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游,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故居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魯迅故居導游詞1
旅客們: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導游!歡迎來到魯迅故居,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魯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跡。
位于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并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霜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魯迅故居坐北朝南,走進黑鐵皮大門,是一個小花園。走上臺階,就是會客室。中間擺著西式餐桌。西墻放著書櫥、手搖留聲機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時贈給魯迅的工作臺。過玻璃屏風門,便是餐室。正中放著廣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圓坐椅。西墻角是一只雙層碗櫥和四只圓凳,東墻放著衣帽架。這些簡樸用具,反映了當時魯迅全家的生活狀況。他僅靠微薄稿費收入維持家庭生活,但對接濟他人,支持革命群眾團體,是非常慷慨的。在魯迅的日記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記載。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著書桌和陳舊的藤椅,魯迅當年身伏書桌,寫出了許多叫敵人膽顫心驚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許多雜文就在這里誕生。靠東墻是一張黑鐵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頭,均按原樣布置。1936年,魯迅重病纏身,仍堅持寫作。宋慶齡知道后,語重心長地給他寫了一封信。后來魯迅就在這張鐵床上不幸逝世。梳妝臺上掛著一個舊時的日歷牌,日歷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臺上的鬧鐘,指針對著5點25分,這些珍貴的物件,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館名為已故周總理親題。建筑外形具有魯迅故鄉民間住宅的傳統風格。館內的1。7萬余件陳列品,概括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和戰斗歷程,重點表現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會和文化活動。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間他陸續出版了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后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1930年魯迅參加發起并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期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和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時期堅決的斗爭。
魯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區橫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魯迅搬至現山陰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陸新村)9號,這是魯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陸新村是一群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魯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積222。72平方米。現屋內陳列著主人生前用過的珍貴物品和寫作用具。故居按照魯迅生前居住時的情景復原;屋前有小花圃,種植桃樹、紫荊、石榴等花木。底層前間是客廳,沿西墻放有書櫥和瞿霜留贈的書桌。后間是餐室,東墻放著西式衣架帽架。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書齋。東面是張鐵床,沿西墻放著大衣柜、茶幾、兩把藤椅和一只鏡臺,鏡臺上陳列著外國版畫。一幅周海嬰出生16日時的`油畫像掛在山墻的五斗櫥的上端。南窗糊著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著文具、煙具和花具。窗邊壁上的日歷維持著原狀:民國25年(1936年)10月19日,鏡臺上的鬧鐘指針停在凌晨5時25分,顯示著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三樓前間有陽臺,在海嬰與保姆的臥室,除一張大床外,室內陳設簡單。后間是客房,放著簡單的臥具、桌椅和書櫥,在這里魯迅掩護過瞿霜、馮雪峰等共產黨人。魯迅故居內的家具絕大部分是原物。
剛到上海魯迅住在景云里23號時,每日總要到由日本友人內山完造開的書店看書、購書,隨著交往的日益加深,魯迅和內山完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內山完造始終如一地忠實于他們之間的友誼,并設法保護魯迅的安全。另外魯迅與共產黨早期領袖瞿霜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誼。1935年6月18日,瞿霜被殺害。為了紀念亡友,魯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瞿霜的《海上述林》出版、譯作上。這一年他經常在病中,體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還支撐著病軀,堅持一遍、兩遍地看校樣,表達了他對亡友的無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終年56歲。魯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價值,不但沒有被歷史沖淡,而且愈發明晰、愈益增輝。魯迅光輝的一生正如毛主席所評價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垂老不變的青年的熱情,到死不屈戰士的精神,將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間"。魯迅故居現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故居旁的魯迅公園內,建有魯迅紀念館,同時供人瞻仰。
好了,關于魯迅故居的介紹到此結束,下面大家自由欣賞。
魯迅故居導游詞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肖錦川,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紹興魯迅故里游玩。
紹興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橋鄉、水鄉、酒鄉和魚米之鄉的美稱,還被稱為“東方威尼斯”呢!紹興人才輩出,如陸游、周恩來等。今天,我們就去觀賞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故鄉。
我們先來到了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小時候嬉戲玩耍的地方,他曾經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寫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百草園的'名字雖然幽雅,但事實上是一塊荒蕪的菜地,是新臺門幾戶人家共同擁有的一塊菜地。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他們玩捉蛐蛐、看螞蟻背蒼蠅的游戲等。大家游完了百草園,接下來我們去參觀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吧!
