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芳華》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芳華》觀后感 篇1
20xx年1月6日,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去觀看了期盼已久的電影《芳華》。影片中的一句旁白,久久回蕩在我耳邊:“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影片中的何小萍就是那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而劉峰就是那個善良的人!
何小萍滿心歡喜來到文工團,想著從此就不會被人欺負了!可現實卻一次次澆滅她美好的理想!她想要照軍裝照,心里有著美好而卑微的念頭,想寄給勞改營里的爸爸看,可是部隊里演出服發完了,只能等夏天,還有好長好長時間啊,太久了太久了……以前在家里太受冷落,她做不到一開始就落落大方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不知道如何用體面的方式實現自己其實并不過分的愿望,舍友的明嘲暗諷和過去經歷的排擠壓迫讓她實在不敢開口借,怯生生地想讓一切靜悄悄地實現,然而害怕的事情最終發生,因軍裝照擺在照相館的櫥窗里而被揭發,未經允許拿別人東西的事情不僅被發現了,而且因為羞于承認,被更加激烈地圍起來指責批判!
一個從小就被欺負得怯生生的小女孩,她怎么無師自通學會磊落?但就因為一次的不磊落,從此以后文工團里所有的丟臉現世的壞事大家都會扣到她的頭上,“她是全世界最臭的”,“那個塞了搓澡海綿的文胸也一定是她的!”大家都嘲笑她、排擠她,她怎么躲也躲不掉,怎么辯解也沒有人聽。所有男演員不愿意和何小萍搭檔的時候政委說他很心寒,但他的心寒可能更多是建立在集體的利益,因為大家沒有為了表演的共同目標齊心協力而心寒。
可是這時候終于有一個人不盲目地附和這些排擠,不怕被孤立,單獨站出來明確表示接受她、支持她,在沒有人愿意給她伴舞的時候,這個人挺著抗洪受傷的腰說他愿意!他就是被大家稱為“活雷鋒”的劉峰!只有善良的劉峰同情同樣善良的小萍,他們珍惜善良!
從前那些她受到的委屈、祈求保護和安慰的的`書信送到了勞改營里渺無音訊,等來的只有一份父親死亡通知書,而劉峰的出現就像一道光打在了何小萍原本一片漆黑的世界里,這份溫暖讓她有了一點點勇敢,這點點的勇敢足以點燃何小萍一生的善良。足以讓她在劉峰被流放的時候不顧旁人的眼光為他送行,足以讓她在劉峰上戰場的時候日思夜想,足以讓她在劉峰落魄殘疾的時候悉心照顧、守護余生。
在文工團里平時也只是讓何小萍打雜,不管何小萍心里有什么感受,當在高原上卓瑪摔傷膝蓋,為了演出任務,為了讓何小萍乖乖跳完A角,政委要求所有人對何小萍裝病的行為裝作不知,把她拉到演講臺上架到了人民英雄的高度,可是表演結束后卻用最殘酷的方式告訴何小萍我們知道你裝。褐苯影押涡∑贾概傻綒埧岬木仍熬。政委這種處理方式太冷酷了。何小萍笑了?苦笑。心寒的笑!
文工團的善良和殘酷,投射出了一個社會的善良和殘酷,其實并沒有年代的界限,這些善良和冷酷,現在這個時代也一樣在上演。但我們不要因為有殘酷的現實,就拒絕善良,否認善良!我們應珍惜善良!
