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游,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那么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疆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疆導游詞1
上個禮拜我們去伊梨玩。我們起首達到奎屯市,晚上,我們在位于山頂上的烏蘇溫泉的蒙古包里吃了味道鮮美的農家飯。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往伊寧市進發,顛末尾果子溝,內里隨處都是數不清的杏子樹、棗樹和蘋果樹。一起上我望見滿山遍野都是牛、羊、馬、駱駝在綠草青青的草原上、山坡上吃草,處處都是高高的白楊和筆挺挺秀的松樹。
到了伊寧市,我們先去旅行了伊寧市最著名的事業——上將軍府,我相識了它的汗青,原本這里在好久早年是新疆的政治文化中心。緊接著我們前去最聞名的'伊犁河游覽,伊犁河寬闊悠長,奔馳不息。我在岸邊玩兒起了吊水漂,興奮極了。一個明朗的清晨,我們終于達到了此次行程中最重要的游覽地——唐布拉大草原。哪里被稱為百里畫廊,隨處都是如畫的風光。哪里有從雪山而來的喀什河,有怪異的阿爾斯朗石林,壯觀的草原斜陽,溫熱清新的溫泉,碧綠的草坂,哪里滿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野花和蘑菇。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我發明表面竟然下雨了,固然氣候很冷,可是往遠處的山上看去,云霧繚繞,又是一番別樣的景色。
這個禮拜我過得很是快樂!
新疆導游詞2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位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的北側,這里距烏魯木齊市約110公里,是新疆著名的旅游勝地。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這里還是西天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
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最深處達105米,湖面倒映著博格達峰,周圍云杉環擁,風景猶如仙境。景區內囊括了高山湖泊、濕地草甸、森林峽谷等自然景觀。20__年,景區還被國家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天池景區內共有三處水面,除主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天池”)外,在東、西兩側還有兩處水面。東側是“東小天池”,又名黑龍潭,位于天池以東500米處,潭下為百丈懸崖,有瀑布飛流直下,像一道長虹而降,景點名“懸泉瑤虹”。西側是“西小天池”,又稱玉女潭,位于天池西北約兩公里處,因池狀如圓月,池周圍塔松環抱,如遇到皓月當空時,靜影沉壁,所以得名“龍潭碧月”。池側也飛掛一道瀑布,高數十米,水流如銀河落地,景稱“玉帶銀簾”。池上有聞濤亭,在亭中觀賞瀑布,別有情趣。景區內各景點之間,均有棧道連接,可步行到達。
在天池的.東岸,有西天王母廟,始建于元朝,目前看到的是1999年在原廟址上重建的建筑,里面供奉著王母娘娘,所以也稱“娘娘廟”。區間車下車點靠近天池的東岸,沿著棧道步行到西岸的王母廟大約1.5小時。和天池景區美麗的自然風光比起來,這個廟不是非常值得花時間去游玩。
每年的11月中旬到次年的3月底會舉辦“天山天池冰雪風情節”,屆時游客可以前往風景區附近的天山滑雪場進行滑雪及其他的冰雪項目。
景區內哈薩克族的帳篷可以住宿,但一般游客都是游玩結束后當天返回市區,疆外游客多數是從烏魯木齊出發前往天池游覽,當天就可以返回烏魯木齊市區住宿。景區內有就餐點,但價格高于景區外,食物的品質也比景區外差點,建議游客自帶食物,等待返城后,在城內再享用新疆美食。
新疆導游詞3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古稱“井渠”。是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群眾,根據盆地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特點,經過長期生產實踐創造出來的,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吐魯番坎兒井,出現在18世紀末葉。主要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和禾壘地區,尤以吐魯番地區最多,計有千余條,如果連接起來,長達5000公里,所以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坎兒”即井穴,是當地人民吸收內地“井渠法”創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并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修建。如今,仍澆灌著大片綠洲良田。吐魯番市郊五道林坎兒井、五星鄉坎兒井,可供參觀游覽。坎兒井的名稱,新疆維吾爾語稱為“坎兒孜”。伊朗波斯語稱為“坎納孜”(Kanatz)。蘇聯俄語稱為“坎亞力孜”(k,lplItK)。從語音上來看,彼此雖有區分,但差別不大。
中國新疆漢語稱為“坎兒井”或簡稱“坎”。中國內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陜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肅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稱為“地下渠道。”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適用于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構造
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總的說來,坎兒井的構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后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豎井
