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放牛班的春天》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該片講述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在1949年到一間外號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代課教師的一段經歷。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最終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很早就知道這部電影,在電影推薦排行榜上看到過許多次,瀏覽過簡介,但一直沒有看,潛意識里覺得音樂電影應該是給學音樂的專業人士看的,我看了應該會覺得枯燥無聊,而且總覺得“合唱團”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但當影片放到第4分鐘,主人公馬修出現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學校”門口時,我便被深深吸引了,他拿著行李,人雖然有些胖但走路走的筆直。不免感覺有些滑稽。當他站在全校師生面前,那不知所措緊張的站姿,也為電影奠定了幽默的基調。讓我一改對音樂電影的偏見。
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他們愛唱一些搞怪的歌,他們唱的不好,但又非常愛唱,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了嗎?也許,可以通過音樂改變他們。是啊!哪個小孩兒不喜歡唱歌,不喜歡音樂呢?人類天生就對舞蹈和音樂歡喜。音樂和舞蹈最能表達人原始的情感。
于是馬修試圖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靈,他開始自己創作曲目,教班上的孩子唱歌,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這群學生中,有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學生莫翰奇,他的聲音是上天賜予的奇跡,每當他獨唱時,他那專注的.眼神里有許多東西。有驕傲,喜悅,對音樂的熱愛,還有一些說不明白但帶給你心靈震撼的東西。但莫翰奇卻是一個特別驕傲,難以馴服的學生。馬修用他特別的方式教會了莫翰奇感激。
莫翰奇犯錯后,馬修老師故意冷落他,并且故意地對他置之不理,一個有著天籟般聲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獨唱的資格,這種冷落打擊了孩子的自尊,重挫著他的驕傲。
但在伯爵夫人來視察時,馬修老師又重新給了莫翰奇展示自己的機會。
那一刻。
“在莫翰奇專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著驕傲,被寬恕的喜悅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就像臺詞里說的:“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像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
當然,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這部電影的音樂,有著法國音樂的細膩,溫馨和浪漫,觸動著我的心靈,尤其是當莫翰奇獨唱時,那動人的歌聲在心中緩緩流淌,,婉轉動聽,純真質樸,空靈華美,一次次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靈魂上的蕩滌。看來,除了流行音樂以外,我們也該多聽聽其他方面的純音樂,單純的鋼琴,或者小提琴,或者合唱……,這并不是音樂家的專利。
在某個周末的早晨或某個下著雨的傍晚,靜靜地挑選一首純音樂,不去在乎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的,哪種風格的,拋開對音樂的偏見和限制,多去嘗試一下不同的音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震撼。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國慶假期里,我去研學,去游玩,去演出……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故事在音樂家莫杭治的回憶中進行:曾經是音樂老師的馬修先生來到了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這是一所由頑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的教養院。馬修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改變,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他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溫暖著孩子們脆弱的心靈。他用音樂啟發孩子們的潛能,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音色:男低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低音,還有一個五音不全的“樂譜架”以及不會唱歌的助理佩皮諾,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在馬修老師的指導下唱的越來越好,他們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讓人沉醉其中,就連老師和校長都被感動了!