《芳華》觀后感 篇2
看了電影《芳華》禁不住想寫觀后感。
電影開頭和結束,都用了電影《小花》里的絨花曲子?赐曜詈蟮漠嬅,我很想認真的唱《絨花》。這個歌太熟悉了,是我能唱很少歌曲中之一。在這個旋律中,能感悟到電影芳華時代的他們的美好年華和向往純真以及后來的深深懷念,也還有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感傷和憒憾。尤其是那句旁白:原諒我不能讓大家看到他們老去的樣子,就讓他們的芳華停留在銀幕里吧令我有種莫名的感觸。當年我們在卡拉ok里唱絨花時已經三十多歲了,擺脫了文革時代,現在看來是美好年輕的時代,是勤奮努力和快樂的時光,轉眼間現在已退休在家,無疑是芳華不再,但這歌曲能喚起那時的記憶和友情,記起了一起唱歌的朋友,尤其是已不在人世的幾個朋友和同事們。
電影芳華是旅美作家嚴歌苓和馮小剛合作的作品,總的來說電影沒有現實殘酷,但是還是能從中感受到了那種令人窒息的難過和痛苦。正如高曉松說的:馮導是一個善良的人。片子在展現災難荒誕的同時,還不忘保留些許善良的微光。確實電影的藝術定是來自于生活本身。用兩個例子來證明:我父親在生前經歷了兩次牢獄之災在困難時期,身在牢獄的父親被派出去給村里的人看病,吃飯時村干部送來了一大碗飯。父親發現碗底埋了兩只荷包蛋。但父親只動了一點飯就放下了。后來家人問怎么不吃,父親說:我能感知人家的善良,但我也是要有尊嚴的;還有就是母親的經歷了:父親在xx遇難之后,母親又聽人說單位有人要把她列為xx對象,于是下班后到馬河自家挖的兩塊菜地痛哭。這時有一位大嬸過來說:妹子你在這河邊哭什么?你別想不開啊,那一大堆仔女不能沒有媽啊!我怕如果我也被打死了,這些仔女可憐。不會的!你又不做壞事。那些打靶鬼害死了他爸,以后會受報應的!這件事我是在十多年前才聽母親講的,當時我拼命忍住了眼淚,第二天在回來的班車上哭了個天昏地暗,淚灑一路。這些,都是他們在那個時代殘酷的環境下感受到的微弱的善良光輝!
這些,促成了我在高畢業四十年后主動寫下觀后感。
電影中大量的元素將我們帶入了回憶,英雄兒女的歌曲、小花的歌曲、草原女民乒的'舞蹈、自衛反擊戰,還有禮堂的舞臺和布局,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過來的,太熟悉,太深刻。
在《曉說20xx》里,高曉松說他是在美國洛杉磯看的芳華。在周二下午看電影人最少的時段去看的,在世界電影平均上坐率15%的情況下,那天坐無虛席。他前面的一對老夫婦一直在哭。這些應該是那段歲月的親歷者們?梢姡瑹o論人生處于何種階段,處于何時何地,都會對自己的青春年華深藏著或美麗或痛苦的深刻記憶。
這個電影,讓我們再次聽到那個時代的回響,令人感動,不能釋懷。
《芳華》觀后感 篇3
不知道是歲月給青春留下了烙印還是青春給歲月留下了溫馨!——自語
這是一個小學生的《芳華》觀后感: 電影演到快結束的時候,小萍姐姐真的好起來了。可是,小萍姐姐好像生活得并不好,可是她那些曾經欺負過她的其他姐姐們好像過得都很開心。我就看不懂了,為什么小萍姐姐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卻沒有一個好的結果,而那些“壞人”們卻能過上好的生活。
“好人”多磨難!似乎印證了什么!
我一直還在糾結著,小學生眼中是好人壞人的標準,好人不得好報,這是小學生的疑惑,但我作為一個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撕裂,不是用好人壞人能解釋的問題。
小時候看電影,也只有兩個標準:好人,壞人。而且那個時代的電影都是好人贏了,壞人輸了。那時候父親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從不看電影,就是在家門口演電影他也不看。但唯一的一次,在我們軟磨硬泡下,在我們反復說明不是那些好人壞人的片子的情況下,父親和我們一起在生產隊的場畔里看了一場電影,那部電影是《賣花姑娘》。在那個“英雄”的時代,人們習慣了好人壞人的時代,《賣花姑娘》的放映,感動了多少人!底下哭聲一片,我們哭了,一直剛強的父親也哭了。那個情形累似今天《芳華》的情形。
我一直糾結著,思考著。
何小萍是好人嗎?夜讀朱光潛——你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又聯想到《芳華》何小萍,她的意志被現實征服,當兵是逃脫家庭,劇團不待見就消極對抗,高原慰問以高燒逃避,固然有弱者的一面,但不敢面對現實才是致命的缺陷。人性的懦弱暴露無遺。怪社會,怪自己,都不是理由。骨子里有好強爭勝的性格,責怪林丁丁也是無理由的,你得不到的東西人家又不惜憾,怪誰!她以弱者的形象博得觀眾的同情,仔細想想,她倒底做了哪些好事?好事的標準是什么?