先說豎井。豎井是開挖或清理坎兒井暗渠時運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氣通風口。井深因地勢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淺,一般是越靠近源頭豎井就越深,最深的豎井可達90米以上。豎井與豎井之間的距離,隨坎兒井的長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豎井。一條坎兒井,豎井少則10多個,多則上百個。井口一般呈長方形或圓形,長1米,寬0.7米。乘車臨近吐魯番時,在那郁郁蔥蔥的綠洲外圍戈壁灘上,就可以看見順著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
暗渠
暗渠,又稱地下渠道,是坎兒井的主體。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層中的水會聚到它的身上來,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處挖,這樣,水就可以自動地流出地表來。暗渠一般高1。7米,寬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長的長達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撈工程十分艱巨。
坎兒井始于西漢,而指南針在明朝時期才從中原傳入西域,在開挖暗渠時,為盡量減少彎曲、確定方向,吐魯番的先民們創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鄰兩個豎井的正中間,在井口之上,各懸掛一條井繩,井繩上綁上一頭削尖的橫木棍,兩個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兩個豎井之間最短的直線。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豎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在掏挖暗渠時,吐魯番人民還發明了油燈定向法。油燈定向是依據兩點成線的原理,用兩盞旁邊帶嘴的`油燈確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夠保障暗渠的頂部與底部平行。但是,油燈定位只能用于同一個作業點上,不同的作業點又怎樣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時,在豎井的中線上掛上一盞油燈,掏挖者背對油燈,始終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離方向,而渠深則以泉流能淹沒筐沿為標準。
暗渠越深空間越窄,僅容一個人彎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魯番的土質為堅硬的鈣質粘性土,加之作業面又非常狹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條25公里長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樣的艱辛。據說,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須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長期從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壽命一般都不超過30歲。所以,總長5000公里的吐魯番坎兒井被稱為“地下長城”,真是當之無愧。
暗渠還有不少好處是,由于吐魯番高溫干燥,蒸發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發,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再有,經過暗渠流出的水,經過千層沙石自然過濾,最終形成天然礦泉水,富含眾多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當地居民數百年來一直飲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歲以上,因此,吐魯番素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名。
龍口
龍口是坎兒井明渠、暗渠與豎井口的交界處,也是天山雪水經過地層滲透,通過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個出水口。
明渠澇壩
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顧名思義,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溝渠。人們在一定地點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調節水作用的蓄水池,這種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稱為澇壩。水蓄積在澇壩,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新疆導游詞4
今天,我們要登上讓人神往的天山,看那微波粼粼、秀麗無比、美如少女的天池。
天山奇冷無比。本來我只穿了短袖,剛登上天山,感覺就像到了冬天一樣,跟在火焰山的感覺有天壤之別。我立刻裹上了一件厚厚的運動衣,即使這樣,我仍然感覺很冷,一說話就可以看見呼出的一團團白色氣體。
只見幾只蒼鷹在天空中翱翔,一圈圈地盤旋著,金色的陽光照射在它們棕褐色的雙翼上,為它們平添了一股英武之氣。我好羨慕啊!真想像它們一樣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天山上樹木茂盛,層巒疊翠。鳥兒唱著歡快的歌兒。來到天池平臺上向下觀望,天池就像大地母親一只藍寶石般秀美的眼睛深情地望著我們。只見水面微波粼粼、清波漾漾,有的地方呈淺藍色,有的地方呈深藍色,就像一片美麗無比的拼圖。微風吹來,湖面漾起波紋,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湖面就像漂浮著一層華麗無比的金色碎片。雖然深淺不一的湖水遮擋住了魚兒的身影,但我知道,它們現在一定成群結隊地在湖底嬉戲、暢游,生活地無憂無慮……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登上天山山頂,我想那里一定非常雄偉壯觀;我也沒有看見世上罕見的神奇美麗的天山雪蓮,也沒有親眼看見那終年不化的積雪,這真是美中不足啊!
