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北京景點導游詞
北京景點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05-28 08:52:46
  • 相關推薦
北京景點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景點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景點導游詞1

  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是一所著名大學,如果我要問你,清華大學的歷史,你應該就說不出來了吧。那好,我現在就告訴你。

  1909年,農歷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學務處,總辦周自齊。  1911年,農歷四月初一,清華學堂開學。

  清華大學的創建時期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并開設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擁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極一時。

  清華大學的發展時期

  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陳寅恪、趙元任等為代表的清華學者,清華大學校園風景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謂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學方面,清華培養的人才同樣是群星璀璨,他們中有竺可楨、段學復、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0位功勛中,有9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__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0%為清華大學校友。

  在清華的天空中,有太多我們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抗日戰爭爆發后,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任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實際主持校務。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里,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聯大也以名師云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北京景點導游詞2

  毛主席紀念堂位于天安門廣場, 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華門舊址,1976年舉行奠基儀式,1977年5月落成,占地57000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8000平方米。主體呈正方形,外有44 根福建黃色花崗石建筑的明柱,柱間裝有廣州石灣花飾陶板,通體青島花崗石貼面。屋頂有兩層玻璃飛檐,檐間鑲葵花浮雕。基座有兩層平臺,臺幫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棗紅色花崗石砌成,四周環以房山漢白玉萬年青花飾欄桿。南、北門臺階中間又各有兩條漢白玉垂帶,上面雕刻著葵花、萬年青、臘梅、青松圖案。

  毛主席紀念堂,南北280米,東西220米,占地5.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

  (1)庭院

  主體建筑北門前有東、西兩組泥塑,以中國革命史詩為內容。東組表現的是新民主主義時期,西組表現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主體建筑南門是以繼承毛主席遺志、各族人民顯示出無比信心為內容的兩組泥塑。四組泥塑共有62個人物(高3?5米),由來自全國18個省市100多名雕塑家完成。全部塑像用泥200多噸,歷時5個月。南門外的30面紅旗,代表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

  (2)紀念堂

  紀念堂是主體建筑,由三部分組成。臺基:高4米,邊長105?5米。臺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斷面1?5米,高17?5米。臺基四周是用來自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石徹起。上面漢白玉欄板上,雕刻著象征江山永存的萬年青。1976年11月24日奠基典禮時所埋的基石就在此臺基下。基石周圍砌進了來自珠穆朗瑪峰的石頭和澆灌了臺灣海峽的水。進北面正門即北大廳,寬34?6米,進深19?3米,高8?5米。廳內有1米見方的大柱4根,頂上葵花燈110盞,地面鋪杭州名產灰大理石。迎面有3米高的毛主席塑像,像背后為巨幅山河圖,高7米,長24米。這里是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由北大廳南側的金絲楠木大門進去,即是瞻仰廳。水晶棺距地面80公分,圍以萬紫千紅的.山花,簇擁著由黑色花崗石砌成的梯型棺座,四周嵌著黨徽、國徽和軍徽。 瞻仰廳之南為南大廳,漢白玉石墻上鐫有毛主席的《滿江紅》詞。 三個大廳的東西兩側是休息廳和老革命家紀念室。紀念堂的全部工程僅用了6個月,1977年5月24日主體工程完工,8月底全部竣工,9月9日正式開放。

北京景點導游詞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什剎海景區范圍大體是什剎海景區位于北京城區中軸線的西北部,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側;南自地安門西大街向西至龍頭井向西北接柳蔭街、羊房胡同、新街口東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東到德勝門,由德勝門沿鼓樓西大街到鐘、鼓樓。

  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占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歷史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余座,現仍尚存10幾處。什剎海34公頃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區之中,依托水體,還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為什剎海頻具特色自然景觀。號稱“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在景區中具有典型意義。什剎海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鴉兒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