其實,生活是很無奈的,你改變不了世界,你就改變自己。何小萍改變了什么?她的懦弱、脆弱是導致經受不了刺激神經失常的根源。影片的高明之處就在前面大量的鋪排已經給結果埋下了伏筆。她的叛逆,她的逃避,她的要強,她的消極,怪那個時代嗎?我想不管放到什么時代,這樣的人都會是這樣的結果。只是馮導或者說是作者嚴歌苓把她放到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似乎更趨合理。其實,這樣的社會一直在演義著,沒有因了時代的變換而改變。
我說過,時代的是非功過自有時間的評判,人性的丑陋美艷也不是一個林丁丁的錯,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多元,自有存在的理由,我們不去評判,做好自己是我的信條!
電影最后一個鏡頭很震撼人心,何小萍從劇場出來孤獨的一個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是不是有世上污穢我獨清的感覺!
做一個孤獨的舞者!似乎我看到了我自己!
《芳華》觀后感 篇4
看過電影《芳華》后,便找來原著讀了起來,讀后發現,還是更喜歡電影的表達。電影里稍顯圓滿,是我愿意接受的表述方式。而原著則一針見血地剖析了人性的弱點,結局也令人惋嘆。
《芳華》講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文工團里的少男少女們有關青春的故事,以及各奔東西后為了生活過出的世間百態。他們的生活有幼稚也有成熟,有歡樂更有淚水。
故事的主角劉峰,又名雷又鋒,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團里不管誰有了困難,他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也因此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榮譽,是出了名的“活雷鋒”。他愛上了團里的上海女孩林丁丁,如果丁丁也愛他該多好啊,那么他的命運也許就不會那樣曲折?梢粋“如果”包含了多少的無奈與辛酸,丁丁不愛他,所以在劉峰與她發生肢體接觸時她下意識的喊了聲“救命”,這一聲“救命”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把劉峰推進了深淵,讓這個給過大家無數幫助的楷模走入了黑暗。如作者在書中所寫,他們那個時候其實對劉峰是有妒忌心的`,總盼著身邊這個“圣人”可以出點亂子,自己不想著進步,似乎別人退步了,自己和模范的距離就近了。這一天終于被他們等來了,他們抓著了劉峰的“把柄”,劉峰便有了各種各樣的罪名,被下放到伐木林、參加越戰失去一只胳膊、轉業、再也沒有愛上任何人、患上癌癥離開世界。
劉峰因為林丁丁而誤了終身,而書中的另一個女主人公何小曼也因為劉峰誤了終身。
小曼的童年十分不幸,父親因忍受不了“迫害”而自殺,母親帶著她改嫁后,她的生活里便充滿了陰霾,本以為進了文工團就可以開始新生活,可大家不喜歡她,男文藝兵都不想與她搭檔跳舞,劉峰自告奮勇地跟何小曼合作。從那時起,小曼就愛上了劉峰。讀后感·可劉峰不愛小曼,他只是想給小曼最單純的幫助,僅此而已。可劉峰就像是一束光,照進了小曼的世界。
劉峰患病最后的時光,何小曼陪在劉峰身邊,他們沒有結婚,也不是戀人關系,劉峰堅守愛情,小曼用愛陪伴。
讀完故事,心里隱隱作痛,為劉峰,為小曼,為那個被作者撕裂的大結局,為這個不美好的故事。然而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性,每個人都不完美,內心深處總會有一些不想為他人所知的地帶,也難免因自私給他人帶來無意的傷害。努力的生活,但難免會事與愿違。面對命運,生命如此渺小,我們無法為所欲為,更無法左右他人的感情。幸運的是我們都擁有一段無畏無懼的青春,可以盡情哭、盡情笑、大膽的去追逐。生命終將逝去,但奪不去的是那段永恒的記憶,認真生活的歲月永遠都是芳華。
《芳華》觀后感 篇5
什么樣的電影能使觀眾流連忘返,一天之內兩次進影院看同一個電影呢?