新疆導游詞5
布爾津縣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西南麓,準噶爾盆地北沿,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西北部與俄羅斯接壤,東部毗鄰蒙古國,國界線長218公里。全縣轄6鄉1鎮63個行政村,總面積10540.3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由哈、漢、回、蒙等21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占68%。在我縣境內的禾木哈納斯鄉是我國西部唯一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區,也是全國少有的四國交界區域,目前,正在積極爭取開放哈納斯口岸。布爾津縣物華天寶,資源富集。
旅游、水能、地緣三大優勢資源中以旅游資源為最,全縣有旅游景點32處,分屬六大類20個基本類型,占全疆56個基本類型的35.7%,其中高品位景點11個。享有"人間凈土"美譽的喀納斯湖自然生態景觀區就在我縣境內。喀納斯曾被中央文明委、建設部、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稱號。近年來,布爾津縣依托旅游、水能、地緣三大優勢資源,努力培育旅游、畜牧、大豆、水能四個支柱產業,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被西部大開發組委會評為新疆發展最快的`十個縣市之一,成為新疆和西部地區最具開發潛力的投資熱土。同時,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重點建設小城鎮,2006年評為國家園林縣城,成為全國十個園林縣城之一。還被國家衛生部評為國家衛生縣城,被國家旅游局評為文明示范旅游區。
新疆導游詞6
今天我將帶大家去游覽新疆最著名的風景區天山明珠———天池。天池位居高大宏偉的天山懷抱之中。朋友們,您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這個離海洋最遠的、年均降水量200毫米的城市旁的高山中有那么一潭清清碧水,這是何等的神奇、何等的美妙啊!這猶如給美麗動人的少女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您覺得我的比喻貼切嗎?當我置身于離海洋最遠的地方,體會干旱地區的燥熱時,腦海中的那一潭碧水帶給了我無限的濕潤與涼意。我想象不出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描述此刻的感覺。朋友們,您此時此刻是否已有了與我相同的感覺。我想是的,從大家的表情上看得出,大家的好奇心早已經插上翅膀飛到了天池,不用著急,今天我們就要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讓大家飽覽那少女嫵媚多情的眼睛。
新疆導游詞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度交界;陸地領土線長達5600多公里,占世界陸地領土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領土線最長、鄰接國度最多的省區。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門。風俗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在新疆人眼中,南疆與北疆是截然差異的:北疆意味著高山和草原,意味著喀納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則意味著戈壁和沙漠;北疆意味著草原文化,南疆則意味著農業文明;北疆意味著哈薩克和衛拉特蒙古,南疆意味著維吾爾和塔吉克;北疆意味著駿馬和歌聲,南疆意味著木卡姆和跳舞。
本日新疆大部門從中國西漢一向到西晉都屬于中國國界,唐朝再次納入中國國界,元朝在今伊犁河道域曾配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臺汗國。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設立行省。今烏魯木齊一帶曾配置別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臺汗國占據,后期從頭成為元朝的轄地。元朝時部門為蒙古族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國界。
新疆古稱“西域”,這一稱呼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風行,意為“中國西部邊境”。此刻人們以“西域”來指代新疆,更多的是浮現一種對迢遙異域的空想。
作為地處亞洲大陸要地、闊別大海的一片廣袤土地,占世界1/6面積的新疆有著奇異的魂靈魅力。它山水絢麗,眾多無垠,事業各處,習慣奇特,在汗青、地理和人文的多重修建下,跟著光陰的催動正向著深摯、博大、富厚的多元成長。
假如你掀開一張絲綢之路表示圖,當真注視古代西域對象橫貫、南北交織的蹊徑,會發明那是一雙同黨的外觀。在20xx多年的如流光陰中,無數空想拍打著雙翼奔跑而過,絲綢之路就像這雙同黨中流淌不息的血脈,支撐過幾多世紀的滄桑。這是一條輸送天下商業中最受崇尚、最受接待的以致輸送統統文明的絲綢之路,正是通過它,光輝燦爛久長的中國文化跨過白雪皚皚的高山峻嶺,穿過眾多無垠的戈壁沙漠傳送到了天下各地,也與迂腐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毗連、交換、融合。
自絲綢之路如一條色彩斑斕的織錦聯貫而過開始,作為交通孔道的新疆,天然而然地成為文化走廊——“一個自然的文明通道,是歐亞大陸正式對接的天下的十字路口”。以是說,新疆早已逾越了一種區域范疇上的觀念,在差異偏向、差異情勢、差異內容的文化、宗教、人種、頭腦、風尚等交匯融合之下,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光輝燦爛邊境。