然而學校的一次火災,馬修老師被校長解雇了。他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孩子去送他,正當他失落的時候,一架架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從樓上飛落在他的周圍,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把手伸向窗外跟馬修告別……這一刻,馬修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他還帶走了無父無母的佩皮諾,把他撫養成人,那個被他發現音樂天賦的莫杭治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音樂家……
馬修老師就這樣一直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他用溫暖和善良改變了孩子們原本灰暗的生活,讓放牛班的孩子迎來了春天!而莫杭治之所以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伯樂”馬修老師和他的音樂天賦,更重要的是他的認認真真,腳踏實地。深夜其他孩子們睡覺時,他還在教室堅持練聲。他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于我來說,《放牛班的春天》意義深刻,這是第一部令我淚流滿面的電影。世界上最能凈化心靈的是什么?如果要我回答,我想是音樂了,天使一般純凈的童聲,亦或是嘹亮的高音,氣勢磅礴的進行曲,種種節奏不一,曲調不同的音樂,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圍繞音樂展開的電影,劇中頑劣的少年們,似乎已被世界拋棄,因為一個老師、幾個音符播下了愛的種子,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當大家深深愛上音樂的時候,馬修老師離開了。
影片最后,馬修老師被迫離開學校,被禁止走出教室的孩子們折了飛機,寫上告別的話語,從樓上的小窗口拋向老師,飛機上承載的不僅是對老師的不舍,還有對老師之愛的贊美,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我想,這部電影的音樂固然經典,純凈如天籟的歌聲,久久縈繞在耳畔,但它講的不只是音樂,在這里,音樂只是一個載體,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借助音樂的多種形式和不同節奏表達音樂的影響力,同時反映出社會的黑暗現狀。片中的池塘畔底輔育院更像一個縮微的社會,有天真的貝比諾、音樂天才少年莫罕奇、被誤解的孟丹、嚴酷自私的'校長、寬容的麥神父。可敬的馬修老師用音樂改變了老師們和孩子們生活和認知,卻無法改變社會的黑暗,的確,世界太大,我們個人的力量是極為有限的,但馬修老師讓我們看到了正義,光明,和天使一般的師之愛。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我利用寒假在家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教育片,令我深深的震撼到了。一幫壞事做盡的學生能在音樂的熏陶下,漸漸轉移了愛搗蛋的癖好,跟老師在一個個日日夜夜學習合唱。雖然期間他們有不少的摩擦,但音樂的美妙讓他們的矛盾從大化小,從小化無,并一起融入在一陣陣天籟之音中。我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馬修--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進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所震動,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管教方式的沖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馬修用音樂給這個如監獄般的學校帶來了春天,他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看。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熱陽中翱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著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
固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教育上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老師或是家長們同樣也為他們的調皮搗蛋而煩惱,學生也會為家長的不理解而委屈。這一切與影片相比,顯得多么渺小。在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的觀點或是想法得不到父母的贊同甚至會被看低了,覺得我們小孩能想出的大都是幼稚的。他們在討論什么家庭事務也會把我們支開,覺得我們是沒什么發言權或是決定權。這是讓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作為小孩,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別總是用你爸媽“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或是“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類似的話來搪塞我們的想法,你們是經驗豐富,但不一定這些經驗都是精華呀!是時候吸收些新經驗了。這樣的話,我們有了發言權,減少了得抑郁癥的可能性,能將出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另外也可以減少家長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同時,我想,作為孩子也需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為他們想想,不管他們對你什么態度,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而對于學校更應該以德育人,暴力是靠不住,也是得不到法律的允許的。所以,現在我看到很多青少年矯正中心,我一點也不相信他們的教育能力。這點是不能跟片中的情況相比的,因為這件學校原本也是不可靠的,是因為有了為特別的老師才讓這教育沒那沒么坑爹。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我相信不只是我們學生受到很大的啟發,對從事教育工作人員或是成千上萬家長們,會以加倍的愛給你們的學生、孩子,更會藝術化地教育好他們,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放飛孩子的夢想,讓他的身體到靈魂全都變成一個天使。”這是我在今天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后發出的感慨。同時,這部影片敘述的也正是一些問題少年脫胎換骨,直面人生的全部過程。
