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11-14 16:29:17
  • 相關推薦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時常要開展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1

  束河古鎮處于麗江所有景區的核心部位,是游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并流風景區的樞紐點。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程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當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脫林時,曾走過此道,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之古稱。

  束河古鎮看點:

  丹鳳含書之地

  束河坐東朝西,背風向陽,村后山林為玉龍山南下之余脈,山形秀麗,植被茂密,白沙巖腳院有鳳凰山,為麗江木氏發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輿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預言文化昌盛,興旺發達。

  清泉之鄉

  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

  皮革之鄉

  由于茶馬古道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地域內著名的“皮匠村”,出產皮鞋、皮貨、麻線、鐵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跡走遍茶馬古道的每一個角落。

  茶馬古道博物館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麗江設立"神川都督府",茶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進藏;宋王朝的軍事需要,刺激"茶馬互市的繁榮";于是,從元、明以來到近代,茶馬古道成為滇、藏、川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茶馬古道起于滇南,經過大理、麗江、迪慶、拉薩,止于印度,貫穿中國西部人文風情和自然風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關注。

  《茶馬古道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研究并展示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也是麗江市第一家從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傳、推廣的專業機構。

  茶馬古道博物館由《序廳》、《史事1廳》、《史事2廳》、《束河廳》、《皮匠廳》、《茶馬風情廳》、《茶藝廳》、《影響資料中心》等8個部分組成,比較系統地介紹了茶馬古道的起始時間、線路和重大歷史事件,是人們了解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館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組成部分,其中的"大覺宮壁畫"為江南著名畫家馬蕭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現在,筆法洗練,技術精湛,保留了唐代畫風,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農耕圖騰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內健步而行,叢林般的糧架聳在青龍河畔,構成納西族農耕文化的`圖騰標志。

  茶馬遺跡

  古老的石橋,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馬石,馬鍋頭的豪宅,還有馬鞍、馬鈴、馬燈、皮口袋、酥油桶,以及來自印度、尼泊爾、西藏的各種舊貨,撫今追昔,讓你浮想聯翩。

  束河八景

  夜市螢火 龍門望月 雪山倒映 斷碑敲音

  魚水親人 西山紅葉 石蓮夜話 煙柳平橋

  束河景點

  青龍橋

  青龍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寶山,青龍橋的中軸線正對著聚寶山,這是木氏土司的設計,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時期的標志性建筑。長25 米、寬 4.5 米、高 4米,全部由石塊壘砌,列為麗江古石橋之最,可見束河在麗江歷史上的經濟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龍橋的橋面經過數百年風雨的洗刷使它變得斑駁蒼老,卻不失它的英雄氣勢和莊嚴厚重感,站在這里,你也許會聽見馬蹄的聲音在回響。

  這里還流傳著一個故事:藏傳佛教大師葛瑪馬追趕一個魔鬼,從這里一步跨到了玉龍雪山上,在橋上留下了一個仙人腳印。開春時節,橋畔的楊柳長出了新芽,如煙似紗,仿佛綠色的波浪要涌到橋面上來,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煙柳平橋”。

  四方街

  長寬不過 30幾米,有五條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環繞、日中為市,為麗江壩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時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設有夜市,人們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樣漫步在四方街上,隨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點兒自己想吃的東西參與一下喜歡的游戲,逛夜市的人手里舉著手氫,穿行在青龍河畔,如夏夜流螢,成了一道風景,叫做“夜市螢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2

