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鋼鐵意志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鋼鐵意志觀后感1
節前觀看了由劉燁、韓雪主演的《鋼鐵意志》,本片講述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經千辛萬苦,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的,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并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實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屬于正劇,時代特點明確,電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點。
作為一個80后中年人,處在物資匱乏的末期,對一些歷史年代劇,有著不同的情感,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電影熏陶和歷史宣貫中成長,因此對這些歷史劇,認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擬的,隨著年齡的增多,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優秀的地方,我不多說,媒體說得很全了,我說說我看完之后的感覺:
本片劇情設計一般,更像是一部記錄片,矛盾沖突不夠明顯,硬傷有點多,尤其是間諜王博,劇中多次的做法,明顯不專業,作為一個曾經帶領連隊的連長,敵特鑒別應該有一定基礎吧,這么淺顯都沒有發現。感情戲做得非常差,如周剛參軍,沒有告訴周母,周母就不會上廠子里問?這是不是能體現當時的舍小家顧大家,工人階級的覺悟,說明當時對抗美援朝的支持。
我不知道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其沖突的場面很一般。通過恢復2號高爐的過程,刻畫得不夠細致,本身觀眾對鋼鐵煉制就不是很了解,過程中也沒有體現出趙鐵池發揮的作用。恢復2號高爐,主要的幾個場景,工人自愿捐出材料,手工敲擊爐內廢鐵,亮點太少。
劇中幾項沖突,一個爐內泄漏,一個王博炸廠,鏡頭給的.高爐和炸藥沒有全貌,讓人感受不到危險,恢復的過程表現過于簡單,鋼鐵意志表現的不夠,盡管這是一部正向宣傳的影片,但我還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那個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員演得都不錯,都是老戲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師,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在線。但兩位主演表現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劉燁老師,有幾個地方感覺有點用力過猛,我看到后,直接跳戲了,一個是韓雪住院看望過程,一個是吃韓雪做的酸菜表現,可能導演想表達那個年代人的單純,但劉老師用勁過頭了,導致出戲。這種劇不用非得有喜劇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劇的場景,弄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因此希望導演們認真點,不管是什么劇,請認真拍攝,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拍出優秀的影片,我們會買賬的,票房也會好看的,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能拍出更好的影片。
鋼鐵意志觀后感2
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并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1948年,東北,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毀鞍鋼廠區。危機時刻,“戰斗英雄”趙鐵池(劉燁飾)帶領共產黨部隊直沖腹地,殊死搏斗,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飾)、總經理程時勛(張國強飾)一同投身復工復產。然而,高爐已成鐵坨,廠區如同廢墟,專家一致看衰,特務暗中觀察,前線戰況吃緊,時間日益迫近,第一爐鋼似乎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鞍鋼職工“戰斗英雄”趙鐵池(劉燁飾),與鞍山鋼鐵廠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飾)、總經理程時勛(張國強飾),克服重重險阻,在廢墟上重建鞍鋼,以鋼鐵般的意志生產出第一爐鐵水、煉出第一爐鋼,支援抗美援朝的故事。這部承載著遼寧人濃濃家國情懷的影片,在省內的先期點映中感動了無數觀眾。
電影《鋼鐵意志》講述的是鞍鋼所有輝煌的起點——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的過程:1948年2月,東北工業重鎮鞍山獲得解放,鞍鋼回到人民手中。經歷了紛飛的戰火,當時的鞍鋼千瘡百孔,工廠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生產全面癱瘓,專家斷言“這里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鞍鋼廣大工人在廢墟上重建鞍鋼,以鋼鐵般的意志迅速恢復生產,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讓鐵水噴涌而出……
