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遼中京旅游導游詞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遼中京旅游導游詞范文1
遼中京遼中京遺址位于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以西約15公里的鐵匠營子鄉和大明鎮之間的老哈河北岸。中京是遼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與中原地相近,自古為遼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數民族雜居地帶,為遼國的咽喉,在遼代后期軍事、戰略、經濟上有極重要的重要作用。
遼中京由城市布局仿北宋汴京制度營建,有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重城。城墻全部用版筑,現殘跡最高達4米,是遼代城址中保存得較好的一處城。
外城址
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4200米,南北長3500米,南城正中有門,并有甕城,四角有角樓,但未發現馬面。自南門朱夏門到內城南門陽德門,全長1400米,正中有一條寬64米的大道,道兩側有用木板覆蓋的.排水溝,直通朱夏門,兩側城墻下的石涵洞。在外城南部東北角,靠近內城南墻,有一座殘塔,現人稱“大明塔”。在大塔的西南方,另一較矮的與大明塔形狀相同的塔,現稱“小塔”。這就是中京城有名的南北二塔。
內城址
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平面為長方形,東西寬200米,南北長1500米。城南中央城門稱作“陽德門”。陽德門與皇城南之間有一條寬40米的大道,現在位于大明鎮城里村最冥想的就是它的南面有一個遼代的著名大塔。
宮城址
。宮城即稱“大內”,位于內城北部中央平面呈正方形,每邊長1000米。北墻即利用內城的北墻,另筑東、南、西三墻,現今尚可見到東、西兩墻南端的角樓址。皇城南門北中軸線上有一處大型宮殿址。據史料記載,這里應是稱作武功殿和文化殿,分別是圣宗及其母蕭太后的起居處。
現在的它雖然已經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可是它的文化影響這居住在這里的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人。
這幅畫就是遼代僅存最完整的文化,每一年的農歷4月這里都會有上萬的人們匯聚在這里,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稱為廟會。
大多為契丹族也就是現在的達斡爾族,可是城外最多的還是漢族,和少數的滿族。
遼中京旅游導游詞范文2
在很多年前,風順堂在華人口中是稱作風信堂的,意謂順風順水。當年居澳的葡人大多為出海營商為生,他們的家人為求親人能平安歸來,多于此教堂祈禱希望神靈庇祐。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桿,為當時主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標。“風順”是“風信”粵語諧音,此名一出,讓教堂更具有中國化的親切意味。
風順堂的.建立早于1569年,期間曾數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較具規模。而在1979年進行的粉飾裝修,亦使這座古老教堂倍添光采。教堂設計,雄偉壯觀,左右鐘樓并崎,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搖動轟鳴用。教堂的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室內之裝飾充滿東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內寬敞宏偉,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燈,頗具豪華博大之氣派。
祭壇內供奉著圣老楞佐的神像,穿著絢麗的衣袍,一手持圣經,一手拿法杖,莊嚴肅穆,在經常航海的葡國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賜予風信之神。
圣老楞佐教堂與媽閣廟距離不遠,卻在短小的路程中看到葡萄牙人航海主保和中國海神的前后呼應,見證了西方與中國文化的碰撞與共融,領略澳門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教堂鄰近南灣及西灣,是拍拖的熱點,情侶在海風輕揉的提畔漫步,最是浪漫。現在沿海改建為南灣湖,又有另一種優雅。附近眾多酒吧食店,不單止適合情人前往,更是一眾良朋或家庭好去處。吃一頓印度、意大利或法國菜,然后欣賞五光十色的激光音樂噴泉,擁抱澳門獨有的輕散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