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游,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河北風光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北風光導游詞1
大家好,今天將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神奇而美麗的麗江古城,希望帶給大家一個愉快舒心的旅程。
現在在車上,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游覽景區——麗江古城,麗江古城,是云南自治縣的中心,是納西族的故鄉。古城位于縣境中部,海拔約2400余米,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名城。到古城里后,我們會感到一種古典的沒,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一種愜意的感覺會由心而生。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麗江古城。大家可以瞧瞧腳下走的路,你會發現,古城的路都是由青石板鋪成的,很是別具一格。此時,我們走的是麗江古城中最古老的一條路。它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路面已被磨光如鏡了。從中,充分體現了麗江古城的悠久歷史和古老的軀體。
這里的路邊會有很多身著民族服裝的人們在叫賣,買的都是當地各種各樣的土特產。大家可以在周邊買東西。但是,要注意,不可以隨地亂扔垃圾,古城的美,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保護。
我們現在漫步城中。大家仔細聽,小溪流水發出叮咚清脆的'響聲,是不是很像一位鋼琴家在彈奏美妙的樂曲。再看看,你們會發現清澈的小溪是繞城而流的。小河的兩岸有著各式各樣的小橋,有竹橋,石橋……它們設計合理,都是經過精雕細刻才得來的。有的刻著龍,有的刻著獅子……
這里溪邊會有許多明清的古老建筑。一座座紅柱黃瓦,古色古香,飛檐翹角的亭子在綠樹的襯托下,很是別有一番滋味。讓大家有一種穿越的古代,體驗了一會古代的詩情畫意。
好了,今天麗江古城的游覽到此就結束了,希望此次旅行能給大家帶來愉快的心情和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希望美麗的麗江古城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河北風光導游詞2
野三坡地處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總面積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僅120余公里,是距都城北京最近的國度級風光勝景區,被都城會民形象地稱為“北京的后花圃”。這里不只風物奇麗,并且交通前提也很是便利。京原鐵路在野三坡有三座中間站,別離是野三坡站、茍各莊站和福山口站。個中前兩站別離位于拒馬河和百里峽的兩個重點景區。108國道及省道縱橫交織,四通八達,東可至北京、天津;南可到保定、石家莊;西可去太原;北可去門頭溝、張家口和呼和浩特等。以是說野三坡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交通關節,旅游寶典,可謂是“條條大路通三坡”。
