國內外航線。南京港地處長江下游黃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南京市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城市建設,南京第二長江大橋、南京第三長江大橋、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賽虹橋立交橋、華東最大的雙橋門五層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車,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進一步優化了南京的投資環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發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線開放格局中處于樞紐位置,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南京外向型經濟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明顯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蘇寧集團已經成長成為中國零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南京還是全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鎮,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森林與城市綠地在改善環境和調節氣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鹽水鴨皮薄肉嫩、口味鮮美,是受到中外游客普遍歡迎的著名特產。雨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茶葉條索緊直、形似松針,茶水色香味俱全。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紋理優美、象形絕倫,是文人雅士的珍愛之物。云錦是明清兩代的貢品,色彩艷麗、燦若云霞,與蘇州宋錦、成都蜀錦齊名。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實乃南京城的民俗風情薈萃之所;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這四個景區繞南京主城一周,彼此之間相互聯結,由明代城墻蜿蜒貫穿其中,交錯形成了名揚中外的明城墻風光帶。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襟江帶湖,大氣磅礴,城墻巍峨,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林木蒼翠,正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相關文章:
南京導游詞04-26
南京景點導游詞02-18
南京導游詞范文06-21
介紹南京導游詞05-08
南京概況導游詞04-27
南京導游詞15篇11-26
南京導游詞(15篇)12-12
南京導游詞(13篇)01-08
南京導游詞(精選22篇)08-11
南京景點英語導游詞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