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范文1
那一天,就在我看完《國王的演講》的那一天,我打開搜索引擎在上面輸入了兩個詞組:溫莎公爵、喬治六世。
在很早的時候,我就聽人談論過溫莎公爵,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英國國王,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還有這樣一個弟弟。
當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更多的人都會為了博迪的羅格的友情所感動,而我則是為數不多的例外,相比起友情,我更為他們所有人的勇氣而撼動。
首先說說戴維吧,為真愛不顧一切地勇氣。愛上一個離過兩次婚的女人,他沒有選擇,因為愛情部分早晚,沒有對錯。但是,面對教會壓迫、人民反對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不是放棄了愛情,而是放棄了作為國王的責任,他簽下退位協議,卸下了國王的身份,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愿退位的國王。他的一生,不要王位,不要尊榮,甚至是不要兒女,要的只不過是身邊那溫柔的笑目一直在他身邊而已。戴維,他不是英國的國君,他只是那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
聊完戴維,我們再說說博迪吧,他呢,本身只是一個懦弱膽小的王子,他活在哥哥的光環之下,他的口舌不清讓他極度自卑,但恰恰就是這個膽小又自卑的王子,在哥哥選擇退位之時擔下了對人民的一切責任,也恰恰是這個懦弱還口吃的王子,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勇敢的站起來向德宣戰。即使是面對德軍的轟炸、內閣的勸阻,他仍然沒有絲毫想過要離開英國、離開他熱愛的土地和人民,這種承擔一切責任的勇氣讓他變得勇敢。勇敢的人,會贏得全國人民的`感動,一個這樣的國王,一群愛戴國王的百姓,英國在二戰中又怎么會不勝利呢?
最后要談的這個人,他是這部電影里我最欽佩的人,他是幫助博迪變得勇敢起來的那個朋友,他叫羅格,是一個經歷過一戰的人,是一個可憐傷兵同情自卑兒童的人,是一個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更是一個為了夢想執著一生的人。他并不富有,也沒有任何身份和地位,他就是他,卻是在平凡中閃閃發光的人。
一個歷經傷痛、別離、世俗和不公的他,勇敢的追求那個不平等時代的一點點的平等。他是羅格,是我欽佩的那個勇士。
故事說到這里就該結束了,勇氣是什么呢?不管是愛情、責任還是夢想,勇氣都會一直伴隨著你,讓你成功,讓你執著,讓你成為自己心中的國王。而失去勇氣的獵人,等于失去靈魂,他的身軀也會因此快速蒼老,直到死去。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范文2
《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真的值得去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王不是王,而是一個有點自卑的兒子,一個充滿愛心的爸爸,一個有些孩子氣的丈夫,一個外表高傲而內心懦弱的摯友,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個可愛的結巴。
作為必須要在公眾面前說話的王子有著口吃的毛病,也許是致命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緊張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無法越過的坎,這時越是習慣了恐懼,下意識的告訴自己我害怕、我不行就會越緊張。
記得古龍說過,當你越是覺得自己緊張時就越要不停的說話,這樣就可以忘記自己在緊張了。
也許恐懼是因為沒有自信,但是我們不能理解的是一個王室的王子怎么會沒有自信這個東西呢?原來他的小時候也有著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蛟S這些也是導致他無法克服口吃的一個原因吧。
不過和羅格醫生的見面讓他的病情有了轉折。醫生幫他找回自信,信心也是可以培養的,只要成功的完成了一件自己曾經無法完成的事,以后的自己會愈發自信的。就像影片最后他成功在公眾面前演講完坐在桌前時的那種意氣風發,足以看出那時的他已經擁有了自信,對于自己可以演講好的自信。
若你曾是一個害羞,自卑,膽小,拘束,不善與人交流的人,我想,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一定會淚流滿面。無論是你是不是擺脫了這種狀態,你至少會對自己這一路走來做一個唏噓不已的回憶。這是這部電影的厲害的點,它不聲不響地觸動了你的心神,它溫柔地打開了你回憶的大門,若你真的與國王遇到過相同的心理處境的話。
看完了《國王的演講》,它給我了許多的啟示:
1、 請相信誠實,溫柔,認真,謙遜這些詞永遠不會過時,永遠不會錯,它最終會造就你,成就你。
2、 沒有人能給你一個保證,所有那些道理都是經驗,至于適用與否,自己做了就知道。
3、 請不要責怪那些給予你建議你采納后卻錯了的`人,你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你的選擇,而不是他們的責任。
4、 一個偉大的男人從不輕易對自己深愛的表示嘉賞,因為這份愛太過深沉。
5、 一個好的朋友與一個好的老師對一個人的人生異常重要。
6、 一個好的妻子是一個成功或者想要成功的男人最重要的元素,沒有之一。
7、 先贏的是紙。
8、 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9、 那些各種二代確實比我們幸福太多,因為無論他們如何廢柴,他們都會得到最好環境去做選擇,而身為老百姓,只有一條路,沒有其他選擇。
10、 恪守經典永遠是一個好習慣,它會不斷給你驚喜,若你足夠智慧的話。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范文3
昨晚上熬夜在線觀看了《國王的演講》,原因有二:
1、這部影片很有可能獲本年度的奧斯卡獎;
2、這是一部關于口吃的電影。
因為我也是一個口吃者。