北京景點導游詞4

  各位游客,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于祭天的圣壇,占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壇,用于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于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檐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圣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00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16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18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后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游覽。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墻都有四組欞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云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欞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來到了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我請您留心每層壇面都要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也就都發現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護板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臺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著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以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圈正好是81塊;而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圍護板被四面臺階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也都有9塊,而中層的圍護板是18塊,下層的是27塊,這些難道都是巧合么?當然不是,因為根據陰陽五行來說,9是極陽數,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臺意念上的崇高。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在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里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里進行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的齋宮進行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現在的凌晨四點多,奏報時辰,皇帝起駕,齋宮東北角的鐘樓開始鳴鐘。到具服臺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臺面相應的位置,也就是七組神位,稱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爐上放一只牛犢,用松枝燔燒,西南的望燈桿望燈高懸,點燃蟠龍通宵寶蠟,臺南廣場上排列著奏樂隊,配合著中和韶樂,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開始了,皇帝由南欞星左門登壇,這時鐘聲停止,到了第二層南側拜位站好后,聽候司贊人報儀程。恭讀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禮儀結束以后,要將神位前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從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燒,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視,稱為望燎)和燎爐(圜丘壇共有12座燎爐,在瘞坎北側,從東向西排列著8個;內圍護墻東西欞星門外各有一對。從配位幄次車下的祭品分別送到8個燎爐內焚燒,而四個從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欞星門處)焚燒,煙霧騰空,象征著送到天庭。而后還要將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瘞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飲血之意。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愿望。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里也叫圜丘壇寢宮。殿內正面的圓形石臺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臺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筑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臺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檐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梁承托,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里邊還運用了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這組建筑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回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墻,圍墻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墻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聽到對方說話。而三音石則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回音,第二塊石頭可以聽到兩次,而第三塊就可以聽到三次回音,所以稱為三音石。在后來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墻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干紋理非常的奇特,布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

  在游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后,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接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么又要稱為橋呢?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與天相連接的橋;而另一種就是說路面下邊建有進牲門,類似立交橋,所以稱之為橋。說到進牲門,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過橋下的一個券門被趕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殺,制成供品,所以這個通道也被叫做鬼門關,因為一進去就有死無生了。

  好,回到正題,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這個石臺是具服臺,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還是要來到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這里還有小金殿之稱。

  到此,祈谷壇的主體建筑祈年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臺,而在正面三層石臺階中,分別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瑞云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家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里也就沒有什么實際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筑。圓形三重檐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征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有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據說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在感嘆殿內建筑的同時,也讓我們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里的陳設是按照清朝咸豐年間原狀恢復的,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著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兩側的石臺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里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臺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東邊的燔柴爐和燎爐焚燒,送上天宮。祈谷禮節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講完了,而它還有一個附屬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壇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側的皇乾殿。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連檐通脊的長廊,共有七十二間,俗稱七十二連房,它不僅用來連接神廚神庫,而且也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在長廊的東頭,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說過了鬼門關的牲畜要道這里來屠宰。而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稱為七星石,都是風水鎮石。可是這里命名有八塊石頭為什么叫七星呢?原來明代在這里放的的確是七塊石頭,而最小的那一塊則是清代增添上的。關于七星石的說法每個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個道士和皇帝說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國家,所以就在這里放了象征著北斗七星的七塊石頭。而在清代,康熙皇帝為了給滿族愛新覺羅氏尋找從東北如主中原的理論依據,就派人考察山脈,發現泰山是長白山的余脈,所以就在原來七塊石頭的東北方有放了一小塊兒青石,象征東北長白山,如果按這種說法,那八塊石頭就應該叫做七峰東岳。

