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某一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直播課堂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直播課堂觀后感1
今天下午老師宣布了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三號將在外太空對我們地面上的所有小學展開一次太空教學,而且是直播哦!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一蹦三尺高,雙手舉過頭頂,眉開眼笑的大聲喊:“太好了!”
直播開始了,我便專心致志的觀看了起來,聽他們講太空上的生活和以及特殊的現象和原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把水變成一個球,點上顏料,并且放入泡騰片以后的變化。
王亞平姐姐用水袋在空中擠了一個超大的圓球,這個圓球竟然沒有破,并且又圓又光滑。用顏料在水球上滴了一滴顏料,顏料迅速在水球內蔓延開來,成了一顆藍色的水球。雖然散布的不均勻,但是看起來非常好看,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這時王亞平姐姐提高了聲音說:“接下來我要把黃色的泡騰片放入水球里,請大家仔細看發生了什么。”我們都知道,在水中放入泡騰片會沸騰起來,那我想,泡騰片放入水球里會不會破呢?接著神奇的一幕就發生了,王亞平姐姐把泡騰片放入水球中,水球竟然沒有破,并且泡騰片發生了變化,迅速在水中擠出了許多小泡泡。泡騰片的周圍散發著黃色的光,泡泡把半個球都撐滿了。這令我們全班同學都非常驚訝,忍不住叫出了聲:“哇塞!”
還有一件有趣的實驗令我印象也特別深刻,那就是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變化。所有人都知道,把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戳它,它都會在水面上漂浮起來,像只頑強的小強。而在外太空就不一樣了,王亞平姐姐給我們展示了這個實驗,把乒乓球放入水中,隨后用一根筷子把它戳入水中,保持幾秒再放開。神奇的一幕發生了,乒乓球竟然貼著杯子緊緊的沉在水底,沒有浮上去,我心中非常疑惑:“what?這是什么操作?”視頻的最后又為我們講解了它的原理,一句話:重力消失了,浮力也就消失了。”
今天的這堂課讓我了解到了外太空的生活,以及外太空神奇的科學現象,又學到了很多道理。更令我贊嘆的是我們中國科技的領先,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空間站技術的高超,更是因為我們中國的5g在全世界排第一,其他國家都是4g,并且我們國家還能和外太空通話、視頻,實在太牛了!
直播課堂觀后感2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1、審美教育是美學和教育學的“合金”,是整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美育,就不可能有個性充分的全面發展”。盡管美育作為一種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它卻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樣,滲透在人的心理領域的各個方面。并以它獨特的功能,對人的全面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審美教育促進個體和諧發展。審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關鍵或中心環節在于建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這種心理結構的建造“從個人來說是經過教育的結果,所以講欣賞能力,就直接牽涉到培養這個心理結構的問題。假如我們所受的藝術熏陶多,文化教養水平高,那就會使心理結構豐富,審美能力強,你就能夠在人家不能夠發現美的地方發現美”。并進行美的創造。因此,可以說,審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發展。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同時又是審美的人。
3、審美教育對智育發展的作用。關于審美教育提高人的智力問題,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實際教育中,往往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了審美教育。不但如此,從“重理輕文”這一現象中也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的這一尷尬。這一后果就是導致一個奇怪的現象:現在的大學生是有知識沒文化的一代。
4、當我們面對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思考如何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時,重新評價美育對發展人的創造性的特殊功能與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育是感情與理性協調統一的教育形態,但與偏向于邏輯思維、理性素質的教育形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教育)相比,更偏向于感性教育。智育著重于知識方面的教育,美育著重于感情、意志方面的陶冶。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偏廢任何一面,只有兩者并重,才能使知識和感情調和并正確認識人生價值。
直播課堂觀后感3
是什么,在天上飄飄蕩蕩?是什么,在天上迎風飛揚?又是什么,在天上變幻莫測、引人遐想?哦!那一定是鳶都的風箏了!