  從麗江古城到北,沿著中濟海東側的道路行駛約4公里,你可以看到兩邊山腳下一個密集的村莊,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徐霞參觀芝山解放林時,曾經走過這條路。在他的敘述中,他寫道:過了一座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繞,大聚落在其上,是十和院。束河古鎮古稱十和。唐代茶馬古道歷史開放,從滇南到西藏拉薩,經過唐、宋、元、明、清運營發展,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河是麗江壩保存完好的驛站,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束河村,可以直接去束河中心市場。在這里,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個廣場,面積約250平方米,面積約250平方米。它也被稱為束河四方街。市場非常熱鬧。它曾經是麗江。廣場周圍是商店,古老的木門面,深紅色的油漆。店前還有黑色的青石,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閑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樸自然的本色。站在廣場的中心,你可以仔細觀察和體驗。大雁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納西族從游牧到農業,再到城市。你可以在這里找到一些痕跡。沿束河街北走100米,就能找到九鼎龍潭的鼎龍潭,池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為神泉,于是建了龍泉寺。寺廟里的陳設和古城里的其他寺廟沒什么區別。相反,它來自水的一角。有一座三圣宮樓閣,供奉傳統四合院的皮匠祖師。因為是束河人的驕傲,這里有很多能做皮的工匠,也是皮毛集散的`重要場所。

  從束河古鎮向北走,前面是一片遼闊的田野。在一叢叢樹前,有一座古老的村莊。納西族祖先穿過金沙江,從大雪山南下進入麗江壩子,在荒野中創造了早期的文明。

  束河、白沙地區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也是木氏土司的發祥地。這里有許多古跡,你可以感覺到位于麗江城北的更簡單的束河。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3

  云南束河古鎮位于四川東北部,是大竹縣清河鎮,雄偉的巴山南麓和洶涌的渠河畔。這里風景秀麗,人杰地靈。兩條波光粼粼的河流穿過邊境,因此被稱為清河。這是一片神奇、富有、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土地。

  束河的悠閑生活無處不在。這無疑是狗和貓的天堂。他們總是快樂或懶惰,或閑散或發呆。在樹蔭下,屋檐、巷子和拱橋上,到處都是他們生活的天堂和簡單的生活。束河這座小小而靜靜的城任我很自由的游走其中,看沿著巷子彎彎曲曲延伸的風雅,看玉龍雪水嘩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陽光下人們自在鮮活的市井畫面。一只小狗懶洋洋地躺在門口,頭舒服地靠在門檻上,疑惑地看著我,說:讓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我不經意間在長長的古街上閑逛。當我轉過幾條彎彎曲曲的小巷時,我發現綠樹掩映下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門牌。我把門推了進去,主人不在了。只有一男一女悠閑地曬著太陽。空氣安靜,你可以聽到你的.呼吸,爬得很遠。客棧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山坡上有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樹有濃郁的綠色,穿過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幅安靜的畫面。我在客棧的屋頂天臺上坐了很長時間。陽光不時地穿過厚重的云層晾曬自己。我的眼睛到處都是綠色的瓷磚和白色的墻壁。小巷轉了很長時間。我不知道樓下那些深邃的門流逝了多少年的故事。鴿子在天空中飛得又高又低,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樣,快樂但寧靜。麗江客棧,想想能讓我們靜靜地停下來整理心情,卻不知道墻外,我們還是一路失去了煩惱,在陽光下,二月的束河。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4

  束河古鎮云南麗江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古鎮。束河古鎮位于麗江各景區的核心,是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三江并流景區的樞紐。從麗江古城到北,沿中濟海東側大約4公里,你可以看到山腳下兩側密集的村莊,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徐霞游芝山解脫林時,曾走過這條路,在他的記述中寫道:"過了一座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繞,大聚落在其上,是十和院"。"十和"束河古鎮古稱即今。束河坐東向西,背風向陽。村后的'山林是玉龍山南下的余脈。山形美麗,植被茂密。白沙巖腳院有鳳凰山,是麗江木氏的發祥地。直到束河山形再次變化,呈現出吉祥的形象。堪稱丹鳳含書之地,預言文化繁榮發達。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它沿著房子的前后和菜園的田野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美。

