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錢學森》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學森》觀后感1
今天我們學了《錢學森》這篇文章,我很敬佩錢學森這種愛國的精神。錢學森1934年畢業,去了美國留學。他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錢學森又一次表達了他的思念祖國之情:“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錢學森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美國的高級將領不讓他離開時,他的決心也一刻沒有動搖,終于,錢學森回國了,他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制和發射,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我一開始不明白,為什么錢學森在美國有那么好的條件,還一定要回中國,直到我學會了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才明白錢學森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我們自己,做事情只要有一點困難就退縮了,而錢學森為了回國奮斗了五年之久,從這里我體會出了錢學森的愛國之情,像錢學森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精忠報國的岳飛,投江自盡的屈原,臨死也要牽掛祖國勝利消息的陸游……他們不都是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人嗎?
《錢學森》觀后感2
今天 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錢學森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寫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 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么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么,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于了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種蘋果樹。”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對祖國不離不棄,愛國的一代英才!
《錢學森》觀后感3
群山在夕陽下,染上了一層薄薄的紅暈。
順手從窗旁拿起一杯水,清涼的水從喉間順下去,直至臟腑。腦中回想剛剛看完的電影我不禁感慨……
“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這是電影中錢學森先生所說的一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可見錢學森先生的報國情懷是多么真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當初的信念,誰也不能去阻擋。
影片的最后錢學森先生躺在病床上,那時他98歲了,他斷斷續續地說“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這句話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讓我認識到不僅要搞好學習,還要注重培養自己各方面素質、才能。
我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錢學森的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生都注意收集和積累,他謙虛謹慎,不斷攀登,刻苦攻關,在我們眼中,他不僅是一位謙遜的長者,還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他為了中國人的尊嚴,不再踏入美國半步,這種堅定的愛國者風范成為我們思想發展指路明燈。
無論是從做學問本身,還是人格魅力,錢學森先生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從回想中醒來,抬頭看向窗處,剛剛堆霞的天空也漸漸平淡下來,沒有了色彩,錢學森先生刻在我心中,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不會忘記。
《錢學森》觀后感4
今天我們學校集體組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錢學森》,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他發明了導彈、原子彈 …… 讓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蔣英是錢學森的老婆,是一個歌唱家,唱的歌很好聽,錢學森就是在蔣英的歌廳認識的。他們結婚一后,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 新家陳設很簡樸,錢學森的工作室與蔣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卻是必不可少的。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給新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浪漫的氣氛。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出于保密要求,錢學森出差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里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終于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錢學森》觀后感5
3月12日,我校組織同學觀看了影片《錢學森》,使我受益匪淺。
影片中的錢學森不顧美國的威逼利誘,毅然返回了祖國,用自己的所學來報效祖國。錢學森在中國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成功研發并發射了導彈——東風一號,繼而又成功發射了火箭。真是太了不起了!
錢學森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射成功了!在沒有一個零件的情況下,錢學森研發出了用幾千個,甚至幾萬個零件組成的導彈和火箭。錢學森這樣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想想生活中的自己時,我不禁羞紅了臉,恨不得找條地縫鉆下去。
暑假里,我一心想學游泳,可當我下水學習游泳時,就因為被嗆了兩口水就不再學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別的小朋友在水里歡快地嬉戲著。想到這里我不禁羞愧難當,錢學森在沒有零件的民耕中國卻制造出了擁有幾千個,甚至幾萬個的零件的導彈和火箭!而我,只是因為被嗆了兩口水,便退縮了。現在,每當我要退縮時,腦海里便浮現出錢學森的經歷,便一次次鼓勵自己堅持下去。我決定以后一定要做一個遇到困難并不退縮,而是知難而上,勇往直前的人!
