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好詞>導(dǎo)游詞>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
更新時間:2024-01-31 13:58:57
  • 相關(guān)推薦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

  作為一位杰出的導(dǎo)游,通常需要準(zhǔn)備好一份導(dǎo)游詞,導(dǎo)游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導(dǎo)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1

  襄陽市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襄陽市每個城門外都有甕城,又稱屯兵城。

  萬歷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即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花門。因為西門是崇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也叫“朝圣門”。

  襄陽市明清時期,古建筑相對完整:六門樓高聳,四角樓穩(wěn)定,王燦樓、獅子樓、奎星樓裝飾十里城郭、金瓦玻璃、高墻飛檐,非常壯觀,整個城市和諧融合,給人一種簡單優(yōu)雅的感覺。近年來,襄樊市政府大力修復(fù)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襄陽古城墻的原貌。

  襄陽市北、東、南被滔滔漢水環(huán)繞,西臨陽湖山、鳳凰山峰。城墻建于漢代,經(jīng)過幾代人的改造,現(xiàn)在基本完好無損。墻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里。

  據(jù)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稱贊“樓閣依山而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huán)繞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250米,被譽為“中國第一城”。襄陽市布局嚴(yán)謹(jǐn),形勢危險。自古以來,它就被稱為“鐵襄陽”。

  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襄陽”之稱。城墻始建于漢代,時興時廢,保留了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建的新城。全市周長7322米,原城門6座,橫匾于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辰、振華六個城門名。每個城門都有甕城或子城,城的'四角都有一個角臺,城墻沿線有敵臺和烽火臺,城墻上有4000多個垛城。

  襄陽市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襄陽位于襄水之陽,故名“漢書·地理志”。戰(zhàn)國時期楚置北津徐,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縣,歷代為州、縣、府治所。漢唐時期,襄陽城處于歷史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期襄陽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城南地區(qū)被稱為“冠蓋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湖北、湖南、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dāng)時中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唐朝襄陽城是山南東道治所,延伸至陜西、四川部分地區(qū)。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陽城,并在此建立國家政權(quán),自稱“新順王”,將襄陽改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市是一座雄偉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壯麗的山川而聞名。自古以來,我不知道有多少騷人和墨客在這里留下來,寫了許多感人的詩來背誦她。唐代著名詩人王偉劃船到漢江。帶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他寫了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詩《漢江臨泛》。

  經(jīng)過滄桑,古城只剩下臨漢、陳拱、振華三個城門。臨漢門上仍有一座建于唐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jīng)過維修后完好無損。城墻最低7米,最高11米,圍繞護城河。古護城河主干道寬180米,最寬250米。在城市周圍劃船,你可以看到高樓大廈、高樓大廈、垂柳和郁郁蔥蔥的灌木。這真是一個旅游的好地方。

  好吧,游客朋友們,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2

  襄陽市周長7322米,原有6個城門,分別為陽春、西城、文昌、臨漢、拱辰、振華。每個城門都有甕城或子城,城市的四個角落都有一個角落,沿線有敵人和烽火臺,城墻上有4000多個堆垛。城墻最低7米,最高11米。

  襄陽市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wěn)定,王燦樓、獅子樓、奎星樓裝飾十里城墻,鼓樓(昭明臺)、橋樓相映生輝,整個城市和諧融合。

  襄陽市周圍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的美景之一。它寬180米以上,最寬250米以上,是中國最寬的護城河,現(xiàn)保存完好。在城市周圍劃船,但到處都是城墻;垂柳覆蓋,灌木青翠,仿佛在畫中,美麗。

  襄陽市位于漢江南岸,與北岸樊城隔河相望。它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它不僅是歷代區(qū)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今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因其堅固的城墻、深邃的城市、易守難攻,被譽為“鐵打襄陽”。

  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襄陽一直是3020年群雄競爭的重要戰(zhàn)場,戰(zhàn)爭的硝煙不斷彌漫在其上空。如今,這里仍有許多軍事遺跡。襄陽城始建于漢代,唐宋時期改為磚城,增加了堆垛和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建,在城市東北角增加了一堵新城墻,命名為新城。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3

  湖北省襄陽城墻位于現(xiàn)襄陽市襄城區(qū)境內(nèi),起初筑于漢初(具體年代無考),屢經(jīng)整修(從城墻磚上有“

  鄧城”,“太平興國”、“岳”、“光緒”等字樣可證),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

  位于漢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襄陽城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這里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墻始筑于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于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shè)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shè)有角臺,城墻沿線分設(shè)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shè)置垛堞4000多個。