記得第一次感到自己說話困難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和同學一起去上學的路上想說羅瑞卿大將的名字,可是只能說"羅"這一個字,后面的"瑞卿"怎么也說不出來,于是就不停的"羅…羅…",一直"羅"到了學校門口才講出來。當時很詫異,搞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后來的中學、大學好像沒有特別口吃的情況,上班之后,情況開始慢慢嚴重起來了!尤其是打電話,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恐懼。一次在辦公室接電話的時候,想說:這個文件打不開,在"打"這個字上突然卡殼了,于是"打"至少說了五六遍,電話那頭也不禁笑了出來。
放下電話,巨大羞辱感和自卑將我徹底打垮了,這樣的時候數不勝數,如果你不是個口吃者,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今天,我還是個口吃者,還從事了一個每天必須打電話的職業,我最初的口吃可能就是因為害怕打電話引起的,我每次打電話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口吃,這種左右為難的感覺讓我簡直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我每天都在和自己斗爭,努力讓別人覺察不出我是個口吃者,也許我做的還不錯,相信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我的`語言障礙,我只是竭盡所能地掩飾自己罷了。
為什么我要熬夜看完《國王的演講》呢?
做為一個口吃者,沒法對這部電影不敏感。我非常震驚,堂堂的日不落帝國的最高領導者竟然是一名嚴重的口吃者,他的情況比我嚴重的多,至少我在公眾場合下講話并不口吃,朗讀沒有什么障礙,看著喬治六世磕磕巴巴的講話,我從心底里同情他,如果我在現場的話,我也會像英國人民一樣,默默低下頭去。
應該說,在這部電影里我并沒有找到克服口吃的靈丹妙藥,但我明白了一點,克服口吃,每個人應該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
不是一個口吃者,難以理解口吃帶來的困惑,以及克服口吃之后給自己帶來的莫大安慰和自信,社會應該對口吃者寬容一些,更多一些同情和鼓勵,做為一個正常人可以想想,在很多情況下,口吃者人生最大的心愿僅僅是能夠完整流利的講一句話而已。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范文4
和書的書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于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于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書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
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本書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于完整做完演講,書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本書,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范文5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于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愿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為背景來展開敘述的約克公爵為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后,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致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著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是他成為國王之后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終于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并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于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后終于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于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著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后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后更成為了摯友。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啟發,因為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盡管到了最后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心得】相關文章:
國王演講觀后感01-17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09-05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02-17
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07-13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11-27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13篇12-02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14篇12-13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集錦15篇)12-05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通用15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