《錢學森》這部影片然我感受到了錢學森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錢學森》觀后感6
讀了這本錢學森,我覺得錢學森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在美國留學時,別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國。但是他沒有服輸,他努力學習,最后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讓那些人啞口無言。
在回國的.路上他被美國關進了監獄、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沒完沒了的折磨他,但是他仍然沒有服輸,沒有向美國低頭,想盡辦法讓中國明白他此刻的狀況。最終,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美國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愿望最后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回到祖國的旅途。
回到了祖國,再制造原子彈的時候,那是沒有計算機,怎么辦?錢學森他們也沒有向困難服輸,他們用算盤一個一個的算。最后,中國的原子彈、衛星也造出來了。
他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錢學森》觀后感7
有一個人,他放棄了在美國的一切金錢,地位,歷盡曲折回到中國,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傳奇;他一生貢獻巨大,卻拒絕了名流千古的機會……他是誰?對,他就是錢學森。
錢學森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早年留學于美國,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博士學位,成了專家。然而錢學森并沒有滿足,他的目標是為建設新中國貢獻一份力量。所以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后便要全力回到祖國。而美國人卻想:不能讓他回去,不能讓中國的`技術超過美國。所以便把錢學森以“中國間諜”的強加之罪而軟禁了起來,并且一關就是五年。后來歷盡波折,中國用12個被俘虜的美國飛行員換回了錢學森。錢學森也完成了他的目標,幫助中國發射了第一顆導彈。
我覺得大家要學習錢學森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像他一樣無論自己在國外是如何風光,都不能忘記祖國,祖國永遠都是你的家。
錢學森,你就像那燦爛的太陽,光芒四射,照亮了中國科學的道路。
《錢學森》觀后感8
一部普通的電影,往往能使人受益匪淺。前不久,我觀看了《錢學森》電影,主要講述了錢學森忠心報國的事跡。
當我看到第一次氫彈實驗,導彈突然開始泄漏氣體,在飛行途中從天而降時,我心里“咯噔”一下,瞬間心灰意冷。可錢學森一點也悲傷,他認真地在爆炸點邊測量;分析。在經過無數次研究;討論后,他終于找到了失敗的根源,才使第二顆氫彈取得成功。“兩彈合一”工程進行了八年,錢學森受盡挫折,過度勞累使他過早蒼老。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錢學森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留在失敗的陰影里,不能自拔。作為一名少年先鋒隊員,怎么能知難而退呢?
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難解的數學題。我絞盡腦汁,沒有做出來。我選擇了放棄,當老師公布答案時,我其實只差一步。哪怕再看一眼題目,再思考一分鐘,結果就會對。這樣慘痛的教訓,我一直銘記在心。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今后,我要錢學森學習,做一個不畏艱難、敢于攻堅,報效祖國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做到,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錢學森》觀后感9
這天我們學校群眾組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錢學森》,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他發明了導彈、原子彈……讓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蔣英是錢學森的'老婆,是一個歌唱家,唱的歌很好聽,錢學森就是在蔣英的歌廳認識的。他們結婚一后,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新家陳設很簡樸,錢學森的工作室與蔣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卻是必不可少的。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給新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浪漫的氣氛。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出于保密要求,錢學森出差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里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最后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錢學森》觀后感10
這個暑假,我讀了《錢學森傳》,說到錢學森,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一生國家做了許許多多的貢獻。
錢學森年輕時曾在美國留學,因為在美國的出色功績,在美國成為了世界世界著名的航天事業科學家,在美國很有聲譽,紅極一時,美國人曾經稱他為“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雖然美國給了他非常豐厚的物質獎勵,也給了他極高的榮譽,但是他人不忘記祖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錢學森急切地希望回到祖國,但是事以愿為,錢學森被美國人留了下來,但這并沒有讓他放棄回國,他再次準備回國,卻被美國政府所拘留,但是因為他忠心報國的熾熱之心,得到了四面八方的援助,這才被政府放了出來。幾年后,他終于回到了祖國,為我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一心為國,不為自己的利益而活的偉大科學家。
《錢學森》觀后感11
今日上午,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錢學森》電影,它讓十分感動。
《錢學森》影片講述了:錢學森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就后,想要回國用自我的學識報效祖國,而這件事不幸被美國聯邦政府明白了,他們害怕錢學森會危害他們國家的利益,并惡意扣留。錢學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歸祖國。回到祖國后,他以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為中國設計出了第一顆的'導彈:東風一號。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由想起了上星期的一件小事,星期五我在家里做數學卷時,我突然被一道數學題難倒了,便把它“丟”在一邊,心想:等會兒問問同學。此刻想想,我慚愧地低下了頭,如果錢學森也想我這樣,那么中國的導彈技術還會像此刻一樣強大嗎?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他這樣說過,是啊!做任何事只要遇到困難就退縮,哪怕你離成功僅有一步之遙,那你還是一個失敗者!
