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沂蒙六姐妹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1
《沂蒙六姐妹》講訴的是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孟良崮的婦女老小們是如何支持戰役的。他們雖然沒能在戰場上為國打拼,但是他們的后方支援是很重要的,正因為他們為前方戰士準備了必備的干糧和打戰用品,才致使我們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最后勝利。片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動,感覺自己也回到了那個戰火硝煙的時代。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直沒見過她的丈夫,丈夫參軍去戰場,結婚時一只大公雞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與丈夫認識一下,繡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為了做好后勤工作,她們晝夜不停地忙,攤煎餅,做軍鞋,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她們自報奮勇,東借西湊,月芬一次借糧中,又和丈夫十指交錯,失去了一次見面的機會,丈夫拿著她繡的荷包又回到前線,月芬回來后痛哭一場,哭的那么傷心,那么痛,讓人看了就心酸,落淚,最后丈夫還是永遠的留在戰場上,變成常青樹生長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獻血的情節讓我很感動,當醫生說:有沒有男人可以來獻血的.時候。月芬去鼓起勇氣說:“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陳毅說:“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沂蒙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90分鐘的故事在不只不覺中講完了,電影結束了。但是它所訴說的沂蒙精神,沒有結束。因為新時代的我們會毫不憂郁地繼續傳承下去!今天的沂蒙山小調,唱的那美好,那么動人!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2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這部電影以發生在沂蒙山區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大背景,以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為原型而拍攝的。雖然這部戲圍繞六個平凡普通的沂蒙山區婦女而展開,但他們身上的堅強勇敢不遜男子漢,從他們柔弱的身上可以得到無窮的力量。六姐妹作為普通的婦女是平凡的,但是她們在不平凡的年代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劇中有無數個感人的瞬間,她們帶領全村人在幾天之內準備好5000斤煎餅,5000斤馬草和200雙軍鞋;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雙肩在冰冷的河中架起“火線橋”……我對六姐妹中的新媳婦月芬印象深刻,她和公雞拜堂,只因丈夫去前線打仗。她本有一次見丈夫一面的`機會卻因回娘家借糧而擦肩而過。戰爭奪去了丈夫的生命而這個連丈夫一面都無緣見到的女人卻選擇終生不嫁。在劇中她還有一句臺詞很感人,讓我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流淚。醫生要男同志獻血,她說:“醫生,你傻了嗎!這里是沂蒙山,我們沂蒙山的男人現在都在前線呢!”
每個人都珍愛生命,崇尚和平,但當國家需要的時候,無數的英雄兒女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戰爭的殘酷、親人的離去都摧不毀打不倒她們,因為她們有最堅定的信念來支撐。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正是這種愛國精神讓她們做到“一口飯為軍糧,一塊布為軍裝,一個兒子送戰場”偉大壯舉。我們應該繼承先輩的遺志,珍惜英烈們用巨大犧牲才換來的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3
一個半小時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了。從始至終我眼里的淚水就沒有干過;心情也從沒有從感動中平靜下來。革命老區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動,使我重新體味了一次戰火分飛的戰爭殘酷教育與革命年代艱苦卓絕的不屈精神。沂蒙山,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是從一部電影《百荷花》中得知的。同樣的也是一部反應沂蒙老區人民無私支援前線的故事。而多年以后的今天,又一部感人至深的反應沂蒙老區人民支前的優秀影片《沂蒙六姐妹》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同樣的是那樣的讓你震撼,那樣的讓你心靈無時不在重新接受那時人民對于我們軍隊我們國家而奉獻一切的重新洗禮。
《沂蒙六姐妹》是今年關于表現戰爭中革命老區人民的最好最真實的影片,也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體裁影片。電影所表達的我想更多的是沂蒙老區人民對于解放戰爭的巨大奉獻和犧牲,他們在極其貧苦的生活中,甘于拿出自己的為數不多的糧食,衣服等一切生活須用品且全部無私地奉獻給我們的軍隊。用他們的犧牲來換取我們的最后勝利。但最令人感動還是劇中的一個個鮮活的女主角們,她們同那時的人民大眾一樣,并沒有什么全局的概念與多高的思想覺悟,完全憑借的則是自己對于我們新生活的向往,而不惜犧牲自我。這叫我們今天的人們真的感到汗顔。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4
今天,我和爸爸、姥姥一起參加了由沂蒙晚報小記者社舉辦的“一起來看電影”的活動,今天放映的電影是《沂蒙六姐妹》。
這部電影描述了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姐妹們的故事。當時,家家戶戶的男人都去前線打仗,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每當他們聽到炮響,就要連夜為前線的戰士們烙煎餅、做布鞋,一家烙的煎餅就有幾百張!部隊里發的糧食用光了,就拿自己家里儲存的。為了戰爭的勝利,他們毫無保留的全部奉獻出來。
電影中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她的丈夫一直在前線打仗,結婚時也沒有回家,她就跟家里的一只公雞拜了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見一面丈夫,看看他長得什么樣。后來,她參加了擔架隊,到了前線搶救傷員。一次部隊過大河,河上唯一的一座橋被敵人炸毀了,她們擔架隊的姑娘們就頂著木板,站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橋,讓部隊過了河。當部隊凱旋時,她卻看到家里擺了靈堂,上面寫著她丈夫的名字!這個姑娘啊,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殘酷的戰爭奪去了多少勇士的生命!毀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這個姑娘就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一位——月芬!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任憑淚水在臉上流淌。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沂蒙姐妹們啊!她們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即使家里有人犧牲,第二天也會重新振奮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讓我們為那些為了戰爭勝利而奮斗的人們致敬吧!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5
沂蒙六姐妹,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就在那個幸運的下午,我觀看了這部電影。
沂蒙六姐妹,她們是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涌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群體,她們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村莊,分別是:張玉梅、
伊延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這六位婦女,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前線的情況下,全力以赴發動男女老少支援解放戰爭的英雄事跡。 六姐妹中,有一個當時叫月芬的姑娘,她嫁給了一戰士,可這位戰士上了前線,她按照習俗,和一只公雞拜了堂,直到丈夫犧牲,也未見上一面,但她仍舊努力的做支前工作??
六姐妹們雖然是普通的群眾們,都遭受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這種敢于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她們不辭辛勞,送、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人,樣樣粗話都干,有時一天只吃唯一的一頓飯,三更半夜起床,通宵達旦的工作,這種拼命硬干的精神讓人敬佩。她們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沒有別人的強制的情況下,主動承擔著革命事業,她們無怨無悔,熱情的服務,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聯想到自己,真是慚愧!
那個時代的.女子真是偉大、善良、樸實。就是在前線時,六姐妹們帶頭毫不遲疑,沒有半絲怨言地跳入冰涼的河水中,用她們一只只細瘦的肩膀托起木板,那一雙雙奔跑的雙腳,一個個殺敵心切的戰士們從她們的頭頂掠過,可她們沒有一滴淚水。想到現在的人們,真是慚愧!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相關文章: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9篇11-10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通用37篇)05-17
臨沂蒙山導游詞02-28
山東沂蒙山導游詞01-08
姐妹的句子03-11
姐妹的說說03-14
姐妹的說說01-25
經典姐妹說說04-10
姐妹開心的句子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