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3-12-12 12:47:10
  • 相關推薦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那么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1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xx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xx余首。其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現已成為不少地區學生必學課。草堂故居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

  杜甫當年來到成都時,覺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當時貧窮,他還寫了不少詩來向當地的社會名流索要一些花草樹木,自己親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塊寶地,便依溪建。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xx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留下詩作xx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xx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告別成都,兩年后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杜甫離開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公元xx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xx年(清嘉慶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布局,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博物館,建筑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圣地。xx年xx月被xx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xx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館,xx年xx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xx年xx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現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處。

  草堂,古樸典雅,規模宏偉,占地xx多畝。其中大廨、詩史堂、工部祠xx座主要紀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軸線上,幽深寧靜。廨堂之間,回廊環繞,別有情趣。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后點綴亭、臺、池、榭,又是一番風光。園內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云的翠竹蒼松。整座祠宇即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著名園林。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梅園,位于草堂的西北角,過詩史堂折而向西,經水檻,穿月洞門,梅園就在眼前了。顧名思義,梅園內的植物以梅花為主,間植海棠、玉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水面則養荷,從而形成濃郁的川西林園風格。

  梅花是草堂園林中最具有特色的花木之一了,那朵朵綻放的梅花傲雪經霜,冰清玉潔,清香撲鼻。令人陶醉,引人遐思。

  杜甫寓居成都時,他的朋友斐迪曾經從蜀州寄給他一首詠梅詩,因此而作《和斐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相答: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從詩中看,斐迪在蜀州東亭送客,看見梅花開放,便想起了在成都的友人杜甫,并曾打算折梅枝相贈。因此杜甫才答道:幸虧你沒有將梅花折下送來,不然反倒會讓我睹梅而感覺到歲暮已去,新春來臨,從而引發我客居又一年,思鄉不得還的傷感來。然詩的結尾又一轉:雖然你沒有折梅相贈,但我這邊也有梅花,它們也已漸次開放,昭示著冬去春來,同樣讓我感覺到歲月易逝,朝夕之間,人已白頭!這首詠梅詩有感而發,深沉凄楚,曲折委婉,讀來實在感人,故后人譽之為“古今詠梅第一”。梅花的開放,總是給人們帶來隆冬即將過去,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然而,杜甫由于其一生顛沛流離,故土難回,萬事蹉跎,愁腸百結,所以梅花在他的眼中就成為光陰易逝、歲月如流的象征之物了,難免要睹花放而涌鄉愁了。

  此時,你站在月洞門外,便可見一座四層磚塔聳立湖畔,一座曲橋橫跨湖上,塔名“一覽亭”。取杜甫《望岳》詩“一覽眾山小”的'句意。塔影倒映水面,與曲橋形成絕妙的呼應,而月洞門則成了取景框,在它恰到好處的取裁下,塔、橋、湖、花、樹,渾然構成一幅精美的畫面,許多游人都會以此為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

  而如果你是由北大門入園的話,則可以看到迎門而立的一組大型假山造型——“劍壁奔泉”。那崢嶸的峰巒,險峻的絕壁,深幽的溝壑,奔瀉如練的清泉,經過園藝師們精心的布局安排,藝術地再現出天下名關劍門的奇景,令人叫絕。

  每當冬去春來,園內燦若煙霞的紅梅,或紅或粉的海棠,纖塵無染的玉蘭次第開放,滿苑繁花在一泓碧水的襯映下,更顯出無盡的妖饒與恣媚來。在春意最濃、花事最盛時候,你如果登上一覽亭,憑窗俯瞰,那關不住的滿園春色,與遠處的平疇綠野,工部祠堂。草堂古寺的翠竹蒼楠融匯在一起,奔來眼底,頓會使你心旌搖動,神采飛揚,邏思無際。

  成都市民大都喜歡選擇春節前來游春踏青,人們沐浴在大好春光中,陶醉于花的世界里,無不樂而忘返。而到了夏天,池中荷蕖又占盡風流,給炎暑注入了幾分清涼,讓人消去許多暑意。

  夏去秋來,在梅園內還有新的去處。你可以步入聽秋軒,朝新辟的待雪苑內舉目而望,便能見到樹樹楓葉,經霜而色紅似火,仿佛正笑待嚴冬的到來。

  梅園,處處是畫,時時為詩,秀麗而略帶幾分粗擴,寧靜中又透出少許的熱烈,確實是一處風光旖旎令人難以忘懷的園中之苑!

  各位游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么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占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么這里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一定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藍色……多種多樣特別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了吧。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3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做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圣",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于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別成都。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復而成,面積240余畝,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觀光勝地之一。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筑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并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自760年到765年,其間除流亡今四川三臺,閬中一帶一年多以外,詩人先后在此居住了近四年,寫詩兩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