三味書屋是魯迅讀書的學校,叫私塾,學生要到老師家里去讀書,這私塾便是老師的家,魯迅的老師叫壽鏡吾,壽老先生知識淵博,受魯迅和同學們喜愛,大家往這兒看,這里的桌椅高高低低,因為去壽老先生家需要學生自己帶桌椅,所以才高低不平,魯迅的桌椅在教室右下角,遠遠望去上面還刻著一個“早”字,關于這個“早”,還有一個故事呢!一天,魯迅的爸爸生病了,媽媽讓他去藥店買藥,所以上學遲到了,被壽老先生狠狠地批評了,于是他便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勉勵自己不要遲到。再走進去,你會看到一幅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這里梁同書寫的。三味書屋里還有一塊匾額掛在墻上,十分醒目。三味書屋是個十分重要的景點!
此次旅游結束!如果還想玩,請去一個以魯迅筆下的一位人物命名的土特產店,叫孔乙己土特產店品嘗黃酒等特產,還可以品嘗孔乙己最喜歡吃的茴香豆和臭豆腐。
魯迅故居導游詞3
親愛的小組成員:
歡迎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靈,群星璀璨。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都昌芳口一個破敗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歲開始,12歲時在三個鏡像月亮的水池中學習。13歲的時候,我的祖父因在科學領域受賄而被監禁,我的父親周伯宜不能因此而生病。魯迅18歲那年,毅然赴南京、日本求學。1909年夏回國后,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從事教學和文學創作工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公寓,享年56歲。
魯迅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紹興度過的。他不僅在家鄉度過了童年和青春期,而且開展了早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家鄉的生活經歷不僅對他的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這一天,我們將追隨這位偉人的腳步,尋找他的故鄉。
這時,我們來到魯迅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嘉新泰門西頭。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共同居住的地方。建于清嘉慶年間,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典型的江南獨有的深宅大院。1918年,這棟房子連同后面的草園一起,賣給了東邊的鄰居朱。房子過戶后,大部分原有房屋都被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體部分得以保存,所以我們有幸在這一天看到了這座魯迅故居的原貌。
這兩個黑石圖書館門,原本是周嘉新臺門的側門,是魯迅一家進進出出的地方。
這個普通的'泥平房子,是魯迅家曾經放置交通工具的地方。眾所周知,紹興被譽為“東方的威尼斯”。所以一般家庭都有水運。大船用兩個高槳,烏篷船用兩個小槳。轎子是一種陸路交通工具,其中轎子欄是魯迅家族的獨創。
穿過右邊的門和長廊,你將到達桂花唐明。唐明俗稱紹興天井,種植了兩株茂盛的金桂,故名桂花唐明。魯迅小時候常常躺在月桂樹下的小桌子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搖著芭蕉扇扇,講著“貓是老虎的主人”、“水溢出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影響,為他后來的文學創作帶來了豐富的素材。之后在《狗、貓、老鼠》、《論雷峰塔的傾倒》等文章中記憶猶新。
穿過桂花唐明,你來到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魯迅留學日本后,從杭州回到家鄉,在紹興府中學校和山會小學師范學校擔任教學職務。這間臥室是他在邵教書時的臥室兼書房。魯迅經常在那里備課,深夜寫作。他的第一部中國古典小說《懷舊》就寫在那里。臥室里陳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真品。
穿過石砌天井,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正對著兩層兩底。爬上樓梯,東首前半段是魯迅一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廳前”。魯迅在邵教書時,經常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右上角的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魯迅祖父周福清出軌案發生時,魯迅父親被剝奪了學者身份。從那以后,他一直郁郁寡歡,郁郁寡歡,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生病時被庸醫誤以為是,36歲就去世了。從此,魯迅的家庭從小康家庭陷入困境,經歷了一系列的家庭變遷。青年魯迅飽嘗人間冷暖,目睹上流社會的墮落與丑惡,對其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走上了求真之路。