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生活的不如意,他的才華沒有辦法展示出來,所以淪落為了一名男子學校的代課老師。在那兒,馬修老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難纏的問題少年,他們整天干著偷竊、吸煙的勾當。而院長卻以極為暴力的手段管教著這班問題兒童,以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學校里是司空見慣。性格沉著冷靜的馬修老師嘗試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現狀,他決定用音樂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們沉封已久的心靈。他在自己專用的樂譜上為孩子們創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他希望一段旋律或者一個跳躍著的音符能喚回孩子心中久違的溫暖,能把他們從地獄中拯救出來。
馬修老師剛剛開始教學的時候,進展得很不順利。其中最大的麻煩制造者就是皮埃爾——班上的一個小男生。皮埃爾擁有著天使的`面孔和美妙的歌喉,但是卻有著一顆魔鬼的心:自私、冷酷無情。在馬修老師不厭其煩地挖掘、引導下,他的音樂天賦被充分地展示了出來,最后,他徹底地擺脫了那個邪惡的自己,成為了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家、指揮家。
馬修老師在學校目睹了院長的冷酷,還有其他老師的無情和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后,并沒有對這些孩子喪失信心,他不僅只看到了他們的缺點,更發現了他們的潛質,他不體罰學生,給他們反省、改正的機會,他像一個墜入凡間的天使,把問題少年心靈里的骯臟清掃得一干二凈,還他們原有的天真和純潔。現在我們的社會上不正是需要像馬修這樣的老師嗎?如今的獨生子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寵愛與重重保護之中,所以他們的心靈都是非常的脆弱,經受不了任何來自外界的傷害。老師就是我們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我們遇到的是像院長那樣冷酷無情的老師,那我們的一生幾乎都要被毀了!我們都滿心期待著能遇到馬修這樣的好老師,能讓我們的身心都健康的好老師。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嘗,我們用各種角度欣賞這世界;為了放松、為了娛樂、為了歡笑,走進電影院,沉浸在被黑暗壓縮的空間,享受電影的嘲、情節,投入布幕上的影像,用心感動。
去年美術課,老師分享了一部好電影給我們──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弦的畫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腦海。一位代課老師──馬修,進了一家收養孤兒或不正常孩子的學院,全校只有幾班,通通是難以管教的學生;縱使上課時間,打鬧、惡作劇、也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一次,一群學生被馬修老師逮到改編歌詞,在宿舍里亂唱;從此,他發現他們愿意唱,只是不會唱。于是,馬修老師訓練他們一陣子,組成的合唱團名號便打響全國!但馬修卻被任性的校長資遣,那一群原本只會闖禍的野孩子,居然從窗口偷偷丟出一架架紙飛機,滑過的弧線,宛如孩子們內心如刀割的傷痕,代表他們憂愁的哀傷。
多么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課老師,竟能把一群只會為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報答的小孩。整部電影我都睜大了雙眼觀看,深怕遺漏了哪一形。它說明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凡事沒有不可能。老師的那一份細心、苦心,全在學生身上印證出來;每滴眼淚、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么的真摯誠信。大家眼里的.小孩,只是尚未被愛的一面;在漫妙天籟的回聲中,才能體悟他們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應有的稚氣。唯有如此的感動,才能讓你我的心,多一個溫暖的慰藉。
一場電影,是屬于自己的冒險旅程,讓自己的心靈感動;一場電影,是回顧以往時光與滿足超現實幻想的方法;一場電影,將多為你我的人生,增添豐富的色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7
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寬容是一種優良美德,而前幾天我看了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我被馬修老師的寬容、愛心、耐心、真誠感動了。
一個平平常常的教師來到池塘之底-問題少年寄居所當學監,可當他來到這兒,內心就充滿了悔與恨。這跟他想象的校園完全不同,沒有一盤好吃的飯菜,沒有一張柔軟舒適的床,甚至沒有足夠大的空間,而他所要承受的壓力更重,因為那些問題少年是令家長都無法管教的孩子,當馬修來到教室,看見滿地扭打的孩子時,更是一陣心痛,他選擇了寬容,不再增恨抱怨孩子們。
就在他對自己未來一籌莫展時,一個偶然的'發現讓他興奮不已-這里的孩子都熱愛音樂,而自己正是一位音樂老師,于是馬修就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讓那些孩子們真正愛上了唱歌,盡管合唱團沒有辦成功,但是那些孩子不再令人討厭了,反而和馬修交上了朋友,馬修成功的用他的音樂馴服了六十個桀驁不馴的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春的氣息
就在師徒友好相處之余,學校來了個叫蒙東的孩子,有生理缺陷和暴力傾向,多次罵馬修,但馬修從來不生氣,仍然在開導他,如果被別人聽到前來重懲蒙東時,還為他護短,維護孩子的尊嚴,終于有一次,蒙東偷了十萬法郎,校長把他趕出了學校。后來蒙東還是又回來了。
一天校長去城里開會,吩咐馬修管好孩子們,馬修就帶他們去森林玩,蒙東就乘沒人的時候放了大火,把學校燒毀了,校長一氣之下,把馬修辭退回家,當他走出學校的時候,學生們從窗戶上遞卡片,揮手告別,馬修欣慰的笑了。馬修老師用寬容、仁慈和愛創造了教育的奇跡。
此時我也想起了一件悔事:那是一個下課,老師把一摞作業捧給我們組長,讓他發給同學們,就在組長一步一晃的走過我的課桌時,組長的衣服把我的文具盒勾下來掉在地上,我看到之后又生氣又傷心,因為這筆盒里有媽媽送我的鋼筆,平時我都舍不得用,現在倒好被摔壞了,我讓他賠他也不理睬,我就把他的鉛筆盒從桌上掃了下去,導致他的筆也摔壞了,這時他哭著叫道:我不是故意的,你是故意的!說完以后就再也不理我了,我跟他道歉他也不接受。這時如果我們兩個人都寬容一點,問題和矛盾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如今我們的社會上這樣的事情也很多,為了一點小事就出言不遜大打出手,甚至為了一點瑣事就殺人放火,被憤怒仇恨的情緒所支配失去了正常人應有的理智,走上了違法犯罪這條不歸路,害人害已。退一步海闊天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別人以寬容,對別人多付出一點愛,我們將活的更自由舒適。
