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甲午大海戰》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篇1
鳥兒無助地在天空盤旋,下面是一片綠林,翠綠的樹葉似乎要遮蔽整個南美洲,一條澄澈的河宛如一條白色的絲綢,水波泛著,流向湛藍的大海……這就是亞馬遜。
森林中,不僅只是一片映入眼簾的綠,還有一個學校,這就是獵人學校。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名軍人——王暉、小龍,來到這里訓練,艱苦的生活環境給每位軍人們帶來了壓力。第二天,便有兩名軍人受不了,于是,他們敲響了銅锃,他們國家的國旗被降下來。為了讓中國獲得世界的尊重,為了我們中國的榮譽,兩位軍人進行了頑強拼搏。
我的印象中,也許第三天是我最深刻的,所有人在經歷了前一天的艱苦訓練,都很疲憊,這時,小龍給了王暉一塊玉米餅吃,已經一天未吃的王暉問小龍:“是偷的嗎?”“不是”“嗯……”“難道你不相信我?”王暉便吃了它。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到一股憐惜之情,多么苦的生活,多么頑強的意志!第四天,他們被誣為偷玉米餅的人,王暉認為,這是對中國的瞧不起,于是他執意要敲響銅鐘離開,但是小龍與他爭執了一番,“難道你忘了我們來的目的嗎?”
這時這刻,我仿佛也聆聽到他內心的想法,沒錯,他們為中國尊嚴而戰,他們是好樣的`!
他們忍受著痛苦,逐漸的,他們讓其他人對他們刮目相看,兩名軍人在任務中頑強努力,受了傷卻依然堅持服從命令歸隊。他們堅持的精神與服從命令的執著,讓我想到了邱少云,多么的豪邁!
從電影中,我可以縱觀一直以來,外國人對中斬的偏見,又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不屈!電影中的兩名軍人,帶著堅強、堅韌、堅定的精神,我也學會了他們的機智、果斷,勇敢與善良。這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品質凝聚在他們身上,也就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終于,他們還有3個國家的成員完成了困難重重的訓練,獲得了榮譽,中國國旗也被佇立在了這片美麗的亞馬遜森林中,它將一直在這里,在這片土地上,在這南美洲上,在這地球上,王暉也因成功消滅販毒團伙而成為出色學員。讓我們中國被他人尊重。此刻,他們內心的自豪與激動正如十月一日看閱兵式那樣激蕩、澎湃。
鳥兒無助地在天空盤旋,下面是一片綠林,翠綠的樹葉似乎要遮蔽整個南美洲,這樹葉中,清晰可見的紅色與金黃色,在空中與風齊舞,飄揚!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篇2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戰》。主要講了,1894年中日黃海大海戰。
1894年,日本的野心漸漸膨脹,便帶著日本新型的戰艦長崎號戰艦向中國艦隊撲來。雙方在黃河的'大東溝展開陣型。
海上的炮聲震耳欲聾,水柱沖天,雙方都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爭。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中國海軍的軍艦被連連擊沉,而日方卻一艘未沉就在這時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說道:我們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給撞沉。在敵人的炮火中致遠號沉沒了。
劉公島,是北洋艦隊最后戰斗過的地方。日軍占領灘頭把大炮轉向中國艦隊實施轟炸。最后由于北洋艦隊軍心渙散一些艦長寧可沉船也不愿投降。
看了這個電影后使我深受啟發。落后會被挨打!是我看完電影后腦子里第一個想到的句子。當時由于清政府,腐敗使得軍費大部分都花費于貪圖享樂,再加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天津條約》……這一個個條約都是在警示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長大了為自己的國家而奮斗!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篇3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演映了我們中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也頌揚了那些為了正義而犧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戰是甲午戰爭中的一場,雖然我們北洋水師團結一致,誓死對抗日本軍隊,但是兵力懸殊,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被迫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鄧世昌和慈禧太后。
鄧世昌,愛國將領,率領士兵對抗日本軍隊,最后和“太陽”(一條狗)一起淹死在水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鄧世昌讓士兵們把沖鋒旗掛起,可掛旗的士兵被炮彈炸死了,眼看沖鋒旗就要落下了,這時鄧世昌手里拉著掛旗的繩子死也不松手,船被燒了也不放,艦在人在,艦亡人亡。他這種愛國主義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
可當鄧世昌等戰士正在拼死護國時,慈喜太后和眾妃子卻在一起看戲,還曾把戰士們作戰用的戰船當做私家游輪玩。當然,還有李鴻章等腐朽勢力,國難當頭時,他們卻還在逍遙。戰士們保家護國連命都丟了,他們還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國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樣,那該有多好啊。他自己寧可少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用來買大炮、戰船,還鼓動他的臣民為戰艦捐款。日本有這樣的領導者能不戰勝我們中國嗎?
