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1
每年的春節過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著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著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后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范畢業后,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布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著電視上張玉滾挑著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濕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里孩子們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勞,八零后的他臉上布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后聽著白巖松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著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2
秋意漸濃,群山環抱的山城村,山頭層林盡染,田間金黃一片。
“山城一隊北部灣,當年就是爛泥灘。一遇水澇就不收,如今變成米糧川。”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大鵬感慨地說,這首流傳下來的順口溜,是鄉親們對孫景坤帶領大伙改天換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復員的孫景坤放棄到城里工作的機會,選擇回鄉務農。“咱沒多少文化,還是回家本本分分做個農民。”孫景坤回憶。
回鄉后,孫景坤把各種獎章獎狀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鋤頭下地種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選為生產一隊隊長,帶領村民們向著貧困這個“敵人”發起新的沖鋒。
村里有條河,經常泛濫引發水災。孫景坤的倔勁上來了:“還能讓條小河欺負了?”他帶領村民開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壩,自此河水安瀾。
“他是軍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嚴勁兒,從不強迫鄉親們干這干那。”86歲的村民劉振山回憶,“他在前邊干,我們在后邊學,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劃分一片公廁供村里挑糞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糞。正犯胃病的孫景坤第一個站出來:“沒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長好,我來挑。”挑著100多斤糞,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來。看他忍著胃痛滿頭大汗顫巍巍的樣子,村民們紛紛挑起了糞桶。
靠著孫景坤的帶動引領,山城村把上百畝爛泥灘改造成良田,在數百畝荒山上種植板栗、落葉松等經濟林,一躍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劉玉慧說:“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3
不平凡的20xx年過去了,20xx年正在悄悄向我們走來,但在20xx年里,涌現出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人物。為了讓全國人民了解并記住他們的故事,特為他們舉行的頒獎典禮,我通過電視觀看了他們的'獎儀式。
在受頒獎的人中,有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有志愿軍空軍飛行員王海,有武漢的著名志愿者王勇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開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他們所做的事幫助了許多人,并且一做就是十八年。
夫婦倆平凡而樸實,真誠而善良。有這種想法是從18年前開始的。當時有一個病人家屬來到他們面前(他們開的飯店緊挨著腫瘤醫院),說:"你們能借給我點火嗎?"夫婦倆爽快地答應了。因為他們明白病人家屬內心的痛苦,于是他們就產生了將火借給病人家屬,讓他們去做飯給病人吃的想法。他開始增添:煤球爐,增添炊具、調料等物品。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里,大家都愿意在這里做飯,而不是從街上買飯給病人吃,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到家的溫馨。18年過去了,這間廚房的炊煙從來沒中斷過。十幾年,夫妻生活不知貼進了多少錢,因為自己也不富裕,為了使這間廚房繼續開下去,從原來的免費到收取微不足道的1元炭火錢,就這樣夫妻倆在默默為社會作著貢獻。難怪頒獎詞中有這樣說:"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是啊,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做就是18年,有幾人能默默堅守18年?只有萬佐成,熊庚香他們夫妻倆。正像節目為他們愛心廚房寫的評價語一樣:“炊香萬灶煙!”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4
擁抱空間站時代,自信的腳步最有力。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中國載人航天的一路走來,證明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追逐夢想的自信正被錘煉地更加堅不可摧。這份自信,既體現在中國載人航天從容按照自己的節奏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穩步推進航天“三步走”規劃,使得中國空間站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也反映在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到神舟十二號的發射,都提前宣布發射時間并精準到分。“我們會完成好每一次出艙任務,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們臉上自信的微笑,無疑是最好的注腳。
實現飛天夢想,執著的堅守最珍貴。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飛行,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再到太空生活3個月之久,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是一次次開拓創新、飛天逐夢的跬步成千里。三次飛天、開跑空間站建設“第一棒”的`聶海勝,20多年來仍堅持訓練、時刻準備飛天;湯洪波等待11年,終于一飛沖天。對航天員來說,最大的挑戰并不在于艱苦的訓練,而在于初心不變、激情不改。如同劉伯明所說的,他從20xx年到等待再次飛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執著歲月。
探索浩瀚宇宙,擔當的情懷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在近地軌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能夠極大推動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更考究一個國家的實力擔當。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牽引下,中國空間站代表著人類向太空不斷探索的勇敢與執著,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5
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時代楷模張玉滾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我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收聽收看,大家反響強烈,紛紛表示,一定要見賢思齊,在奮進新時代中作表率、當先鋒。
