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少年派觀后感
少年派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5-31 06:30:23
  • 相關推薦
少年派觀后感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年派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少年派觀后感 篇1

  在前幾天火了一部電視劇《少年派》,我看了之后深有感觸。

  林妙妙的父母,由于林妙妙的學習下降就直接把房子換了,學霸錢三一的母親,之前是一位歌唱家,因為兒子要上高中了,所以就告別了舞臺,跟著兒子陪讀。鄧小琪的母親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過好,也是非常努力。雖然之前姜天浩的父母非常有錢,可是,當他們破產后,對兒子的學習也是非常上心的。這四位主人公都身處不同的家庭,但是都有一個相同點,都是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

  有一段時間,林妙妙因為直播沒有學習,每天晚上熬夜搞直播,導致學習成績急速下滑,而這時鄧小琪因為想要報考中戲,就開始非常努力的學習。他們三個都勸過林妙妙,讓她好好學習,可林妙妙不聽,她認為直播可以賺錢,可是在年會上林妙妙也沒有穿禮服,粉絲大跌。后來,林妙妙想要跳樓,直到自己的媽媽被嚇暈了過去之后才開始知道努力學習。本來可以考上一本的林妙妙,最終卻考上了二本。而錢三一不出所料,考上了清華大學。鄧小琪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江天浩為了幫父母開飯館只考了當地的江州大學,林妙妙也考了那個學校。

  我們先看看他們原來的學習狀況:鄧小琪的成績原來非常不好,和林妙妙是全班倒數一二,可是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可見,努力多么重要。林妙妙因為一時的興趣,就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到后來才開始努力,這又讓我知道在接近期末考試的關鍵時刻不能松懈,要一直努力。

  《少年派》這部電視劇讓我明白:在我們上學時,不能因受別人的誘惑開始放松自己的學習,要不能受別人的干擾,自己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砥礪前行,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昨天少年派的大結局了,現在也不用會去思考劇情了。當初還是孩子他爹安利我的這部劇,他說看到閆妮(王勝男)和張嘉譯(林大為)的對話就像是看到了我倆的日常。看林妙妙高一高二時候他們全家的狀態,我還在說,我只有一部分像王勝男,有一次王勝男吐槽林大為的生活習慣那部分,感覺像極了我吐槽孩子他爹,但要求林妙妙好好學習的那部分,我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從來對孩子沒有這種要求。隨著劇情的發展,王勝男在一次和林大為對話時說,小時候只希望孩子健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妙妙的要求越來越高。我突然意識到,以后我可能會變得和王勝男一樣,因為要求和標準可能會逐年增高。

  整部劇的劇情我都在和孩子他爹討論,直到林妙妙沉迷直播,我陷入了沉思。因為之前孩子他爹就說過,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不想考大學了,想去做直播怎么辦?說實話,我想了很多,我以當前社會為背景去思考,大學的畢業證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假設我支持她直播,任何工作都不簡單,如果有一天小盆友不想做直播了,她可以做什么。

  我首先想到了我所在的公司,招聘這塊我也參與過,大學本科是招聘的最低要求,因為專科,高中畢業的簡歷就直接篩掉了,想像一下,一個高中畢業生,前一份工作是做直播,大部用人單位應該都不會接納吧,那就是說讀一個大學,是必須要做的,否則以后就業面就太窄了。但看了下一集之后,我才發現我思考的太狹隘了,林大為以不朽與獨樹一幟勸妙妙考大學,而錢三一以優秀主播的履歷鼓勵妙妙,真的是太妙了。想說服對方,就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還要講讓對方信服的例證,真的是學到了。

  其實還有很多其它方面,例如要正視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要有明確的目標,謊言維持不了太久等等。這部劇追的比較值。

  最近有部電視劇《少年派》很火,回憶我之前的高中生活,覺得有點嘛不切實際。看這部電視劇主要還是為了張嘉譯&閆妮,真的很喜歡這2個人的表演,很自然,很真實,而且很搞笑。

  閆妮飾演的媽媽叫王勝男,永遠那么爭強好勝,骨子里也有一股狹義情腸,關心女兒學習進步的同時,在女兒身上也能看到其母的豪氣云天。

  張嘉譯飾演的爸爸叫林大為,這名字一看就家里特別重視他的個人發展。對,劇情也是這么發展的。哪怕林大為事業遭遇滑鐵盧,開辦葬禮,照樣辦的風聲水起,各家媒體爭相報道。

  這劇主要是講高中生活以及家長之間的事情,考上重點學校,父母除了事業的重心之外,孩子的學業便成了父母心頭的頭等大事,也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同的孩子發生了家庭的重大變故。這幫孩子在這樣的變故中成長、成熟。