新片《芳華》公映的第一天,我就體會了一次意猶未盡,二次進影院欣賞影片的沖動……
此片由馮小剛導演,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于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卷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
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鐘楚曦飾)、林丁丁(楊采鈺飾)、郝淑雯(李曉峰飾)、陳燦(王天辰飾)等人,在現時代的背景下,每個人的命運又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從來不需要刻意想起,但卻永遠也不會忘記。
電影開篇是久違的"八一制片"雄偉的解放軍軍歌,把我們帶入到那個年代。一曲動聽的"絨花"旋律讓我浮想聯翩。不禁想起我的博客《老照片》,不約而同在同一時間產生了共鳴。我們是生長在同一時代的同齡人。那個年代我們和影片里的文工團里的年輕人一樣充滿理想和激情。影片里飽含了對美好青春年華浪漫的懷念,感受到那個年代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等等……
影片中敘述的.是好人劉峰和幾個女兵的故事,他們每個人不同的命運構成的不同色彩的"芳華"。當主人公劉峰受到不公平待遇,被下放到遙遠的邊疆連隊,一首悠揚"送別"音樂響起,仿佛眼前出現: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此情此景,我突然懂得了這首歌的含義,其實生活就是不斷送別的過程。特別是在看到影片的后半部,戰爭犧牲的慘烈及最后文工團撤編等,一首撕心裂肺的"駝鈴"歌曲,戰友們如此難舍難分的場景,幾次令我控制不住的落淚。那個年代劇中人的"芳華",雖不是感同身受,但依然被深深地感動。
如果說《芳華》中最感人的一幕是什么,我認為就是最后蕭穗子的那句旁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風生,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原諒我不愿讓你們看到我們老去的樣子,就讓熒幕,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
曲終人散,但我仍然沉浸在劇情中不舍離去……感謝馮導、感謝作家嚴歌苓在年終歲尾奉獻給中國影迷乃至世界影迷的一部非常具有時代感的大片,影片留住和記錄了我們每個人的"芳華"……
《芳華》觀后感 篇6
最近圍繞電影《前任》的話題很多,這個自帶感情色彩的名字,自然可以吸引癡男怨女的圍觀。同事分享種子好幾天了,我卻不愿點開,不想給自己傷口撒鹽。
吉哥哥看過《芳華》就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感想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讓我心有所向。他說“《芳華》的票房可能不及《戰狼》,但它的藝術價值在《戰狼》之上,我相信十年之后他仍是經典。
之前看過一個節目,宋丹丹老師說“不能引發人思考的作品就沒有藝術價值”,我不能再贊同。雖然我對藝術的欣賞尚停留在大眾水平,但是我可以通過思考和再創造使它價值提升。引發觀者的無限思考,就是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
坐在電影院的我旁觀著那段離我們很遙遠的年代,影片之初,對于他們的理解最多只是斗志昂揚,意氣風發,熱情高漲云云……隨著人物關系的闡明,矛盾的顯現,那個年代的特征才開始鮮活。