新疆導游詞8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這句精當、貼切的贊語,跟著西部打開拓的聲浪不徑而走,傳遍五湖四海。它說出了全部來疆客人的配合感覺,也說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孤高之情。
伊犁確實很美。它美的奇異,美得差異凡響,連滋養它的伊犁河也是悠悠然向西流的。伊犁是中亞要地一個溫馨綠島,是迢遙西陲一方天賜寶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開放的江南……,少有這樣鮮亮的藍天碧野;少見高山下的萬頃良田!在這里,雪山長河斜陽映襯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牛羊氈房牧場與當代城鎮疊合在統一個畫面……
伊犁沒,美就美在幅原廣漠面積大
伊犁位于故國西北邊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轄八縣一市,面積5。6萬平方公里,生齒209萬,地域行政公署設在“花都”伊寧市,這里是北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伊犁地域為天山各支脈環抱脫離,其奇異的地理情形,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特的天然景觀。這里地處中亞要地,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要沖,對象文化群集,加之民族浩瀚,具有濃烈的.風氣習慣,形成在海表里享有盛譽的令人向往的游覽勝地。
這里降水充沛,天氣宜人,風光奇麗,資源雄厚,物產富。伊犁地域北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交界,東北與塔城地域的烏蘇市相連,東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鄰接,南和阿克蘇地域的拜城、溫宿縣毗連,西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領土線長421公里。
伊犁美,美就美在民族風情特色濃
這里的住民有40多個民族成份。首要有漢、哈薩克、維吾爾、蒙古、錫伯、滿、回、俄羅斯等13個民族。這么多民族的差異糊口風俗,構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民間風情畫。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刁悍、驚險的哈薩克叼羊、跑馬、女人追;也可以看到歡暢、滑稽的維吾爾“麥西來甫”。你可以聽到蜜意美妙的回族“花兒”;也可以瀏覽到錫伯族弓箭手彈無虛發的風范。你可以走進哈薩克氈房去作客。你可以去維吾爾農家看他們的藍馬車迎新娘,你可以吃一吃這里香馥馥的抓飯、抓肉,嘗一嘗鮮嫩爽口的烤全羊……
伊犁美,美還美在汗青長遠源頭長
這里是漢武帝吟詩贊揚的“西極天馬”(本日的伊犁馬)家園,是“烏孫國”故地,是漢朝使節張騫率300人使團達到的處所。公元前108年,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遠嫁烏孫王,播下了民族親情的種子。隨她其后的解憂公主,在這里嫁給軍須靡,翁歸靡,泥靡三代烏孫君王,一共糊口了五十多年。這里是中國最早的“軍墾”地,是成吉思汗西征集結雄師的處所。這里曾收容過林則徐、鄧廷楨這樣的名人,也曾留下今世聞名作家王蒙在這里“下放勞動”的足跡,據考據,伊犁河谷照舊母系社會“西王母之都”。
伊犁美,美更美在參觀旅游景點多
賽里木湖,伊犁之行第一站。藍藍的湖水,藍藍的天,雪山圍繞,白云千載空悠悠。果子溝,山路十八盤,層林疊嶂,瀑布泉涌,一步一景。伊犁河大橋,碧水西去,一橋凌駕。河岸有青青白楊林,有大度舒服的渡假村。不用說還該去唐布拉、那拉提、喀什河次生林,拜偈一下草原石人、高山巖畫,親睹一番“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恰西秋景。還應去看霍爾果斯國門、林則徐眷念館、吐虎魯克陵寢、特克斯八卦城,最好再去昭蘇一瞻乾隆賜字的格登碑,去夏塔一覽駿馬馳騁的牧場風物。假若有樂趣,還可去看看可克達拉的葡萄莊園,走進《草原之夜》的迷人意境,坐一坐鄉道上被稱作“馬的”的藍馬車。位于古絲綢之路的伊犁,有看不完的美景、聽不完人文故事,工作總結,旅游資源極為富厚。據統計,中國旅游資源68種根基范例中,伊犁擁有53種。伊犁美,瑰麗風范迎高朋。
新疆導游詞9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除了能歌善舞之外,還有許多那些饒有趣味的風俗。
維吾爾族的服裝與漢族截然不同:男生穿長袍,右邊斜領,無扣,腰系長帶,他們稱為“袷袢”。女生則多穿寬袖連衣裙,外套黑色的對襟背心,喜歡帶繡花小帽,她們稱之為“朵帕”。她們還喜歡戴耳環、手脫項鏈等做裝飾物。
維吾爾族熱情好客,崇尚禮節。他們對長者十分尊敬:走路讓長者先行,談話讓長者先說,坐下時讓長者坐上座。維吾爾族待人平等,因為他們的禮節中也有規定:親友相見需握手問候,互相致禮問好,然后右臂撫胸躬身,再問對方家屬平安。如果你去了那兒,一定要注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十分注重干凈,并且方法也與漢族有些不同:洗臉要用水壺燒水,不用臉盆,喝茶吃飯前定要洗手,洗后的`手必須雙手緊握,擠出殘留的水在擦。洗滌餐具,讓其自行晾干不用擦拭。
維吾爾族姑娘美麗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有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笑起來像花兒一般美麗動人。那里的小伙熱情俊朗。維吾爾的姑娘、小伙不但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十二木卡姆”是傳世音樂之作,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保留的節目有刀郎舞、頂碗舞、大鼓舞等。如果你去那,一定要欣賞。
維吾爾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中最燦爛的一顆星,那些饒有趣味的風俗還不止這些。如果你去那,一定會被他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吸引!
