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調音師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調音師觀后感1
看了很多對影片字斟句酌的評論后,我突然有了這種想法,也許導演拍的時候編劇寫的時候都沒有我們解讀的時候想得多。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我是導演,我為什么會安排這么拍?
感覺有點像構思一部小說,最初決定提筆寫或許只是因為突發奇想覺得這個構架很新穎,而并非意在表達什么深層次的含義。
回到這部短片,老人為什么死相如此平靜?因為片子采用倒序,前半段的基調也很平淡,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為后面的變故作反襯,讓人覺得意想不到,這便是這部短篇最具創意的地方。所以老人平靜的死相放置在片頭,才不會讓人察覺他已是一具尸體。
為什么要安排鄰居的出場?其實用意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促成男主進入老女人的家中。至于說鄰居是因為在門眼后面窺探到了男主的喬裝才露面,又說鄰居知道對門老女人撒謊的,我個人覺得有點過度解讀。試想,如果鄰居從對話中聽出老女人在撒謊,她為何要開門露面,知道就知道了,她開門能怎樣,反而不利于她把兩人后面的對話聽完,正是因為她的開門,才使得男主和老女人兩人不得不進屋交談。如果鄰居單純只是喜歡偷窺,那就更沒可能開門走出來了。
鄰居不過是在聽到外面門鈴聲不斷對話不止的情況下才開門一探究竟,而鄰居出場的時間也是為了促成男主被老女人領進家門而刻意為之的,如果鄰居在老女人未開門前就出現,那么老女人便不會有開門這一出了。
我認為導演全部的安排都是為了促成最后男主進入老人家中目睹老人被殺的這一情景,并沒有那么深度的詮釋。
至于男主為何不逃跑,我看到的一篇影評講得很好,就是因為性格所致,從男主比賽失敗卻依然選擇扮盲人從事與鋼琴相關的'工作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習慣趨于安穩趨于自己熟悉且相對有把握的事情的人,他性格中缺乏冒險的意識,所以即使在面對目睹了老人尸體的情況時,他還是在心情稍微平靜后選擇了更熟悉更能把握的繼續偽裝,誰知道一邊自我安慰說修完琴就走一邊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記事簿,但已經為時已晚。
最后男主反復念叨琴不彈完自己不會被殺也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僥幸心理,那時他已經沒得選擇,只剩下繼續演下這一條路可走,所以他必須彈下,與此同時又不能表現出自己的害怕,哪怕他已經意識到老女人可能是拿槍對著自己了,他還是心存僥幸如果自己演得好,也許能逃過一劫,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以鎮定自我,所以才會反復默念那句話。
導演安排這樣一句臺詞,也只是為了制造最后的開放式結局,我個人就是這么看的。
調音師觀后感2
昨天在舞房跳舞,中間休息的時候一直在前臺看隊員在看的微電影。其中一部就是調音師。
平靜而又略有悲傷的音樂,樸素卻帶有感染力的畫面,一點一點將我們帶進男角的生活里。鋼琴大賽失敗的經歷讓他曾對生活失信心,后來他又通過裝成盲人做調音師這種方式“復活”了。然后跟隨他新的經歷我們看到了覺得他不靠譜,擔心他這樣做影響了自己卻又為了更多的生意而默許他的老板,不情不愿的內心骯臟的服務生,還有在對自己毫無威脅的弱者面前就卸下自己的偽裝和提防的人們……
個人覺得導演的剪切手法風格鮮明而又獨特,大部分都是靜止不動的鏡頭畫面,和短促卻不突兀的剪切,給人微微震撼而又意猶未盡的感覺,妙不可言。在敘述一個女顧客練舞的時候分了幾個鏡頭,運用了拉遠景深位置的手法,凸顯了男角“盲人”的眼神和和其明明享受其中卻又不表現出來的.面部神情。
電影開始不久后,優美的鋼琴聲隨著鏡頭的切換戛然而止,并且每到重要的鏡頭切換是音樂也隨之停下或響起,自然不做作,像是在控制電影的節奏,帶著我們一點一點深入。一開始我以為開始那聲響是關門聲,看到結尾我深知我錯了,那是導演宣告結束的聲響,他用倒敘讓我們入戲,真是一個大玩笑。
故事就從那個撒謊的婦人開始。男角為了多賺一份生意,執意要進行工作,他的執意也改變了他的命運。發生了意外的狀況,于是暴露了身份。
有人問我覺得男角死了么,我說我希望沒有可是又不可能。調音師算是一個聰明的偷窺狂,但是也許罪不及此。他為什么不反抗呢,我想也許是怕沒了未來或是絕望了。那婦人的心里素質不是一般的強,個人認為搞不好還會把鄰居也搞了。
有必要提的是,電影里的很多細節。比如泰姬陵故事的穿插,走在街上時的男角的開心和滿足,還有鄰居開門的眼神質疑,最重要的是他的日程本。另外,作為配樂和主題鋼琴曲選得很到位。
調音師是一部十三分鐘的微電影,可以說是一部很棒的片子,情節敘述得干脆利落沒有冗余,人物心理刻畫深刻而又動人。總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片子,好片總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調音師觀后感3
