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小Q》觀后感
《小Q》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2-02-08 16:01:12
  • 相關推薦
《小Q》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Q》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Q》觀后感1

  《小Q》改編于日本暢銷小說《再見了,可魯》,電影講述了外表可愛內在忠心的小Q是如何從幼犬逐步成長為一只可靠導盲犬,并與人發生羈絆的故事。故事講述了天才糕點師李寶庭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突然患上了失明的疾病,中年失明的他不僅脾氣暴躁,甚至還將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直到他遇到了小Q這只導盲犬,一人一狗的相遇延伸出許多羈絆,小Q用它的忠誠逐漸融化了寶庭的內心,讓他走出心理陰影,重新站起來面對新的生活。

  相比于日本電影版的《導盲犬小Q》,這次《小Q》的改編更具有本土化的風味。電影轉變成我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人物對話,連電影的敘事節奏也頗有濃濃的港劇風味,讓故事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導演也選擇用冷靜、克制與真誠的態度來表達,讓我們更直面感受狗狗獻出一生來陪伴的忠誠與溫暖。

  1、導盲犬的短暫一生

  《小Q》里面除了講述小Q與兩任主人之間的感動故事,電影里側面描述了關于導盲犬的選拔、訓練、考試等過程。一只合格的導盲犬,必須從母胎出生的五六周后就開始嚴格篩選,狗狗斷奶兩個月后就會被送往寄養的家庭生活,一邊學會與人類和睦共處,一邊適應各種生活環境。在接近6個月時就會接受專業的技能訓練。《小Q》里面并未過分表現導盲犬訓練的艱辛,而是通過與小主人公陳芷喬來過渡,用一種更具人情味的方式表達。實際上,導盲犬的篩選與訓練十分嚴格。選取種犬的過程十分嚴格,有時候一窩里都挑選不出一只合適的來培養,有時候30只中才能選出一只。而導盲犬中心的日常訓練為:直線行走、不可低頭聞嗅、鍛煉遇到障礙物的反應速度與如何躲避、如何過馬路、如何上下樓梯,如何搭乘交通工具,甚至還要在各種公眾場合長時間靜臥、憋尿,克制天性、抵制不同的誘惑等等。

  而視障人士在接收導盲犬之前也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學習和熟背各種指令,還要培訓如何去照顧導盲犬,日常的喂養,散步大小便,還要定期檢查狗狗的身體狀況。在視障人士與導盲犬的磨合期間,雙方都必須具有特定的默契與配合,再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考試才能夠有會機會一起生活。根據統計,導盲犬與主人的配對淘汰率有七成以上,足以可見導盲犬的篩選多么嚴格和殘酷。

  導盲犬不同于其他狗狗,它的工作時間會特別長,工作任務也特別重。一只導盲犬的服役時間約是8~10年,退役后的導盲犬幾乎都慘遭傷病的痛苦,這也是導盲犬為人類獻出一切的代價。雖然導盲犬只有短暫的.時間,但它給人類帶來的東西卻受用無窮。而在電影里,小Q可以說用它的一生告訴了我們什么是無私與忠誠,那一雙黑白的眼睛為視障人士帶來了多彩的生活,也讓這份感動長存于觀眾的心里。

  2、導盲犬事業的緩慢與艱難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視障人士的人數約是兩千二百萬,我們國家對導盲犬的需求十分巨大,但全國的導盲犬訓練基地屈指可數,每年能提供給視障人士的導盲犬也寥寥幾無,可是每年申請導盲犬的申請者卻超過五萬人次。可以說,在我國導盲犬是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在發展,其發展的速度緩慢且艱難。

  訓練一只導盲犬有許多龐大的花銷,比如犬只的引進與防疫、狗狗的飲食、訓練員的工資及場地的租金,而提供給視障人士的導盲犬卻是無償的,沒有任何經濟效益。除了成本高,需求大,更重要的是社會的接納度不夠。

  大多數人對導盲犬并不熟悉,許多人都是以看笑話的態度對待導盲犬與視障人士,不僅沒有給予他們需要的幫助,還會嘲笑和戲弄他們,一些城市的公共區域還會有把導盲犬當作寵物狗拒之門外,甚至在報紙上頻繁出現公交車和計程車拒載導盲犬的報道。

