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鐵道飛虎》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1
根據《鐵道游擊隊》的改編,成龍將自己的喜劇風格帶入到了這場昔日的紅色經典,固然那用幽默重新裝點的鐵道抗日,使《鐵道飛虎》煥發著一種全新的朝氣,但又不得不說那浮夸過度的場面道具,使電影未能真正如虎添翼的跳出一部動作片的淺池。
在已然擁有著一個真實故事和經典藍本的奠基下,《鐵道飛虎》無疑在先天上是占優的,就像《血戰鋼鋸嶺》那位只身挽救了數十人生命醫療兵的傳奇,一支在真實歷史上活躍敵后取得了斐然戰果的鐵道游擊隊,并不會讓人有感電影劇情上的胡編亂造,反而能寫實于民族凝聚力,彰顯國人面對侵略戰爭不屈的毅力,所以即便昔日的《鐵道游擊隊》有著尤為刻意的革命樂觀主義,但個人認為其今日看來仍舊不失為一部中肯之作,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新編的《鐵道飛虎》,其與諸多真正的抗日“神”片有著本質的差別。
在劇情構思上《鐵道飛虎》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新穎之處,但成龍的功夫幽默和諸多的笑料包袱使得這部新作相比老版有著尤為出色的娛樂性,或許會有很多會認為戰爭與喜劇并不應該混為一談,但其實不論是國產的《三毛從軍記》,還是《歡迎來到東莫村》《虎口脫險》這樣的的他國經典,其實都非常出色的將戰爭與幽默做出了結合,固然《鐵道飛虎》做出的這種結合尚難以企及這些佳作,但總歸是好過于如《舉起手來!》中那樣對日本荒謬的丑化。
《鐵道飛虎》中雖然沒有如同手撕鬼子這樣的橋段,甚至還有著子彈是不會拐彎的自嘲,但從內在上來說,這部作品其實并沒有太多的干貨,其所做的仍舊只是一部帶有夸張意味的'成龍動作喜劇,這自中還有著明修棧道,暗度成倉希望兒子復出的私心,看似高潮迭起的轉折,甚至還有著所謂的彩蛋,這些好萊塢喜劇套路的沿用,卻使電影欠缺了對戰爭殘酷性的著點,這種著點是三毛脫下軍裝后看著無數墓架的唏噓,也是東莫村中那超越意識形態對生命的尊崇,《鐵道飛虎》雖然能逗人一樂,也有著激情熱血,可這些卻并不應該是一部戰爭喜劇真正落足的重心。
客觀的講看《鐵道飛虎》時我也笑了,但如果一部有著真實歷史沉淀的戰爭電影,在時隔近六十年后今天的改編,最終所留給人的只有笑意與熱血,自認為這樣的戰爭電影其實已然迷失了它的真正意義。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李鎮: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實現了一種嫁接,就是把紅色經典能夠和成龍式的喜劇能夠放在一起,然后沒有消解到歷史的重量,然后丁晟他個人的風格,比如說在情緒上、在節奏上,在這種懸念的設計上,在漫畫感上都加入進去,都沒有消解掉原來紅色經典的這種重量。這個可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
電影《鐵道飛虎》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棗莊的一群小人物,逮到機會組團打劫日本軍列,直到有一天,他們誤打誤中救了受傷的八路軍,接受了他的臨終囑托。不同于以往紅色影片高大全的標簽,《鐵道飛虎》描寫的是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性格各異,但都有愛國之心,這使得整部電影人物個性鮮明。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李鎮:每個人都有他們在角色上的任務,比如說王凱,他可能主要負責耍酷,他的這個神槍,還有他的一些馬上戲,都非常的`帥,那么黃子韜本人是學過武術的,所以他在動作戲里面,在這部電影里面也是表現很出色的。像王大陸這個演員,他的喜劇感是很特別的,他的表演和這個場面之間的不協調來產生一個瞬間的喜感。