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當扎根深山十八載,愿做大山深處一顆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山區孩子們求學道路的張玉滾老師走上頒獎臺時,現場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張玉滾不僅是河南的驕傲,更是南陽的出彩。張玉滾的精神已成為方城教師隊伍愛崗敬業的一種新動力。
觀看后,老師們紛紛表示:今天晚上再次聆聽張玉滾老師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還是他那副扁擔。在大山深處,他肩上的扁擔,挑起的是希望,腳下的山路印滿的是擔當。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學習張老師的這種春蠶、蠟炬的精神,把張老師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張玉滾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山區教育發展,堅守擔當、甘于犧牲的精神再次感動著每一個人。清華園學校校長楊道權說,張玉滾同志除了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感動人以外,他在20xx年的鄉村教學實踐中,還摸索出一套科學、務實、管用的教學方法,更是令人敬佩。“愛是的教育,我覺得張校長就是在用愛來做教育,用對孩子們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來撐起黑虎廟的明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學習他的先進事跡,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共同把我們的教育辦好。”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6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里,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越發熠熠生輝。回國定居后,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回應鄧稼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局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7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頒獎典禮于20xx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跡涉及科技、教育、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打開折疊人生的梁益建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跡使我幾度眼眶濕潤,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于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教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里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8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主持人深情地朗讀著。何h就婉如一朵美麗的鮮花,在我的眼前慢慢地綻放開來,散發著陣陣清香。
12歲何h,本與我們一樣背著書包上學、放學、有樂趣、有夢想。然后,無情的病魔就這樣推殘的她的身軀――腦瘤擴散至腦部組織。當她得知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個月時,她沒有哭,沒有沮喪,非常樂觀,表現異常堅強。當家人沉浸在悲痛萬分之中時,她很堅定的對父親說:“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把生命奉獻出來,讓我的生命得到延續,同時我也想讓我的生命更有價值,那怕是一點點”。在這廣西桂林這個地方有個風俗習慣――人死后尸體被解剖是極不道德的行為。但這可是一個12歲何h的最后一個愿望呀!爸爸懷著極度的悲痛幫何h在捐獻器官的申請書上簽下她的'名字。
三個月后,何h安祥的走了,醫生用好身上的器官挽救了三個人的生命。何h雖然走了,但她最有價值的生命卻留下。她的坦然、鎮定、勇敢、堅強、還有那忘我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鼓舞著我。
我再也不能再這樣依懶著父母了,一定要向何h姐姐那樣做個堅強有價值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9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化XX人的道德意識,近日,焦作市XX局主辦“道德講堂”,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視頻。
在一個個感動中國的優秀人物身上,同志們看到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品格,看到了面對困難和挑戰愈挫愈勇的精神,在被感動的同時,感受到心靈的溫暖、人間的真愛,感受到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受到了一次震撼心靈的教育。
在觀看過程中,大家仔細聆聽先進模范人物的感人故事,每個事跡都深深的觸動著每一位同志的心。十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無不讓民警們熱淚盈眶。英雄用他們的責任、勇氣、智慧和愛心唱響了人生的主旋律。同志們深深地被先進模范人物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與奉獻精神所感染;被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決不屈服,頑強奮斗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面對死亡和逆境所保持的樂觀態度和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觀看結束后,大家還進行了討論,紛紛表示:觀看“感動中國”就是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將認真學習英雄模范們的先進事跡,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為焦作走在中原經濟區轉型示范市建設前列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后,市XX局紀檢組長張本祥作了總結性發言。他說,感動和淚水之后應該是平靜和思索,我們也許做不出讓國人感動的事情,但是我們應盡本能做一些對我們身邊人有幫助的事情。如果我們每個人時刻想著能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別人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能感動著別人,這才是生命的價值所在。人只要有一種奉獻社會的信念,有一種樂于助人的精神,所有的苦都會變成甜!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作文06-12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06-21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8-29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合集)07-26
最新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0-13
[推薦]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08-11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09-24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優)08-08
最新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跡10-26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人物郎平觀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