1.干部子弟的優越感強壓著身份不做好的普通民眾,讓一顆原本就怯懦的心連同對軍裝的向往被外人曲解為行為鬼祟。是那里的現實殘酷還是人性的邪惡,我傾向于前者,所以對那些像惡霸一樣的軍人表示包容。
2.我覺得丁丁是影片中最能體現時代特征的人物。她骨子里有追求和嘗試新事物的膽魄,四個人躲在屋子里接受新音樂的洗禮,甚至為了追求極致體驗特意營造氛圍,以及后來遠嫁海外都能證明。影片之初,劉峰接小萍到文工團時,丁丁爭相與劉峰握手,那時的.她感覺榮幸至極,還當眾戲稱一個月不洗手。結果在劉峰鼓起勇氣跟她表白時,卻轉變成為舊時代女性的思維方式,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也許是對先進個體的神化,讓她認為,優良的作風是一種天性,他一生的職責便是英雄的使命,他應該是無私,不食人間煙火的。一旦像常人一樣有情感訴求,英雄形象便崩塌了,無法說服自己接受這扭曲的精神脊梁。我其實能理解,她并不是惺惺作態,也不是小題大做。她的分裂像極了我的糾結,不同的是她是受時代的局限,而我是受自我的禁錮。
3.小萍精神恍惚地觀看著文工團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忽然之間有了意識,獨自一人在草地上翩翩起舞那段最讓我動容。面對現實的殘酷,人很容易迷失,陷入一無所有的挫敗感。她厭惡刻板的組織紀律,逃避讓她受盡委屈的家和組織,都不過是想遠離是非,簡簡單單,誠誠懇懇地生活,卻不小心把自己封閉。誰也料想不到,喚醒她的是曾熟悉的舞蹈;蛟S正是因為舞蹈單純,不曾傷害過她,所以她隔絕了所有不如意的事,物,唯獨她的熱愛。直到影片結尾,她將埋藏在心底十幾年的感情向劉峰表露,最終如愿靠在他的懷里,讓人欣慰和敬佩。
《芳華》對于我的啟發是人的思想和信念是可以貫穿整條時間長河的,縱年華易逝,然初心不改。
《芳華》觀后感 篇7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一種顏色,而有的人哪怕活在一片灰色中也堅信能等到灰色變為彩色。我想,劉峰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我不知道文工團的人在叫劉峰“活雷鋒”時,有多少人是在嘲諷,又有多少人是在由衷地稱贊。在那個將品質看得比金錢更重的時代,品質和名譽無疑就好比如今的金錢,是一個人珍貴的財富。而劉峰這種雷鋒般的做法,就是在積攢自己的財富。他幫家在北京的戰友帶東西、不顧生死地抗洪搶險、幫買不起沙發的戰友做沙發、甚至當炊事班的豬跑了時第一個想到求助的對象就是他……我相信,出身貧苦的劉峰是發自真心的愛文工團,愛那個接納了木匠兒子的文工團,那個他為之付出無數努力的文工團。我想,沒出事前的劉峰是堅信在文工團他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將之前灰色的人生繪成彩色。
而出身高級干部家庭的郝淑雯的人生似乎一直都是彩色的。軍長的女兒可以理所應當地在文工團里當上室長,可以理所應當地成為女兵們的頭兒。天生麗質的林丁丁和才華橫溢的蕭穗子默認了這種生物鏈,出身想對平凡的她們同樣愛著這個文工團,也同樣渴望活出更美好的自己。而那個從未被善待的何小萍,或許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她將成為這個文工團的笑話。
可能我們身邊很少有劉峰那種活雷鋒,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像何小萍那樣的“灰姑娘”,那種可能永遠也不會成為公主的灰姑娘。從未被善待的她期待著成為能夠被善待被尊重的解放軍,卻不曾想等到的是被不停地恥笑和孤立。我想,汗味和軍裝照只是她被嫌棄和孤立的借口,根本的原因還是她不愿認同文工團的生物鏈。我相信蕭穗子和林丁丁們的內心是善良的,郝淑雯的調侃和戲謔也非出于有意,但隱藏自己的憐憫做一個看客的成本遠比失去現在所擁有的去和何小萍做朋友的'成本低。就這樣一個一直不被善待和認可的人,卻突然被施舍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舞蹈A角時,她體現出了發自內心的抗拒,一種夾雜著委屈、憤怒而又不做作的抗拒。