  故事的劇情合乎情理,又在合乎情理之外,故事情節層層推進,隨著家庭矛盾的不停升級,少年們步入高三的關鍵時期。每個家庭都在狀況百出,你不能理解的.能理解的,在你身上發生的你曾經渴望發生的,在各個少年身上一一發生了。

  林妙妙在高三最關鍵的一年,發現當主播很賺錢,并且能施展在課堂上不能施展的才華,這是多么重要的奇妙的體驗。并且越發深陷于此,感覺人生得到了升華,與此同時,林大為夫婦又懷上了二胎,一股被拋棄的感覺油然而生,叛逆到達了人生巔峰。逃課,撒謊,不寫作業,能干的都干了。成績排名直線下降,班主任頭都大了。一個問題少女,在高考倒計時的幾個月里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雖然最后的成績不理想吧,也考上了二本,算對得起自己奮斗的成績了。可惜了跟一一的感情,如此青澀,深深埋在心底。不免有一絲的嘆息,不知道你們的高中是否有這樣的經歷。來不及的表白,想牽你的手終究還是由于各奔前程止于開始。

  少年派觀后感 篇2

  關于電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簡稱少年派,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無論是故事情節上還是場景特效上,都堪稱上品。電影講述了少年派與孟加拉虎一起海上漂流,戰勝諸多來自自然的挑戰,利用個人的智慧和信仰,成功脫險的故事。

  故事以中年派的回憶展開,以中年派的幸福生活結束,有張有弛,情節完整。中間漂流部分將自然界的威脅(包括虎)和成功脫險后的唯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威脅越殘暴,就越突出戰勝威脅之后的美好。更有許多畫面引人發笑,在緊張和舒緩的氣氛中,觀眾的情緒被完全帶動起來,張弛有度。

  關于人性

  關于人性的善惡論,千百年來,也沒有個定論。但是,少年派的講訴告訴了我們答案,起碼是作者想要傳達的人性論。

  電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少年派被救之后,兩個日本記者前來采訪,他們不相信少年派的真實講述,認為這樣他們不好交差,于是少年派講了另一個故事,雖說不甚滿意,但相比Story 1來說,他們接受了Story 2,那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個故事:

  Story 1:故事講述了少年派憑借個人智慧和勇氣,勇敢地戰勝了自然挑戰(暴風雨、飛魚、缺水和食物),成功地馴服了孟加拉虎,兩個生物和諧的生活在同一條船上,可以說相依為命。特別地,他們找到一個有成千上萬狐獴的食人島,而此島再沒有人見到過。

  Story 2:故事講述了四個人(廚子、水手、少年派和他的媽媽)。水手摔斷了腿,廚子借故為水手截肢,殺掉了水手,并把水手的尸體作為食物。媽媽因阻止廚子打少年派,與廚子爭執,把媽媽殺死并把尸體扔進了大海。廚子良心受責,懇請少年派殺死自己,少年派照辦。于是只剩下少年派一個人,且懷著深深的罪惡感。

  需要特別說明的,少年派在離開印度之前,尋找自己的信仰,先后接觸了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等,而其中基督教對他的影響最大,漂流期間的經歷更讓他相信God的存在。同時,那個作家在媽媽紀推薦來的理由正是他的經歷會讓你相信上帝,所以,電影貫穿其中的正是基于上帝信仰的。

  帶著這樣的想法,再來看兩個故事,就很容易看出,這兩個故事實際上代表了兩個極端,關于人性。

  Story 1講述的是,人與虎和諧相處,人依靠智慧和信仰戰勝了困難,生命流程的驚奇發現是對堅持信仰的饋贈,這是關于人性美善的故事。

  Story 2講述的是,四個人為了生存相互殘殺,最終給心靈上增加深深的罪責,這是關于人性邪惡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性善與惡,一目了然,日本記者寧可相信Story 2,而他們所要傳達出的也正是這種人性中邪惡的部分,未免有極強的諷刺。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Story 2中,故事情節是真實的,只不過都不是人類,作家的解釋給了我們清晰的說明:廚子是鬣狗,水手是斑馬,媽媽是猩猩,少年派是老虎。 鬣狗 殺死了斑馬和猩猩,老虎把 鬣狗 殺死。這個發生在沒有人性的動物中的故事卻被日本記者采納,更突出了記者人性的麻木,更突出了記者影響下的觀眾的麻木。作者正是突出這種人性中惡的部分,并批判之。