《硬漢》系列、《大兵小將》、《警察故事2013》,細數丁晟導演以往作品,可以稱他為名副其實的硬漢導演。動作戲追求真實,對細節的把控也相當專注。《鐵道飛虎》從場面、動作到造型、臺詞,都能看到導演丁晟讓經典煥發活力的用心。導演丁晟的最大特點,就是力求真實感。為了突顯火車的撞擊力,主創用一比四的原建材搭建火車和大橋模型,真撞真炸拍攝而成,在特效泛濫的今天尤為可貴。除了是一部紅色影片,《鐵道飛虎》也是一部標準的成龍式動作電影。在行駛中火車上拍打戲,難度不言而喻。影片追求真實基礎上加入跑酷等動作元素,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李鎮:火車電影這樣的動作戲,這樣的處理方式上,其實以前有很多很多成功的先例了,所以在這個上面如果有創新的話是很難的,那么我們發現這個電影的創新還是有不少的,比如說扒火車的方式,滑梯、竹竿等等。
同樣帶來新鮮感的還有影片的美術設計,與傳統抗戰片不同,《鐵道飛虎》在服裝用色上,拋棄以往的灰布長褂,轉而用紅、黃、藍,色彩等亮色。臺詞的運用也是《鐵道飛虎》的一大特色,細品之下簡單明了,又透露出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讓人印象印象。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3
最早接觸成龍,是在《紅番區》《飛鷹計劃》《A計劃》《城市獵人》這些年代久遠的片子中,那時候成龍是整個故事絕對的主角,他不僅年輕,能打,還風流倜儻英俊瀟灑,和女主角談著戀愛,用一點點桃色作為動作戲的點綴。
后來成龍進軍好萊塢,拍了《尖峰時刻》《神奇的燕尾服》,接觸到這些片子的時候,我正在讀中學。對那時的我來說,這些片子依然很好看。
再往后,隨著學業越來越忙碌,成龍似乎從我的生活里消失了。等到他再次出現在我的生活里,都是伴隨著一些評分不太高的電影,一些花邊新聞還有霸王廣告的鬼畜視頻。
這些年國內電影行業發展很快,成龍的不再像以前那樣出挑,我也從未進到電影院中去看過他的電影。當滿世界在呼喊著“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時候,我偶爾會想:為什么沒人說我們欠成龍一張電影票呢?這就是我走進電影院看《鐵道飛虎》的原因。
影片中,成龍、黃子韜飾演一群“鄉巴佬”,組成了一個民間抗日游擊隊,雖然他們做事沒有章法,也沒什么明確的目標,只能是小打小鬧,卻也成功地破壞了日軍的一些行動,拖延了日軍的侵略腳步。
直到王大陸飾演的八路軍出現,他們才有了一個明確的目的——炸橋。而靠著這么一群連字也不識的鄉巴佬,又怎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于是整部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來了,王凱飾演的飯店老板在眾人危機之時猶如天降神兵,騎著駿馬飄然而來,三下兩下就化解了危機。
當然,基于整部影片的搞笑氛圍,王凱肯定也是“帥不過三秒”,但不論如何,王凱這個角色在整部電影的劇情中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成龍飾演的角色不識字,在發表意見的時候經常會忘掉自己想要說什么,他的相好由年輕貌美的女演員,換成了年老色衰的`寡婦,甚至連他引以為傲的功夫,影片中都幾乎沒有體現。而王凱則仿佛變成了“年輕時候的成龍”,身手矯健,作用關鍵,虎虎生威,讓場下的觀眾都發出一陣陣尖叫。
于是成龍在影片中的作用,更多的變成了一種對眾人精神上的指引,變成了一種號召力,一種信賴,一種穩重和踏實。
影片最后,最核心的一擊還是交給成龍來完成了,看著他在墻壁上抓出血手印,一瞬間思緒飄回到很久以前,腦海中出現了成龍英姿颯爽、化解危機的模樣,竟然有些感動。我是抱著看娛樂片的心態進的電影院,沒想到除了笑聲,還看到了成龍大哥的另一種可能性。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4