我讀過這樣幾句話:寬容像一朵鮮花,散發著清香,即使有人踩一腳,也依然能把香味留在那人腳底;寬容如一場小雨,給人以清爽,煥發激情,即使大地污穢,也依然會撒滿它的周身;寬容似一把花傘,給人以舒適,傾盆大雨將至,即使自己淋雨,也會永遠當人頭頂的天空。讓我們學會寬容吧,多一分寬容就少一分怨恨;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快樂,少一份煩惱;寬容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高尚、大度、和諧、理智、團結友愛的真實體現。如果我們都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我們的社會就會變的更加和諧美好。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8
學校組織大家觀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覺有很多的借鑒意義。電影中的學生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而我們學校的各個班級中也會有個別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的學生就更多了,電影中馬修老師的成功和校長的失敗給我很多啟發。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馬修老師用音樂啟發孩子,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它發覺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樂天份,它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同學,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在一位夫人來參觀時安排了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這群孩子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經常氣得馬修老師七竅生煙,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唱出自己的天空。馬修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這些學生通過參加合唱團不僅學會了遵守紀律,增強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們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變。由此可見,一位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我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老師也深感責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長則是一個失敗的典型,他憑借自己的判斷確定是那個壞學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學校的錢,在不經過調查的情況下對那個學生又打又罵,并最終把那個學生趕出了學校,后來事實證明是冤枉了那個學生,但卻釀成了惡果。那個學生為了報復校長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幸虧同學們都不在里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學生他的道德品質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干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學生,不僅不能教育學生,反而會讓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動。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9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著暗灰色夾克,提著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著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著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后,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后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于是在放學后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后不但沒有責怪,最后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圣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后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凈、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這里實際上毫無自由與快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蘇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群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馬修面對孩子們,并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梁。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為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
真正的教育來自心靈,真正的教育來自于精神。
記得在高中時莫名奇妙的很討厭孩子,甚至曾經無緣無故的打哭孩子,想來真是惡作劇.也許是嫉妒他們可以擁有那么無憂無慮的童年?
終于,我做了一名小學美術老師,老天真是會開玩笑,現在我有充足的時間來嫉妒他們了,哈哈。一年下來,并沒有我起初想的那么糟糕,我曾以為會被這些孩子們搞的手足無措,撞墻抓狂。可事實是,我們處的非常融洽。孩子們最后居然會圍在我身邊叫我“姐姐”,“韓國老師”,甚至對我說:“韓老師,你作我媽媽吧!”我深深被他們的天真單純感染了。
三年級那個患有多動癥的孩子,一開始會站在我的椅子上“幫我”上課,有時候被老師叫補作業,進門也不打報告,象個醉漢似的一下躺倒在門口。直到后來發現他喜歡奧特曼和蜘蛛俠,別的孩子在認真完成我布置的作業時,他的蜘蛛俠和奧特曼正在畫紙上的外太空激戰。
一年過了,我在小學的工作要結束了,我反而對他們戀戀不舍,他們太可愛了。因為有了他們,我找到了一塊非常喜歡的工作領域:童書插圖;因為有了他們,無數次在課堂上,在美術室,我獲得了很多繪畫的靈感;因為有了他們,我的心變得純凈而安寧;因為有了他們,我感受到了教師這一職業獨有的魅力。在這一年里我的課越上越好了,因為我是為自己喜愛的孩子上課的`。我們一起在課堂上享受畫畫的樂趣,在輔導他們參加比賽時我們一起在美術室待到很晚,我們為了研究怎么畫好畫動腦筋,嘗試效果,研究材料......
