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游從業人員,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優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你們好!今天我們所要瀏覽的景點是九門口水上長城,AAA級旅游景區,是東北地區最早成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地。九門口水上長城位于葫蘆島市綏中縣境內。大家熟知的“航空英雄”楊利偉,就是我們遼寧綏中縣的人。
我們現在距離九門口長城大約還有30分鐘的車程。我在這里簡要地介紹一下景區概況。象征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萬里長城,千百年來屹立于崇山峻嶺之上,穿行于名山大川之間,其工程之宏大,歷史之悠久,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偉大建筑之一,更是全人婁的寶貴財富。如果把長城比作一條彩帶的話呢,那么九門口水上長城就是鑲嵌在彩帶上的一朵鮮艷的奪目的明珠!
九門口水上長城,古名“一片石”,它是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號稱“京東首東”,因橫躊九江河口并筑有九座泄水城門而得名。這里的“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20 90 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地。
汽車行駛過了前邊這道石柱牌樓,就到了景點的大門口,我們在這里下車,請記住我們乘坐的車牌號和停車位置。
大家這邊看,長城經過幾百年的風蝕,受大自然與人為的破壞,又飽經戰火摧殘的九門口關曾破敗不堪,985年遼寧省2家新聞單位根據鄧小平同志984年9月的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發起號召全省人民集資修復九門口長城的活動,整個修復活動歷經4年,工程于989年月底峻工,使得九門口長城重新屹立于九江河口上。大家這邊看,這里矗立著一座功德碑,上面刻著集資募捐的單位和個人的名字,以此來表示對他們的感謝,我們看到這主碑上三個巨型手臂上托著三塊城磚,寓意為當時遼寧三千萬人民每人奉獻一塊磚。碑的正面上方刻著“愛我中華,愛我長城”幾個金光閃閃的鄧小平同志手書的大字。下面是九門口長城修復記,旁邊是九門口簡介,整座紀念碑群設計巧妙,新穎別致,像一艘戰艦揚帆遠航。
九門口長城第二號城橋墩石部分是出土原貌,在這次大規模修復時予以保留,體現了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原則,它為如何按歷史原貌修復九門口城橋提供了依據。歷史上城橋下面的河床是用20 90塊巨型條石和4400塊燕尾鐵鉸扣連在一起,而形成近7700平方米的板石鋪過水河套。據專家論證,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一片石”準確位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城橋的,F在這里大部分條石是修復后的石塊,這還保存有一個燕尾鐵鉸扣,請大家觀看一下吧!然后我們登城。
九門口長城有九座泄水城門,城門上架起一條橫跨九江河口的巨大水上城橋,城橋兩端筑有圍城,猶如橋頭堡一般,九座水門各寬5米,高7米,垛口高0米,兩座圍城各有7個券洞,是長城中少見的結構,里磚外石,高大雄偉,使九門口長城更為獨特和壯觀,它附近的軍事防御體系中建有敵樓、哨所、烽火臺、戰臺、營臺、信臺等設施二十余處,具有建筑結構種類多,變化大,軍事設施密集的明代筑城特點,恢宏壯觀,可謂一座險關。因些,我們著名的長城專家、國家文物局的羅哲文教授說:“九門口長城的建筑形式和軍事防御設施在萬里長城中實屬罕見”。
我們登上城橋,到這邊來看,這是圍城,當地老百姓俗稱它為“水牢”,它是九門口城橋在明代天啟六年后加修的防御設施。它具備兩種功能:一是當敵兵攻至城下時,圍城下面的射擊孔和城上垛口可形成上下左右交叉兵力,消滅來犯之敵;二是用來看守俘虜之用。九門口水上長城由于地處關內外咽喉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這地,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在這里有過“一片石大戰”;922年至928年,直、奉兩系軍閥也在此進行過你死我活的拼殺;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為打通關內外走廊直取京津,也曾浴血激戰九門口。戰爭軼事使得九門口長城更富傳奇色彩而聞名于世。
人們常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依山而筑,因為憑山勢之險可以屯兵,卻不曾想還有跨河而過的水上長城,長城最大主要特點:“逢山而過,遇水而斷”。而九門口長城正好相反,它是遇水而過,遇山而斷。九門口長城橫跨兩山之間,九江河水從九個水門口潺潺流過,每到雨季,九江河河水暴漲,澎湃的河水通過九門口關時像九條狂龍沖瀉而下。登上九門口長城的石墻,您會發現這里的城墻堅固、整齊,雖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保存完好,南邊山上有望海樓,天氣睛朗時可以看到浩渺大海;站在北邊敵樓上,又可一覽關山清。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你們好!