  《小Q》這部電影除了給我們帶來了溫暖的感動,我想觀眾們也應該看到視障人士的生活處境與導盲犬事業的艱難狀況。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把《小Q》成為我國推廣導盲犬事業的一次契機,讓每一個觀眾開始了解視障人士的生活艱難,給予他們和導盲犬更多的溫暖與關愛。

  3、傾盡它一生的溫暖與陪伴

  關于狗狗的壽命,我猜每個人都略有耳聞,狗狗出生一年后約等于我們人類的17歲,所以每一只狗狗的壽命通常都只在10~15年之間,而壽命較長的狗狗最多也只能到18~20年。為什么狗狗的生命會那么短?我想大概是人類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會如何更好的生活,比如去相信愛,對人誠懇忠誠等。而狗狗們已經清楚該如何去做,所以它們無需在這個世上停留太久,把剩余的時間留給人類去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如何變得更好。

  電影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鏡頭是當小Q已經老去步履蹣跚時,小Q的主人將它扛在自己的背上,不管去哪都不離不棄。作為一直被導盲犬照顧的視障人士,他們非常明白狗狗的情義有多重,所以當狗狗不再能為人類付出時,人類也應當感恩狗狗曾經獻出的一切。

  對于人類來說,一只狗只能陪伴他們短短的十幾年時光。但對于狗狗而言,它必須傾盡一生來給予人類溫暖與陪伴。普天之下,人與人之間都未必能做到相守一生永不離棄,而狗狗卻能夠輕易將這種一生堅守的承諾付諸人類。既然狗狗能愿意傾盡所有來詮釋忠誠與溫暖,那人類為何不能付出短短的時間去照料和相伴它呢?

  《小Q》除了把這個感人的故事演繹出來,它更讓我們擁有了一種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人與狗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電影想傳達給我們,只有像人與狗狗之間那種不離不棄的真摯感情,才能夠讓我們觸摸到這世間最美好的愛。

《小Q》觀后感2

  聽說過《導盲犬小q》這部電影很久了,聽說是很感人的一部電影。一向沒有去找來看,因為不想陷入電影導演刻意制造的那些溫情里面,一把鼻涕,一把淚。所以,很久以來,暴力,血腥,犯罪,刑偵,科幻,災難,驚悚等題材的影片一向是我的首選。我想,任何一個男人都會和我的選取一樣吧,畢竟男人并不是太喜歡那些矯揉造作的東西。畢竟我們需要的是視覺和聽覺上方的震撼,而不是瓊瑤似的熒屏催淚彈。這也是東方男人慣有的個性。

  無意中,在朋友空間上看到一張狗狗的照片,感覺十分可愛,偷過來,改掉以前的空間形象,換上了它。而后得知,那正是<導盲犬小q>的一幅劇照。閑聊之中,發現朋友也很喜歡那部電影,而且說為了那部電影流過淚。當時,我十分驚詫,以朋友巾幗不讓須眉的性格,怎樣會為了一部電影感動呢?說實在的,當時真的不相信。抱著這種懷疑或者說是試探究竟的心態,我把這部電影找來看了一遍,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結果是:我哭了。導盲犬小q觀后感。但我覺得不丟人。

  影片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小q的導盲犬曲折而又平淡的一生,充斥在影片最多的是一場場分別,一幕幕團圓。正是在這一場場,一幕幕中,我感受到了電影導演的細膩,和電影里面真正的人與動物的溫情,那是實實在在的感情,怎樣能叫人不感動?從出生到小q最后告別這個世界,也就是短短的12年,在這12年里,小q從出生地去到養父母家,1年以后又從養父母家遷到導盲犬訓練場,最后被一個叫渡邊的盲人領走,最后渡邊病重,小q被帶回到訓練場做起了導盲演示,到渡邊最后離世,在訓練場又做了7年,年老的小q已經不能勝任這項工作,最后被送到生他的地方,最后死在了那里。很簡單的情節,也很平凡的小q,甚至我到此刻覺得,小q并沒有什么個性,有時候還笨笨的。但是正是這只平凡的小q,給了我莫大的感動。