對于短片來說,濃縮的必須是精華,本片成功的做到了這點。
調音師肯定是被殺死了(我看的視頻標題就提示重看開頭......),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無瑕,那是因為之前他并沒遇到真正要挑戰他演技的人。跳舞的少女也許本身就是個暴露狂,餐廳的服務員(錢是對的,調音師故意找茬)對于調音師到底是不是個盲人并不感興趣,因為這跟他沒有利益沖突。主人公的確花了很多功夫去學怎么做一個盲人,他的`演技應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綽綽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戰。
調音師到底犯了幾個錯誤讓女主人從剛開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懷疑再到最后的識破?
總共有五個失誤(以下是按照失誤的嚴重程度從輕到重排列的):
1.調音師最后一下按門鈴的時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門后看著,而他按門鈴的動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應該是摸索著去按的。
2.調音師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時看到了尸體,(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為了掩蓋血腥味故意潑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確實在裝修,8分16秒門的左邊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門的右邊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體以后表現出了驚慌這引起了女主人的懷疑。為什么女主人會這么快就懷疑,因為女主人本來就只是有保留的信任。一個細節可以說明,調音師進門以后女主人把門反鎖了,反鎖的時候可以聽到三到四下聲音,而之前女主人開門的時候是直接開的,并沒有聽到解鎖的聲音,這說明之前門沒有反鎖。女主人為什么要把門反鎖,就是怕調音師不是盲人,看到尸體后奪門而逃。
3.女主人開始懷疑調音師,于是做了一個測試,很遺憾,這個測試調音師沒能通過:8分40秒,調音師要坐下的時候女主人故意推了他一下,調音師本能的用手撐在鋼琴上,而這個鋼琴,他之前碰都沒有碰到過,盲人怎么會知道沒有碰到過的鋼琴的位置呢?于是女主人更加懷疑調音師不是盲人。
4.女主人取下調音師的墨鏡,她想看看調音師的眼睛,因為有些盲人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不一樣,(比如謝遜的,一看就知道是個瞎子)如果是這樣,女主人就可以打消自己的懷疑。于是女主人端詳了調音師的眼睛好一會,她看到了什么?隱形眼鏡(影片之前的細節:調音師為了偽裝盲人帶著隱形眼鏡)。
5.日程本,這個失誤是最明顯的,正如調音師自己想的:盲人要什么日程本。他不該把衣服給女主人。
調音師觀后感4
《調音師》是由斯里蘭姆·拉格萬執導,故事靈感來自于20xx年的同名法國短片,講述了一個假扮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卡什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案的“目擊證人”后,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的故事。導演在短片的基礎上又做出了許多獨特又突破腦洞的擴充。在片中每一個可能很不起眼的一個人,很不起眼的.一件事或者物品都對整部電影有所影響,此片有多達50余處的反轉,無時無刻不在扣動你的心弦,你不仔細去看不仔細去觀察,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這部電影在看完確實是讓人回味無窮,在電影院里看著的時候也真的扣人心弦,仔細回想其中的細節真的讓人不寒而栗。
這部電影一開頭的一句話:什么是生命,這取決于肝臟。這句話也貫穿了整部電影,從開頭這句話的出現到結尾也沒有離開“肝臟”生活是什么,這取決于生活者本身。這句話確實是這部電影的關鍵,電影里面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很自私的,配角的自私讓人看著瞠目結舌,但是主人公也同樣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只不過都表現在很多細節當中而已,主人公在開始說是為了藝術而裝成盲人,但是最后結尾兔頭權杖的特寫以及踢開易拉罐的這些細節,也可以知道主人公最后還是參與在肝臟的交易當中,并且拿走了眼角膜,變成了一個道德上的盲人。其實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能發現,主人公就是那一類用謊言來營造自己是個很善良的人,其實也只是會為自己著想。蘇菲就是愛心泛濫的傻白甜,不能說她不善良,她只是不具備基本的分析判斷能力,只被自己的情緒左右,對聽到或者看到的表象深信不疑,而從不在意真相是什么。當她明白為人所騙后情緒失控,卻又輕易地相信了新的謊言。男孩則代表了揭人隱私為樂和唯利是圖的狗仔,只關心偷拍,視頻賣錢,而在看到男主被毒瞎了之后卻冷漠地離去,所以他的結局是偷拍的視頻被西米刪掉卻沒有掙到一分錢。