今天我們所要瀏覽的景點是九門口水上長城,AAA級旅游景區,是東北地區最早成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地。九門口水上長城位于葫蘆島市綏中縣境內。大家熟知的“航空英雄”楊利偉,就是我們遼寧綏中縣的人。
我們現在距離九門口長城大約還有30分鐘的車程。我在這里簡要地介紹一下景區概況。象征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萬里長城,千百年來屹立于崇山峻嶺之上,穿行于名山大川之間,其工程之宏大,歷史之悠久,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偉大建筑之一,更是全人婁的寶貴財富。如果把長城比作一條彩帶的話呢,那么九門口水上長城就是鑲嵌在彩帶上的一朵鮮艷的奪目的明珠!
九門口水上長城,古名“一片石”,它是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號稱“京東首東”,因橫躊九江河口并筑有九座泄水城門而得名。這里的“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201901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地。
汽車行駛過了前邊這道石柱牌樓,就到了景點的大門口,我們在這里下車,請記住我們乘坐的車牌號和停車位置。
大家這邊看,長城經過幾百年的風蝕,受大自然與人為的破壞,又飽經戰火摧殘的九門口關曾破敗不堪,1985年遼寧省12家新聞單位根據鄧小平同志1984年9月的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發起號召全省人民集資修復九門口長城的活動,整個修復活動歷經4年,工程于xx年11月底峻工,使得九門口長城重新屹立于九江河口上。大家這邊看,這里矗立著一座功德碑,上面刻著集資募捐的單位和個人的名字,以此來表示對他們的感謝,我們看到這主碑上三個巨型手臂上托著三塊城磚,寓意為當時遼寧三千萬人民每人奉獻一塊磚。碑的正面上方刻著“愛我中華,愛我長城”幾個金光閃閃的鄧小平同志手書的大字。下面是九門口長城修復記,旁邊是九門口簡介,整座紀念碑群設計巧妙,新穎別致,像一艘戰艦揚帆遠航。
九門口長城第二號城橋墩石部分是出土原貌,在這次大規模修復時予以保留,體現了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原則,它為如何按歷史原貌修復九門口城橋提供了依據。歷史上城橋下面的河床是用120190塊巨型條石和4400塊燕尾鐵鉸扣連在一起,而形成近7700平方米的板石鋪過水河套。據專家論證,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一片石”準確位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城橋的。現在這里大部分條石是修復后的`石塊,這還保存有一個燕尾鐵鉸扣,請大家觀看一下吧!然后我們登城。
九門口長城有九座泄水城門,城門上架起一條橫跨九江河口的巨大水上城橋,城橋兩端筑有圍城,猶如橋頭堡一般,九座水門各寬5米,高7米,垛口高10米,兩座圍城各有7個券洞,是長城中少見的結構,里磚外石,高大雄偉,使九門口長城更為獨特和壯觀,它附近的軍事防御體系中建有敵樓、哨所、烽火臺、戰臺、營臺、信臺等設施二十余處,具有建筑結構種類多,變化大,軍事設施密集的明代筑城特點,恢宏壯觀,可謂一座險關。因些,我們著名的長城專家、國家文物局的羅哲文教授說:“九門口長城的建筑形式和軍事防御設施在萬里長城中實屬罕見”。
我們登上城橋,到這邊來看,這是圍城,當地老百姓俗稱它為“水牢”,它是九門口城橋在明代天啟六年后加修的防御設施。它具備兩種功能:一是當敵兵攻至城下時,圍城下面的射擊孔和城上垛口可形成上下左右交叉兵力,消滅來犯之敵;二是用來看守俘虜之用。九門口水上長城由于地處關內外咽喉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這地,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在這里有過“一片石大戰”;1922年至1928年,直、奉兩系軍閥也在此進行過你死我活的拼殺;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為打通關內外走廊直取京津,也曾浴血激戰九門口。戰爭軼事使得九門口長城更富傳奇色彩而聞名于世。
人們常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依山而筑,因為憑山勢之險可以屯兵,卻不曾想還有跨河而過的水上長城,長城最大主要特點:“逢山而過,遇水而斷”。而九門口長城正好相反,它是遇水而過,遇山而斷。九門口長城橫跨兩山之間,九江河水從九個水門口潺潺流過,每到雨季,九江河河水暴漲,澎湃的河水通過九門口關時像九條狂龍沖瀉而下。登上九門口長城的石墻,您會發現這里的城墻堅固、整齊,雖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保存完好,南邊山上有望海樓,天氣睛朗時可以看到浩渺大海;站在北邊敵樓上,又可一覽關山清秀。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3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很高興能見到大家臉上的笑容,我是來自金太陽集團的張xx。今天,有著無數奧秘的長城就要被我們揭開了!