  我最難忘的是小q那幾次包含無奈,不舍,順從的回眸。在養父母送它去導盲犬訓練場的時候,在車里小q一向往后窗玻璃看漸漸遠去的養父母,沒有什么表達,它不會說話,但是它的眼神就告訴了我們一切。

  當渡邊病重的時候,訓練場隊長領小q回導盲犬訓練場的時候,渡邊的孩子牽著小q出去,臨走的時候小q回過頭來看著躺在床上病重的渡邊,無奈的離開,在走廊里,又一次回過頭來看自我的主人有沒有跟來。那是怎樣一種不舍?

  回到訓練場,小q是孤獨的,每當它透過窗子看到外面的導盲犬帶著自我的主人散步的時候,它都多想沖出去,回到渡邊身邊,讓渡邊牽著它。

  渡邊最后一次來見小q,那時候渡邊已經快不行了,只想讓小q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當小q,在鐵籠里,聽到走廊那邊傳來渡邊熟悉的棍子敲擊地面的聲音的時候,小q仿佛一下就興奮了起來,立刻站起身,嗚嗚的叫著,因為它明白,它的主人來了。卻不想,這是他們見的最后一面。這一次,小q帶著渡邊在訓練場內,走了30米。這最后的30米,給渡邊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這個句號也屬于小q的導盲生涯。

  小q見渡邊的最后一面,是在渡邊的葬禮上。當參加葬禮的人都在為渡邊的離世悲傷難過的時候,這時候訓練場的隊長牽著小q出此刻門外,小q默默地走近渡邊,望著死去的渡邊,就那么一向望著,望著……隊長牽著小q,經過渡邊的家,小q示意隊長停下來,悲傷的往它以前住過的房子看了看,不舍離去。

  在訓練場做了7年的演示犬,小q老了,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了,被訓練場的人送回了它的出生地。當他的主人,領著小q回到這個闊別11年的家的時候,已然老邁的小q還是在屋里轉悠了幾圈,那里看看,那里嗅嗅,看著這個熟悉的環境。恬靜的趴在門口,望著自我幼年時嬉戲的花園。

  小q最后一次去花園,當它顫顫巍巍的走向它小時候玩耍的'花園的時候,去它自我的窩,叼出了那只在幼年陪它玩耍泰迪熊,在花園里摁了幾下,小熊發出呀呀的響聲,一切如初。小q老了,也病了,玩了幾次,就累得想往家里走,想躺下休息,走到門檻的時候,站不穩了,頭重重的摔到門檻上,從此小q再也沒有起來過。

  小q最后的日子,是他的主人輪流陪他走過的。

  小q的一生是平凡的,安靜的。它隨遇而安,不論遇到什么總是持續著一種恬靜和樂觀的心態。小q不會講話,它的一切情感總是透過眼神流露出來,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無論是孤獨,還是迷茫。小q總是靜靜的,笨笨的理解或者說是承受著這一切。但是,小q也是幸福的,因為它有太多人對它的愛,它的出生地的父母,養父母,渡邊,訓練場隊長,無不都愛著這個不會說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一種溫情,一種人類和動物的深厚感情,在這部片子中展現得淋漓精致,一個正常人如何能不被小q感動。

  如果讓我選取,我也愿意像小q那樣活著。

《小Q》觀后感3

  導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種。工作犬,除了導盲犬,還有看守犬、警犬、軍犬、緝毒犬、搜暴犬、救援犬、獵犬、牧羊犬、雪橇犬......這些犬類做的事,其實都值得我們關注。人類訓練犬只為人民服務,主要是看中犬類從本性上是群居動物,更容易被馴服,聽從人類的指導。其實,所有的群居動物,從道理上都可以進行馴化,因為群居動物都會有一個群主。而且,這個群主還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要想馴服一群動物,人類只要取代群主,做出比群主更讓他們聽從的意見就可以。實際上,人類馴化動物群體,一直都是這么干的。狗狗作為群居動物,成群的狗里一定會有一只狗王。人類把狗狗當成寵物之后,剝奪了他們群居的習性,都是單一飼養。但狗狗天生的依從性并沒有改變,人類正好利用這種特性,對其進行了馴化,使他們打心底里把自己的主人當成了王,它自己只是一個奴。我們經常把狗狗當成人類的朋友,但從狗狗的心理,它自己是自甘為奴的,并不把這種關系當成平等的朋友關系。