堅持就是勝利,要我們以自我那執著的信念,給出明天祖國的一片藍圖!
《錢學森》觀后感12
二月一日,學校組織看《錢學森》這部電影,看完之后,我的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錢學森是一位偉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非常愛國的愛國人士。
新中國誕生了。當時任美國超音速實驗室主任的錢學森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深深的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當他正準備回國的時候,卻被美帝國主義用盡各種手段阻撓。
當我讀到“錢學森是中國人,我是中華人民”這句話時,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動了。他這種強烈的愛國之心,實在是無人能比的。他放著高薪的美國實驗室主任不做,卻要回到剛剛成立的'中國,當時讓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繼續往下看,他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和發明來報效國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創造使中國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學不斷地造福祖國和人民。從這,可以看出錢學森對自己的祖國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自己對祖國的認識和感情不夠深厚,每當新中國的生日來臨,我總是不太關心和在意。看《錢學森》這部電影后,我發現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以錢學森為榜樣,好好學習,把每一件事做完,做一名愛國的人。
《錢學森》觀后感13
這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鐘基本濃縮了整90分鐘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于宏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里,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盡可能給一個詳盡并真實的剖面,也醞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并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于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可是第二點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
《錢學森》觀后感1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錢學森》,他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錢學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里。少年的錢學森喜歡自然科學、音樂、繪畫,成績優異,于20歲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934年畢業,赴美國留學。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學院航天系,僅用一年就獲得碩士學位,三年后獲得航天,數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錢學森成為世界公認的物理學界之一。
1955年,經過五年的不屈抗爭,錢學森終于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他的.指導下,196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他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
讀完里這位篇文章,我感慨萬分。錢學森那種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著實令我感動。想想看,是祖國養育了我們,讓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國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時代,作為一位大科學家,錢學森首先想到了祖國,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祖國嗎?我們青少年要向錢學森學習,使自己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錢學森》觀后感15
今日,我觀看了一部名叫《錢學森》的電影。
錢學森是中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中國研制導彈和原子彈時,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
錢學森去美國留學時,發現了美國的原子彈和導彈,他想“中國人不比美國人少個腦子”。于是,他要回國去報效自我的祖國。馮·卡門對錢學森說:“中國比美國差十幾倍呢!你為什么要回國?難道是去種蘋果?”我萬萬沒想到,錢學森居然說:“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應當為她做出貢獻,哪怕我去種蘋果!”馮·卡門無奈,只好如實地說:“我鄭重地告訴你:中國沒有航空技術,一點都沒有。”錢學森說:“那我也要為中國做貢獻!”……
錢學森放棄了美國的好日子,選擇了回到中國。錢學森多么愛國呀!我長大也要當一個愛國的人!
經過影片,我還明白了“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比如東風一號導彈發射成功,他們一驕傲,東風二號失敗了。錢學森堅定地說:“不就天上掉下個‘東二’嘛,我們必須把它射上去!”果然,東風三號發射成功了。這告訴我們:成功,不要驕傲;失敗,不要氣餒。
《錢學森》真是一部好電影呀!
【《錢學森》觀后感】相關文章:
錢學森語錄02-28
《錢學森》觀后感08-01
錢學森的觀后感11-20
錢學森愛國事例02-22
錢學森主要事跡04-04
錢學森觀后感15篇12-31
觀錢學森有感10篇03-15
讀《錢學森》有感04-08
讀《錢學森》有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