在那里呆了一年后,最后離校前一周大掃除那天,我三(3)班叫一名小朋友出來畫畫,他們都以為是我要叫幾個小朋友幫助打掃美術室,整個班級的小朋友都涌過來密密的把我圍住,一只只小手高舉著,喊著:"韓老師,叫我!韓老師,叫我吧!"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號召力”,孩子們的熱情引來別的老師好奇觀望,我又是感動,又是自豪。
從那一段經歷,我選擇了這份事業,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我愛他們,愿意和他們心靈交融,感動彼此,也愿意為教育奉獻自己的一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
“六一”那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視作品,我感觸頗多。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到一個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當學監。馬修用自己的善良和寬恕感化了這般放蕩不羈的男孩,并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由于他為人正直,最終被殘忍、勢力的校長哈森開除。在臨出門的時候,那些男孩用委婉動聽的歌聲和一架又一架載滿感恩的`紙飛機來為他送別。
這部電影令我感動的是馬修在得知是勒蓋萊克在馬克森斯大叔的門上做了手腳,沒有把他交給校長處理,而是懲罰他去照顧因他惡作劇而受傷的馬克森斯到康復為止。誰知馬克森斯的病情突然惡化,勒蓋萊克十分后悔,經馬修的一番教育,他的心門打開了......
馬修就是這樣,用自己偉大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了一個又一個內心孤獨的孩子。不只如此,他還用自己的方式使這群男孩們團結起來,誰能想到,這群問題少年竟能唱出天籟之音,這與馬修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事實上,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馬修這樣的好老師,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無私奉獻著,凈化著我們的心靈。我也要做一個像馬修這樣——正直善良、無私寬容的人,用自己的行動與愛心幫助著別人。
我會把這部電影推薦給更多人,希望馬修精神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學習馬修的高尚情操,這樣,生活會更美好,更和諧!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
有關教育的電影,以前確實看的很少,而這一部放牛班的春天對我而言印象非常的深刻。《放牛班的春天》為什么叫“放牛班”我還沒有搞懂,大約可能是指一群沒有人愿意管教的孩子的春天吧。陪同學生觀看完這一部長達兩個多鐘的片子,我確實頗有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講述西方國家一間類似少女管理所的學校,里面的學生都是一些叛逆、無心向學或孤兒類的'。面對這樣一群學生,該校的院長、老師們各顯神通地進行管理。然而,在我個人觀點看來,對此做得最失敗的就是非院長莫屬了。“關禁閉”成了他最獨一無二的懲罰學生的方法,不分青紅皂白,不聞是非,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實施一種作為院長最忌諱的非人性化教育制度,這些真的值得每一位處身于或即將踏入教育事業的人深思,這些做法到底應不應該存在?
面對如此叛逆的學生,教育首先靠什么?在我看來,教育首先靠的應該是耐心與理解。作為院長,作為老師,就必須懂得去挖掘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雖然任重而道遠,但畢竟每一個人天生都有一定的天賦,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后天去發現的。不管學生如何爛,都離不開一個學校人性化的教育。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馬修老師了。他是該學校的一名代課老師,在他的教育事業中,我認為他是成功的,盡管他失敗于自己在音樂界的事業。雖然馬修老師的代課時間并不長,但他對教育事業的付出,對學生們的熱愛與執著,令我這位同樣也是代課老師感動。他認為孩子們的心靈是純潔的、不應該給予他們太多的陰影的。他發覺該學校的學生們喜愛唱歌,就義無反顧地反對院長堅持教學生們唱歌,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他堅決反對院長的非人性化教育,處處為學生著想,懂得去挖掘學生的興趣,一直堅持人性化教育。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學生健康學習、成長,雖然他都曾毫不猶豫地說過謊,但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懂得如何為人師的人。他的人性化教育理念的確是當今教育社會值得學習的。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3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個影片講了:在一所小學里有一個班,這個班里的學生有許多不好的行為,盜竊,吸煙,喝酒,打架……但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這些學生改掉了他們的壞毛病,從此不再吸煙,打架……變得上課認真,不再開小差,做惡作劇。
在這影片中有兩位老師,他們有著強烈的對比,一位是馬修老師,一位是哈善老師。當學生做錯事時,馬修老師會很幽默的去教育他,而哈善老師卻不是這樣,他只會用懲罰來處理學生。
這讓我想到了在我身邊的老師。在一次英語興趣班的時侯,有位同學遲到,然后老師就讓他站在門口,那位同學就很驚訝地說:“我只不過是去上廁所,所以才遲到了。而老師卻大聲喊道:”對,沒錯,你是去上廁所了所以才遲到的,可是下課那么久,你就一直在上廁所嗎?我看你是下課的`時候去玩,然后大上課鈴以后,你才去上廁所的是吧!“