  從另一個方面說,少年派在首次講述漂流經歷(Story 1)時,忽略了動物間自相殘殺的情節,更多的側重于自己與老虎的相處,凸顯了智慧和信仰的力量,這樣的故事并不能使記者滿意,強烈的人性對比。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人們在聽別人講述時,會與個人價值觀作對比進行判斷。當對方的講述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時,更傾向于相信對方的講述,而當對方的講述對自己的價值觀有挑戰時,更傾向于不相信對方的講述。從這一層面來說,個人價值觀的正確與否,結論已很明顯。

  關于歸宿

  不得不說,世間萬物都是有歸宿的,這也是與基督教的信仰一致的.。

  電影在臨近結束的時候,突出了兩個內容。首先,電影給了帕克一個特寫,帕克望著叢林深處,然后走進了叢林中。然后,電影以中年派的妻子孩子回家為結尾,全家其樂融融生活幸福,就像無數個普通家庭一樣。

  理查德帕克是一只孟加拉虎,它本就該屬于叢林,只不過人類的捕捉和自以為是的圈養,限制了它的自由,帕克之所以沒有留下,這正是動物本性的所在,只有叢林才是它最應該的歸宿。

  中年派歷經艱難險阻成功從大洋中生存下來,其精神可歌可泣,甚至可以稱之為英雄。但是,在中年派講完故事時,作家反問,你確定要讓我寫你的故事嗎?中年派:隨便,這是你的故事。是的,當我把故事講完,這就不是我的故事了,只要你把故事的基調把握好,我別無他求。其實,中年派終究只是個普通人而已。漂流前,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伙子,被大家嘲笑為小便;漂流后,他依舊是個普通人,生命的歷程不該為一段奇妙的經歷而改變,這才是他的歸宿。

  當奇妙的經歷已逝,世界都歸于平靜,你唯一需要做的不是沉浸其中,而是迅速脫離出來,繼續自己的生活,因為你本性并沒有被打破,你的歸宿依舊。

  最后幾點

  1、信仰的力量是偉大的;2、批判中人性中惡的部分;3、萬物都有自己的歸宿

  少年派這部電影真心不錯,尤其是無邊大海中的美景有種蕩滌心靈的感覺,五星評價。

  少年派觀后感 篇3

  在觀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中,最大的感受是李安高超的導演能力,能指導缺少表演經驗的少年演員和更沒有表演經驗的野獸完成表演,整個表演自然,扣人心弦,無懈可擊。

  只是影片的立意一時吃不透。大部分的情節是現實可信的,可是那一段奇幻島的情節是怎么回事?島上密密匝匝的貓貍像是迪斯尼的作品,卡通味十足。島上的淡水在夜晚會變成酸。派從樹上摘下一朵花,剝開層層花瓣是一顆人類的牙齒。在這里所有現實世界的邏輯都不對了。首先淡水與酸的周期性互變就是天方夜譚,再有被酸腐蝕的人不會只留下一顆牙齒,這顆牙齒和其他牙齒以及全身的骨骼化學成分一樣,結果也應該一樣被腐蝕消失才對。

  我想只有用夢來解釋這段奇幻漂流才能解釋通吧。這只是一個夢。只是派無法分清現實與夢。派信仰宗教,在夢里體會神的暗示:暫時的安逸只是一個陷阱,沒有選擇的繼續在無邊的大海里與死神搏斗,才能贏取最后的勝利。只是一個夢,在夢里渴望得到一個神奇的小島,結束海上的漂流生活,而理智卻告訴自己幻想只會讓人自掘墳墓,所以在夢里派假借神交給自己一朵有寓意的花朵。離開了小島,就意味著派的夢也醒了。唯一要做的還是為生存絞盡腦汁,傾盡全力。只有這樣才能最終獲得生存的機會。

  一次海難,一個少年,一只老虎,一次旅程。也許“奇”的是少年在海上兩百多天的漂流過程,“幻”的是少年此次漂流過程中的`所見似夢似幻。我想這部電影向人們展示的不僅僅如此,無法猜測李安當初下決心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看重的是這個故事是什么,也無從知曉電影本身想告訴人們什么。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個觀眾本身從電影中感受到什么。因為每個人的心靈感知是獨特的,他所看到的外界都會成為他獨特的心靈世界。與其說電影中的少年經歷的是一場海上漂流之旅,還不如說他經歷了是一場人生的心靈之旅。

  幼年時候因為父親的喜好,他因此得了“便”的綽號,遭到同齡人的嘲弄。他決定改變這種處境,于是我們可以看見少年π的執著:一節課一節課的不斷重復介紹自己名字和π的關系,從開始的嘲笑到最后一節數學課的征服,當同學們和老師們心悅誠服和驚嘆中,他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場成功,我們看到少年π反轉成功后的自豪和成就感。π靠著自己的執著讓自己的心靈從低谷走了出來。

