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開學第一課》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
大家都知道,南京大屠殺是我國不能忘記的一個歷史,它使許多無辜的家庭破碎,分離。死了大約三百萬的中國人,而日本人則是無情的屠殺著手無寸鐵的當地居民。讓我們傷亡慘重,這是不可饒恕的,而《開學第一課》則是為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中的種種事跡。
《開學第一課》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而秦怡奶奶為我們講述了國歌的創作的背景,透露自己與國歌之間的“特殊緣分”。趙一曼的愛子心切讓我感受到她的忠直;左權的鐵血柔情讓我感受到他的勇敢……還有許多愛國英雄也為祖國付出了生命,愛國柔情,英雄不朽!
《開學第一課》讓我感受到中國英雄的勇敢,也感受到了日本倭寇的殘酷。飛虎隊的機智也讓我為他們捏把汗……而這次參加現場演出的.最年長已有98歲,最年輕的也有85歲了。《開學第一課》用最誠懇的方式盡最大可能地向這些抗戰老兵致敬。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要學習這些抗戰英雄堅強的毅力,嚴謹的作風。用勇敢、堅定、自強不息這樣的精神去學習,去建設自己的國家!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去學習他們鐵血錚錚的意志,守好祖國的每一片寸土,做一個守家衛國的熱血男兒!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2
“我們坐在高高的土堆上面,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曾經有這么一首歌,回蕩在我們耳畔,又曾經有這么一支磅礴的隊伍,走遍大江南北,用腳丈量中華大地。他們就是徒步中國腹地的人民解放軍。
在觀看《開學第一課》之前,我對萬里長征還不勝了解。除了毛主席的詩詞及語文書里零星的涉及之外,著實不知這是一項多么偉大的工程。觀看后才了解到,戰士們是多么不容易。一位在場女嘉賓說的話,令人印象深刻:“小朋友們,這一粒黃豆,你們吃得飽嗎?(孩子們紛紛搖頭)但是,紅軍們做到了。他們一天只吃一顆黃豆。就算這樣,每天也要走一百二十公里。”女士又說:“大家知道一百二十公里有多遠嗎?你們學校現在的跑道大概有四百米吧?那一百二十公里,就是這樣走三百圈。”她同時為我們比畫了一下。事實證明,這日程十分有震撼力。
誰的一生不需要經歷苦難?誰能不咬牙切齒就手到擒來。《意林》中有一文《要么滾回家里去,要么就拼》。里面一學生通過網絡向一男孩訴苦,結果男孩是這樣回應她的:“我到現在都用不起“蘋果”,這種你們人人都有的東西。我現在的'學費是自己賺的。雖然你離家很遠,但是你父母一直在后面資助你,你每天就做這么一點兒事情,憑什么說自己撐不下去了,你有資格嗎?那些比你艱苦的人都在堅持,那些比你優秀的人都比你努力,你有什么資格在這里唉聲嘆氣?要么滾回家去,要么就拼。”
我憑什么說自己不行呢?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3
今天,是九月一日,我在電視上看到了《開學第一課》的電視節目.
《開學第一課》這個電視節目總共分成了四個部分: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這次的主題是:我愛你中國.在這個電視節目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愛是承擔.因為這個部分里講了一個男孩,他叫馬鵬飛.
他有過一段非不尋常令人感動的故事.
在他兩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過逝了,在他5歲的時候他奶奶就得了糖尿病,他奶奶為了省錢供他讀書,所以有時候就不吃藥,在他8歲的.時候他奶奶因為長時間沒吃藥所以雙眼就失明了,后來,他就擔當起家庭重任,每天早上5:10起床,然后在20分鐘里燒開水、洗漱,再幫奶奶洗漱、推到外面活動活動,回來后燒早餐……晚上10:30休息.而且他每天放學都是跑步回家的.可想而知,他的學習成績肯定不好,但他不一樣,他的學習成績排在全班前20名.之所以馬鵬飛能堅持到現在,是因為他為愛承擔起責任.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要向他學習,要為愛承擔起責任.