新疆導游詞10
維吾爾古村景區是由吐魯番地區旅游投資公司投資興建的以吐魯番深厚的.維吾爾歷史文化底蘊背景,展示了濃郁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區位于交河故城腳下現有古老維吾爾自然村落之一的亞爾果勒村。
維吾爾古村位于有數百年歷史的吐魯番市亞爾鄉亞爾果勒村,毗鄰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個展示維吾爾原生態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的旅游景區,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景區內維吾爾民俗陳列館與傳統民居交相輝映,立體地展示了維吾爾人歷史變遷、生產勞動、民居建筑、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風貌,其中不少是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態文化展示。
新疆導游詞11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有著占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里,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幾天的游覽中,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珍奇稀有的古跡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嘆不已。
地理概況
游客們,神奇在哪里?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橫貫,南與、合抱,北與合抱。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中間是;北疆的,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原,成了人民的世居之地。
新疆導游詞12
接待各人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戲,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由于地處風口,妖怪城四序暴風不絕,最大風力可達10―12級。強勁的西冬風給了妖怪城“名”,更讓它有了妖怪的“形”,變得奇形怪狀。遠眺風城,就像中世紀歐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巨微小的城堡林立,高坎坷低參過錯落。千百萬年來,因為風雨剝蝕,地面形成深淺紛歧的溝壑,裸露的石層被暴風雕琢得奇形怪狀:有的呲牙咧嘴,狀如怪獸;有的危臺高聳,垛蝶理解,形似古堡;這里似亭臺樓閣,檐頂宛然;哪里象雄偉宮殿,傲然屹立。真是千姿百態,令人浮想聯翩。在升沉的山坡地上,充滿著血紅、湛藍、皎潔、橙黃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遺珠,更增加了若干隱秘色彩。風城地處風口,每當風起,飛沙走石,慘無天日,怪影迷離。如箭的氣流在怪石山匠間穿梭盤旋,發出尖厲的聲音,如狼嗥虎嘯,天愁地慘,若在月光灰暗的夜晚,附近肅索,氣象更為可怕。
妖怪城一帶,還儲藏著富厚的.自然瀝青和深層地下石油。
新疆的妖怪城除了上述的烏爾禾妖怪城尚有奇臺妖怪城,它位于奇臺縣的西北偏向。從縣城出發,沿著通向北山煤礦的公路走90公里,顛末邊防站再前行3公里后,轉入去青河偏向便道,約60公里的旅程后進入將軍沙漠,再顛末50公里的波動才氣達到。它的面積達84平方公里,首要由“青壯年”雅丹群構成。
其它,尚有兩處妖怪城,一處位于奇臺將軍沙漠北沿,另一處是吉木薩爾北部的五彩城。
妖怪城呈西北—對象走向,長寬約在5公里以上,周遭約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閣下。據考查,約莫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這里是一個龐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發展著繁茂的植物,水中棲息繁衍著烏爾禾劍龍、蛇頸龍、恐龍、準噶爾翼龍和其余太古動物,這里是一片水族歡聚的“天國”,其后顛末兩次大的地殼變換,湖泊釀成了間夾著砂巖和泥板巖的陸地瀚海,地質學上稱它為“沙漠臺地”。
新疆導游詞13
各位游客:
眾所周知,全國最熱點的地方是吐魯番,而吐魯番最熱的是方當推火焰山。荒山禿嶺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達47.8℃以上。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煙云繚繞,十分壯觀。
火焰山的得名→山體特色
游客們,透過車窗,我們看到前方那座東西,猶如火龍橫臥在吐魯番盆地中央的赫紅色山體就是焰山。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于其外觀形態。瞧!火焰山基巖裸露,赤褐色的砂巖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發光,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宛如萬道烈焰熊熊燃燒,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火焰山在古書上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中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唐代詩人岑參次經過火焰山,寫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詩句。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一片青 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稱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為831.7米。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于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體處,卻隱藏著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有葡萄溝、吐峪溝、桃兒溝、木頭溝、勝金口峽谷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回,瓜果飄香,花木蔥蘢,景色迷人,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觀察點勝金口