  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那么他的生活就會毫無生氣。如果一個人什么都信,那么就等于什么都不信。少年帕克信仰很多,他的父親這么教育過他。可是他仍然無法只信仰其中某一個。可能看似矛盾,但其實不難發現,他其實只信仰一種:生命。特殊的生長環境,他很容易感受生命的需求,他把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都當做是平等的生命來對待,他是內心軟和善良的人。但這并不容易,因為外界很多事情會讓他矛盾,會讓他糾結,讓他內心的惡激發出來。而這些又讓他自我否定。他看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甚至是那只老虎的情感,可是人生讓他不斷的失去。他失去了父母親人,來不及痛苦就必須面對生存的問題。在海上他把那只孟加拉虎當做自己的精神伙伴,曾經的敵人,后來的和平共處,再后來的互相依賴。當風暴來臨的時候他能感受到那只孟加拉虎內心的恐懼,甚至當感到死神快要降臨的時候他也能看到那只孟加拉虎的痛苦。當風暴過去歸于平靜,他像個至親的人撫摸著老虎安撫它,兩個生命在精神上互相依靠。他把這只老虎當做了人生中的共過患難的朋友,所以當一切的災難結束,他獲救的時候,他因為老虎棄他而去嚎啕大哭。那是一種失去的痛苦。一個格外珍惜感情的人容易形成對這份感情的依賴,會為感情的消逝而傷感痛苦。而這種痛苦容易讓他內心開始懷疑,懷疑人性,懷疑真誠。這是一種心靈的自我否定。這比這一次海上遇險的苦更讓他感受到痛苦。

  成年后的帕克開始成熟。回憶往事,他最在意的有兩處。

  一件事是獲救以后兩個記者對他的采訪。一個人心靈經歷了那么多,當他真誠的毫無保留的全盤托出,居然沒有獲得情感的支持,面對的是無動于衷,是懷疑,是不滿意。他沉默了。他悟出了原來他的故事里面有沒有動物不重要,有沒有小島不重要,有沒有他的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記者想要的事故的原因。明白這點,他換了另一個故事。盡管如此,他仍講出自己內心的絕望,恐懼,氣憤,悲傷,痛苦,矛盾。這仍然猶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兩個記者失望的走了。記者如此,其他的人可想而知。他得學會將自己內心包裹起來,所謂的成熟就是如此。

  成年后的帕克無法釋懷的是那只孟加拉虎在離開他的時候沒有絲毫的留戀,他們一起經歷了那么多,可是它離開的時候連頭都沒有回。成年的時候提到這,他都忍不住要流下眼淚。這樣的打擊于他而言是巨大的,盡管成年后的他將自己內心包裹起來,我們仍能看得到少年時候留下的傷口,因為一直無法愈合。他忍不住要問采訪他故事的那個記者相信哪個故事。這對于他來說很重要,他要得到認同,他需要得到心理的支持。不知道那個記者是否能理解他,但是只要相信就行。他獲得了心理的解脫。于是他可以輕松得邀請記者留下來吃飯,向他介紹自己的家人。

  電影展示了一個人人生的三個階段——幼年,少年,成年。從三個階段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他幼年時候單純與執著,少年時候的堅持與猶疑,成年時候的成熟與冷靜,那個少年π經過了一場心靈之旅。或許,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心靈之旅!

  少年派觀后感 篇4

  比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家庭教育理念等《少年派》的主打社會話題,張嘉譯和閆妮的組合才是這部劇能被湖南衛視放到黃金檔播出、優愛騰芒四網聯播的關鍵。簡單來說,沒有張嘉譯和閆妮,《少年派》很難有現在的關注度。這個道理放到孫紅雷和《帶著爸爸去留學》、姚晨和《都挺好》以及海清、黃磊與《小歡喜》上,也是一樣的。

  但演員和劇集應該是雙向賦值的。《少年派》前十四集,故事重心在孩子們的高中生活,張嘉譯和閆妮的戲份并不多。只可惜,著重展現的高中校園青春過于魔幻現實主義。

  四人間的學生宿舍個個裝修豪華,充斥著濃濃VIP尊享樣板間的味道。而編劇六六為了從觀眾口中贏得一句“好真實,這就是我的高中”,硬生生砍掉了這樣一個頂配版宿的獨立衛生間開支,讓兩個主角林妙妙、江天昊在公共洗漱室和衛生間里分別上演晨起搶水、搶廁的戲碼。

  精英中學號稱全江州最好的高中,林妙妙所在的高一(1)班更是群英薈萃,全校最棒的師資也都集中在這個班,如果沒有小姨夫“走后門”林妙妙根本進不去。那么這個班里的精英們每天都做什么?