看了這個電視節目我懂得了:愛的力量是無比的,只要人人都有愛什么事都可以成功,所以世間應該充滿愛,沒有愛我們將無法生存。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4
夢想就像是一粒種子,不經歷風雨怎能成長。在我成長的路上,承載著許多的美好的夢想,希望經歷那些人生的風雨之后,我的那些夢想都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今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也正好講的是“夢想”,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一位加油站的普通員工鄭亞波。她的兒子和我們不同,生來就沒有一個健全的腦子,他九歲的時候還是不會說話,鄭阿姨帶著他到時很多醫院去看病,可那些醫生都說:“放棄吧,你的兒子沒救了。”可她卻說:“就算全世界都放棄了你,媽媽也不會放棄你。”看到這后,我看到了一個普通媽媽的偉大。鄭阿姨沒有放棄,還是帶著她的兒子四處去看病。有一天她聽說彈鋼琴可以練腦力,她馬上就開始學習,上班休息的時候,她就會拿著一本本的.鋼琴書在那里練,在晚上兒子睡了以后,她還在網上查怎么彈,終于學會了,可在教兒子的時候更是困難,兒子不會動,手無法彈,她就用手一下一下的教。”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一年的努力,她的兒子終于學會了,在現場,他還為媽媽彈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僅她感動的落下了眼淚,我們也滿含淚水,久久不能平靜。
正因為鄭亞波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她的夢想成功了,正因為她的堅持,才能讓她的夢想出彩。我想她現在一定非常的開心,因為她的夢想經歷了重重的困難,終于到了成功的彼岸。動力、堅持、出彩,幾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動力”有了,夢想會開始啟航,堅持讓夢想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我們的人生會因為追逐夢想變得精彩紛呈。
其實我也有一個夢想,就是考上一個好一點的初中,在小學五年級開始,媽媽就跟我說,只有兩年就要上初中了,上一個好的初中,可以讓我的夢想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我必須好好學習,讓夢想更近一點。但是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我都想要放棄了,可是媽媽總跟我說,不要放棄,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點,咬咬牙,挺過去,你就能走得更遠。
到現在,我已經六年級了,還有半年就要考試了,學習也越來越緊張了,所以只要我堅持,就一定會變得更加精彩,在以后的道路上就越會展翅高飛。
觀《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夢想是需要堅持,需要努力的,我們既然選擇了夢想,就一定要堅持,就一定不要放棄。其實只要你努力,不放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任何一個人都偷不走你的夢想。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5
今天是我們邁向初中生活的第一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心中有許多感受。
初中生活的大門,正在向我們悄悄的打開,在新的集體中,我要相互團結、互相幫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們需要做到愛老師、愛同學、更要愛自己,每一年的開學,都會觀看“開學第一課”,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精彩與感動,讓我們在初中三年的生活中有了一個明確的新目標,我們會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奮斗。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在我們快樂成長的同時,更要把安全切記于心。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要多多請教,多多溝通,建起一座屬于這個大家庭溝通的橋梁,更要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把以前所有的一切,都畫上一個句號,明天就是一個新的起跑線!
“開學第一課”中,我們看到了來自大山里的兩位小姑娘,她與一位大學畢業的年輕女教師相處了四年,在短片中,我們看到了她給老師的點點滴滴小感動,用一顆最真摯,最善良的心留住了他們的老師,更看到的是她們對學習的渴望,她們送給老師的卡片上分別寫著“心靈美”與“笑容甜”,因為老師告訴他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什么挫折,都要帶著一個甜甜的笑容去面對,去克服,這句話也令我們感受匪淺,并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一個人,長的多漂亮不算什么,最重要的心靈美才是最真實的.美。
“開學第一課”中的幾位游泳冠軍也是最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他們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與痛苦是我們所無法想像到的,而正是這種不斷努力,從不放棄的精神,才使他們站上了最高的領獎臺,因為他們堅信:痛苦是短暫的,成功得來的甜果將是永久的!
新學期,新征程,尋找出一個新的自我,要以一顆最真誠的心去對待老師,同學,只要努力,不放棄,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6
今天是9月1號,是開學的第一天,我放學回家后看了《開學第一課》,真是受益非淺!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在第一堂課上,《烽火家書》告訴我們戰爭年代,幸福的含義就是和平,那些在戰爭時候的孩子們多么渴望和平,多么渴望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生活是無數的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呢?10歲的盲童劉浩對幸福的理解又不同了,他認為幸福就是能彈鋼琴。成龍。李娜。鄧亞萍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發現幸福,幸福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學會自信。樂觀。努力。超越,學會對壓力說沒關系,這樣就會感受到幸福。
第二堂課上,千年等一回的王老師把自己的`青春無私的奉獻給了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他的幸福則是看著那群可愛的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于丹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傳遞幸福,在幸福的世界里要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對生活說感恩,用寬容的心待人,讓自己更快樂,就好比“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堂課上“最美女孩”最令我感動,十五歲的孟佩杰姐姐在4000多個日日夜夜中扛起了一個成年人都可能無法承擔的重擔,但是她并沒感到委屈。不滿,因為她對養母充滿了感恩,養母雖然只養育了她三年,而她愿意照顧癱瘓在床的養母一輩子,她的幸福就是回報養母。楊利偉老師也告訴我們給予越多,得到越多;分享越多,快樂越多!