與客廳隔開的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方那張八條腿的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原來睡過的東西。東邊的這張小床是魯迅的弟弟周睡的床。魯迅母親用來縫紉的東西陳列在靠窗的桌子上。魯迅的母親魯瑞來自紹興縣安橋頭。她善良堅毅,自學達到了讀書的水平。魯迅欽佩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如果我媽再年輕二三十歲,就有可能成為女英雄。”的確是一位非凡的母親,她的三個兒子在現代文壇上被稱為“周三大家”。
魯迅故居導游詞4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魯迅故里主要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組成的,我們先來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在這里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課桌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早”字,這是先生小時候為了提醒自己上學不遲到刻下的。
這里還有一個后院,書院課程枯燥乏味,當先生講得入神時,學生們就會偷偷到這里玩。
走完三味書屋,我們就來到魯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閨房臥室、少爺室等魯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這是先生小時候住的地方。
游好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便會展現在我的面前,這里有魯迅先生一生的紀錄和保留下來的書,還有魯迅先生的雕像。魯迅紀念館有二層,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參觀一下。
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樹,小時候的魯迅會在樹下和小伙伴嬉戲,晚上在大樹下乘涼……,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得就是這里的事情。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導游的身份,歡迎你們參觀紹興魯迅故里,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財物。跟著我一起走進紹興吧——
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從古到今,人杰地靈。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樹人,現在我們就來參觀下原汁原味的魯迅故里,主要包括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魯迅出生的地方,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里,所有房屋結構保存完好,青磚黑瓦,大都是磚木砌成的,從大廳、書房、藏書室、臥室、客房直到廚房,可以看出魯迅家原來是個書香門弟的大戶人家。
跨出周家老臺門,我們來參觀下魯迅紀念館,這里詳細介紹了魯迅坎坷的人生和他發表的名著,他寫的文章意義深刻,書法優美,圖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讓我們為他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而感動。
接著,我們來暢游一下魯迅的童年樂園——百草園。精致的籬笆把園子圍了一圈,除了那棵顯眼的參天大樹,其它植物花草依舊蔥郁一片,角落里還有那道泥巴墻,我們似乎還能在這個角落里找尋到魯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們一起去看看魯迅成長的搖籃吧——三味書屋。這里發生過一個小故事:孝順的魯迅因為照顧生病的爹爹,,上學遲到被先生責罵,于是,下定決心在椅子上刻下一個“早”字,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遲到。正是因為魯迅有著這種頑強的毅力,才成就了后來偉大的革命事業。
我很高興為大家導游紹興魯迅故里,希望你們把紹興的文化和土特產帶給你們的朋友,歡迎下次再來紹興,謝謝大家的觀賞!
魯迅故居導游詞5
親愛的游客們:
紹興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是橋鄉、水鄉、酒鄉,魚米之鄉,擁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紹興還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陸游老先生,擅長書畫的徐文長老先生......今天,我們就去游賞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里.