野三坡自古就有“世外桃園”之稱,那“三坡”之名是怎么來的呢?原本這里的陣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分為上、中、下三坡,上坡和下坡的天氣相差半月有余,山下的核桃已功效,山上的核桃樹才著花,可見三坡之名是由陣勢變革,天氣差異而發生的.。那么“野”字是怎么回事呢?據《涿洲志》載,明初燕王朱棣發兵掃北行至野三坡境內的奴隸嶺時,見一只松鼠在哪里捧食松果,燕王覺得在對他拱手施禮,就對閣下曰:“獸且云云,況人民乎!”于頒恩詔免去丁糧。三坡人民也免去了一場劫難。“松鼠討封”的故事至今在三坡廣為傳播。時至清兵入關顛覆明朝后,清當局對三坡地域實施重賦,不許三坡人民插手科舉測驗的隊列,還常常騷擾三坡人民。三坡人民就組織了家道殷實,素孚眾望的“老人官”來打點坡內的統統事宜。這大概就是有記實的中國最早的民主推舉制度。其后康熙天子上五臺山尋父路經三坡,三坡人民奮力抵擋。康熙天子稱三坡人民為“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強給三坡人民加個“野”字,這就是野三坡的泉源。
野三坡由七大風光區構成,別離是百里峽天然風光游覽區、佛洞塔奇泉怪洞游覽區、龍門峽長城文物掩護區、金西岳尋奇打獵游覽區、百草畔原始叢林開拓區、拒馬河避暑療養游樂區以及新開拓的三皇山景區。在這七大景區內漫衍著數百個風光點,是山川泉洞、林木花卉、鳥獸魚蟲、文物勝景無所不包、無所不奇的綜合性天然美整體。
河北風光導游詞3
顛末4個多小時的旅程,我們來到了山凈水秀的野三坡鎮。我們先到了旅館,放下行李后,就火燒眉毛地來到了百里峽風光區。百里峽是野三坡風光區最出名的景點,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氛圍清爽,的確是人世瑤池。進入百里峽,起首映入我眼簾的是一股清亮的`泉水順山勢漸漸流淌在小路兩旁,泉水摩擦著水底的鵝卵石,發出淙淙的聲音,像是在對游人熱情地說:“接待!接待!”沿著蜿蜒的山間小路,我們穿過了老虎口、牛角峰、一線天、首拜觀音等地,最其后到了百里峽棧道。這條棧道全長1200米,上下臺階共2800級,相對高度約莫300米。其時有很多人看到這么多臺階都選擇了坐纜車上山。
可我就是想體驗一下,爬這2800多級臺階時是什么感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相應了我的招呼。于是,我們5口人開始爬棧道。棧道上,有的處所臺階緩,有的處所臺階陡。爬到兩百多級臺階的時辰,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兩條腿沉得抬不起來,一屁股坐在臺階上說什么也不愿起家。眼看著游人一個個從我身邊顛末,尤其是爺爺奶奶已經站在高處朝我揮手,退縮的動機消聲匿跡了。我堅決地站起家來,左手拿著我的濟急水,右手抓著磨得可鑒人影的鐵扶手一步步向山頂提高。棧道兩旁的樹枝不時伸脫手臂沖我搖搖,我想,它們在為我加油助威吧!一鼓作氣,我終于趕在媽媽前面爬上了山頂。扶著雕欄極目遠眺,一片蒼翠一清二楚,處處都是蔥蔥蘢蘢的樹木,無意在樹木的誤差中可以或許看到一個個小斑點,我想那大概是行走的人可能是行駛的車吧。盡量大汗淋漓,混身酸軟,可是我仍舊開心。由于我戰勝了本身,爬到了巔峰。真切的體驗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第二天,我們游覽了東湖港景點。在哪里,我們走吊橋、撐竹筏、滑索道……玩得不亦樂乎。
顛末尾一夜的休整后,我們踏上了返回的旅途。汽車行駛在蜿蜒回旋的山道上,十八度景區一個個從身邊擦過,臺灣青山一座座從面前閃過。野三坡景區移到了死后,野三坡的美印在了心中。
河北風光導游詞4
各位游客:
巍峨的燕山山脈在山海關城北3公里突起高峰,橫開列嶂。總面積達60余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海拔926米的大峪頂是最高峰。這片山地早在一億年前的侏羅紀開始形成火山地形,五千萬年前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開始造山運動,又飽經大自然的天工雕鑿,地形地貌發生很大變化,如今千姿百態,盛景如云。那罕見的奇峰異石,層巒疊嶂;懸崖飛瀑,蔚為壯觀;懸陽古洞,神秘莫測;三關重壘,危城險關;古戰場、古遺址令人神往;號稱“北國小桂林”的燕塞湖山色更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陶醉……