看完整部影片,尷尬是頻率最高的詞。角色設定的尷尬。成龍一改往日“特工”“警察”“考古學家”“將軍”等等角色的設定,選擇用一個生活在抗戰中的“小人物”去演繹這個故事。不同于之前的角色需要有功夫的支撐。車站工頭的角色,擁有絕頂的功夫,“少說話多做事”,息事寧人的見識。人物設定卻只有他隨身煙袋的故事那樣單薄,經不起推敲。再加上“干大事”這樣空洞但卻滑稽的大主題,你覺得成龍明明有一身功夫和見識,卻總是自動要去做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小事。我直到影片結束也沒意識到他們“平常”扒光日本憲兵,偷日本軍服有任何作用,更何況還一直讓大家轉頭。最后的“大事”——炸橋設定,也是莫名其妙、無頭無尾。
情節敘述尷尬,影片大部分在“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歡快配樂下下講述的喜劇武打故事,這部分和最終犧牲自我“炸大橋”的部分完全沒辦法設計一個平穩的過度。觀眾瞬間就出現了“這段我是不是應該用一個悲傷的表情”和“這段明明是個設計的包袱,但不好這樣嘲笑他人”這樣尷尬的`感覺。直到影片結束,你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人物線處理的尷尬:各個人物尷尬的謝幕方式,充分凸顯了本片設計的粗糙以及對觀眾的不尊重(特別的細節待糾正)。切腹怕疼的日本軍官:最后被非常血腥地倒插在刀刃上;boss一般的日本婆娘,最后被高速飛過的“鐵塊”砸斷了半個身子;無數日本龍套被堵在車廂里挨了兩發大炮活活燒死;“飛虎隊”的團員們,除了死法勉強說得上是犧牲的“捱到最后的三人組”,其他角色死的不明不白,草草了事。你聽這段敘述他們死法的部分,其實在電影畫面上都非常得血腥,但是導演處理的方式根本弄不明白這是不是諷刺,尤其和充滿喜劇元素的成龍電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之前的成龍電影,比如《神話》,梁家輝飾演的考古學家死于水銀中毒,但是死之前對于夢想的掙扎和自己的悔悟,你是能理解的。但在《鐵道飛虎》你完全感受不到對自己創造角色的尊重,也體現出主創對觀眾怎么看這段充分的不在乎。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5
《鐵道飛虎》是成龍的作品里,第一次大規模啟用“小鮮肉”,飛虎隊的組合一公布后,就引來眾人矚目,但丁晟坦言,這次選拔的標準也格外高,“這部電影動作戲的屬性,需要每個演員都是有功夫的爺們。火車開起來是沒法剎車的,100噸的鐵疙瘩動起來的勢能,連成家班的武術指導看著都恐懼,對于完全沒有動作基礎的演員來說,很多動作很難完成。”
據丁晟透露,黃子韜是最先定的主演,他的武術功底很好,靈活度也好,最早選他是因為看了一段功夫舞蹈。“王凱是老天爺送給《鐵道飛虎》的禮物”,丁晟說,“電影開拍20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大家都著急了,我就想賭一把,堅持去找最合適的,直到看到王凱的照片,覺得有種落魄的貴族感,我覺得就是他。”
王大陸這個角色與其他飛虎隊不同,是唯一的.一個八路軍,需要有點痞勁兒,“當時也是找不到合適的演員,劉德華推薦了《我的少女時代》的男主角,當時內地還沒有上,但我打開電腦,看到他的照片,就覺是他。桑平很靈活,天生自帶喜感,拍完《解救吾先生》后,丁晟就敲定了與他下一部戲的合作。而吳永倫是成家班出身,抗打抗摔,這五個人與成龍一起組成了“鐵道飛虎”。
這次拍攝,每一個演員拍戲也都是拼了命,據悉,黃子韜拍攝后期全身起水痘,但為了不耽誤大家拍攝,多癢都上,丁晟說:“黃子韜特別爺們兒,大家也心疼,但為了緩解氣氛,他就跟大家說,后期注意ps下水痘就行了。”“渾身都是水痘,特別癢,有時候都癢到想發脾氣,但想想沒有什么是不能堅持的。”黃子韜說。
而王凱騎馬的戲,也是搏了命,導演透露:“這場戲必須離火車很近,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卷入火車底,這個鏡頭沒辦法有更多保護措施,但是王凱做到了。”王凱自己也爆料:“地上高地起伏,拍了一天,感覺屁股都磨破了”。被虐還沒完,“當時火車上有一個籠子掉下來,馬驚了一下,很重的摔了一下,別人都以為我得痔瘡了。”王凱大笑。