又是一年三月三,天氣還略帶一絲寒意。我和我的好朋友代炳婕、陳雨松、陳亞晗一起來到濰坊最大、最美的城市廣場——人民廣場放風箏。
因為陽光明媚,廣場上的人越聚越多。大人們滿面春風,孩子們興高采烈。數不清的風箏在天上起起落落,有聰明機智的喜羊羊,有人見人愛的灰太狼,有活潑可愛的小金魚,還有威風凜凜的大老鷹……還有一種風箏帶著幾米長的尾巴,在天上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我們把準備好的線軸、風箏一一拿出來,在家長們的幫助下,把一只只印著蜻蜓、蝴蝶的風箏送上了藍天。雖然它們一次次地栽了下來,但我們在永不放棄的信念的支撐下,又很快使它們重返藍天。就這樣,我們放得越來越好。天上的風箏似乎能聽懂我們的指令,一會兒搖頭擺尾,一會兒沖上俯下。看著天上翩翩起舞的風箏,我的心也像長上了翅膀,跟著風箏在遼闊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忽然,陳亞晗的'一聲提議打斷了我的遐思:“我們一起來放風箏比賽吧。”我們欣喜若狂,一致同意。并約定“誰的風箏飛得高就冠名為‘理想之王’。”家長也在旁邊為我們鼓掌加油。我們一個個摩拳擦掌,不甘落后。“蜻蜓”飛起來了,“蝴蝶”趕上去了,陳雨松的“憤怒的小鳥”果然名副其實,一會兒就占了上風。只可惜,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我的“大金龍”也毫不示弱,經歷了一番低空盤旋后,在一股強風的推動下,終于爬上了第一高的位置。我扯著長長的絲線,感受著“后來者居上”的快樂,在寬闊的廣場上不知疲倦地奔跑。啊,“理想之王”,我來了!
這真是:
又是一年三月三,
大小風箏飛滿天。
莫負春光無限好,
許下希望寄紙鳶。
直播課堂觀后感4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們應該愛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愛惜生命的一部分。現在因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那他們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嗎?我曾經就聽說過這樣一則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和媽媽在方塔街上散步。突然,一輛車“唰”地一下擦肩而過,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男孩騎著自行車,不知要去哪兒,由于他騎得太快了,差一點兒就撞上了斑馬路上的行人。行人勸他不要騎得那么快,可他不聽勸告,繼續騎他的`飛車,臉上不時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我想:這個男孩子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要不然他怎么騎得那么快呢?但這樣很有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所料。我和媽媽在一個拐彎的地方,看見許多人圍在路中央,我們就帶著好奇心走了過去。“啊”,我不禁驚叫起來。這不是剛才騎“飛車”的那個男孩嗎?他怎么被車撞了?我聽見旁觀者議論紛紛。“唉!這孩子真可憐呀!剛才一不小心撞上了一輛大卡車,連人帶車一起飛了出去”“如果這個孩子車騎得慢一點,如果那個開車的開慢一點,如果……的話,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啦……”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這朵完全凋謝的蓓蕾重新開放。這個男孩子的父母不知為這個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現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離去,讓父母悲痛萬分。
現在雖然我們出不了家門,但是等這過去的時候像這種悲慘的交通事故仍然會繼續上演。因為我國交通事故死傷率居世界第一。所以,無論在不在場,我們都要自覺的遵守交通法則。例如:過馬路要看清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要走人行橫道,不得翻越交通護欄;未滿12歲的兒童不得在馬路上騎自行車;不能在馬路上三五成群的玩耍和嬉戲……我們作為初中生,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規,還要時時刻刻盯著其他人,發現有人違反了交通規則,應及時地批評、勸阻。
讓我們把“交通安全”這四個字在心里永遠扎下根,讓全世界人民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讓交通事故永遠在我們生活中消失,讓我們的明天充滿鮮花,充滿陽光。那么,交通安全便是你的朋友,它將永遠保護著你,帶給你幸福。讓我們爭做一個文明守法的好少年吧!