長城像一條龍,它是古代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建筑而成的,光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但是在古代,還沒有貨車、汽車、飛機,連起重機也沒有,全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啊。長城兩旁有著數不清的瞭望口和射口,分別供瞭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米左右,都有一座像正方形的塔臺,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那就是屯兵的堡壘。離得那么進,那可是要互相呼應用的(打仗時)。長城被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條石和城磚筑成的。
關于長城的一些消息是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兒。如果你們還有問題,就去塔臺找我們,長城的每一個塔臺上都有二至三名解說員為您解說。長城的美麗說也說不盡,我們今天就要告別了,您們還可以回家上網查資料。但請注意幾點:
1、不許在城墻上寫字、亂涂亂畫;
2、不許跨越長城的'瞭望口。
這兩點一是對長城的安全保護,二是對您的自身保護,請配合我們的工作,謝謝合作!祝您們在旅途中一帆風順,但在旅途的過程中也不要走丟哦!
再見啦,游客們!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4
九門口長城位于山海關東北12。5公里,在遼寧省綏中縣與河北省撫寧縣交界處,是河北和遼寧境內明長城薊鎮重要關隘,以雄奇、險峻著稱,有民諺云:“不到九門口,枉來長城走”。九門口長城南端起于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然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間!俺窃谒献,水在城中流!北闶侨藗儗砰T口長城的形象描述。九門口長城是河北省與遼寧省的省界,走在這里,可以說是在兩省之間不停地晃悠。這段長城是兩省共有,但主要是遼寧省綏中縣開發并對外開放,景點的大門在綏中縣李家堡鄉新堡子村。九門口長城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很值得一看。
如果到九門口長城,建議在山海關打車過去,基本在十幾元錢就可以到,回程要價很高,基本每個人要60元左右,不過可以不坐出租車,在九門口長城有到止錨灣風景區的大客車,花4元坐到萬家,再在萬家花5元錢坐大客車回到山海關,萬家處在102國道,距離山海關的路程也只有5公里左右,到山海關的客車非常多,基本10多分鐘就一趟。
我去的那一天是7月10日,那天也正好在下著雨,但能見度還是比較好的,這次終于體味到了雨中登長城的樂趣。雖然下雨,也沒有阻擋我登長城的腳步,由于時間關系,九門口東部的.望海樓那段野長城沒有時間去攀爬,只能夠在遠處眺望。九門口南部的長城一直攀登到懸崖峭壁之下,沒有修復的長城可謂原汁原味,更能夠看到歷史的滄桑。由于下雨,山澗的溪水潺潺,發出咆哮的轟鳴聲,這也是在平常日子所見不到和聽不到的。為了安全起見,在雨中沒有敢打傘行進,當等完長城,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打透,這也為旅程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雨中的山更加清秀,雨中的九江河倒是很渾濁。
到九門口長城游覽,別錯過到長城隧道去游覽,那里也值得一看,從中可以了解明末清初的歷史,可以知道李自成、吳三桂這些歷史人物。這段地下長城的入口在遼寧境內,出口在河北省境內。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到九門口北部的望海樓——錐子山這一帶的長城看看,那些長城還沒有開發,保持著原始狀態,也是寧省境內長城保護最完好的一段。九門口長城的通票為60元,如果有學生證還可以減半收費。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導游朗朗,歡迎大家來到臨海古長城觀光旅游。
臨海古長城歷史悠久,自晉代開創以來,歷經唐、宋、元、明、清各朝不斷修繕增擴,其主體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長城全長六千米,沿靈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勢,雄險壯觀。其中北固山那一段,隨著陡峭的山坡突起突落,曲折蜿蜒,最顯雄偉氣勢,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堪稱雙絕,所以也叫“江南八達嶺”。古長城兩側古木參天,城墻掩映在青翠蒼綠之中,沿途有靖越門、興善門、鎮寧門、望江門、括蒼門等城門,還有四座甕城、八個敵臺、十三個烽火臺。其獨特的風格,更多的體現出江南長城清秀、柔美的特點。
游客朋友們,這里就是“好漢坡”。游臨海古長城,通常會把這里當作起點,登上這陡峭的一百九十八級臺階后,上去就是顧景樓了。大家請看,遠處則是著名的巾山雙峰,相傳是西漢華胥子修道煉丹的地方,當他得道駕鶴仙去的時候,一陣微風吹落了他的頭巾,頭巾化作了這兩座山峰。我們再俯首往下看,這便是有著“小西湖”美稱的東湖。
現在,我們來到了望江門。這一段沿著靈江而建的長城,還保存著完好的`甕城建筑。所謂甕城建筑,顧名思義就是在城墻外邊增加了一道特殊的防御措施,這是江南長城建筑的一大特色。它的另一特色,就是防洪的功能。降雨季節,山洪暴發,咆哮的靈江水向城墻直沖過來,對臨海城內的生命和財產構成極大威脅。聰明的建造者們在建筑時,特意將臨江一面的城墻砌成弧形,這樣就可以大大地減緩江水的沖擊力,背水一面則是砌成直角,以增加城墻的支撐力。這種結構既巧妙又科學,充分體現了廣大建造者們的聰明與才智。江南古長城本是因為防?芏ㄖ,她之所以能一直保存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還具有防洪的功能。