  暫且不管他們怎么定論了。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景點導游詞5

  大家好,我叫張一鳴,今天很高興能當上大家的導游。我們現在準備去的地方是北京頤和園。

  游客朋友們,頤和園到了,請大家隨身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有次序地下車。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有名的長廊。長廊很長,共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頭,分成273間。在每一間的橫欖上都有著美麗的畫,有的畫著風景、有的畫著花草樹木、還有的畫著人物。在這條長廊里,有著綠漆的柱子和紅漆的欄桿,一根根柱子看上去非常整齊,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哨兵。長廊的兩旁都栽滿了花草樹木,這一種花還沒枯萎,那一種花又開了,使長廊里常年洋溢著花的.香味。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游完了長廊,接下來我們準備去的是萬壽山。請大家小心梯級,有孩子的家長們請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現在,請旅客朋友們往上方看,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物,這個就是佛香閣。在佛香閣的下面,還有一排排宮殿,就是排云殿。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登上了萬壽山的山頂。現在,請大家往山底下望,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前,有蔥郁的樹叢,美麗的宮殿……。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昆明湖,請大家不要隨地吐痰、扔垃圾,要保護好這里的美好環境。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岸上栽著多得數不清的垂柳。在昆明湖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游人可以走過石橋,到小島上玩。這一座石橋一共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在橋欄桿上有許多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市面上姿態不一的石獅子,這么多石獅子,沒哪兩只是相同的,美極了。

  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頤和園一日游就到此結束了,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細細游賞,再見!

北京景點導游詞6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頤和園。我是一名導游:鄭秀珍,如果你需要什么,就來找我。請注意。進入頤和園大門請不要放冷垃圾。謝謝合作。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的頤和園,頤和園還有一個名字:皇家園林博物館。頤和園有山有水。山是萬壽山,水是昆明湖,名勝古跡很多。走進大門,你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繪畫畫廊,這簡直是一個長長的故事和傳說的卷軸,讓人駐足流連。請看,長廊上有綠漆柱子,紅漆欄桿,一眼望不到盡頭。這條走廊很長,700多米!每一個跨檻都畫著五顏六色的畫,栩栩如生,總共有幾千幅!大家抬頭看看。是不是很美?好的,你游完長廊后,我們去游樂園。幽默的花園是南方水鄉最具特色的,公園里有柳蔭和蜿蜒的.走廊。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葉連成一片,密密麻麻。在茂盛的樹葉中,星星一樣的荷花點綴著。你看,有的荷花有兩三瓣,有的開滿了花和骨頭,有的露出小黃蓮,有的已經全部開花了。從幽默的花園走來,你來到了萬壽山。

  從萬壽山腳下望去,半山腰矗立著一座寶塔形的三層樓,金燦燦的琉璃瓦閃著金光,那就是佛香閣。讓我們去山頂看看。從佛香閣前往下看,頤和園的風景大部分都能看到。大家向左看,那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寧靜。以后我會去昆明湖看看。

  從萬壽山下來的是昆明湖,我剛才提到過。昆明湖被一條長長的堤岸環繞,堤岸上有幾座風格各異的石橋,河兩岸有許多柳樹。湖水波光粼粼,蜿蜒流淌的十七孔橋像一條長龍躺在湖面上。你可以乘船去玩,看看風景。一小時后在門口見。

  今天,我們的旅程到此結束。歡迎再次光臨。玩得開心!

北京景點導游詞7

  大家好!我是田xx。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之北京故宮,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細細游賞一番吧。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開始建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 4xx年至 420年,后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得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筑群。

  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歷史,現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了。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面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個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故宮長3800米,整個建筑群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在 96 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財物,注意安全,有序地游覽,祝大家玩得開心!