直播課堂觀后感5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后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衛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后,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并解釋了太空中鍛煉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煉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著,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制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于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
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里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于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后,我終于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說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后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直播課堂觀后感6
今天,天宮課堂上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這些航天員們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在太空艙的生活。
葉光富老師給我們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艙里轉身,他先用右手旋轉,轉動身子,再把雙手張開,速度就變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變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們介紹了細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縮和運動的區別。最后,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制作了一顆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亞平老師先用藍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藍色,再用泡騰片給它弄出小氣泡。
王亞平老師說:“這些氣泡就像一個個人一樣”。
通過這堂課,我發現在這太空中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的航天員和祖國真是太偉大了!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20xx觀后感作文5
航天事業已建立多年,人們一直向往著天空,盼望能向鳥兒一樣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親從事航天事業,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業是多么的偉大,我也成了眾多盼望人中的一員。而現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夢想,讓它撲進我的懷抱吧。
記得母親說過,第一個登上火箭,駕駛著它沖向宇宙的偉人是楊叔叔。我一直都很羨慕楊叔叔,因為他不僅是第一個個“飛”上天的人,他還是第一個讓我們看到了地球母親和宇宙有多么美麗。所以我也想像楊叔叔一樣,讓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實現這個夢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從母親那里得知,楊叔叔在火箭發射前,坐在火箭艙時,測得他的心跳一點兒也不快,他的臉上流露出的不是緊張,而是嚴肅。我聽到時覺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個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緊張?之后,我知道了。原來,楊叔叔訓練時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認真,不馬虎。所以我暗下決心,告訴自己,我要以楊叔叔為榜樣,認認真真學習,做事,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親說,您以前常問我:“你喜歡航天嗎?你喜歡當航天員嗎?”以前聽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心里總是非常緊張,因為我想嚴肅地說,我很喜歡,但是我又擔心自己做不好。現在我知道了,航天是偉大的事業,航天員很是偉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關注航天的相關知識,再憑借著我對航天的喜愛,我一定會有機會去探索充滿好奇的宇宙。
直播課堂觀后感7
”同學們,你們好!”隨著航天員老師王亞平清亮的聲音穿過大氣層,從遙遠的太空飛到我的耳畔時,我期待著”天宮第一課”開始了。
天宮的課堂很清晰。雖然在相距遙遠、神秘浩瀚的太空中,我卻發現課堂的畫面依然十分清晰,絲毫不受影響,甚至連航天員老師們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看的一清二楚,仿佛觸手可及。這大大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令我感嘆不已。后來我知道了,這短短半個小時的天宮第一課,背后可全都是國家的雷達、信號塔、傳輸帶這些黑科技”默默地付出”。沒有它們,恐怕就沒有后面精彩實驗什么事兒了,看來,中國的科技真是越來越發達啊!