《調音師》中充滿了隱喻和反諷,也說明了人往往一旦突破底線,便極易墜入沒有底線的萬劫不復的深淵,也諷刺了現實生活中自私的人還是很多,有些人也都是披著善良的外套罷了。
總的來說這真的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情節緊湊刺激,結尾也能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調音師觀后感5
影片開頭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個天才,但是不擅長在眾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敗,于是只好作為調音師。
但是他卻偽裝成盲人,主人自己說過:人們對于盲人會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憐,他不僅會有小費。更重要的事,由于他是盲人,認為失會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無與倫比,所以其實人們對于他的調音技巧的好壞就不會很在意(同情心理會讓人無意識產生這樣的心理:盲人能當調音師都已經很不錯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松心態沒有壓力的調音,于是能調得能使自我滿意,發揮自己正常水平。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們就會在于他調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這樣的壓力,于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彈琴的壓力,但這畢竟是逃避,但是問題一直存在,前幾次他很順利,包括過馬路,面對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當最后一次生命受到威脅時,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偽裝的像,雖然他不斷告訴自己就是盲人調音師,但是潛在內心的久違的不安情緒再次浮現,因為他一直在逃避這種感覺,并沒有真正的面對和試圖克服,當這次不得不面對的時候,雖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這里還有一個可能的現象,男主人公其實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過是個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實不必非要裝盲人,只不過男主人公由于被意外的兇殺案給震到了,此時他的“逃避”性格再次顯露,他寧愿放棄和女主人搏斗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選擇,也要選擇偽裝成盲人調音師,“逃避”的性格,讓上天決定,他沒有細想過在這種壓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過關,其實我覺得他能夠想明白自己這種情況下他多半會失敗,明智的'選擇是應該和女主搏斗,但是他沒敢這么細想,沒敢承認自己多半會失敗,把命運交給上天,實屬掩耳盜鈴,“逃避”的性格再次顯露,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他依然還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對的時候才面對,那時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吧,克服長時間養成的心理情緒的條件反射的慣性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主人公應該是掛了,電影開篇一個場景“屏幕一黑,一聲響”,可以感覺男主人公掛了。
【調音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真愛》觀后感11-30
《影》觀后感11-18
《故宮》觀后感11-25
《魔戒》觀后感11-25
心術觀后感12-01
國學觀后感11-25
雷鋒觀后感11-27
《功勛》觀后感11-26
煙花觀后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