踏著腳下的石板路,順著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了第一站:魯迅住居跨入大門繞過德壽堂,又一個觀覽亭展現在我們面前,兩旁的屋檐下掛著一排齊齊的紅燈籠,沿著小路走去,馬上來到了魯迅先生的臥室,在床前的小桌上,擺滿了魯迅先生的筆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說《懷舊》在此寫就.把目光轉向床,里面隱約可見魯迅先生的涼席和枕頭,十分儉樸.繼續大步向前走去,游客們,這就是小堂前,這是周家吃飯會客之處.穿過一條陰暗的羊腸小道,來到魯迅家的廚房,向里望去,里頭擺滿了古代燒飯的工具,古老的大鍋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滿灰塵.繞過一扇門,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百草園.紅漆的欄桿,綠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樹葉上,晃動著的葉片若暗若明,光彩奪目.陽光還穿過茂密的葉片,在地上留下了個斑斕的圖案,百草園中種滿了白菜,這是魯迅小時候玩耍、嬉戲的地方,小時候,魯迅在百草園中捉蛐蛐,拔何首烏,四季都因百草園帶來了快樂的每一天,因此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在百草園的出口處,有個石像老奶奶在給她的小外孫講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極了,跟隨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也去看看三味書屋吧.
走過小橋,橋下的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著,溪水綠得深邃而穩重,這種色彩與兩岸的樹木的綠色成了鮮明的對比.樹木是濃淡相雜的顫動著的綠,而溪水卻是凝固一般的'綠.一條烏蓬船慢慢滑過水面,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就如一幅凌空展開的畫卷一般.走過小橋,“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墻上,進了三味書屋,思任堂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三個字下方掛著畫與對聯,令大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文學氣息,再進去些,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由梁同殊所提寫.緊接著來到了魯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個“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還有一個小故事哩.一次,魯迅為了給生病的父親買藥,因故遲到,被老師狠狠罵了一頓,魯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個“早”字,勉勵自已不要遲到.說到這兒,不得不提魯迅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他為魯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學基礎,我們好像看見壽老先生一手捧書一手拿著戒尺的樣子.
走出百草園的大門,來到了“咸亨酒店“,門口立著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進店嘗嘗他愛吃的茴香豆和紹興黃酒,品嘗紹興美食.
時光在流逝,魯迅之游一日游在歡笑聲中結束了,入口廣場的墻上的魯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態莊重,手中的煙頭依舊未滅,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構思文章.游客們,魯迅故里之游是不是很充實呢?歡迎你們再度光臨!
魯迅故居導游詞6
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去魯迅故里參觀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將帶領你們度過愉快快樂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黃或黃導。
我們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談談魯迅先生。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魯迅故里就是魯迅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好,我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首先來到大門口,我們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塊大石像,上面雕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魯迅的頭像,石像前還有幾個小孩正圍成一個圈的銅像,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活靈活現。遠遠望去,好像在談論對魯迅先生的無限贊揚。
現在,在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印著“民族脊梁”四個燙金大字。這塊石碑是人們為了紀念魯迅先生的豐功偉績專門建造的。
繼續向前走,就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兒是魯迅從12歲開始來壽老先生這兒學習的地方。其中,在學堂中間擺放的是壽老先生的講桌,桌上放著書和一把戒尺,周圍圍著的是學生們的課桌,魯迅的課桌緊挨著墻,在課桌的右下方還端端正正地刻著一個“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還有一個特別的故事呢!