  古城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jīng)維修后完整無缺。城墻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圍環(huán)繞著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公。”

  明洪武初年,衛(wèi)國公鄧愈守襄陽,在整修舊城的同時,并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辟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詳見《縣城集鎮(zhèn)》部分),各建城樓一座(今僅小北門城樓巋然獨存)。六個城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shè)吊橋(后改石橋)。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筑,外用大塊青磚壘砌(今僅存小北門,大北門和襄陽公園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滟,儼若平湖,全國罕見。由于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峴天設(shè),山川環(huán)衛(wèi),是以號稱“鐵打的襄陽”。

  20xx年6月25日,襄陽城墻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城位于湖北西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她是由古城襄陽與樊城合并而來,故稱之為襄樊。她寧靜而富饒、美麗而典雅、古樸而又不乏現(xiàn)代氣息。一條漢江猶如玉帶一般圍繞在她的身上,更是平添尊貴的氣質(zhì)。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你們來到這湖北第二大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襄樊游覽觀光!我是大家此次襄樊之行的導(dǎo)游小楊,正如俗話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相逢即是緣分,預(yù)祝各位旅途愉快!

  襄陽城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地處湖北省北部,位于漢水中游南岸,襄樊市襄城中心。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guān)所在地。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于襄水之陽,故名。”戰(zhàn)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后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于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dāng)時中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qū)擴及今陜西、四川的部分地區(qū)。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陽城,并在此建立國家政權(quán),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

  襄陽不僅是歷代區(qū)域性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zhèn)。因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陽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戰(zhàn)場,戰(zhàn)爭的硝煙不斷彌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里尚存許多軍事遺跡。襄陽城始筑于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shè)垛堞,新建城樓。現(xiàn)為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年間重筑,并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墻,取名新城。

  在歷史上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萬歷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城,小北門曰臨漢,長門曰振華,大北門曰拱辰,在明清時,古建筑保存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wěn)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金瓦琉璃,高墻飛檐,十分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這樣的規(guī)模在國內(nèi)外都是少見的,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fù)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fù)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墻古樸的'原貌。大北門也叫甕城,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jīng)之路,故又稱為“朝圣門”。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古代城垣設(shè)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每座城門設(shè)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shè)有角臺,沿線分設(shè)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shè)置垛堞4000多個。全城周長7322米,城墻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墻體高約10米,厚1.3—1.5米。環(huán)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堪稱華夏第一城池。它的平均寬度在180米,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xiàn)被原樣保存。而且它是一條流動的河,與漢江是聯(lián)通的,繞城泛舟而游,但見城垣高筑、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仿佛置身于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huán)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墻始筑于漢,后經(jīng)歷代整修,現(xiàn)基本完好,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磚木結(jié)構(gòu),經(jīng)維修后完整無缺,整個城樓在建造上采用了古代建筑上的傳統(tǒng)手法,全部采用了組接、桙(mou)榫(sun)的方法,沒用一顆釘子,繞城泛舟游覽,只見城墻高筑,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這里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真乃旅游的好去處。

  站在高11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nèi)城外市容盡收眼底,據(jù)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贊“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huán)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布局嚴(yán)謹(jǐn),形勢險要,不愧為“鐵打的襄陽”。城上還陳列青銅大炮,守城將領(lǐng)塑像,城腳到護城河之間的環(huán)城綠化帶,成了襄城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yīng)有盡有,供襄樊市民和中外游人參觀。

  大家看城墻北門外筑有護衛(wèi)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墻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甕城外還筑有拱衛(wèi)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guī)定時間,關(guān)閉城門后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huán)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再進城。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對我講解工作的支持!祝您在襄陽古城旅途愉快!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5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我是大家此次的導(dǎo)游員羅麗,大家稱我小羅就好了。俗話說的好:相逢既是緣!各位朋友,我們能夠從13億人口中相聚在這里,這定是上天莫大的恩賜。相信大家定能珍惜這難得的緣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相互幫助,相互體貼,共同完成我們此次的快樂之旅。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相信各位朋友一定很熟悉王維的這首《漢江臨泛》,那么我們今天呢將要參觀的便是此詩所描繪的襄陽古城。據(jù)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壘城載縣北,城北枕沔水,即襄陽之故城也","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楚國曾與此地置北津戍;漢時置縣,漢獻帝十三年(公元208年)置襄陽郡;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把州的制所從湖南漢壽遷到襄陽,使其成為轄兩湖、兩廣及貴州、河南一部大片土地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為州、郡、路、道、府的制所。