“這第一爐鐵水,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工人階級鋼鐵意志的象征。百年間,英勇頑強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以這樣的鋼鐵意志,帶領全國人民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奪取了一個又一個歷史階段的偉大勝利,成就共和國今日的輝煌。”導演寧海強表示,影片至少要傳遞鞍鋼發展中三大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在那整個家庭的鐵湊在一起都不夠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鋼在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卡脖子”的大環境下艱難突圍的創業史;有鋼,還要有好鋼,以孟泰、王崇倫為代表的鞍鋼工人通過技術革新提升鋼鐵品質的創新史;鞍鋼在為共和國貢獻鋼鐵的同時,把最好的技術專家和大工匠送往全國,去支援鋼鐵企業建設的情懷。
該片導演寧海強表示:“宏大的歷史敘事,火紅年代的再現,貢獻與犧牲的交響,鋼水與汗水的激情碰撞,是影片想要呈現的新生共和國的鋼鐵意志,也是今天奮進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的中國需要的鋼鐵意志。”
鋼鐵意志觀后感3
銘記先輩,致敬時代。電影《鋼鐵意志》上映至今,備受關注。
這部振奮人心、講述鞍鋼為新中國鋼鐵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鴻篇力作,吸引全國觀眾走進影院,好評如潮。網絡各大平臺有關《鋼鐵意志》的話題熱度不減。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北京日報、京報網、遼寧日報等全國媒體紛紛聚焦鞍山,爭相報道。微博上,廣大影迷以打卡影片、曬影評、曬票根等形式,向老一輩鋼鐵人致敬。
截至4日5:30,微博話題#被電影《鋼鐵意志》燃到了#、#電影《鋼鐵意志》#閱讀量高達4776萬、1583.9萬,大家紛紛通過帶話題曬觀影、曬祝福,目前話題熱度還在持續攀升。
國慶節期間,市新聞傳媒中心新媒體平臺,通過鞍山云APP、抖音、微信、微博、頭條等平臺,時時推送《<鋼鐵意志>在鞍熱映影迷反響熱烈》、《<鋼鐵意志>挺起大國脊梁——聽老鞍鋼人王延綿、孫濤講述影片幕后故事》、《<鋼鐵意志>主創演技超贊但真實的鞍鋼英模更硬核》等多篇獨家報道,并在官方微博創建#鋼鐵意志鞍山精神#微博話題和曬票根活動,引發熱議。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節日期間,多部影片扎堆上映,《鋼鐵意志》等主旋律電影成為全國票房主力軍。目前,全國院線觀影,《鋼鐵意志》排片占比位列前三。
影片上映至今,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北京日報、京報網、遼寧日報等全國媒體爭相報道,《“鋼鐵意志”在他們身上這樣傳承》、《<鋼鐵意志>再現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用心、用情、用功<鋼鐵意志>首映獲贊“扎實”》、《電影<鋼鐵意志>:硬氣、聚氣、提氣》等多篇文章,全面展現了鞍山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榮光和輝煌。
銀幕上,一個個鋼鐵身影,懷著一顆顆火熱的心,用他們的臂膀和身軀,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鋼鐵生命線”。廣大網友紛紛討論,鏡頭中演繹的`英模人物濃縮著千千萬萬曾經為祖國鋼鐵事業奮斗的人,他們的激情如鐵水般炙熱,意志如鋼鐵般強韌。正如電影中工人一錘一錘敲打著2號高爐內堅硬的鐵渣子,也鑿出了一條通向鋼鐵工業大國繁榮富強的崛起之路。
影片的精彩展現,當然離不開鋼都鞍山在幕后的鼎力支持。影片開拍前期,主創人員多次來鞍,走進鞍鋼,深入采風交流,調研座談,實地了解煉鋼過程。孟泰和王崇倫的子女以及家人還為主創人員提供了珍貴的事跡材料,為影片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提供了參考。
鋼鐵意志觀后感4
今日,適逢國慶假期,帶著妻子和些許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觀看名叫《鋼鐵意志》的電影,其實,還有一個小“心思”就是看看這部電影里有沒有本人的鏡頭。
在去年暑伏8月里一天,一則招募電影群演的消息在周圍傳揚開來,此則消息經證實不是空穴來風,是《鋼鐵意志》拍攝劇組將在本鋼取景,屆時將會在廠區內拍攝部分片段,現大量招募臨時演員。此劇主要描述在解放戰爭后期,東北解放在即,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毀鞍鋼廠區,在危機時刻,“戰斗英雄”趙鐵池帶領共產黨部隊直沖復地,殊死搏斗,搗毀敵特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飛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于鞍鋼復工復產的`故事。
從來沒有當過演員的我,出于好奇,參與了群演招募,拍攝的鏡頭主要是鞍鋼復產過程中,缺少籌建物資,各級軍民積極響應捐鋼捐物。拍攝時,考慮時代感及劇情的還原性,所有群演穿著破舊的厚厚棉質服裝,一個片段下來,服裝里個個都是汗流浹背。簡單的幾個鏡頭,拍攝多次才過,拍攝過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很多東西,首先,此片創作不易,付出諸多;其次,體現了當時背景下全民一心,舍己為國家情懷;更體現了像趙鐵池、孟泰這樣的鮮活人物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險阻,經歷千難萬險,終于在廢墟上復建高爐,再次讓鐵水噴涌而出,不屈不撓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趙鐵池的動員口號更讓我深深感動,“從今天起,我以生命為熔爐,一定要造出最堅硬的鋼鐵,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這座鋼城的爐火就會永遠燃燒下去”這是什么!