雖然之前與成龍合作過《大兵小將》和《警察故事2013》,但丁晟此次依然戰戰兢兢,“之前合作更多的是擔心拍不好戲,但這一次,更多的擔心是拍火車戲的危險。”丁晟坦言,當接下大哥的任務后,才發現無論是扒火車,還是撞火車,都沒有什么參考影片,所以與火車的“親密接觸”都是在摸黑前行,“有太多驚險是沒有預判的,殺青之后,都不敢再去想。”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6
1月23日是媽媽的生日。為了給媽媽過生日,我和媽媽來到了沃爾瑪的甜品店麥貝拉。甜品店散發著一種濃濃的面包香味。里面有美味的面包、有可口松脆的蛋撻、還有香氣撲鼻的奶茶……各種各樣的面包、各式各樣的甜點又香又美味,多得數不清,讓我眼花繚亂。
我們買好了面包、甜點,來到了全球通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的電影是成龍演得《鐵道飛虎》講的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穿過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成為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在津浦鐵路棗莊段周邊,活躍著一支民間抗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主要由棗莊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隊長叫馬原,是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他們白天在日本人占領并管理的火車站干活,晚上出來秘密活動,利用對鐵路線的熟悉以及扒火車、開火車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擊隊跟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老百姓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頭,叫鐵道飛虎隊。
看來我這個電影我覺得:作為鐵道飛虎隊,最主要的就是尋找炸藥,炸掉韓莊大橋。阻止鬼子運送軍用物資。鐵道飛虎隊在位尋找炸藥、與鬼子搏斗、炸大橋等愛國方面受了不少苦難。最后,鐵道飛虎隊炸掉了大橋,可是卻犧牲了。我認為他們勇于犧牲、保家衛國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要感謝媽媽和我看這場電影。因為它讓我明白保家衛國的道理。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7
那天,我們去看了由成龍主演的電影《鐵道飛虎》。看完以后片中搞笑又感人的情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電影中主要講了抗日戰爭時期棗莊的鐵路工人利用鐵路上的鐵路上的優勢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后炸毀日本侵略者運送軍需物資的一座重要橋梁的故事。
我認為電影中“飛虎隊”的人非常勇敢。當他們決定的時候,明知這次任務有去無回,卻沒有一個人退縮。而主角炸橋時,不顧自己的安危將炸藥包綁在橋的.支柱上。這讓我想到中國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官渡之戰。當時袁紹50萬大軍,曹操僅有1萬大軍卻將袁紹打敗了。我想,如果當時曹操的士兵一個個士氣低落,態度消極。曹操會贏得這場戰爭嗎?如果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軍民士氣低下,會有今天的新中國嗎?