朋友們,臨海古長城以其特有的魅力,成為名聞遐邇的旅游勝地,吸引著九洲四海的游客。希望大家能在這里旅游愉快!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
你們好!我是導游王儷竹。今天我們所要瀏覽的景點是九門口水上長城。
九門口水上長城位于遼寧省綏中縣境內,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因橫跨九江河口并建有九座泄水城門而得名。這里山巒疊翠,流水環帶,長城隨山勢蜿蜒起伏,松柏花木夾雜其間,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地。
九門口長曾經破敗不堪,1985年在鄧小平同志的`號召下進行了修復,才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樣子。
九門口長城非常獨特和壯觀,它附近的軍事防御體系中建有敵樓、哨所、烽火臺、戰臺、營臺、信臺等設施二十余處,具有建筑結構種類多,變化大,軍事設施密集的明代筑城特點。
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請大家沿著城墻向上面游覽吧。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7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很高興能見到大家臉上的笑容,我是來自金太陽集團的張絲雨。今天,有著無數奧秘的長城就要被我們揭開了!
長城像一條龍,它是古代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建筑而成的',光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但是在古代,還沒有貨車、汽車、飛機,連起重機也沒有,全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啊。長城兩旁有著數不清的瞭望口和射口,分別供瞭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米左右,都有一座像正方形的塔臺,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那就是屯兵的堡壘。離得那么進,那可是要互相呼應用的(打仗時)。長城被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條石和城磚筑成的。
關于長城的一些消息是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兒。如果你們還有問題,就去塔臺找我們,長城的每一個塔臺上都有二至三名解說員為您解說。長城的美麗說也說不盡,我們今天就要告別了,您們還可以回家上網查資料。但請注意幾點:1、不許在城墻上寫字、亂涂亂畫;2、不許跨越長城的瞭望口。這兩點一是對長城的安全保護,二是對您的自身保護,請配合我們的工作,謝謝合作!祝您們在旅途中一帆風順,但在旅途的過程中也不要走丟哦!再見啦,游客們!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8
天津到葫蘆島四日游:
第二天:靈山寺:簡介:靈山中靈山寺建于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從葫蘆島火車站站前坐3路到汽配城下車,之后從葫蘆島客運總站坐到龍王山子的車可以直接到達靈山寺(涼水井子),早晨最早一班是7:10,回程最晚是13:20,門票:50元,學生半價。然后原路返回。
方案一(公交車)
1、盤錦站——興隆臺
(在盤錦火車站坐1路公交車到興隆臺步行街下車,票價2元,時間30分鐘)
2、興隆臺——大洼
(下車到對面坐到大洼的`客車,票價3元,時間30分鐘)
3、大洼——趙圈河
方案三(線路車)
回程:盤錦直達天津站的火車16:08—22:44住宿:99連鎖店,火車站店
葫蘆島市里吃飯比較不錯的地方時:富士山燒烤,從火車站打車大概五塊錢(起步價的錢)。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9
九門口,古稱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間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將徐達主持修建薊鎮長城。修筑長城后,一片石關被九門口關代替,成為關內外交通的重要門戶。
1922—1924年,直奉兩系軍閥在此進行拼殺。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也曾浴血激戰九門河谷。古今戰場軼事使九門口長城更加著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九江河上的過河橋獨具特色,在百米寬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條石包砌起8個梭形橋墩,形成9個水門,城橋上部是高峻的城墻,亦如其他長城墻體。九門口長城過河城橋下的寬闊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塊鋪成,石與石間用鐵腰咬合,形成規整的石鋪河床,望去猶如一片石,所以九門口長城又被稱為“一片石關”。當地人曾有順口溜來形容此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十門少一門,門門斷人魂,要想出一門,十人九斷魂”。