或許有的游客會問:火焰山是怎樣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要追溯到1.4億年前,當時由于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出現短小的褶皺,地殼發生變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后,逐漸形成了山脈的雛形。此后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加上特殊的氣候環境,就呈現出如今的地質形狀。
游客們,前面就是觀察火焰山構造的最佳位置勝金口,請各位下車,在有火焰山標志的石座前攝影留念,然后再聽我講解。
勝金口西距吐魯番市30公里,連接新疆與內地的312國道,依傍木頭溝河橫切火焰山而過。勝金口山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于勝金口的名字,還有這么一段來歷:從前當地的老百姓把勝金口叫做滲盡口,那是因為木頭溝河水流出天山后,越來越少,到了勝金口一帶的戈壁灘,河水幾乎滲得干干凈凈,因此稱它為滲盡口。后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諧音改名為勝金口,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游客們,火焰山的得名,不僅由于它獨特的外觀構造,其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也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西游記》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智斗鐵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游記》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里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述雖系夸張,但四季皆熱、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征,與火焰山的實際狀況完全吻合,可見作者不是憑空臆造的。
在老百姓的眼里,善是最高的美,因而發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結局仍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在維吾爾族民間傳說中有了詳盡的表述。相傳在很早以前,天山深處有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為此人們惶恐不安。當地的最高首領決心為民除害,屠殺惡龍,于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哈拉和卓揮劍力劈惡龍,終于將惡龍制服,惡龍受傷后沿山旋轉,整座山脈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因此,維吾爾人便把此山叫做紅山。
美好的傳說,深刻的含義,令人遐想。游客們,當我們面對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遙想,一定會覺得火焰山的奇景賞不夠,火焰山的故事聽不完。為使大家不留下遺憾,接下去游覽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景點,都要從火焰山旁經過,因此我們可以從不同方位充分觀賞到火焰山的奇姿異彩。但愿火焰山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新疆導游詞14
交河城址,位于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臺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交河城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余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筑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筑特點。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墻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墻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后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最佳旅游時間交河故城屬于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四季皆適宜旅游。歷史文化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二十年前的一幅彩墨畫《交河故城》,以4070萬的天價刷新了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家國畫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幅畫和它的姐妹篇《高昌遺址》所描繪的兩座古城,立即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新疆導游詞15
卡拉庫里意為黑海。卡拉庫里湖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幕士塔格冰山腳下,該湖在群山環保之中,湖畔水草豐美,常有柯爾克孜牧民在此駐牧。遇到晴朗的天氣,碧水倒映銀峰,湖光山色渾為一體,景色如詩如畫,使人沉醉迷戀,依湖建有旅游接待站,備有帳篷蒙古包、游艇、駱駝、馬等供游人之需。
卡拉庫里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湖的四周有冰峰雪嶺環抱,特別是周圍的公格爾、公格爾九別峰和慕士塔格峰更為這個湖增添了神奇而美麗的色彩。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皚皚銀峰、綠色草原和湖邊畜群倒映在湖中,異常優美。每年夏秋季節,這里是登山旅游者的大本營,也是過往旅客參觀游覽的場所。景色如詩如畫,使人沉醉迷戀,依湖建有旅游接待站,備有帳篷蒙古包、游艇、駱駝、馬等供游人之需。
湖畔的蘇巴什草原上水草豐茂,牛羊成群。有塔吉克人的氈房和木屋,還有專設的.登山營地,湖的北面30公里處有布侖口運輸站,也為游客提供食宿。
湖邊有氈房、木板房可供旅游者下榻,就餐,包括新鮮蔬菜在內的風味餐,岸邊還有小橡皮船可供人們在湖中自由蕩游,欣賞帕米爾高原的大好風光。
【新疆導游詞】相關文章:
新疆導游詞05-27
新疆導游詞范文08-30
新疆伊犁導游詞10-18
【優】新疆導游詞05-27
新疆導游詞20篇11-03
新疆天山天池導游詞03-16
新疆導游詞范文(優)10-25
新疆喀納斯導游詞11篇01-23
新疆喀納斯導游詞10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