  史載,至漢末,襄陽盛況空前。襄陽古城不僅以其歷史的.厚重而為世人矚目,且以其依山臨水,山青水秀而飲譽中外,我們熟悉的金庸先生更以一個郭靖守襄陽的故事,使其聲名遠播。好了,各位游客朋友,聽了我對襄陽古城簡單的介紹,大家對它的興趣是不是更濃了呢?現(xiàn)在九請緊跟我的步伐,讓我們一睹古城的風(fēng)采吧!大家請看,眼前的這便是襄陽古城墻了!它是我國眾多的古城墻中保存最好的,始建于漢朝,當(dāng)時是用土夯筑而成,到了宋朝才改建為專城。整個城墻四周略呈長方形,全長7322米,歷史上曾有6座城門(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城,小北門曰臨漢,大北門曰拱宸,長門曰震華)。每座城門都設(shè)有甕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設(shè)有角樓,城墻沿線設(shè)有警鋪,城墻上有垛堞4000多處。城墻最低處7米,最高處可達11米多。城墻北段尚保留著拱宸、震華、臨漢三座城門。

  環(huán)繞著古城墻的有一條河流,它便是襄陽護城河了。襄陽護城河平均寬280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我們可以看到護城河河面寬闊如湖泊,碧波蕩漾,綠柳垂陰,風(fēng)景秀美,它好似一天綠色的巨龍環(huán)繞著古城,更保護著我們襄陽古城。沿著護城河向前走,我們便到了一個城墻拐角。大家請看這座城墻上有一女子像:她面容姣好,白衣勝雪,衣袂飄飄。您可知道她是誰?在古代能夠得到百姓的擁戴,并塑像紀(jì)念,流芳百世的女子可不多!相信我們很多游客定有耳聞吧!那么哪位游客愿意在此為我們講這一段歷史趣事呢?(......)好了,非常感謝這位游客朋友,正是這樣的,這位女子呢便是韓夫人,它是保護我們襄陽的一個功臣,為了紀(jì)念這位巾幗英雄,襄陽百姓就立了這座塑像,這座城墻呢后來也被人們尊稱為"夫人城"。

  從這里東行300米就是臨漢門了,我們沿著城墻邊走邊講。臨漢門上有一建筑,它始建于唐,重修于清,為歇山式三開斗拱磚木結(jié)構(gòu)。整個建筑沒用一顆釘子,且外表裝飾精美,輪廓清晰完整,頗能顯現(xiàn)當(dāng)年荊楚建筑特色。站在臨漢門上,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襄陽古城的險要地勢:它東北面以漢江為天塹,西南以群山為屏障,東、南、西三面又被寬闊的護城河所緊緊環(huán)繞。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1800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襄陽古城以其險郡的地勢,守城將領(lǐng)的精誠團結(jié),想要攻破它是很難很難的,因此歷史上素來就有"鐵打的襄陽"之稱。進臨漢門向南,我們便走進了古色古香的襄陽北街了。北街長及千米,兩邊是仿明清式建筑。這條街呢匯集了我們各種各樣的襄陽地方特色,大家可以在這條街上選購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大街南端式巍峨雄偉的昭明臺,它是為紀(jì)念昭明太子蕭統(tǒng)而修建的。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今天的襄陽古城之旅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大家就在北街自由活動,再次感受一下襄陽古城的獨特魅力。半個小時以后,我們昭明臺集合,繼續(xù)游覽參觀,前面的風(fēng)景更精彩!謝謝大家!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6

  襄陽城位于漢水南岸。與樊城隔江相望。自劉表為荊州牧始,即為郡府治所。

  襄陽城筑于漢,歷經(jīng)水患兵燹,屢圮屢建,城墻初為土墻。宋時改建為磚墻,城門也由單一直出直進式改成屯兵式甕城門。明初,湖廣行省平章鄧愈對古城進行擴建和維修時,為加強防御能力,使城北與漢水緊連,因而在東北角筑新城。據(jù)陳鍔《襄陽府志》載:“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闊一丈五尺,下倍之。垛堞四千二百一十,