天宮的課堂很奇妙。課中有一位同學提問:在太空能不能像在地球上正常行走?航天員老師葉光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便嘗試著在太空行走起來。結果可想而知,他的身體來了一個360度的大挪移,頭朝地、腳朝天飄了起來,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看來,太空是一種完全失重的環境,人是無法正常行走的。緊接著,王亞平老師又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奇特的實驗:在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中,乒乓球竟然沉到了水底,這是因為太空中的浮力幾乎全部消失的緣故;在水膜張力試驗中,小水膜慢慢擴大,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大水球,這讓我明白了水膜表面的張力會變強;在泡騰片的實驗中,王亞平老師將藍色的顏料注入大水球中,隨后放入泡騰片,瞬間便產生了許多氣泡,出現了一副奇妙的景象。
天空的課堂很親切。這份親切,讓我想到了我的校園。太空中的航天員老師,跟我校園的老師一樣,都是辛勤的園丁,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陪伴我們成長,向我們傳授知識,讓我們的好奇心滿足,讓我們的夢想實現,他們都一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天空的.課堂很激揚。看天空第一課,激起了我奮斗的熱情、學習的激情。讓我在心中暗暗決心,要和這些航天員老師一樣,投身到祖國的科技事業中去,努力創造、創新,擁抱未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這,就是天空的課堂,它是中國在太空的家,也是一個個傳奇寫照的來源。在這里,我真情希望,讓無盡的太空,永遠照亮我們中國人成長的足跡。
直播課堂觀后感8
在12月9日下午我們觀看了太空空間站直播。
直播開始,我首先知道了太空中與我們地面通信,是需要保持通信設備暢通的。
在直播過程中,老師們問了我們想帶什么去太空?在觀看直播的各個地方的學生開動了自己腦筋:“想帶無人機、鋼筆鉛筆,圓珠筆、巴西木。……而我想帶國旗上去,去看看國旗會不會在太空中飄揚。后來老師告訴我,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員早就已經帶上了我們的國旗。
通過太空課堂,航天員們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等等等等,在直播里宇航員正待在距地面400公里的天和核心艙。人人都知道,太空上是失重的,所以在太空艙里的宇航員像飛起來一樣,他們在空間站里是無法與地面一樣走路的。有人可能會以為,空間站聽起來好好玩啊,還可以飛起來,其實不然,失重辦會導致血液上涌,所以宇航員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會影響健康。所以在太空艙中還設置了許多為宇航員健康而設計的健身器材。
宇航員王亞平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太空艙中的一些飲水裝備,還有加熱食物的機械,在空間站里還有小冰箱。冰箱雖小但用處很大,就好比那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冰箱可以保鮮食物,使宇航員在太空也能吃上新鮮的水果。
我還知道了一個關于太空時間的小知識。空間站90分鐘就繞地球一圈,所以宇航員一天可以看見16次日出。
接下來實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乒乓球的突驗。地球上乒乓球放在水中是浮起的怎么壓也壓不下去,而在太空上,乒乓球放在水中慢慢的就能夠被壓進水里,不在浮上來。這真是太神奇了。
通過觀看這次直播,我了解了更多關于太空的小知識,太空真是又神秘又充滿了無盡的知識,希望以后我可以了解更多太空的奇妙之處。
直播課堂觀后感9
“我們不是詩人,我們只是萬千浪漫而雋永的名字。神舟是我的名字;嫦娥,是我的名字;北斗天宮,祝融羲和,都是我的名字。”
天上星河轉
今天觀看了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太空授課,我們換了一間新教室——問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有六層樓那么高,陳冬老師和劉洋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問天實驗艙,蔡旭哲老師則作為攝影師跟拍。首先看到了睡眠區,讓我關注到的是艙壁上的.三張家庭合照。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正是因為你愛的人住在這里,宇宙才有了意義。”之后我們參觀了生活區、太空廚房、太空自行車……直播的每一分鐘都讓我覺得他們在把以前的傳說故事變成現實。
星河欲轉千帆舞
到了科學實驗部分,我感受到了地面與太空不同。毛細效應實驗,相同的實驗儀器卻有不同的現象。地面的細管水面上升慢,但太空中上升的非常之快。原因是太空無重力束縛,表面張力作用驅動才會這樣之快。毛細作用在太空中的應用也有很多,例如:高空熱管等。“水球變懶實驗”也非常的有趣。我明白了如何減少震動帶來的影響,微重力環境中,將空心鋼球加入水球中,使流體震動發生一定變化,震動就減小了很多。太空趣味飲水,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實驗。在地面上,液體灌越高,吮吸越費力。但在微重力環境下,兩米長的飲水管也很輕松就喝到了,非常神奇。還有會翻跟頭和掉頭的扳手,陳冬老師說這是賈尼別科夫效應,在地球中不容易看到,與質量分布有關,但在太空中是小菜一碟。
讓種子在太空發芽
陳冬老師用神奇的MR眼鏡帶我們用第一視角觀看了擬南芥的提取,還拍了實驗的照片發送到地面。用一個動畫直觀地展現了水稻七十多天的生長,從種子變成了植株。實驗箱里有高桿和矮桿兩種水稻,我還了解到了實驗箱上方的水泡泡,其實是水稻的吐水現象,在微重力環境下很好觀察到。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屬于中國航天的浪漫,便是把古老的神話變成了現實。在我看不到的星空里,你實現著我的夢想。期待凱旋!期待中國航天!