燕塞湖在城西北6公里處,是一座利用石河上游峽谷砌筑的類似于“三峽大壩”的大型人工水庫,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庫容量7千萬立方米。湖區諸山皆為花崗巖形成的類咯斯特地形,夾岸峰巒泛翠,奇峰異石,比比皆是,湖水澄清,又因山巒疊嶂,使湖水曲折有致,有桂林之秀,三峽之險,西湖之美,真可謂高峽出平湖,風光譽北國。乘游艇在湖中蕩漾,雖是盛夏,卻是涼意沁人心脾。全湖15公里的航程,如拉開一幅幅壯麗的畫卷,引人入勝,使人陶醉。
首山:是山海關地區的名山之一,位于石河出口的右障。山上原建有二郎廟,現建有“樂壽”、“可琴”、“望島”三座亭,錯落有致,石河環縈山腳之下。在此南瞻大海浮青色,北攬群峰翠屏開。水光山色,旖旎清秀,使人如置身于圖畫之中。山巔有一古松,昂首挺立,如張開雙臂迎接來者,故名“迎客松”。
五泉山:在湖區西南處,山上多槲樹,有五條泉水流入石河。半山間原建有五泉庵,群峰環列,林木掩映,古雅幽靜。“雨過云霞無定景,風回花草散諸香”,每逢深秋,霜打紅葉紅如火,與蒼松翠柏相映,如錦似繡,景色十分瑰麗。
洞山劍峰:原名洞山,山腰有一天然大石洞,深邃莫測,常有蟒蛇出沒,洞窟下絕壁瀕臨深淵,是石河兩支澗水匯于山前形成的深潭;旁有一憔夫小徑可通山頂。傳說石洞是“呂洞賓斗蒼龍”之地,洞為蒼龍鉆山所撞而成,劍峰為呂洞賓劈山后留下的寶劍形成的劍形山石。現因水庫建成淹沒,只剩下一片青翠蒼碧的湖心島和“劍峰”供人們覽勝。
駱駝峰::繞過頭道河,其西岸山脊突起,湖中峰巒倒影相映,形似駱駝,故名“駱駝峰”。駱駝身長500米,駝峰比例勻稱,形態逼真,遠遠望去,如一隊馳騁于千里沙漠的駱駝,歷盡風塵,靜臥湖邊。其中的一只正伸著長長的脖子喝水呢!
山中月鏡:在燕塞湖的腹部有一座半島,形如一彎新月,島下平湖如鏡,在湖中望島卻呈半圓形,山影倒映,月色幽靜,形影合一,恰恰構成一個大圓,著名詩人田間題其名為“山中月鏡”。
神女浴日:游船穿過三道河,向西眺望,可見一個石人橫臥在綠茵茵的山坡上,每日沐浴著陽光。其形態奇特,惟妙惟肖。這里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這神女是東海龍王的三女兒因抗婚、向往人間而死于此地后化作的石像。
杏嶺銀屏:石佛山西有數石如林,形如一個個打坐的僧徒,閉目沉思;山腳下峰林石柱,崢嶸突兀;石柱間長滿了杏樹,每逢四月,杏花怒放,陽光輝映,山巖閃閃發光,整座山峰更顯得格外俏麗嫵媚,人們稱之為“杏嶺銀屏”
椒山秋色:在大小青龍峪的東麓,花椒樹夾石叢生。秋風送爽之際,椒果累累,“紅于
河水,鎖在山谷之中。從此,塞上新湖,也為北國增添了秀麗的風光。而今的燕塞湖,15公里的湖區,宛如畫鏡,兩岸是蔥郁的懸崖,映的湖心蒼翠晶瑩,泛舟往來,時而狹窄無路,恰如三峽;時而豁然開朗,一片。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詩一般的韻味。燕塞湖不僅有佳山麗水,更有奇石異景。有湖心孤島的'洞山劍峰,有碧波漣漪的杏林純曉,有綠蔭醉臥的神女浴日,有秀石嶙峋的小靈塔崖,有山花燦爛的杏嶺銀屏,有情趣橫生的烏龜入水,還有云橫霧繞中的華佗采藥和仙人豎指等。詩人贊嘆燕塞湖的山水既有桂林山水之秀麗,又有長江三峽之險峻,不愧為北方游覽勝地。她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巨龍長城一側,為城隘增添了奇光異彩。建國后,當地人民僅用三年時間,劈山筑壩,蓄水為湖,把往昔橫流的石河水,鎖在山谷之中。從此,塞上新湖,為北國增添了秀麗的風光。
而今的燕塞湖,15公里的湖區,宛如畫境,兩岸是蔥郁的懸崖,映得湖心蒼翠晶瑩,泛舟往來,時而狹窄無路,恰如三峽,時而豁然開朗,一片。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一般的韻味。燕塞湖原名石河水庫,1975年建成,庫容量6800萬立方米,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是我地四大水庫之一。1979年辟為旅游區,更名燕塞湖。1985年修建登山索道,長300米,最大高度60米。1998年建成“鳥語林”,占地1。5萬平方米,放養黑天鵝,丹頂鶴,白鷺等珍稀鳥類百余種,三千多只。
河北風光導游詞5
各位游客:
普寧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莊北部武烈河畔,由于寺內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稱大佛寺。普寧寺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占地3。3萬平方米。是外八廟中最為完整、壯觀的寺廟建筑群。當時清政府平定了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達瓦齊的,在避暑山莊為厄魯特四部上層貴族封爵,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稱桑鳶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邊疆人民“安其居,樂其業,永永普寧”,故稱之為“普寧寺”。
普寧寺建筑風格獨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漢地佛教寺院和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為漢地寺廟的“七堂伽藍”式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堂,兩側為鐘鼓樓和東西配殿,南北長150米,寬70米。北半部為藏式寺廟建筑,以大乘閣為中心,周圍環列著許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紅臺、白臺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大乘之閣內部分為三層,閣內矗立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高22。28米,腰圍15米,重達110噸,用木材120立方米,是現在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質雕像。像內是三層樓閣式的構架結構,中間為一根主木,四周組合許多根邊柱,外釘衣紋占板密封,分層雕刻。佛像比例勻稱,紋飾細膩,繪色絢麗,生動地表現了觀世音菩薩的表情和神采,是我國雕塑藝術的杰作。
大乘之閣的北西東三面對稱地構筑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及四座喇嘛塔,布局適宜,造型優美,環大乘之閣而建。
河北風光導游詞6
早就傳聞,野三坡是一個景致異常麗的處所,終于我能有幸見到它的真臉孔了。遠遠看到野三坡的大門,我內心有許很多多的設法:它的山是什么樣的?有沒有水呢?內里的'情形好欠好?有魚嗎?然則,當我剛一進到內里,心中的統統意料所有一網打盡了。一條小溪很顯眼的穿過了巖石,向山中流去。一陣風吹來,附近山上的花卉所有搖晃起來,吹的我內心甜滋滋的,愜意極了。我被這統統驚呆了,一時竟邁不動步子去看更美的山里。水里有魚,一條條顯得那么清閑、自在。
或者釀成一條魚會越發無憂無慮?往山中去,看到的是無數高峻巍峨卻異常嬌媚的碧山,固然蓋住了人們向山中眺望的視線,卻擋不住我們憧憬深山的心。一條條山溪扯著玉帶,拉著青山向上爬去,大概永久都不會斷流。溘然,一條比溪水大多了也長多了的河攔在我們眼前。河中只稀有十塊大石頭可以過河,我們只能踩著石頭已往。河水連著小溪,才會使小溪常年有水流過。
我此時想到了一句古話:“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由于有河的無私奉獻,山中這無數的溪流才會有活力,有靈氣和生命。上山必要爬,我們順著鐵鏈向上爬,一向爬到半山腰。半山腰有許多巖石,這里才是最美的處所吧?險些那幾塊龐大的巖石快被山澗的流水沉沒了,這是水的天國。這野三坡公然是云云瑰麗,讓人永久也忘不了。
【河北風光導游詞】相關文章:
河北導游詞08-01
河北旅游導游詞06-08
關于河北的導游詞11-09
河北趙州橋導游詞04-01
河北燕塞湖導游詞01-01
河北承德導游詞12-03
河北秦皇島導游詞12-12
河北老龍頭導游詞04-17
河北的清東陵導游詞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