這是新中國“鋼鐵長子”風范,這是新中國振興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國主義封鎖,扛起重擔的“鋼鐵脊梁”。還有句趙鐵池臺詞讓我記憶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勁兒”,當第一次鑿穿鐵口,看爐內鐵水滾涌而出時,映紅了第一代煉鐵人的胸膛,更驅散了飽受蹂躪近代屈辱寒夜,這句口號,更是無數先輩為新中國成立、發展、富強,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后,短短幾年,鞍鋼就從一片廢墟中站了起來,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平穩起步,創造多個第一同時,也擔任了諸多角色,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大批鋼材,同時也支援大批技術人才去援助新建鋼鐵企業,更是為一批國有老企業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自己只是圖一個“好奇”,參演《鋼鐵意志》影片,但觀看影片后,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因為我也是一名“鋼鐵人”,因為我參演此片,更因為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向老一輩的英雄們致敬,致敬他們無私奉獻才造就了我們今天強大的祖國。
鋼鐵意志觀后感5
今日,適逢國慶假期,帶著妻子和些許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觀看名叫《鋼鐵意志》的電影,其實,還有一個小“心思”就是看看這部電影里有沒有本人的鏡頭。
在去年暑伏xx月里一天,一則招募電影群演的消息在周圍傳揚開來,此則消息經證實不是空穴來風,是《鋼鐵意志》拍攝劇組將在本鋼取景,屆時將會在廠區內拍攝部分片段,現大量招募臨時演員。此劇主要描述在解放戰爭后期,東北解放到即,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毀鞍鋼廠區,在危機時刻,“戰斗英雄”趙鐵池帶領共產黨部隊直沖復地,殊死搏斗,搗毀敵特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飛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于鞍鋼復工復產的故事。
從來沒有當過演員的我,出于好奇,參與了群演招募,拍攝的鏡頭主要是鞍鋼復產過程中,缺少籌建物資,各級軍民積極響應捐鋼捐物。拍攝時,考慮時代感及劇情的還原性,所有群演穿著破舊的厚厚棉質服裝,一個片段下來,服裝里個個都是汗流浹背。簡單的幾個鏡頭,拍攝多次才過,拍攝過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很多東西,首先,此片創作不易,付出諸多;其次,體現了當時背景下全民一心,舍己為國家情懷;更體現了像趙鐵池、孟泰這樣的鮮活人物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險阻,經歷千難萬險,終于在廢墟上復建高爐,再次讓鐵水噴涌而出,不屈不撓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趙鐵池的'動員口號更讓我深深感動,“從今天起,我以生命為熔爐,肯定要造出最堅硬的鋼鐵,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這座鋼城的爐火就會永遠燃燒下去”這是什么!
這是新中國“鋼鐵長子”風范,這是新中國振興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國主義封鎖,扛起重擔的“鋼鐵脊梁”。還有句趙鐵池臺詞讓我記憶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勁兒”,當第一次鑿穿鐵口,看爐內鐵水滾涌而出時,映紅了第一代煉鐵人的胸膛,更驅散了飽受蹂躪近代屈辱寒夜,這句口號,更是無數先輩為新中國成立、發展、富強,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后,短短幾年,鞍鋼就從一片廢墟中站了起來,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平穩起步,創造多個第一同時,也擔任了諸多角色,不但為國家提供了大批鋼材,同時也支援大批技術人才去援助新建鋼鐵企業,更是為一批國有老企業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自己只是圖一個“好奇”,參演《鋼鐵意志》影片,但觀看影片后,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因為我也是一名“鋼鐵人”,因為我參演此片,更因為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向老一輩的英雄們致敬,致敬他們無私奉獻才造就了我們今天強大的祖國。
鋼鐵意志觀后感6
節前觀看了由劉燁、韓雪主演的《鋼鐵意志》,本片講述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經千辛萬苦,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的,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并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實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屬于正劇,時代特點明確,電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點。
作為一個80后中年人,處在物資匱乏的末期,對一些歷史年代劇,有著不同的情感,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電影熏陶和歷史宣貫中成長,所以對這些歷史劇,認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擬的,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優秀的地方,我不多說,媒體說得很全了,我說說我看完之后的感覺:
本片劇情設計一般,更像是一部記錄片,矛盾沖突不夠明顯,硬傷有點多,尤其是間諜王博,劇中多次的做法,明顯不專業,作為一個曾經帶領連隊的連長,敵特鑒別應該有一定基礎吧,這么淺顯都沒有發現。感情戲做得非常差,如周剛參軍,沒有告訴周母,周母就不會上廠子里問?這是不是能體現當時的舍小家顧大家,工人階級的覺悟,說明當時對抗美援朝的支持。
我不知道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其沖突的場面很一般。通過恢復2號高爐的過程,刻畫得不夠細致,本身觀眾對鋼鐵煉制就不是很了解,過程中也沒有體現出趙鐵池發揮的`作用。恢復2號高爐,主要的幾個場景,工人自愿捐出材料,手工敲擊爐內廢鐵,亮點太少。
劇中幾項沖突,一個爐內泄漏,一個王博炸廠,鏡頭給的高爐和炸藥沒有全貌,讓人感受不到危險,恢復的過程表現過于簡單,鋼鐵意志表現的不夠,盡管這是一部正向宣傳的影片,但我還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那個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員演得都不錯,都是老戲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師,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在線。但是兩位主演表現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劉燁老師,有幾個地方感覺有點用力過猛,我看到后,直接跳戲了,一個是韓雪住院看望過程,一個是吃韓雪做的酸菜表現,可能導演想表達那個年代人的單純,但是劉老師用勁過頭了,導致出戲。這種劇不用非得有喜劇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劇的場景,弄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所以希望導演們認真點,不管是什么劇,請認真拍攝,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拍出優秀的影片,我們會買賬的,票房也會好看的,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能夠拍出更好的影片。
鋼鐵意志觀后感7
《鋼鐵意志》改編自真實事件,首次大銀幕講述解放初期鞍鋼恢復生產的艱辛歷程。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專家、帶領鞍鋼職工,克服重重險阻,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
“電影里呈現出的鋼鐵意志,也是今天我們需要的。相信觀眾一定會產生共鳴。”據影片導演寧海強介紹,影片講述了三大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在“一個家庭的鐵湊一起都不夠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鋼在被帝國主義“卡脖子”的大環境下艱難突圍的.創業史;有了鋼,還要有好鋼,以孟泰、王崇倫為代表的鞍鋼工人通過技術革新提升鋼鐵品質的創新史;鞍鋼在為共和國貢獻鋼鐵的同時,把最好的技術專家和工人送往全國各地去支援鋼鐵企業建設的奉獻史。
《鋼鐵意志》不只是鋼鐵工業的成長史,更是鋼鐵人的成長史。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邁出第一步的藝術再現,影片塑造了鋼鐵工人的群像:勇毅堅韌的戰斗英雄趙鐵池(劉燁飾演)、兢兢業業的鋼鐵勞模孟泰(林永健飾演)、美麗智慧的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演)、沉穩練達的程時勛(張國強飾演)……電影里,這些人物并非天生鋼筋鐵骨,他們也會有困惑、有苦惱,甚至偶爾還會“鬧情緒”,但是為了鋼鐵強國的堅定信念,他們不但克服了種種外界困難,也完成了自身的淬煉和升華。
影片主演劉燁是東北人,曾經塑造過眾多經典角色,但“本色”出演東北人,這還是頭一回。《鋼鐵意志》的故事發生在遼寧鞍山,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酸菜、灶臺、東北火炕,再加上詼諧幽默的東北方言,呈現了老一輩鋼鐵工人有苦有樂的創業生活。
影片拍攝注重對細節的還原。無論是高爐廠區還是充滿劃痕的機器,充滿“鋼”味的服化道設計,真實還原鋼鐵工業邁出第一步的不易;而軍民齊心聚鋼料、群起激昂誓成鋼、刻苦鉆研煉鋼技術等群戲畫面,更是將百煉成鋼、鋼多氣更多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備受鼓舞。
《鋼鐵意志》不只是鋼鐵工業的成長史,更是鋼鐵人的成長史。這部電影很值得我們觀看、學習,像當年的黨員干部和工人群眾頑強拼搏的精神致敬。時代在變,精神永存,影片一定會鼓舞更多的人前行,為建設美麗家鄉,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影片制作精良,布景真實,影片中爐火四溢、軍民同心的煉鋼場景讓我久久難忘,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動。,電影里的英雄人物都是年輕人,青春只有和國家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才會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為年輕人,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鋼鐵意志》這部電影中汲取精神力量,立足崗位,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鋼鐵意志觀后感】相關文章:
鋼鐵意志觀后感11-08
《鋼鐵意志》觀后感11-16
堅強的意志作文02-15
意志的磨練作文03-07
意志優秀作文02-28
意志力作文05-05
磨練意志的作文04-21
意志堅強的名言400句01-07
意志力作文12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