我想劉峰和何小萍的青春芳華在被文工團下放的那一刻就結束了,迎接他們的是殘酷的炮火和潦倒的人生。而郝淑雯林丁丁蕭穗子們的青春芳華也隨著文工團的解散而結束。現實的殘酷和社會的變革消磨盡了那個文工團大院里最后一絲青春的氣息,蕭穗子的熱枕和金鏈子終究沒能敵得過郝淑雯的門當戶對,可能軍長的女兒和副司令的兒子就應該天生一對兒;林丁丁在醫生和攝影干事間猶豫徘徊過后終究還是投入到了未曾相識的華僑的懷抱;而劉峰和何小萍這兩個命途多舛的人最終在晚年相依為命……
歲月不能抹去記憶,但歲月可以將一段記憶擦拭得熠熠生輝。從那個文工團大院里走出來的蕭穗子劉峰郝淑雯們在世俗中浮沉多年以后最終還是坐在一起溫馨地追憶起了那段定格了他們的芳華的歲月,那些各自被中傷、委屈苦痛的瞬間在多年后都化作了輕微的搖頭和嘆息。哪怕曾經不被善待的人,也會懷念那時芳華的自己,或羨煞,或嘆息。
《芳華》觀后感 篇8
《芳華》把最后的畫面定格在劉峰和何小萍在車站座椅上相擁而坐,悠揚唯美的歌聲《絨花》和畫外音同時響起......我突然間覺得這畫面是那么美,美得不忍心讓它逝去。
這是兩位歷經了歲月風霜經受了生活折磨而依然熱愛生活的人,劉峰的好,何小萍懂得;何小萍的苦,劉峰懂得,兩個相依為命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言語,這是劉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結局。
“他們話不多,但是看起來比其他人更加知足,待人也更加平和”,片尾那段畫外音詮釋著一個好人內心的溫暖,這是上天賜予好人的禮物,收獲內心的充實和溫暖,物質上貧瘠,但內心富裕、溫暖有力;于他們而言,他們的靈魂屬于自己,屬于自己堅持的信念和自己想要的美好。 他們抓住了自己能夠抓住的幸福,擁有了自己所能擁有的生活,也并沒有放棄自己不該放棄的堅持。
因此,片尾曲出來的時候,我還是把眼淚忍回去了,在我看來,這是他們最好的人生,平和知足內心富裕有尊嚴。
《芳華》是一部把很多人都看哭的電影,《芳華》拍的是誰的人生,為何能賺走這么多眼淚?
劉峰,一個愿意付出的人,一個愿意幫助他人成全他人的人,一個善良的.人,卻命運波折生活困頓。一個處處幫助他人的好人一次次錯過機會,一次一次地被社會大潮推著向前行走,接受一次又一次并非自愿的改變,用盡了全力,卻并未得到常人眼里所謂成功的人生。電影看似在表現好人劉峰的命運,實則是拍出了所有普通人的人生!斗既A》溫暖平和是歲月之禮
寫實的電影擊起大家的共鳴,這便是馮小剛的厲害之處。在時代大潮面前,文工團不想解散也要解散;在工作安排面前,你不服從也必須服從,讓你上戰場,讓你下醫院,讓你當英雄......普通人沒有能夠扭轉趨勢的大潮,也沒有能夠對抗強大的團體,唯一能夠保存的或者就是自己內心的那份堅持。
人生的芳華時代,理想飛揚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夢想;年輕的特點就是對社會認知不夠,幻象美好。可歷史的現實是,在時代大潮面前,沒有多少人能夠先知先覺,也沒有多少人不會迷失,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實現完美轉身,絕大多數的人都要接受普通人的命運。《芳華》溫暖平和是歲月之禮
所謂普通人就是,總有夢想遙不可及;比如林丁丁,夢想可謂破滅了一次又一次;比如蕭穗子,心愛的人最后成了閨蜜的老公;又比如劉峰和何小萍,現實生活里的種種艱辛和不易。這些普普通通的人,這些現實生活里的你們和我們,都在經歷著馮小剛鏡頭下的人生,只是時代不同而已。