  窩鋪七十,門六,俱有月城,角樓各一,花樓十。萬歷時知府萬振孫題。城北漢為濠,計四百丈;東南西鑿濠,共二千一百一十二丈三尺,闊二十九丈,深二丈五尺。”東門曰陽春門,東長曰震華,南文昌,西曰西城,北曰拱宸,小北曰臨漢。建國后因擴建道路,東、南、西城門均被拆除。為加強對古城墻的保護,已按原貌修復(fù)。現(xiàn)古城墻基本為是明代墻體,城墻全長7377米,其中有護壁磚墻6408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高處11米,最低處7米,底寬13—15米,頂寬6—11米。護城河疏浚,全長5060米,最寬處250米,平均寬度180米,面積91萬平方米,為我國第一寬護城河。襄陽城1956年被定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城上原有樓3座。仲宣樓在東南角,為紀(jì)念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建于。王粲,字仲宣,在襄陽定居20_年,其間所作《登樓賦》代表建安辭賦最高成就。原樓已毀,現(xiàn)恢復(fù)重建。其西有奎星樓,為清順治年間襄陽知府杜養(yǎng)性建。獅子樓在西南城上,明洪武初建,繪獅子于壁,后改為高丈許石獅2尊。

  城西北隅為夫人城。據(jù)《晉書·朱序傳》記載,寧康初年(373年),東晉朱序鎮(zhèn)守襄陽,前秦苻丕攻城,序母韓夫人巡城,“謂西北角當(dāng)先受弊,遂領(lǐng)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眾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陽人謂此城為夫人城。”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7

  襄陽市位于漢水南岸。與樊城隔江相望。自劉表為荊州牧頭以來,即縣府治所。

  襄陽城建于漢,歷經(jīng)水患兵戰(zhàn),屢建屢建,城墻初為土墻。宋代改建為磚墻,城門也由單一直進式改為屯兵式甕城門。明初,為了加強防御能力,使城北與漢水緊密相連,湖廣行省平章鄧愈在東北角修建了一座新城。據(jù)陳娥《襄陽府志》記載:“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寬一丈五尺,下倍之。四千二百一十堆棧,窩鋪70,門六,有月城,角樓各一,花樓十。萬歷時知府萬振孫題。城北漢為豪,計400丈;東南西鑿濠,共212丈三尺,寬29丈,深2丈五尺。東門為陽春門,東長為振華,南文昌,西城,北拱辰,小北臨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南、西城門因擴建道路被拆除。為加強對古城墻的保護,已按原貌修復(fù)。古城墻基本為明代墻,全長7377米,其中墻磚墻6408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高11米,最低7米,底寬13—15米,頂寬6—11米。護城河疏浚,全長5060米,最寬250米,平均寬180米,面積91萬平方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襄陽市于1956年被指定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市有三棟原建筑。仲宣樓位于東南角,是為紀(jì)念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王燦而建的。王燦,字仲宣,在襄陽定居20_年,其中《登樓賦》代表了建安辭賦的最高成就。原來的建筑已經(jīng)被摧毀,現(xiàn)在已經(jīng)恢復(fù)和重建。其西部有奎星樓,是清順治時期襄陽知府杜養(yǎng)性建的.。獅子樓位于西南城。明洪武第一次建造,在墻上畫獅子,然后改為兩只高丈許石獅。

  城市西北角是夫人城。據(jù)《晉書·朱序傳》記載,寧康初年(373年),東晉朱序鎮(zhèn)守襄陽,前秦丕攻城,序母韓夫人巡城。“據(jù)說西北角先受弊,于是領(lǐng)了100多,而女子在城里斜斜筑城20多丈。小偷攻擊西北角,果實崩潰,所以所有人都建造了新的城市。丕退縮了。襄陽人稱這座城市為夫人城。”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8

  襄陽城周長為7322米,原有6座城門,分曰:陽春、西城、文昌、臨漢、拱宸、震華。每座城門設(shè)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shè)有角臺,沿線分設(shè)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shè)置垛堞4000多個。城墻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

  襄陽城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wěn)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綴十里城垣,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整個城池和諧地融為一體。

  環(huán)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寬度180米以上,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xiàn)被原樣保存。繞城泛舟而游,但見城垣高筑、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仿佛置身于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地處漢江南岸,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它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不僅是歷代區(qū)域性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zhèn)。因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

  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20_年,襄陽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戰(zhàn)場,戰(zhàn)爭的硝煙不斷彌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里尚存許多軍事遺跡。襄陽城始筑于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shè)垛堞,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筑,并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墻,取名新城。

【襄陽古城墻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

襄陽導(dǎo)游詞05-26

襄陽景點導(dǎo)游詞06-27

襄陽古城導(dǎo)游詞06-09

西安古城墻導(dǎo)游詞08-10

襄陽古隆中導(dǎo)游詞05-09

襄陽古隆中導(dǎo)游詞10-16

西安古城墻導(dǎo)游詞4篇08-17

襄陽名勝古跡作文12-13

溫馨導(dǎo)游詞山西導(dǎo)游詞07-0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综合久久九色91色综合网 | 亚洲欧美中文字日韩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网77777大伊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亚洲综合鲁鲁久久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