在魯迅小的.時候,他們家境日益貧弱,他的父親身患重病。每天,小魯迅都有要在藥鋪和學校之間來回奔波。一次,魯迅為了給父親抓藥,結果上學遲到了,教書的壽老先生不由分說,一把抓起戒尺在魯迅的手心連打三下。可是,魯迅并沒有因此而痛恨老師,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來告誡自己要珍惜時間。
接下來就來到了百草園。走進百草園,可以發現這里到處是一片生氣勃勃的景象。雖然這里只種著幾種簡單的綠色植物,但這里卻時魯迅童年時最喜歡玩耍的地方。小時候的魯迅常常在這里捉蛐蛐,爬樹,采野果吃,幾乎每天都玩得開開心心,不亦樂乎。
我們的參觀今天到此為止,感謝大家的這次參觀,歡迎各位下次再來游玩。
魯迅故居導游詞7
壽家臺門是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先生家的住屋。壽鏡吾(1849-1930),名懷鑒,字鏡吾,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魯迅稱贊他為“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壽家臺門由壽鏡吾的祖父峰嵐公于嘉慶年間購置,總建筑面積795平方米,前臨小河,架石橋以通,西有竹園,整幢建筑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聞名中外的三味書屋就在壽家臺門的東側廂房。
第一進,即臺門斗,隱門上方懸掛著一塊“文魁”匾,此匾是為魯迅的塾師壽鏡吾的兄長壽子持所懸掛的,他在光緒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舉人,此匾用來光耀門楣,并表示著壽家人曾經出過舉人,是戶書香人家。
在第一進臺門斗的西邊,穿過天井,有一小方竹園,竹園的北邊廂房我們把它布置成“三余書屋”,“三余書屋”是“三味書屋”的原名,“三余書屋”的擺放仿照“三味書屋”,游客可以在這仿真的書屋里坐一坐,體驗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進稱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紅白喜事,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額枋懸掛著“思仁堂”匾一塊。廳堂柱子掛一淺綠色木板刻制的對聯,聯云:“品節泰山喬岳,襟懷流水行云”。后邊金柱上掛著對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德行、言論的贊頌抱對一副:“道義嘉謨見風骨,箴言懿德澤桑梓。”
穿過天井,即第三進--座樓,這里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先生臥室的原狀陳列。
小堂前是用來接待親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額上懸掛著一塊“重游泮水”匾,這塊匾是壽鏡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過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兒壽孝天送來祝賀的。魯迅對壽鏡吾先生充滿了真摯的愛戴和敬意,離開紹興之后,與壽鏡吾先生一直有書信往來。1906年魯迅曾回紹興,又去看望這位老師,給他講外面的所見所聞,當時壽鏡吾先生就是在這里接待他的。
壽鏡吾先生的書房是典型的塾師之家的書房布置,設有《二十四史》專用書柜、普通書柜、文房用具等。房內額枋上懸掛著“三余齋”匾,“三余”取義于《三國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說“為學當以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們要利用一切空余時間發奮學習。
在壽鏡吾先生的臥室里放置著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壽鏡吾先生教學很嚴謹,他每年只收八個學生,認為多收了教不過來,所以他的教學收入很有限,因此,我們看到的臥室擺設超過了當時壽鏡吾先生實際的生活狀況,其實他過著更為儉樸、清苦的生活。
從第三進往東,就是壽家臺門的東廂房,分南、北兩部分。南邊的廂房現陳列著介紹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縣學、越中書院和越中學塾”三大塊內容。北邊的廂房即為魯迅先生的讀書處——三味書屋。
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魯迅12歲開始到這里讀書,前后長達約五年的時間。
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三味”的意思為: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天上學要先對著匾額和《松鹿圖》行禮,然后才開始讀書。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書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師的講臺,兩旁的椅子供來客歇坐,邊上則為學生的座位。