直播課堂觀后感10
育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
“美育”概念的出現,是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鮑姆嘉通建立“美學”學科體系之后,由席勒提出來的。而中國早在西周時期,便有周公的“制禮作樂”。到春秋時期,我國的古教育家孔子創立了古代教育體系,他以“六藝”——禮、樂、書、數、射、御教授弟子。樂,實際上就是專門的美育課。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
席勒美育思想,對中國近代美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紹到中國的是王國維,而真正倡導美育并建立中國近代美育體系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把康德、席勒美育思想與中國“禮樂相濟”的傳統融會貫通,在1912年2月所著《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中,蔡元培認為通過美育,可以提升人們的趣味和情操,樹立美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此美育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對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藝術已經不是興趣課,而是必備課
研究顯示,藝術體驗不僅能使孩子獲得愉悅,還能給孩子帶來多方面的益處,無論是數學,閱讀,認知能力,批判性思維,還是口語技能。
學習藝術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專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團隊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環境發生更深層次的聯系,從而開闊視野,獲得人生的幸福感。
當前,素質教育已成為主流教育,語言教育也將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語言教育是美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德、智、體、美、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它對兒童早期的智力開發和道德素質的培養有著特殊的意義。
心理學、教育學都認為,幼兒時期是人的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少兒時代是思維的發育階段,而進行語言教育正是開發智力、訓練思維、培養靈感、提高少兒自身修養和氣質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習語言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發散性思維。同時語言又是兒童最樂意接受的一種形式,所以,在幼兒到小學階段進行語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直播課堂觀后感11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20xx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學校組織我們通過網課的形式一同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讓我比起以往又多了幾分收獲,也讓我倍感自豪。
上一次“天宮課堂”的精彩片段還令我記憶猶新,這次三位老師又會為我們講述怎樣神奇的實驗呢?
跟隨航天員們,我們云參觀了問天實驗艙,看到了中國空間站的全貌。我不禁感嘆于國家科技發展的強大,也被中國科學家們的創意設計而折服。同時,在陳東、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如指令長陳東所操作的毛細效應實驗,使我認識到了毛細效應的重要性和它的工程應用。除了物體運動的特殊現象:水球變“懶”實驗和會調頭的扳手外,航天員將首次在問天實驗艙授課,觀察在太空中種植的水稻和擬南芥。水稻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竟然也會因“向水性”的特點而茁壯成長。讓我不禁驚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感到了中國航天員攀登不止,挑戰未知的求賢若渴。他們“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堅韌不拔激發了我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學習科學、研究科學的積極性,這為祖國培養科學人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那壯麗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無數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后世的壯舉,召喚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激揚前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也讓我明白,相對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是因為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
“神舟”問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浩瀚天空里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宇宙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探尋九天的夢想從未停歇,奮斗的征程不曾止步,我相信中國航天的精彩故事會不斷續寫。
直播課堂觀后感12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并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后,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里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里,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么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于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
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發出贊嘆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向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愿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直播課堂觀后感】相關文章:
云課堂話消防直播觀后感08-16
交通安全云課堂直播觀后感(精選13篇)09-05
CCTV春晚直播觀后感10-15
少先隊建隊日直播觀后感10-08
開直播幽默句子12-08
直播運營招聘范文01-29
交通安全直播觀后感及個人感悟 觀后感03-04
關于防溺水專題課直播觀后感01-24
危險避險交通安全直播觀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