馮導對人生的感悟入木三分,他永遠會站在一個合適的地方,指著前方告訴你,這才是生活!斗既A》的創作是貼近生活真實的,不同于陳凱歌的作品。我曾經和朋友笑談,如果把他倆比作畫家,馮小剛是寫實派,陳凱歌則是抽象派,寫實派的作品比較容易被讀懂,更易被接受,但要出精品確也需要厚實的功力,而馮導在我眼里是功力深厚的一位。
《芳華》觀后感 篇9
當電影片尾鏡頭定格,響起韓紅唱的《絨花》: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這一幕讓影院的許多人淚目,包括我身邊的一眾年輕人,即使過了片尾,也久久不愿起身。
最燦爛的是青春,最灰暗的是戰爭,兩者碰撞出的故事,喚起了那個年代那一輩人共有的記憶——美好卻現實。
影片的男一是個活雷鋒,幾乎集中了那個年代純真年輕人的所有優點。明明想上大學卻讓給別人;努力攢錢為沒錢結婚的戰友做了一對新沙發;文工團的臟話累活也全都是找他。無私謙讓,勤儉節約,卻奉獻他人。本是芳華人生,卻因愛情的.沖動,被人強告一狀,以至于被組織批評流放。而那些曾經接受過他幫助的人,為了劃清界限免受牽連,都裝作與他不相識。就連最后的送別,也只有何小萍一人前來,欲言又止的畫面,看得我心酸,卻讓我看到了兩個人的惺惺相惜。
兩個人的故事就如這部影片的熱門影評一樣:或許因為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影片的女主何小萍也是經歷悲慘之人,親生父親被打成右派,繼父的家庭也沒能給她帶來安心與幸福,本以為進入文工團就可以重新開始,卻不想她處處遭人嫌棄。因而自卑的種子萌了芽,以至于當舞蹈演員在舞臺上光鮮亮麗之時,羨慕而落寞的她一人偷偷離場,草坪上,月光下,病號服,音樂中,動人的芭蕾舞姿,臉上的享受還是會令我動容。
那時,我想到的東西有很多,想到自己曾經也多年跳舞,對舞蹈的渴望與享受與何小萍的眼神無異,也頓時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角夢,但現實于每個人而言卻也同樣不公平,即使是小小的文工團。
時光流轉,你依然是我念著的人。多年后,何小萍離開文工團成為戰地護士,憑著堅韌的性子成了許多人眼中的英雄,當她再遇劉峰,他不再年輕,拖著殘疾的身子,可善良的模樣,一樣是何小萍心里的樣子。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何小萍如此喜歡劉峰,可因為自卑,便只能錯過。以至于當何小萍給劉峰說:其實十幾年前我就想給你說的那句話:我想讓你抱我一下。當劉峰抱過來的那一刻,自認淚點高的我一瞬間眼淚就掉了下來。這是我喜歡的愛情結局,何小萍愛劉峰,即使劉峰不愛何小萍,卻給了最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何小萍用愛陪伴,這樣的感情是值得傾佩的。
或許因為年紀尚輕,對軍人,文工團,那個特殊的年代我都沒有傾向,沒有感覺,因而在看這部影片時我看到的并不是情懷與記憶,我看到的只是不多的幾個人物的一生,或悲或喜,現實的生活卻也折射了對于芳華人生美好追求的不同意義。或物質,或善良,或聰明……
看這部影片,或許便就是在看人生的過程,嬉笑怒罵,歡聲笑語,苦澀酸楚都會有,但愿青春歲月永芳華。
【《芳華》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芳華作文05-29
《芳華》讀書筆記01-05
芳華觀后感06-18
《芳華》觀后感10篇11-07
芳華觀后感10篇06-21
芳華觀后感8篇06-23
芳華觀后感(10篇)12-21
《芳華》讀后感05-29
《真愛》觀后感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