  北》、《登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廣德二年(即公元765年)5月,杜甫隨著年齡的增加,思鄉之情也與日俱增,這一點在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明確的表述。蜀地雖然以它的山水和溫情慰藉了詩人的心,但詩人還是很懷念他的故鄉,如今故鄉的戰事已經結束,年過半百的詩人終于下決心回家看一看。于是,他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今重慶奉節)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后飄泊于荊、湘,以舟為家。當船停泊在岳陽樓下時,杜甫的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家人們把他攙扶進當地的一家客棧,一邊安頓下來,一邊用所剩不多的銀兩去四處買藥。在這舉目無親的他鄉客棧,沒有人知道這個貧病交加的老人是誰,也沒人知道他骨瘦如柴的手曾經寫出過多么壯美的詩句。一人偉大的靈魂就這樣凄涼地安息在岳陽的客棧里了,享年59歲。在他去世前不久,寫下了他的絕筆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中,他回顧了不堪回首的一生,末了,依舊對國家的前途憂心:"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他對所忠誠的國家如此牽掛,然而他愛國家,國家卻不愛他。

  他的.一生就像空曠午夜劃過天庭的流星,雖然以耗盡生命獲得了一次耀眼的閃亮,卻沒有人去賞識和熱愛。這個星空下寂寞的老人,除了給我們留下那些氣雄天下的詩歌,就只有三座紀念他的草堂。令我們四川人自豪的是,杜甫漂泊的足跡印滿了大半個中國,但紀念他的三座草堂卻都在四川,它們分別位于成都、三臺和重慶奉節。三座草堂,都是記錄杜甫晚年的生活,而成都的杜甫草堂,無疑是三座草堂中的龍頭。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早在唐末,韋莊就在遺址上重建草堂,以后經歷歷代十多次培修,到清嘉慶十六年(1881年)重修完成時,基本奠定了今天博物館的規模。

  杜甫草堂博物館主體是由五重中軸線上的建筑組成的,分別是正門、大廨、史詩堂、柴門、工部祠,另外還有碑亭和茅屋。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4

  親愛的朋友們,歡迎來到杜甫草堂。我是你的向導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居所。1961年,國務院宣布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草堂正門,眼前波光粼粼的河流是浣花溪,杜甫的詩里多次提到。

  說到浣花溪,關于這個詩名的由來,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唐身邊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名叫任。一天,當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來了一個渾身是瘡和疥瘡的和尚。行人躲得很遠,但這位小姐沒有讓路。于是和尚摘下沾滿膿血的鏡框,求她洗一洗,姑娘欣然接受。我知道我一入水,荷花就開遍了小溪,我看著和尚的時候,我已經消失了。人們驚訝不已,給這條河取名為浣花溪。

  走進正門,可以看到整個花園綠樹成蔭,綠水環繞,是一道自然而美麗的風景,體現了杜甫的詩浣花溪在河的西端,主人是步林堂游。大廳里的杜甫雕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的杰作。游覽杜甫草堂,也有值得一游的地方,如紅墻、竹簾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草堂影壁和美麗迷人的梅園。

  今天的杜甫草堂到此結束,謝謝你的來訪。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5

  嗨,大家好。我是快樂旅行團的導游。請叫我唐笑。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請跟上隊伍,不要落后。

  現在,現在我們要去杜甫住的地方。每個人都沿著我的左手看那邊。這時,在詩人的臥室里,你可以看到床頭柜上除了蠟燭,還有一些古書。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平時刻苦學習的場景。這就是杜甫《秋風破草堂之歌》完成的地方。

  讀完杜甫簡陋的臥房,請隨我到堂。大廳里有幾個書架和一張桌子。杜甫不寫詩的'時候,讀的是古籍。杜甫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詩人!

  大家沿著我的右手走,來到杜甫的書房。你看,詩人的書房里除了桌子和書柜,還有一張石床。你可以想象杜甫學習很努力,有時讀一天的書。因為他的臥室離書房太遠,他又需要蠟燭照明看書,蠟燭可能會中途熄滅,所以杜甫花光了所有的錢,買了一張床。也許這些錢可以讓他買一些新衣服,但他買這些東西不是為了閱讀。讓我一起學習杜甫的讀書精神。

  今天的杜甫草堂到此結束。感謝您的參與。希望你再來。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6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畫在墻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后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初一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吊“詩圣”的紀念性建筑群,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后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筑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筑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梁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筑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筑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吊詩圣,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說,草堂是紀念性建筑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范。

  詩史堂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筑以此為名。

  廳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為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于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里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說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后,草堂破敗,經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游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里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

  游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么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于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郁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里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7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杜甫離開成都后,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繪杜甫像于壁間,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屢興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

  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后,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建筑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廨、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詩史堂、工部祠則是后世為紀念杜甫而建。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杜甫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其詩作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故有“詩史”之譽。1985年5月在慶祝杜甫草堂建館30周年之際,杜甫草堂博物館正式成立。博物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xx余件。文物中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現代的各種鉛印本。其中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草堂內園林十分幽靜,溪水蜿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并有春梅、夏荷、秋菊和四時幽蘭相伴。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筑為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征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成都市的著名景觀。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專款,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0平方米。主體建筑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墻,裹以黃泥,屋頂系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藥圃,使整個建筑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趣。

【四川杜甫草堂導游詞】相關文章:

杜甫草堂導游詞08-06

杜甫草堂的導游詞11-28

杜甫草堂英語導游詞08-29

【精】杜甫草堂導游詞03-01

杜甫草堂導游詞【薦】03-02

關于杜甫草堂導游詞04-21

杜甫草堂的導游詞15篇01-05

杜甫草堂導游詞(15篇)12-24

杜甫草堂導游詞(精選15篇)02-14

杜甫草堂導游詞精選15篇02-1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精品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无线码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亚洲一二三级看视频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