  由于茶馬古道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商品需求。到明朝,木氏土司聘請了一批江南工匠在束河定居。此后,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處著名的皮匠村,生產皮鞋、皮革制品、麻線、鐵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跡遍布茶馬古道的每個角落。吐蕃南征于公元680年在麗江成立"神川都督府",茶馬古道從此開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進滇茶入藏;宋朝的軍事需要刺激"茶馬相互繁榮";因此,從元明到現代,茶馬古道成為滇藏川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茶馬古道始于滇南,經大理、麗江、迪慶、拉薩,止于印度,貫穿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文化風情和自然風光"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特別引人注目。茶馬古道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研究和展示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也是麗江第一家從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傳和推廣的專業機構。茶馬古道博物館由序言廳、歷史1廳、歷史2廳、束河廳、皮匠廳、茶馬風情廳、茶藝廳、影響數據中心個部分組成,系統介紹了茶馬古道的起始時間、路線和重大歷史事件,是人們了解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5

  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當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脫林時,曾走過此道,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之古稱。歷史開通于唐代的茶馬古道,從滇南經麗江直達西藏拉薩,經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運營發展,促進了沿線各族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束河即是麗江壩子中保存完好的驛站,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這里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個類似大研鎮古城四方街的廣場,面積約250平方米,亦稱束河四方街,趕集的日子里異常熱鬧,曾是麗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廣場四周均為店鋪,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以及閑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樸自然本色。站在廣場中心,你細細觀察體會,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納西民族由游牧向農耕,再走向城市,從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跡。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頭“九鼎龍潭”,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為神泉,于是建有龍泉寺。寺內陳設與古城其它寺院沒有什么區別,倒是源邊臨水一角,有一個“三圣宮”樓閣,為傳統四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師。因為是束河人的驕傲,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時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出束河古鎮往北走,眼前是一片綿延遼闊的原野,一叢叢樹前,掩映著一個古老的村舍,納西族先民跨過金沙江,從大雪山南下進入麗江壩子,就是在曠野上創建了他們早期的文明。

  束河、白沙一帶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點,也是木氏土司的發祥地。這里古跡薈萃,你可感受更古樸的束河位于麗江城北。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6

  云南束河古鎮位于四川東北部,巍巍巴山南麓、滔滔渠江之濱的大竹縣清河鎮,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兩條清波粼粼的河流穿境而過,故得“清河”美謂。這是一塊神奇、富裕和充滿無限生機與希望的土地。

  束河的閑適生活無處不在,這里無疑是狗狗貓貓的樂園,他們總是或歡快或慵懶,或閑散或發呆,樹蔭下,屋檐邊,巷子角,拱橋上,處處都是他們生活的樂園,簡簡單單的生活。束河這座小小而靜靜的城任我很自由的游走其中,看沿著巷子彎彎曲曲延伸的風雅,看玉龍雪水嘩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陽光下人們自在鮮活的市井畫面。一只小狗懶懶的躺在自家的門口,腦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門檻上,很疑惑的望著我,說:讓開,別擋著我的陽光。

  我在束河悠長的古街上不經意地閑逛著,當轉過幾個彎來彎去的小巷時,發現綠樹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個不起眼的門牌,推門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閑的曬著太陽,空氣靜謐的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登高望遠,這家客棧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叢叢開著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樹有很濃郁的綠色,穿過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靜的畫面。在客棧的'屋頂天臺上坐了很久,陽光穿過厚重的云層時不時的來晾曬自己,目光及處,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墻,群巷千回百轉,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門樓下流逝過多少歲月的故事,鴿子在天空時高時低的飛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歡快卻又寧靜。麗江客棧,想來是能讓我們安安靜靜停下來整理自己心緒的,卻不知道墻之外,我們依然遺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陽光下,二月的束河。

【云南束河古鎮導游詞】相關文章:

月河古鎮導游詞12-06

三河古鎮導游詞11-26

安徽三河古鎮導游詞06-01

安徽三河古鎮的導游詞02-11

三河古鎮導游詞8篇06-01

三河古鎮導游詞(8篇)06-01

安徽三河古鎮導游詞7篇06-01

三河古鎮導游詞(集合8篇)08-05

三河古鎮導游詞(匯編8篇)08-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自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 日本特黄高清免费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