魯迅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墻下,由于別人常進出后園,走來走去影響他學習,就要求老師更換位置,把座位移到東北角。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抽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魯迅的.求知欲很強,他除了學習《四書》、《五經》、《唐詩》以及漢魏六朝辭文和其他一些古典文學作品之外,還找了許多課外書來讀,如《爾雅音圖》、《癸巳類稿》、《詩畫舫》、《紅樓夢》、《水滸傳》、《儒林外史》等等。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涯,使魯迅受益匪淺。魯迅在此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的文學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小園,南北不過兩丈,東西一丈多寬,后壁上掛有署名趙孟頫的“自怡”匾額一塊,在亭外粉墻上還有壽鏡吾之父壽云巢親筆題寫的一首四言詩:“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珠璧春光,豈容輕失?彼伯興師,煞景太烈。愿上綠章,飆霖屏絕。”園內有桂花樹、臘梅樹。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常和同學們來小園嬉戲玩耍,他們在這方小天地里抓蟋蟀,找蟬蛻,看螞蟻背蒼蠅等。
魯迅曾經說過:“孔孟的書我讀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與我毫不相干。”然而盡管如此,魯迅對三味書屋仍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對它作了生動細致的描繪。
三味書屋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但保存十分完好。房子、桌椅、匾額、對聯等大多都是當年的原物。建國后,三味書屋主人的裔孫壽積明等將它慨贈給國家。三味書屋作為國家重點文物得到妥善的保護,并成為魯迅紀念館的一個重要開放場所。
魯迅故居導游詞8
親愛的乘客:
你好,很高興在那里見到你。我是你的導游。我姓蔣。你可以叫我小江或者江島。
我們要去參觀的是魯迅的`家鄉,它原本是周嘉新泰門的一部分,魯迅先生年輕時曾在這里學習過。住的地方。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魯迅在周嘉新門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有趣的痕跡。希望有我的陪伴,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去魯迅家鄉看看。我們先去三個映月池。三潭印月是清末紹興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快看!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一張硬木書桌是魯迅先生用過的原件。
據說有一次魯迅因為某種原因遲到,被丈夫批評,就在書桌的右上角刻上“早”作為警告,從此魯迅再也沒有遲到過。你看到桌子上的“早”字了嗎?此刻我們要去百草園。白草花園位于魯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xx平方米。以前是新泰門十幾個姓周的家庭共用的菜園。它通常種植一些水果和蔬菜,用于秋天后干燥山谷。
你們相信嗎?這里是魯迅童年的樂園,他曾經在這里玩耍,玩耍。那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位于市區魯迅路第一秋官,朝南。四根柱子呈竹狀,塔身中空,黑色背景朝西,上面寫著“咸亨酒店”四個金字。魯迅故居風景優美,不能說。請仔細參觀。
魯迅故居導游詞9
魯迅故居出來,向東走了幾百步,走過南邊的一座石板橋,從黑漆竹絲門進去,到了魯迅少年讀書的三潭映月。三潭印月是清末紹興一所著名的私塾。朝東朝西,曾經是壽家的自習室。魯迅12歲開始在這里讀書。經過五年多的學習,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以后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書店中間掛著三個映著月亮牌匾的水池,兩邊柱子上有一對擁抱:音樂無聲,孝順;太甜的味道是一首詩。都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梁的作品。三種口味是什么?據壽吳京先生的兒子回憶,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堯傳,百家爭鳴,醍醐灌頂。其中酰基是調味品。牌匾下掛著一張松露的照片。學生應該在開始閱讀前向牌匾和牌匾致敬。
當時私立學校的教學,老師坐在中間方桌旁邊的高背椅子上,兩邊的椅子是給客人休息的。學生的課桌是自己的,所以看起來不一樣。魯迅的座位在書店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桌椅是魯迅當年使用的原始物件。我們仍然可以在桌子的右下角看到魯迅先生雕刻的早期文字。還有一個關于這個早期詞的小故事。有一次魯迅因為家里有事上學遲到,被老公嚴厲批評。為了提醒自己,他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起的詞,鼓勵和警告自己以后不要再遲到了。
三潭印月的老師叫壽吳京。這是他的肖像。魯迅評價他是一個方正、樸實、博學的人。壽老先生品行端正,誠實坦率。他一生都坐在圖書館里教書和學習。他的做人和治學態度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魯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池映月背后有個小花園,里面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蠟梅。當年,魯迅和他的朋友們經常玩捉蟋蟀、找帶殼蟬、看螞蟻挑蒼蠅等游戲。
魯迅故居導游詞10
大家好!