看到這么多的幸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里,我們學校為了給學生們帶來舒適的學習環境,把學校裝修的格外美麗,嶄新的座椅,明亮的教室……這就是我們的幸福!
讓我們學會成長。樂觀。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寬容。溝通。關愛。贊美。努力。奉獻,就會感受到幸福!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7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整日無所事事,怨天尤人,整日抱怨老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而他們卻不知道,只要他們再向前一步,幸福唾手可得。老天就是這樣安排幸福,他給每個人的幸福一樣多,但它忽視了距離。
對于小劉浩來說,他距離幸福很遠。也許一開始上帝認為給他的幸福太多,就又收回了一些,可上帝也許收錯了,竟收走了他的眼睛。可他沒有比正常人少些什么,他擁有的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多,偉大的母愛創造了劉浩的幸福,編織了劉浩多彩的人生。
比起劉浩,孟佩然也許好得多。但是她以對繼母十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顧,詮釋了幸福的真諦:與親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再來談談我們吧。比起劉浩,我們都擁有明亮的眼睛,我們可以自己去品讀斑斕的世界。比起孟佩然,我們擁有一個快樂、完整的家,我們可以在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我們應該是距離幸福最近的人了吧!
我相信命運,并且堅信我們可以改變命運。而幸福和命運一樣,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找到幸福并不難,因為幸福就在身邊,存在與無形的小事中。樂觀向上的精神、自信的生活態度、敢于超越的品質、感恩的心、分享的快樂、寬容的力量都是幸福。只要我們無私的創造幸福,就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相信自己,幸福中國,未來有我!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8
鄧麗老師是邊遠山區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可她燦爛的笑臉散發出美麗的光輝,照耀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染者每一個孩子,從此他們歡快的'唱歌、跳舞、做游戲,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描繪眼前的美麗,他們的生活不再孤單,美麗的笑容每天在他們臉上綻放。這一切只因為有了快樂的鄧老師,有了愛他們的鄧老師,有了無私付出的鄧老師。鄧老師把她的美麗留在了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是她讓孩子們看到了山外的美麗,讓他們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他們是幸福的,他們是開心的!鄧老師不是說了嘛,說開心最美!
我多么希望我的老師能和鄧老師一樣,和我們一起開心的笑,教我們唱歌教我們跳舞,下課陪我們一起玩游戲,在玩中讓我們懂得做事的道理,歌唱中讓我們感受學習的快樂,在我們手拉手中感受愛的溫暖......
我想我的愿望很快就能實現,想到這兒,我不禁露出了笑臉,我想,此刻我也是最美的吧,開心最美嘛!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9
9月1日晚上,我準時收看了中央一套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當我打開電視時,我立刻被《開學第一課》的內容給吸引住了。
這一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節目開頭是一段歌舞表演,然后是幾位久經沙場的老紅軍為我們講述他們長征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賀炳炎將軍的故事。在長征的一次戰斗中,他被敵人打斷了一只手臂,必須馬上截肢,但是,當時沒有手術用具,醫生只好把他綁在門板上,用鋸子把他的手臂一點一點的鋸了下來,而且,整個過程沒有用麻藥!
看完這個節目后,我感慨萬千:記得我6歲時,第一次拔牙,我因為怕痛,死活不敢去,就是躺在了拔牙的床上,也不張開嘴。后來,媽媽說給我買玩具,我才張開了嘴。跟賀炳炎將軍比起來,我十分慚愧。賀炳炎可是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一點一點的把他的手臂鋸下來的啊!