  導盲犬,往往使用的是性格更溫和一些的拉布拉多犬,或者金毛,以及少部分斑點。這些犬只更聰明、更穩定、更安全一些,而且對人類往往不具有攻擊性。而且,為了照顧好自己的主人,導盲犬需要犧牲掉很多動物的本性,學會壓抑自己愛玩的`沖動,還有克制主人之外的挑逗。所以,換個角度講,普通人遇到工作中的導盲犬,請一定不要逗他們玩,千萬不要覺得長的萌就想要玩一玩,要知道狗狗的背后是一條人命。

  但是針對這一點,恰恰是電影的矛盾之處。因為喜歡這部片的人,或者喜歡狗狗的人,都忍不住想去摸一摸暖萌的小Q,甚至忍不住想去抱一抱。但是,這對于導盲犬來說,是被禁止的,除非在它不工作的時候。

  說白了,很多的人都是葉公好龍。只是簡單的喜歡狗而已,對于狗狗的了解并不甚多,尤其是導盲犬。

  在我國,正在服役的導盲犬數量不足200只,我國的視障人士卻有約1700萬人。更悲催的是,在目前中國社會里,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它們出現在公共場合出現。比如坐公交、坐地鐵,都不允許導盲犬上車。明明法律允許導盲犬可以進入各種公眾場合,但實際上她們卻常常遭到拒絕。

  最出名的事件,莫過于著名歌手周云蓬,在他帶著自己的導盲犬入住酒店時,無論是在南京還是在上海,都遭到了拒絕,酒店人員都把他的導盲犬視為寵物犬。這還是國內的五星級酒店,還是國內的一線城市,其他地方普通的人的遭遇,可想而知。

  實際上,國家相關法規已經明確導盲犬屬于無障礙設施,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中規定:“星級酒店必須有一定比例的無障礙客房,設有無障礙客房的旅館建筑,宜配備方便導盲犬休息的設施。”所以,酒店不讓視力殘疾的人攜帶導盲犬入住酒店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但上述酒店的工作人員明顯是無知,是不知情,而不是苛意周云蓬。

  這些,對于導盲犬來說,還只是簡單的事。影片《小Q》的導演羅永昌也是深感普通人對導盲犬的無知,才決心要拍攝本片的。而且,他還走得更遠,從更深度上拍出了導盲犬的經歷。

  《小Q》中的導盲犬小Q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服務的主人李寶庭并不是一個好打交道的人,開始階段,鑒于他的自尊與自大,他對導盲犬原本是拒絕的。當小Q初入李寶庭家,就被輕易地趕出了房間,在大雨淋漓中,小Q卻沒有走掉,而是找了一輛汽車,鉆到車身之下避雨,以等待天亮之后能夠回到李寶庭的家中。按說,對于一只新狗與新的家庭來說,他們之間尚未建立穩固的情感,狗狗是很容易走掉的。但是小Q卻沒有,而是等待被接納,期間還克制了自己的食欲,強憋住了大便,忍受住了常態下難以接受的痛苦。

  身為導盲犬要有極強的克制力,羅永昌記得,有只導盲犬每個月都要跟主人飛一次歐洲,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中,導盲犬幾乎不能吃喝,不能走動,實在渴得難受,就拿冰塊潤潤喉嚨。在電影里,小Q在飛機上的細節就是由此而來。

  《小Q》改編自《再見了,可魯》,又化入了許多香港社會的生態,還是挺有意思的。而且,任達華的演技也不是蓋的。

  話說回來,把這片當做導盲犬的科普片,當然也不現實,也是走錯了岔道。它畢竟只是一個故事,從中,讓人感知到小Q的可愛與可敬之處。

  說是萌寵系,它又不全是講李寶庭與小Q之間的故事,而是以狗狗的視角為主,講了它的一生。這挺有一種《戰馬》的感覺,只是沒有《戰馬》那般宏觀而已,它更圍觀,更具象,更走情,更打動人一些。