歡迎你們到紹興魯迅的故里來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十分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期望我們能夠交成朋友,我先帶你們去魯迅故里的景點。
魯迅故里為于紹興市區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歡河,魯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魯迅故里,踩著石板路,看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會問這房子有多少年代。這魯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臺門,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們從湖南搬到紹興來的,他們保存完好無損。它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著石板路,看到以前的書房、天井、古井、灶間,都顯得十分古樸,大家會感到自我也在魯迅那時候。
沿著長廊,向后走去,豁然開朗,看到一個很大的院子。各位來賓,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
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致。
這就是魯迅故里大致的景觀,他的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吸引著中外游客。
魯迅故居導游詞1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肖錦川,這天我將帶領大家去紹興魯迅故里游玩。
紹興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橋鄉、水鄉、酒鄉和魚米之鄉的美稱,還被稱為“東方威尼斯”呢!紹興人才輩出,如陸游、周恩來等。這天,我們就去觀賞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故鄉。
我們先來到了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小時候嬉戲玩耍的地方,他以前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寫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百草園的名字雖然幽雅,但事實上是一塊荒蕪的菜地,是新臺門幾戶人家共同擁有的一塊菜地。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和他的小伙伴一齊玩。他們玩捉蛐蛐、看螞蟻背蒼蠅的游戲等。大家游完了百草園,接下來我們去參觀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吧!
三味書屋是魯迅讀書的學校,叫私塾,學生要到老師家里去讀書,這私塾便是老師的家,魯迅的老師叫壽鏡吾,壽老先生知識淵博,受魯迅和同學們喜愛,大家往這兒看,那里的桌椅高高低低,因為去壽老先生家需要學生自我帶桌椅,所以才高低不平,魯迅的桌椅在教室右下角,遠遠望去上方還刻著一個“早”字,關于這個“早”,還有一個故事呢!一天,魯迅的爸爸生病了,媽媽讓他去藥店買藥,所以上學遲到了,被壽老先生狠狠地批評了,于是他便在自我的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勉勵自我不要遲到。再走進去,你會看到一幅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那里梁同書寫的。三味書屋里還有一塊匾額掛在墻上,十分醒目。三味書屋是個十分重要的景點!
此次旅游結束!如果還想玩,請去一個以魯迅筆下的一位人物命名的土特產店,叫孔乙己土特產店品嘗黃酒等特產,還能夠品嘗孔乙己最喜歡吃的茴香豆和臭豆腐。
魯迅故居導游詞12
我認識魯迅,是因為我讀了他寫的《百草園至三潭映月》。
暑假,我們一家人去了紹興,先去了魯迅故居。魯迅家大,七轉八轉。房間很多。我們繞過正廳,后面有一個花園,就是白草花園,魯迅小時候的樂園。蟬在花園里唱歌,胖黃蜂躺在花菜上…
魯迅家門前的院子里,有幾尊銅像。一面,一位慈祥的繼祖母搖著扇子,給魯迅講“貓是老虎的主人”的.故事。另一方面,魯迅呢?她雙手托著下巴,聚精會神地聽。看到旁邊一張空凳子,忍不住坐了起來。突然之間,我仿佛沉浸在了我繼祖母的故事里。
離開魯迅故居后,沒走幾步就到了三潭映月,這是魯迅讀書的地方。房間中央有一塊匾:“三池映月”。牌匾下是一張老樹下躺著一只肥胖的梅花鹿的照片。旁邊是魯迅在學校的座位,上面刻著“早”字。有一個關于“棗”的故事。有一天,魯迅去給父親買藥,遲到了。老師罵了他。魯迅什么也沒說,就把“造”字刻在了桌子上。從此,魯迅再也沒有遲到過。
我覺得:魯迅成為大作家,是因為他從小就很苛求,很冷靜,很自控力。想到自己,我一點也不覺得臉紅。以后我會向魯迅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不怕困難,不怕挑戰。
魯迅故居導游詞13
尊敬的各位旅客
大家好,
很高興在那里和大家相識,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蔣,大家能夠叫我小蔣,或蔣導。
我們即將要游覽的是魯迅故里,魯迅故里原為周家新臺門的一部分,是魯迅青少年時代學習。生活的地方。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期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夠開心的游玩魯迅故里。
我們先去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著名的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那里求學。看!魯迅的座位,在書房東北角,一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據說,有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先生的批評,就在書桌的右上角刻了一個“早”,以此為戒,從此魯迅再也沒有遲到。你們看到了書桌上的“早”字了嗎。
我們此刻要去百草園。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積近20xx平米,原先是新臺門周姓十來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子,平時種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來曬谷。你們相信嗎?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他常來那里玩耍嬉戲。
那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區魯迅路秋官第,臨街朝南。四柱似竹,塔體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書“咸亨酒店”四個金字。
魯迅故居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你細細游覽吧!