從這段歷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們愛國勇敢,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更看到了因領導階層貪圖享樂,目光短淺而導致喪權辱國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史為鑒,奮發圖強。“c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為祖國的下一代,你準備好了嗎?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篇4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甲午大海戰》,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甲午大海戰》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在海上,清朝政府的'北洋海艦和日本艦隊交戰的情節。當時清政府十分腐敗,權力被慈禧太后掌握了,她天天只管自己的吃喝玩樂,一點也不重視軍隊建設。而且在國家危機時刻,宮廷還在給她做六十大壽。
我們的敵人——日本卻剛好相反,他們很重視軍隊,為了有新式鐵甲船,政府把官員的工資都減少了,一天只吃一頓飯,節約糧食給海軍。如果中國能像日本一樣重視軍隊建設,我想這場戰爭就不會輸得那么屈辱。
甲午大戰剛開始,日本就用了新式武器,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好幾艘海艦。北洋海艦首領鄧世昌下令進攻,在他和手下齊心協力的合作下,他們擊沉了日軍五艘海艦。可由于我們的武器嚴重不足,后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但這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于是鄧世昌下令升上艦旗,開足馬力,向日本的吉野號沖去。鄧世昌說死也要和吉野號一起同歸于盡。日軍見勢不妙,連放了五六顆魚雷,致遠艦被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本可以抱上救生圈逃走,可他誓死要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和他一起殉職了,他十分的偉大,讓我非常的感動,震撼。
清政府還是在亂花錢,最終讓中國一次次戰敗。現在,新中國成立后,一個個國家領導人對軍事十分重視,我們中國也有了很多“高、精、尖”的武器。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篇5
適逢甲午戰爭的120周年之際,我看了根據清朝中日戰爭拍攝的電影《甲午大海戰》。走進了電影,走進了歷史,才發現甲午戰爭,是中國人心中說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多少中國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師付之一炬!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恥辱!讓120年后的我們為之憤慨!又為之鼓舞!
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籌資從外國購進魚雷艦、鐵甲艦、巡洋艦,組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可悲的是,當時的'清政府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從此便不再更新軍械。讓一直虎視眈眈地小日本膽敢多次與北洋水師發起沖突,在黃海大戰中,發現日本軍艦早已更新中國艦隊許多,既便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頑強奮戰,也無法抵過日本艦隊的先進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最終日軍直沖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后,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又一次,把中華民族帶入了災難的深淵。
之所以我會看《甲午大海戰》,是因為我來到了大連旅順,來到了旅順軍港,莊嚴氣派的軍港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現在有許多的游客在這里觀賞風景,還可以看到靜靜守衛國土的巡洋艦三五成群地停靠在海港口。經過導游介紹我才知道旅順這美麗的地方還會有那么慘痛的傷痕!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旅順軍港被日寇侵占,隨后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別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國懷抱。
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當時的清政府固步自封、經濟封閉,大臣們腐敗墮落,為了個人利益明爭暗斗;而日本,當時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一方是準備充分、蓄謀已久、陰謀狡詐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這不是擺明了中國必輸無疑了!
“落后就要挨打”,一個學生落后了,就會被恥笑;一個員工落后了,會受到批評甚至被淘汰;一個軍人落后了,會受傷甚至失去生命;一個企業落后了,會被吞并,破產;一個國家落后了,會被別的國家攻擊、欺凌。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會永記歷史,讓那些曾經的歷史永遠成為歷史!我不說“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志,也不想“先天下人之憂而憂”的情懷,但我會做一名踏踏實實的好學生,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學習做人,讓自己成為一名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相關文章: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8篇06-20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8篇)06-20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09-01
甲午風云觀后感09-01
甲午風云觀后感20篇01-24
甲午中日海戰觀后感15篇11-09
甲午中日戰爭觀后感(精選12篇)03-15
甲午戰爭觀后感(通用15篇)03-19
中日甲午戰爭觀后感(通用12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