  趁院線里一片荒蕪,可以選擇這部影片去看下,肯定會有某個地方可以打動你的。

《小Q》觀后感4

  《小Q》改編自《再見了,可魯》,與日版《導盲犬小Q》源于同一個IP,它是繼承了《再見了,可魯》催淚基因的完美影改作品。

  據說這是受《再見了,可魯》原作者認可的最佳電影改編版本,想必原著黨看了后也會很滿意吧。

  沒想到在小說感動3億亞洲讀者之后,影版《小Q》又感動了全中國,從原著《再見了,可魯》到文藝青年偏愛的《導盲犬小Q》,這部港產的《小Q》在竭力提出一件問題:狗狗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而人類又能為它們做些什么呢?

  這是一個關于人與導盲犬的故事,從一條奶狗小Q的視角,經歷身份轉變,遇見不同的主人,最后完成它的使命離去,表現了命運之波折,狗生之艱辛以及感情之堅固。

  當年小女孩芷喬把小Q帶回了家,芷喬和它結拜、給它玩蕩秋千、送它星星燈,當然她也從未錯過小Q的任何一次導盲犬訓練,小女孩甚至“未持證上崗”親自當起了小教練。

  事實上,小女孩是有私心的,因為導盲犬在寄養家庭的時間只有一年,如果小Q通過考核就會被送往需要導盲犬的家庭。

  但最后的那次考核出乎小姑娘意料,她的胡亂訓練法并沒有奏效,小Q還是完成了所有動作。

  此時的小Q看著眼前的女孩,堅定了自己的責任,內心獨白“對不起了小主人,我是一只導盲犬”兩種無法共通感知的語言,卻能讓觀眾感受到人狗間復雜的羈絆。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它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主人。

  此次小Q所做出的選擇不算背叛,是使命驅動它必須成長為一只合格的導盲犬。

  它不止要給小孩子帶來快樂,更多的是幫助真正需要它的人。

  小Q后來分配給了李先生。

  李先生暴跳如雷,是個有視覺障礙的倔老頭。起初他對小Q的態度是惡劣的,不按時喂它狗糧帶它上廁所,還一通抱怨:一天拉五次,上個廁所都讓人幫,你要怎么幫我呢?

  在李先生眼中“鏟屎鏟尿”不是屬于他的新生活,他甚至還有了把小Q掃地出門的想法。

  小Q可能不理解人類的世界,但它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李先生。但李先生一度認為,他沒的選,但小Q可以選,它可以過更好的生活,遇到比他好的主人。

  李先生無法接受生命中平白無故出現的小生命,小Q似乎早已做好了準備。

  雖然每一階段的'成長環境不同,但每段生命中的使命都是與生俱來的。正如影片所表現的:除了負責引路,照顧主人的安全,最主要的還是要幫主人找到新的生活。

  狗狗能告訴我們怎樣去愛,教人類活在當下、珍惜當下、不要沉湎于過去或未來。

  李先生的妹妹李寶兒曾一語道破他的心結,一直以來他不是不滿意徒弟們,不是他們做不到標準, 而是連你都找不回自己。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要與自己和解,能在新的環境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這也是《小Q》與普通“狗片”不一樣的地方,它由小Q成長環境的變化,上升到“人”的態度,由一位即將失明的邊緣人群,上升到對特殊群體的觀察和反思。

  不過讓一個成年人接受和面對真正的自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只有他嘗到了這件事給他到來的便利和快感時,才會敞開心扉。

  那么李先生第一次接受小Q是在什么時候呢?是小Q第一次帶他出門,拯救了險些被汽車撞到的李先生。

  這段生命插曲,讓李先生發現,在這個沒有色彩的世界上,竟然還有令他牽掛的事物。

  相信《小Q》對心理修復、家庭關系緩和、盲人對生活態度的轉變同樣讓人熱淚盈眶。

  在影片后半段,李先生要去國外治病,故意用球把小Q支開,讓憋了一肚子的苦水宣泄出來。尤其是李先生的那句:

  等它回頭發現我走了 會不會生我氣。

  戳中內心的最后一層防線,我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因為現實原因不得不暫時放棄內心所愛。

  成為導盲犬是這些特殊工作犬的選擇,而不是任務。

  正因如此,這些導盲犬才有了充分的理由賴在主人身邊,影片的致敬意味已經足夠鮮明了。

  在全國約有1700萬盲人,而導盲犬卻不到200只,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導盲犬群體和盲人群體的希望,對于那些身邊有盲人的家庭來說,也是一種希望。

  但對于社會上的很多人來說,還是第一次聽說導盲犬,從來沒見過導盲犬,甚至當今社會上還有很多抵制和排斥導盲犬的不和諧聲音。

  比如:盲人攜導盲犬出行時常在公共場所遭到拒絕。

  《小Q》就是現階段推動全社會支持導盲犬的重要一步,影片呼吁大家愿意與導盲犬同行,影片不僅存在科普意義,也呼吁更多人了解導盲犬,關注導盲犬,推動導盲犬事業發展,推動社會普及度。

  《小Q》算得上是一部驚喜之作,我相信低迷已久的市場會給有共情的現實題材電影以正向的回饋。

  更重要的是,在“狗片”市場降溫明顯的當下,又找到了一個更細分的市場“導盲犬”,讓觀眾看到忠誠與愛,以及社會現實的啟示。

  影片雖然因諸多原因兩次調檔,但相信《小Q》值得觀眾期待。

《小Q》觀后感5

  小時候,去鄉下玩,親戚家有條大黃狗,不是什么名貴品種,就是那種農村看家護院的黃皮狗。大黃狗盡忠職守,對陌生人一律嚴防死守,沒有人能逃得過它的怒吼。

  我被身型跟我差不多的大黃嚇死了。我越跑它越追。院子里經常上演人狗大戰,親戚們就在院墻根兒底下的背蔭處站成一溜兒,邊欣賞“表演”邊捂著嘴樂。他們想不出,大黃怎么那么愛招惹我?

  從鄉下回來,我既害怕又沮喪,大病了一場。那年,我七歲。

  長大以后,盡管我知道貓狗是陪伴型動物,最容易與人相處。但我仍然怕得要命,覺得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它們的朋友。

  但是,看了電影《小Q》,我對人與狗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了解與認識。電影講述的是導盲犬小Q與盲人李寶庭共同生活,相依相伴的感人故事。

  導盲犬與普通的家養寵物不同,是一種工作狗,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選拔,才能走上工作崗位。經過訓練的導盲犬,可以帶領盲人出行。它們會佩戴項圈、導盲牽引,也熟悉很多口令,在遇到障礙時,可以充分保證主人的安全。

  片中的小Q是只拉布拉多狗,在出生之后,先送到自愿者家按照規定進行科學飼養。然后,再去參加導盲犬考試。在我國,多是用金毛獵犬和拉布拉多狗做為導盲犬。一則是因為他們體型適中,適合主人牽引。但我覺得更重的是,它們性情溫和。小Q在寄養家庭里,與小姑娘陳芷喬玩得不亦樂乎。愛玩是狗狗們的天性吧?這么說來,導盲犬能夠聽從主人的指令,更是難能可貴。

  順便說下,扮演幼年陳芷喬的小演員與電視劇《知否知否》扮演小明蘭的是同一個人。小Q通過導盲犬考試,要與小芷喬分開去盲人配對工作那場戲,真是催淚。淚珠順著小姑娘的臉刷刷地流下來,令人動容。人與動物相處,和人與人相處一樣,都是日久生情。

  片中任達華扮演的李寶庭,本是個才華橫溢,技術高明的蛋糕師。可天意弄人,寶庭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被醫生宣告不久將會失明。隨著視線越來越模糊,寶庭的心情越來越差。如何面對黑暗的世界?恐怕是寶庭余生都難以面對的事情。