勇敢固然重要,但如果僅僅只是勇敢,那只是一節莽夫。電影中,“飛虎隊”在偷炸藥包的時候在繩子上綁了一個類似于輪軸的東西,這樣可以防止繩子破損也更加省力。而主演被抓時,電影中的二嫂故意在煎餅里放了藥,再利用日本人貪婪的性格,故意說是給主演吃,讓日本人吃了下去,導致昏迷,救了他。無數智慧的事件讓我想起了三國里的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曹操40萬大軍周瑜只有3萬大軍。而諸葛亮卻巧用火攻使曹操敗走華容道。而春秋時期,魯國大臣公子季友巧施“以馬扮虎”之計使宋軍大敗……由此可見,智慧是多么重要。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特點:搞笑幽默。平常看抗戰片心情都非常沉重。而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故意把日本侵略者塑造得非常愚蠢。比如:一個日本士兵在切腹時用了一把殺豬刀……全場充斥著一片笑聲。
這部影片既有明確的主題,劇情又搞笑吸引人,深得大家喜愛。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8
電影《鐵道飛虎》講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穿過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成為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在津浦鐵路棗莊段周邊,活躍著一支民間抗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主要由棗莊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隊長叫馬原(成龍飾),是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他們白天在日本人占領并管理的火車站干活,晚上出來秘密活動,利用對鐵路線的熟悉以及扒火車、開火車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擊隊跟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老百姓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頭,叫鐵道飛虎隊。
“我叫你大哥好多年,我一直都在你身邊。陪你時間進退,陪你喜樂苦悲,愛你每一天”,洛杉磯時間11月12日,成龍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成龍一襲中式長袍,抱著兩個熊貓公仔“龍龍”、“鳳鳳”,盡顯中國元素。舉著小金人,成龍懇切地感謝了所有觀眾,并表態要繼續為中國電影人爭光。作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成龍讓世界再一次記住了“Jackie Chan”,但“大哥”這個稱呼早已烙印在中國觀眾心中。《鐵道飛虎》導演丁晟親手改編歌詞,并和飛虎隊成員王凱、王大陸、桑平、吳永倫合唱了這首《大哥》作為禮物,簡單質樸的歌里飽含著濃濃的兄弟情。
兩個對電影有夢的人碰在一起,丁晟導演最能懂大哥,正像歌詞中所寫“放了真心在我胸前,盼望一天你會看見。我并沒有改變,會陪你一起做夢在生命的每一天”。如此的暖心的MV也打動一眾網友,“希望大哥的電影夢一直做下去,我們永遠不醒來。”
《鐵道飛虎》觀后感 篇9
由丁晟導演,成龍、黃子韜、王凱、王大陸、桑平、吳永倫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鐵道飛虎》第一次集體亮相。雖然很早就公布了主創陣容,但電影里的頭號龐然大物“100噸的蒸汽火車”一直未露真容,發布會上,“鐵道飛虎號”火車頭撞出大屏,躍然眼前。
提到拍攝初衷,成龍表示:“我很喜歡看一些經典的黑白片,自己也想嘗試一下拍那個年代的戲。”成龍坦言,這次拍片不太一樣的是“重團隊,輕個人”,與以往作品里的`孤膽英雄不同,這次成龍與其他演員一起化身一幫小人物。
《鐵道飛虎》是成龍與導演丁晟第三次合作,“我們沒事就在一起聊電影,這是我們兩個日常的樂趣,《大兵小將》《警察故事2013》都是我們聊出來的。”成龍說。
在成龍的作品里,《鐵道飛虎》是第一次大規模起用年輕演員。“飛虎隊”的組合公布后,引來眾人矚目,但丁晟坦言,這次選拔的標準格外高,“這部電影動作戲的屬性,需要每個演員都是有功夫的爺們兒。火車開起來是沒法剎車的,100噸的鐵疙瘩動起來的勢能,連成家班的武術指導看著都恐懼。而對完全沒有動作基礎的演員來說,很多動作更是很難完成。”
丁晟透露,黃子韜是最先定的主演,而他的武術功底很好,靈活度也好,最早選他是因為看了一段功夫舞蹈。“王凱是老天爺送給《鐵道飛虎》的禮物”,丁晟說,“電影開拍20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大家都著急了,我就想賭一把,堅持去找最合適的,直到看到王凱的照片,覺得有種落魄的貴族感,我覺得就是他。”
【《鐵道飛虎》觀后感】相關文章:
《虎兄虎弟》觀后感11-25
虎兄虎弟觀后感10篇02-06
《飛呀飛》教學反思03-19
飛呀飛教學反思03-19
鐵道游擊隊觀后感03-03
寫虎的作文05-16
鐵道游擊隊觀后感11篇06-27
虎媽貓爸觀后感06-30
《虎媽貓爸》觀后感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