北京景點導游詞8

  盧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北側有望柱140根,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后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北京景點導游詞9

  大家好!我是快樂旅行社的實習導游。我姓李。你可以叫我李導。

  今天,我將帶領你參觀頤和園。請好好照顧我。我希望你能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建議。頤和園在這里。請和我一起下車。走進大門,繞過大廳,現在的位置是著名的長廊。你看,綠漆柱子和紅漆欄桿一目了然。這條走廊長7800多米,分為273個房間。每個房間的橫檻上都有五顏六色的畫,描繪人物、風景和花朵。有成千上萬幅畫和兩幅不一樣。長廊兩旁種的.花木中,有一朵還沒死,另一朵已經開了。左邊昆明湖吹來的微風,讓人神清氣爽。你感覺到了嗎?走完長廊,我們現在在萬壽山腳下。抬頭望去,可以看到半山腰上矗立著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樓,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

  下面一排排宏偉的宮殿是排云寺。現在,我們在萬壽山的佛亭。往下看,頤和園的大部分風景都在你的眼前。看,郁郁蔥蔥的樹木,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屋頂和猩紅色的宮殿墻壁。前方,昆明湖靜如鏡,碧玉綠。游輪和原船也緩緩滑過湖面,幾乎不留痕跡。向東看,你可以看到幾座古塔和城里的白塔。我們現在在昆明湖。昆明湖被一條長長的堤岸環繞,堤岸上有幾座風格各異的石橋。當你走過石橋時,你可以去湖中心的小島玩。看,我現在指的橋有十七個橋孔,所以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數百根石柱,上面雕刻著小獅子。這些獅子姿勢不一樣,沒有兩只是一樣的。好吧,現在你可以去島上玩了,然后我們兩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然后我們坐公共汽車回去。解散!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通過我的講解,你對故宮有一定的了解嗎?我希望你下次來我這里當你的導游。再見。

北京景點導游詞10

  盧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北側有望柱140根,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后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北京景點導游詞11

各位游客:

  上午好!

  很高興,今天由我帶大家去長城游玩。我姓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導。

  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用血汗和智慧修筑成的,大家可以看看這城墻頂上的方磚,鋪得非常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這方磚,一塊就有兩三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關于長城,還有一段凄美的傳說。從前,有益對金童玉女下凡。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在他們成親的當晚,官兵把范喜良抓去,去修筑長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孟姜女在家苦苦等候,卻不見夫君回來。她幫夫君整理好寒衣,就奔向長城。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終于,她來到了長城腳下。卻被告知自己的丈夫早在3天前去世了。她悲痛欲絕,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就把長城哭倒了。這就是有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我的介紹已經完了,大家現在可以自由參觀。在參觀時請大家不要扔垃圾,不要亂刻亂畫,注意保持衛生。

  “不到長城非好漢。”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長城的雄偉壯觀吧!

北京景點導游詞12

  孤山寨位于十渡風景名勝區七渡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爺爺)坐守山寨,小孤山(孫子)守于山門,孤山(兒子)守候在山寨得盡頭。

  孤山寨是十渡風景名勝區內最著名的一條大峽谷,深約10公里。步入峽谷,兩側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勢越險峻,峽谷越窄,最窄處僅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豐茂,景致越幽美。

  孤山寨內步步皆景,四季如畫。初春,山花爛漫,香飄萬里;夏季,綠意欲滴,泉眼噴流,這里的最高氣溫不超過25攝氏度;秋風送爽,楓櫨如火,柿鬧枝頭;冬季,瑞雪素裹,青松點翠。這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著名的“一線天”,流傳千古的.“劈山救母”的傳說就發生在這里,還有“山門迎客”、“仙女浴潭”、“九龍抱石”、“五老峰”、“千古河床”、“洗心潭”、“石中石”、“銀川冰谷”、“惜水潭”、“哥泉涌流”等景觀。滿眼盡是賞心悅目的異石奇景。

  到孤山寨不僅能看到清泉叮咚,峽谷幽幽,奇峰嶙峋,萬木叢生,而且還能聽到“小孤山”、“一線天”、“觀音廟”等活靈活現的民間故事。孤山寨每年接待游客數萬人,游玩之后,游客無不對孤山寨的美景大加贊賞。走出孤山寨您可乘船順水到碧波園度假村去尋求另一份愜意。