魯迅故居導游詞14
魯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門三交胡同21號。從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魯迅先生一直住在這里。
推開兩個黑色的大門,穿過一個矮門,一個普通的小院子出現在你面前。院子里有兩只白色的紫丁香,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這是魯迅在1925年4月5日種下的。
院子里的南房是魯迅接待年輕朋友的地方,有時魯迅本人也在這里歇息。
東屋以前是女工的客廳,后來用來堆放雜物。
西房是廚房,現在是故居管理人員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個房間。西邊第一個房間是魯迅的工作室和臥室。魯迅本人稱之為綠林書店。人們稱之為虎尾,因為它被擴大了。東邊是魯迅媽媽的臥室。
虎尾是所有房間里最小的房間,房間里有一張老式的三屜桌。桌子上有一盞煤油燈,讓我們想起了沒有電燈的時候。油燈旁邊是一個普通的木制筆筒,一個硬木箱里的硯臺,一塊舊馬蹄形手表和一個煙灰缸。桌子上放著一個蓋碗,就像不久前用過的一樣。桌子的一邊是牛皮紙箱,另一邊是儲物柜。桌邊有一把藤椅,墻上掛著一幅炭畫和藤野先生的`畫像。房間的另一邊有一張茶幾和一把木椅。茶幾上方的墻上,有一句銘文:不要勉強,怕首歌。
北房西側的小門,穿過后方和室內陳設,極其簡單。在這里,魯迅寫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包括《蓋華集》、《蓋華集續編》、《野草》和《彷徨》、《早晨的花》、《墳墓》中的一些文章。
魯迅故居,北京一座簡樸的四合院,是人們永遠敬仰的地方。
魯迅故居導游詞15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間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在故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故鄉的生活經歷不僅對他的思想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們要踏著這位偉人的足跡,尋訪他的故園。
現在我們來到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1918年經族人共議將這座屋宇連同后面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魯迅故居。
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這間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紹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備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兩支高大的櫓是大船上所用,而那兩支小的是烏篷船上用的槳。轎子是陸上交通工具,其中轎杠系魯迅家原物。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這里原來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小時候夏天經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著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熏陶,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后來,他在《狗貓鼠》、《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動的回憶。
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從杭州回到故鄉,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職。這間臥室是當時他在紹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這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在這里寫成。臥室里陳列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原物。
穿過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堂前。魯迅在紹任教時期,經常在這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的右上角那張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當年魯迅祖父周福清科場舞弊案發后,魯迅的父親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歡,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纏身后被庸醫所誤,年僅36歲就去世。從此魯迅家也就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少年魯迅飽受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墮落和丑惡,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
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靠窗桌子上陳列著的是魯迅母親做針線活用的物品。魯迅的母親魯瑞是紹興鄉下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達到能夠看書的文化水平。魯迅對他的母親很佩服,曾經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魯瑞確實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母親,她培養的三個兒子被現代文壇稱為周氏三杰。
【魯迅故居導游詞】相關文章:
魯迅故居導游詞03-27
紹興魯迅故居導游詞01-08
魯迅北京故居導游詞02-18
魯迅故居導游詞15篇03-27
魯迅故居導游詞(15篇)04-11
魯迅故居導游詞16篇06-11
魯迅故居導游詞11篇06-12
魯迅故居導游詞14篇06-03
魯迅故居導游詞13篇07-07
魯迅故居導游詞(13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