境內長城分為兩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巖三個鄉的西南,全長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屬明萬里長城主干線。另一段是明萬里長城的支線,錐子山向東南的金牛洞,全長13公里。長城巍峨壯觀,優美的自然環境如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吸引著廣大游人。此外,還有前所明代古城,妙峰寺雙塔等省級風景區,長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攝。春天、秋天拍攝長城是最佳的時節,攝影人可根據情況選擇最佳時間拍攝。
據文獻記載,九門口長城始建于北齊(公元479—502年),現存的九門口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其后又進行多次修復。近年來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鐵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軍事防御情況和軍士駐守長城的`生活。據當地文物部門研究人員介紹,九門口長城擁有一個嚴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在歷史上素有修建長城后,一片石關北九門口關代替,成為關內關外的重要關卡和門戶。明萬歷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有人根據九門口的扼要險奇,在西城門額上題下了可以和“天下第一關”相媲美的雅號——京東首關。
九門口長城依山勢起伏盤旋升騰,九道水門橫跨兩山之間,建筑結構獨特,防御設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勢,稱之為“水上長城”。
九門口長城下九個水門,雄偉壯觀,在整個萬里長城中獨一無二。修筑長城歷來是遇山而斷,雨水而絕,因為憑山水之勢可以阻兵。在九門口長城,可見遇山而斷景觀,更可見雨水而不絕的奇觀,上有長城九門,下走九江河水,可謂別具一格,獨具風采。
九門口是明長城重要關隘之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10
九門口,古稱一片石,號稱京東首關。是明代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岱宗景泰和神宗萬歷年間均重修過。
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條京——奉之間的交通要道。到了明代洪武十三年,以徐達將軍率民兵營修建永平界嶺三十二關始建長城。明景泰元年都御史鄒來學修喜峰口至一片石。
修建長城后,一片石關北九門口關代替,成為關內關外的重要關卡和門戶。明萬歷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有人根據九門口的扼要險奇,在西城門額上題下了可以和“天下第一關”相媲美的雅號——京東首關。
九門口長城依山勢起伏盤旋升騰,九道水門橫跨兩山之間,建筑結構獨特,防御設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勢,稱之為“水上長城”。
九門口長城下九個水門,雄偉壯觀,在整個萬里長城中獨一無二。修筑長城歷來是遇山而斷,雨水而絕,因為憑山水之勢可以阻兵。在九門口長城,可見遇山而斷景觀,更可見雨水而不絕的奇觀,上有長城九門,下走九江河水,可謂別具一格,獨具風采。
九門口是明長城重要關隘之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修復后的`九門口長城,巍然屹立,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再現歷史風姿。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 篇11
九門口長城是薊鎮長城上的一個關隘,原稱“一片石關”,自明末萬歷年間修了九座水門之后又稱為九門口關,山海關以東的第一個重要關隘,因此古稱“京東首關”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景泰和萬歷年間都復修過。1985年遼寧省人民響應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集資500多萬元修復九門口,根據清理城墻基礎時發現的九門口建筑檔案石碑的記載,按照石碑上的.數據進行了修復,使這段長城基本上恢復了它原有的風貌。
葫蘆島九門口水上長城 (3).jpg 葫蘆島九門口水上長城 (2).jpg
東邊第一個敵樓以上都是未加修復的600多年前的古長城原貌,敵樓以西是重新修復過的新墻體,全長1980米,西邊還有200米的野長城。20xx年10月10日九門口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地。九門口長城除聚集了萬里長城的建筑精華之外,還獨有四個奇絕景觀。
【九門口長城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九門口長城導游詞08-23
九門口長城導游詞(6篇)12-04
九門口長城導游詞6篇12-04
九門口長城導游詞匯編6篇12-20
介紹長城的導游詞 介紹長城的導游詞06-24
長城導游詞12-13
導游詞長城04-30
長城的導游詞02-13
導游詞長城07-24
長城導游詞(精選)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