  小Q的到來,對寶庭來講,既是福音又是困惑。福音是他可以與小Q一起出行去蛋糕店里工作,困惑是關于一條狗能改變他的人生這件事情,他要說服自己好久。小Q與寶庭便是從“相愛相殺”開始了共同的`生活。但如果他們配對不成功的話,小Q要被領回去,再找主人。因此,片中寶庭將小Q趕出家門,令它在雨夜無家可歸的時候,觀眾們都為他倆的命運捏了一把汗。可憐的小Q作為一只工作犬,在滂沱的大雨里躲在面包車下避雨,仰望主人亮著微光的房間窗戶。這恐怕就是我們說的“人狗未了情”。小Q認準了寶庭,他們配對是緣。

  電影中,小Q與寶庭的關系,已經超越了工作與雇主。它像個沉默的朋友,用忠誠、勇敢和愛喚醒了絕望中的寶庭。我們終于知道,導盲犬,是可以幫助人類生存,守護人類生命,拯救人類心靈的動物。寶庭與小Q從陌生敵視到相濡以沫的細節,無需多說。大家去看電影,就知道了。然而,人與狗之間的相濡以沫,會令觀眾想到很多很多。能引起情感共鳴,是這部電影的特色。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看電影的觀眾都要哭濕至少一張紙巾?

  通過寶庭輕生時,面對疾駛的汽車,小Q不顧生命危險地推開寶庭;或是小Q陪寶庭外出被偷狗賊抓走時,寶庭豁出命來也要找到小Q的劇情,我們不禁要問,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是為了對方可以不顧一切的?而這樣的情感,卻發生在一個盲人與一只導盲犬之間。這只能說明,在愛面前,生靈之間沒有界限。

  如果說狗只是一種溫良的動物,那么導盲犬就是墜入人間的天使,自帶治愈特質。當導盲犬成為人類的眼睛時,盲人朋友們雖然眼前是黑色,但是心里卻裝著斑斕的世界。盲人歌手蕭煌奇天簌般的歌聲在電影中響起,“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導盲犬真是人類的最佳伙伴。

  可人類啊,太容易高高在上了,因而忽略了身邊的生靈。寶庭最初拒絕接受小Q,除了心情不好,也是人類自負在作祟。眾生平等,每一條狗或是一只貓都有它們自己的人生,也擔負著來到世界的使命。小Q的使命就是挽救寶庭,給他生的勇氣,讓他延長自己的生命之光。是小Q教會了寶庭和我們,重新審視人與人、人與狗、人與動物、人與世間萬物的關系。只有我們彼此之間,溫柔相待,才能抵達最好的愛。

  人狗情未了,世間愛不完,這是《小Q》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小Q》觀后感6

  知道《導盲犬小Q》這部電影很久了,聽說是很感人的一部電影。一直沒有去找來看,因為不想陷入電影導演刻意制造的那些溫情里面,一把鼻涕,一把淚。所以,很久以來,暴力,血腥,犯罪,刑偵,科幻,災難,驚悚等題材的影片一直是我的首選。我想,任何一個男人都會和我的選擇一樣吧,畢竟男人并不是太喜歡那些矯揉造作的東西。畢竟我們需要的是視覺和聽覺上面的震撼,而不是瓊瑤似的熒屏催淚彈。這也是東方男人慣有的個性。

  無意中,在朋友空間上看到一張狗狗的照片,感覺十分可愛,偷過來,改掉以前的空間形象,換上了它。而后得知,那正是《導盲犬小Q》的一幅劇照。閑聊之中,發現朋友也很喜歡那部電影,而且說為了那部電影流過淚。當時,我十分驚詫,以朋友巾幗不讓須眉的性格,怎么會為了一部電影感動呢?說實在的,當時真的不相信。抱著這種懷疑或者說是試探究竟的心態,我把這部電影找來看了一遍,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結果是:我哭了。但我覺得不丟人。

  影片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小Q的導盲犬曲折而又平淡的一生,充斥在影片最多的是一場場分別,一幕幕團圓。正是在這一場場,一幕幕中,我感受到了電影導演的細膩,和電影里面真正的人與動物的溫情,那是實實在在的感情,怎么能叫人不感動?從出生到小Q最后告別這個世界,也就是短短的12年,在這12年里,小Q從出生地去到養父母家,1年以后又從養父母家遷到導盲犬訓練場,最后被一個叫渡邊的盲人領走,最后渡邊病重,小Q被帶回到訓練場做起了導盲演示,到渡邊最后離世,在訓練場又做了7年,年老的小Q已經不能勝任這項工作,最后被送到生他的地方,最后死在了那里。很簡單的情節,也很平凡的小Q,甚至我到現在覺得,小Q并沒有什么特別,有時候還笨笨的。但是正是這只平凡的小Q,給了我莫大的感動。