  宿舍里,女生要么忙著護膚卷劉海,要么吃著零食聊八卦,男生除了瘋鬧還是瘋鬧;教室里,隨便玩鬧隨便吃,開學十幾天了學生的課桌上還是只有一兩本書,沒人為了哪道題不會做犯愁,都忙著苦惱那個校社團更適合自己或者更有趣。而身為學霸的錢三一開學第一天背個癟書包上學,老師講話一直帶耳機,直到問被點名才拿下了一邊耳機。即便如此,老師不僅一句批評都沒有,還為了保護他特許他用不參加大掃除。

  編劇六六貴族視角俯視下的高中校園,勸退了不少觀眾。“一星只給閆妮和張嘉譯的演技。實在受不了這種校園劇”、“能不能只看張嘉譯和閆妮的戲份”、“一星給張嘉譯,一星給閆妮,奔著他兩看的',發現被騙了”……前十四集播出期間,豆瓣上諸如這樣的評論屢見不鮮。

  從15集開始,《少年派》的焦點開始轉向王勝男(閆妮飾)與林大為(張嘉譯飾)間的夫妻情感。渴望閆妮和張嘉譯戲份的觀眾得到滿足,《少年派》的收視率被順勢激活。

  雖然演員不同,也往往容易制造戲劇效果,但“虎媽貓爸”的父母形象確實給不了觀眾新鮮感。不僅如此,這種以子女為唯一驅動的家庭結構設置,也很難使子女教育以外的其他問題得到深刻探討,諸如夫妻關系、工作波折、人際相處等都只能做到類型化地呈現。截至目前,《少年派》有大眾記憶點的正向話題依舊只有“閆妮是親媽本媽”一個。

  回到教育,《少年派》共情制造和教育理念輸出上也都是老梗。和主張“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的畢勝男一樣,同為母親的王勝男也必須要給孩子最好的。盡管林妙妙能力不足,王勝男還是讓妙妙的小姨夫“走后門”把她塞進了精英中學的重點班;為了更好的監管林妙妙的學習和杜絕早戀苗頭,瞞著林妙妙把陪讀火速提上了日程。

  父親林大為也還是那一套“順其自然”、“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理,和林妙妙一起在陽臺畫畫,跟林妙妙在飯桌上學說唱,給她買渴望的自行車。

  母親永遠是施加壓力的一方,父親一直承擔著給予快樂成長氛圍的功能,這種父母教育功能設置模版雖有現實依據,但過于片面且缺乏公正性。畢竟,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母親都是“虎媽”。

  在父母形象和教育理念輸出上淺嘗輒止,滿足于現實復寫。在故事時空和細節展現上不看現實,情感矛盾制造一味的想當然。林妙妙因考試成績倒數第一而備受打擊,打電話向父親林大為哭訴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都被踐踏了,生不如死。林大為慌忙買了一包好吃的,趕到學校安慰女兒。

  可她接受不了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拿了倒數第一,而是同學錢小琪上課不學習卻能排在自己前面。但實際上,林妙妙上課期間也基本是在吃東西、傳紙條、發呆走神。這樣的情節設置無法讓與林妙妙同齡的觀眾感同身受,更難以感動其他年齡段的觀眾。不付出就想獲得收獲,這樣的價值觀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誠然,《少年派》中確實有部分事情是現實高中生活具備的,諸如孤男寡女不能同桌吃飯、上學期間不能帶手機。但這些真實的外殼都是被簡化且孤立呈現的,不融于劇情,對劇情發展也無關痛癢。

  編劇六六的偷懶,讓《少年派》患上了嚴重的“演員依賴綜合癥”。而對《小歡喜》等其他待播的影視教育題材而言,想擺脫這種病癥,切實扎根現實,放下對極致戲劇性的追求是關鍵。不要把問題的負面無限放大,卻把問題的來源和解決方式輕描淡寫。不要把主角的智商清零,也把觀眾當作一群可以隨便糊弄的小孩。

  當影視劇中的“教育”不止于“虎媽貓爸”,不止于“一切為了孩子”和“隨其自然”兩種觀念,有了更多中國父母的原型和觀念碰撞以及更深的焦灼刻畫時,才能放下演員依賴,用“教育”不斷為自己賦值。

【少年派觀后感】相關文章:

少年派觀后感12-0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06-07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02-0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觀后感05-2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10篇05-26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12篇12-2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精選40篇)06-0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精選31篇)12-0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精選30篇)03-2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页面升级永久亚洲色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