  漫游孤山寨,可以盡賞“風于林中動,蟲在石間鳴,山出疊翠色,甘泉潤琴聲”之美景。其中千古河床、小孤山、、一線天、石中石被稱為孤山寨“四大”奇觀。置身于此、您會沉寂在這如圖如畫的景色之中,陶醉在這如詩如歌的山泉中。

  沿古河床北側山路拾級而上,步行登高,經過坦克石,到達小孤山,再沿山腰羊腸小道上行幾百米,可見一幾乎直立的陡峭山坡,轉過一條溝走到近前,猛抬頭,只見巍然聳立的陡壁之中裂開一條巨縫,兩壁巖石直立,如刀削斧砍,經仔細測量巨縫長達65米,高40余米,最窄處僅有60多厘米,一人通過兩壁擦肩。此刻洞外烈日當頭、炙熱難耐,而鉆進裂隙頓覺涼爽宜人,仔細觀察兩側山巖奇異,巖石表面有輕微溶蝕,略有凹凸不平,在一些細小縫隙中也有類似石鐘乳的沉淀形態。因為雨水的滲入和溶蝕,在兩壁巖石面上出現斑駁的沉積和侵蝕痕跡,如壁畫,似崖刻,有的形如飛禽走獸,有的如樹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濤,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因為裂隙很窄且深,內部光線較暗,抬頭仰望只見一線藍天,令人驚心動魄,人們擠在這深邃的地縫之中。連說話都不敢大聲,生怕這裂縫稍有閉合,實在是太驚險了,身在縫中有點像壓在大山下的感覺,不僅是刺激,而是另人生畏。這實在可稱的上是一驚險奇。

北京景點導游詞13

親愛的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游,我叫馬航宇,大家可以叫我馬導,也可以叫我小馬。

  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寬廣、最壯觀的城市廣場。

  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天安門。

  我們先來看廣場的北端,北端是天安門。

  你們看,天安門紅墻黃瓦,雕梁畫棟,顯得雄偉壯麗。

  天安門前面是金水河,河上橫跨著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著名的金水橋。

  金水橋兩旁有一對漢白玉華表,上面雕刻著蟠龍花紋,這是不是很挺拔?

  咱們再去看一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你們知道嗎?天安門廣場到節日的時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無數盆鮮花組成一個個大花壇,把廣場裝點得猶如五彩繽紛的大花園。

  入夜,華燈齊放,禮花飛舞,天安門廣場一片輝煌。

  來自祖國各地人民翩翩起舞,縱情歌唱。

  天安門廣場沸騰起來了。

  天安門廣場還有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大家自己去游覽,40分鐘后回來在這里集合。

北京景點導游詞1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京魯迅博物館[1]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1956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現為司局級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于國家文物局,是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北京魯迅舊居位于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5月至1920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魯迅在這里完成了他的《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墳》《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要擔負著魯迅遺著遺物的.征集與保管、魯迅研究與研究生培訓、魯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發展目標和方向是逐步成為以“三個中心一個園地”為理念的學習型博物館,成為全國的魯迅文物資料收藏中心、魯迅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魯迅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當代作家活動園地。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魯迅研究室,是經x和黨中央批準于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以其獨特的思想性與學術性,得到學術界好評,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轉載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

北京景點導游詞15

親愛的游客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于祭天的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墻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干紋理非常的奇特,布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圣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解放以后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游覽結束了,希望這次游覽能讓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憶,非常感謝每一位游客朋友對我工作的支持。

【北京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北京景點導游詞07-14

北京景點頤和園導游詞07-30

北京天壇景點導游詞08-14

北京景點導游詞(15篇)11-07

北京景點導游詞15篇07-20

北京著名景點導游詞08-17

北京景點導游詞 15篇02-24

北京景點導游詞(精選16篇)03-05

北京景點頤和園導游詞7篇01-0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视频在线日韩 | 亚洲国产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