紅軍在長征中走了十萬公里,而且,每天就只吃手指蓋大小的黃豆。跟人家一比,我跟紅軍簡直不是一個層次的。我覺得,我想要達到紅軍那個境界,還差四個詞,這四個詞分別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
同學們,讓我們接過先輩們的旗幟,將先輩們的精神和激情延續下去!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0
愉快的假期轉瞬即逝,隨著活潑的音樂聲,《開學第一課》開講了。
首先,上臺的是大家最熟悉的主持人,后面登場的是張貴梅校長、三位宇航員叔叔……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宇航員叔叔。
宇航員叔叔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在太空中的家,有太空廚房、熱風裝置、微波加熱裝置、飲水系統、冰箱等。叔叔還給我們展示了他從地球帶來的'樂器——笛子和一幅特別的全家福——全體宇航員的合影。最后,叔叔們給我們做了兩個實驗,“用筷子喝茶”和“種太空紅薯”,我們看到從老家一路飛上太空的“愛旅行的小紅薯”,可愛的小紅薯已經發芽了。
《開學第一課》真有趣!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像宇航員叔叔那樣厲害的人。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1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開始了,我們一家人都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準備觀看。
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寧化身“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各自國家到來的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而這次的主題是“中華驕傲”,這讓我首先想到了我國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和古時人們所追求的琴棋書畫,之后便是各個老師們的上臺演講。
當撒老師上臺時我看見他手里拿著一個板子,正當我納悶時,他便舉起來展示,我才看清,那是一份甲骨文。上面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字,上半部分看起來像是一個倒著的山,下半部分則是三條豎線。剛開始時我并沒有看出是什么字,只是覺得應該和水有關。之后撒老師說:“如果你把這個山想成天,這個字你就猜對了。”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個雨字,我不得不贊嘆我們祖先的機智。之后王老師便又給我們講解了一下“正直”這兩個字的演變,“目不斜視,直奔目標”,我覺得十分有道理。
之后還有來自美國的理查德,圍棋高手柯潔,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徒弟徐子航和來自意大利的擁有53根手指的機器人特奧進行的精彩的'比賽,著名翻譯家許淵沖,還有青年京劇演員王佩瑜用京劇念白表演的《水調歌頭》和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6歲高齡的許淵沖老先生,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余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詩經》、《李白詩選》、《紅與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經許淵沖的翻譯后才得以流傳國外或引進國內,他還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他還說:“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傳播到海外。”
這是個多么敬業的老人啊,我不禁十分地佩服他,他那皺皺的皮膚里仿佛埋藏著這些年積攢的知識,而我們作為年輕的學生,為自己定個小目標,然后向著目標前進,成為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好學生。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2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也是我五年級的新起點。晚上,我和全國全地的中小學生在電視里上了開學第一課。這一課的主題是:愛!它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的教育。
說到愛,大家都會問:愛是什么?《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愛是分享。分享愛,就像傳遞溫暖;分享愛,就像送來光明和安慰;分享自己的愛,能讓別人更加快樂!今年八月,臺灣遭遇了臺風“莫拉克”的襲擊,這一場災難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生命的可貴。幸運的是,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付出了自己真心的.愛,向臺灣災區捐錢捐物,讓臺灣早日擺脫災情。
愛又是什么?《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愛是力量!愛的力量是無限的。雖然個人的力量很弱小,但只要我們都奉獻出自己的愛,聚沙成塔,就能筑起一座愛心之塔。電視的畫面把我們帶回到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當我們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時,每個人都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愛心之手,讓四川感受到了愛的力量,讓四川重新站了起來。直到現在,這種愛還持續著,許多志愿者還在四川努力地工作,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電視里還播放了一段片子:放學鈴響了,一位男同學最先跑回家,他就是鵬飛哥哥,他要急著回家照顧失明的奶奶。事情是這樣的:鵬飛是個很可愛的小男孩,但他一出生就成了孤兒,只能由奶奶來照顧他。奶奶有糖尿病,為了省錢,她連藥都不舍得買。日復一日,不幸落在了他們身上,奶奶因長期不吃藥而失明了,她痛苦萬分。就在這時,鵬飛說了一句堅定的話:“奶奶,你別哭,還有我呢!”鵬飛承擔起了這個家的責任。他五歲就開始做飯,為了奶奶,他每天早上五點鐘就要起床做家務,這是多么偉大!看到這兒,我的眼睛濕潤了:在我五歲的時候,我還是個愛哭愛玩的小孩兒,而鵬飛哥哥卻要承擔起這個家的責任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呀!這不就是愛的承擔嗎?
今年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愛祖國、愛人民,是我們的榮耀。特別是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更應該用“愛”來榮耀祖國:好好學習、尊敬師長、樂于助人……愛,讓祖國更美好!