  我最難忘的是小Q那幾次包含無奈,不舍,順從的回眸。在養父母送它去導盲犬訓練場的時候,在車里小Q一直往后窗玻璃看漸漸遠去的養父母,沒有什么表達,它不會說話,但是它的眼神就告訴了我們一切。

  當渡邊病重的時候,訓練場隊長領小Q回導盲犬訓練場的時候,渡邊的孩子牽著小Q出去,臨走的時候小Q回過頭來看著躺在床上病重的渡邊,無奈的離開,在走廊里,又一次回過頭來看自己的主人有沒有跟來。那是怎樣一種不舍?

  回到訓練場,小Q是孤獨的,每當它透過窗子看到外面的導盲犬帶著自己的主人散步的時候,它都多想沖出去,回到渡邊身邊,讓渡邊牽著它。

  渡邊最后一次來見小Q,那時候渡邊已經快不行了,只想讓小Q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當小Q,在鐵籠里,聽到走廊那邊傳來渡邊熟悉的棍子敲擊地面的聲音的時候,小Q仿佛一下就興奮了起來,馬上站起身,嗚嗚的叫著,因為它知道,它的主人來了。卻不想,這是他們見的最后一面。這一次,小Q帶著渡邊在訓練場內,走了30米。這最后的30米,給渡邊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這個句號也屬于小Q的導盲生涯。

  小Q見渡邊的最后一面,是在渡邊的葬禮上。當參加葬禮的人都在為渡邊的離世悲傷難過的時候,這時候訓練場的隊長牽著小Q出現在門外,小Q默默地走近渡邊,望著死去的渡邊,就那么一直望著,望著……隊長牽著小Q,經過渡邊的家,小Q示意隊長停下來,悲傷的往它曾經住過的房子看了看,不舍離去。

  在訓練場做了7年的演示犬,小Q老了,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了,被訓練場的人送回了它的出生地。當他的主人,領著小Q回到這個闊別11年的家的.時候,已然老邁的小Q還是在屋里轉悠了幾圈,這里看看,那里嗅嗅,看著這個熟悉的環境。恬靜的趴在門口,望著自己幼年時嬉戲的花園。

  小Q最后一次去花園,當它顫顫巍巍的走向它小時候玩耍的花園的時候,去它自己的窩,叼出了那只在幼年陪它玩耍泰迪熊,在花園里摁了幾下,小熊發出呀呀的響聲,一切如初。小Q老了,也病了,玩了幾次,就累得想往家里走,想躺下休息,走到門檻的時候,站不穩了,頭重重的摔到門檻上,從此小Q再也沒有起來過。

  小Q最后的日子,是他的主人輪流陪他走過的。

  小Q的一生是平凡的,安靜的。它隨遇而安,不論遇到什么總是保持著一種恬靜和樂觀的心態。小Q不會講話,它的一切情感總是通過眼神流露出來,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無論是孤獨,還是迷茫。小Q總是靜靜的,笨笨的接受或者說是承受著這一切。但是,小Q也是幸福的,因為它有太多人對它的愛,它的出生地的父母,養父母,渡邊,訓練場隊長,無不都愛著這個不會說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一種溫情,一種人類和動物的深厚感情,在這部片子中展現得淋漓精致,一個正常人如何能不被小Q感動。

  如果讓我選擇,我也愿意像小Q那樣活著。

【《小Q》觀后感】相關文章:

導盲犬小Q觀后感06-23

q傷感說說11-25

時尚q名500個01-10

有趣的q名500個11-29

好聽的q名字(精選500個)02-09

情侶q名600組12-28

水滸q傳名字500個12-28

阿Q正傳讀書筆記11-06

《阿Q正傳》讀書筆記(精選16篇)09-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 亚洲国产精品盗摄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天天爽夜夜操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蜜月a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极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