當我聽到老師這么說時,我的心里感到十分的氣憤,甚至于想站起來去反駁老師,批評老師。我想:再怎么樣,老師也不應該這樣去批評學生,沒有證劇就這樣亂說學生。我希望老師都能理解學生,用愛去指導學生,而不是去處罰學生,批評學生。”其實沒有壞學生,只有你不懂得學生“
在這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的是一位學生,名字叫莫翰奇。他之前在馬修老師的眼里,他就是一個差生,他的行為非常不好,可他卻有著音樂的天賦,他的歌聲非常優美。所以在最后,他用自己的勇氣戰勝了困難,改變了自己。經常在老師和同學們下課以后就偷偷地來到教室練唱歌。我想對差生說:”世上本沒有差生,只要你們知錯改錯,并且向著自己好的方面去發展,你們就可以像莫翰奇一樣,有著自己的天賦。
最后,我要把《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推銷給老師,同學們。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著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經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里,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后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著折紙飛機;還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
坦白,這部劇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劇照,上面的放牛班呈現出其樂融融的樣子,每一個人都嘴角漾著笑,很溫馨很溫馨。沒看劇之前我認為馬修老師是個高大威嚴的男人,然而馬修老師卻是矮小的法國男人,從劇照上看馬修老師還有點禿頂,他站在孩子旁邊,嘴角勾起,一副慈愛的樣子。這部劇總讓我有種想哭的沖動,《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純凈的電影,沒有絢麗奪目的容顏和特效,只有樸素流暢的故事讓人感動。
馬修老師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是馬修老師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后來馬修到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那里孩子們的生活像是干旱的荒漠,毫無生機,除了循環的打鬧懲罰,簡直沒有一絲一毫的趣味。而馬修老師的出現,則是一束暖暖的光,投射在“池塘之底”,這所充滿難纏的問題少年的學校。當孩子們故意惡作劇,馬修老師沒有放任孩子們胡作非為,也沒有采用校長的方式,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讓孩子們聽話,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帶給這里的.少年一份光,指引他們離開黑暗的角落,走向光明的世界。馬修老師試圖用音樂來喚醒孩子們,將他們分成不同聲部,教他們歌唱,讓孩子們的天籟之音趕走所有人心中的黑暗,馬修老師讓孩子們看到了,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好。
到了《放牛班的春天》的將近結尾之處,調皮頑劣的孩子們開始唱歌,孩子們的童心開始跳動,這里的少年開始生活,他們的未來將會很美好,也許孩子們將來會變成音樂老師,歌唱家,工程師,我相信,他們將會生活到各個地方,并活得熱烈而精彩。
最后,因為蒙丹縱火燒了學校,而慶幸的是馬修老師這天剛好領著孩子們離開了學校,當校長知道后,便怪罪馬修看管不周,讓馬修老師辭職。馬修老師不得不收拾行李離開,當馬修老師離開之時,寫滿了對馬修老師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紙飛機上歪歪扭扭的字跡充斥著孩子們對馬修的不舍與愛,在窗前飛舞著的小手向馬修告別,馬修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真的拯救了這群少年們,馬修老師帶著笑離開了這里。
這部劇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就像看到了石縫中的向日葵所帶來的拼搏所感動,大合唱的部分看了又看,他們眼睛中閃動著春天。感謝有馬修老師這樣懂得發現時光之美的人,讓孩子們漂泊的心能在勞累的時候得到溫暖和陽光。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相關文章: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3-21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1-20
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03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11-09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5篇)06-10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06-08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06-08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5篇06-08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集合1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