平時,我們都想得到愛,上了《開學第一課》后,就讓我們換一個角色,把愛給予所有人。讓我們與愛同行,分享愛、承擔愛、榮耀愛!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3
時光飛逝,歡樂的暑假轉瞬即逝,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
首先走上講臺的是我們最熟悉的撒貝寧老師和康輝老師。他們點名主題:理想照亮未來。然后出場的有想讓女孩讀書、善良的張桂梅校長;有“00”后的奧運小將們;有首次登上中國空間站的宇航員……
讓我最感動的是張桂梅。在云南的`大山里,有許多女孩子因家里貧窮沒錢上學,她們早早就回家干活兒。身為教師的張桂梅不忍心讓這些孩子上不了學,所以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她五年四處奔走,努力籌款,終于圓了大山里孩子們“我要上學”的理想。
有理想才會有未來,理想鋪就了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為理想而奮斗。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4
俗語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互之間的禮讓,能促使人際關機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禮儀也是每一個公民的道德與責任。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懂得了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應盡到的道德義務和社會價值。
《開學第一課》中有一段內容引起了我的注意——班主任王小丫和撒貝寧扮演兩位旅客乘坐飛機。兩人因為讓位問題和使用手機的問題引起了糾紛,最后由金風航空公司的一位乘務員進行了禮貌的勸阻,成功的化解了這次糾紛。“謝謝”、“打擾了”、“不客氣”等禮貌詞匯不僅緩解了當時的緊張氣氛,而且讓兩位旅客倍感內疚和自責,進而也跟著相互禮讓地道歉起來。
看到此處,我的內心猛然一震,仿佛與兩位旅客內心引起了共鳴。在生活中,我常常因為對方一句聽起來不舒服的話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現在想起來,自己的做法違背了基本禮儀和道德的規范。其實并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很多時候自己回避一下,并向對方說一句“不好意思”“對不起”事情不就解決了嗎?遇到矛盾沖突,雙方各退一步,換位思考,禮讓也能打敗沖突。
有時候,善意的禮讓能給人帶來溫暖。看過一名小男孩的故事,他年僅3歲,因調皮打翻水壺燒傷了身體。父母叫不到救護車,只好攔出租車送往醫院。等了好半天才路過一輛出租車,師傅姓李,本來要去機場接人,看到這一家三口的難處,果斷的放棄了這單生意。一路上李師傅通過廣播求助,全程路段中的市民們紛紛自覺的讓出了一條綠色的生命通道……此時,淚水沾濕了我的眼眶。我看到為了拯救一名受傷的小孩,大家讓出了自己的金錢、自己寶貴的時間,這不僅僅是讓出了一條通暢的.車道,更是一條挽救生命的通道。我看的了這座城市的正能量,看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情。這便是一座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禮讓讓這里充滿了溫情與溫暖,讓這座城市變得更美麗。
禮讓,讓道德文明之花綻放,愿文明之花在每個的心中永存,愿禮儀在每個人身上成長。我相信,社會會在禮儀和文明中進步。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5
九月一日晚八點,我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收看《開學第一課》,節目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節目圍繞“父母教會了我” ――孝、愛、禮,用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首首打動人心的歌曲來解釋了這些字的.含義,令我久久深思,無法入睡。
孝順是傳統美德,我們都知道要孝順,但有多少人深思過,究竟怎樣才算孝順。年幼的我們總想等長大了再孝順父母,卻不知道注意自己的安全也是孝順父母的表現。所以“孝”應該從現在做起,從關心父母的小事做起。父母教會了我們愛,我們在愛中成長,我們學著怎樣去愛別人,愛讓我們學會了感恩和付出,隨愛的傳遞,我們收獲了幸福與快樂;此時,大家如果能再以禮待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尊敬師長,關愛家人,團結同學,遵守紀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禮貌,在公共場所能給老人讓個座,在狹小的通道給別人讓條道,出行時能遵守交通規則,不亂闖紅燈……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人與人之間就會充滿看和諧與友愛。
想著想著,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因為今天我懂得這些字的含義,今后,我會記住并以此為行為準則,努力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相關文章: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01-23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1-27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11-24
觀開學安全第一課有感11-04
觀2022開學第一課有感12-20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熱門】03-25
【熱門】觀開學第一課有感02-07
【推薦】觀開學第一課有感02-07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熱】02-24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推薦】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