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花木蘭》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花木蘭》有感1
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電影《花木蘭》,看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花木蘭是北魏的一個女孩,那時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搶劫。北魏皇帝下令從每戶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軍,花木蘭家里只有父親一個男丁,為了不讓年老多病的父親上戰場,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沙場。戰場上,花木蘭隱瞞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僅勇敢,而且肯動腦筋,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好士兵,花木蘭屢建奇功。后來,在一次戰斗中受傷,人們才發現原來花木蘭是女孩子……
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現在都為人們所稱頌。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跡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古有巾幗英雄穆桂英、梁紅玉、馮婉貞、秋瑾等,今有愛崗敬業、清正廉潔、公而忘私的任長霞、為人生注入真愛的樸今淑。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須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跡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在和平年代,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一曲曲巾幗英雄的贊歌。我常欽佩花木蘭,欽佩她遇到困難時毫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我們應該向花木蘭學習,克服困難,不氣餒、不放棄。長大以后也要向花木蘭一樣孝順父母,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觀看《花木蘭》有感2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名垂千古的《木蘭詩》把花木蘭這個英雄人物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腦海里。周五看的《花木蘭》的電影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這個不平凡的女人。
盡孝
木蘭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以女孩子的形象出現的。她騙她父親吃藥,這一幕讓我們班笑翻了,但這也是木蘭在熒屏上呈現給我們的第一個盡孝道的表現。花木蘭觀后感。之后,“可汗大點兵”,點到“花弧”的名字時,花木蘭擔心焦慮的情緒全都浮此刻臉上。她是多么愛自己的父親。多病的父親怎樣能去打仗呢這一去肯定回不來呀!花木蘭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于是,木蘭第二天就帶上了父親的寶劍,穿上了父親的戰袍,騎上了父親的戰馬,這些以前伴隨花弧東征西站幾十年的東西,曾染上父親的血跡,如今飽含這木蘭對父親的愛,對家鄉的不舍,伴隨著木蘭去打仗,也帶著花弧對女兒的期盼,在之后漫長的軍旅生活中給了木蘭信心、期望和堅定的信念。
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了,從我們出生那一天,父母就開始為我們而操勞著。比起代父從軍的木蘭來說,我們不就應感到慚愧嗎不就應對木蘭感到敬佩之情嗎不就應對父母感到虧欠嗎木蘭穿上軍裝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我們都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套軍裝成為木蘭代父從軍最好的見證。
愛國
除了為父親,還有一個個性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國家。花木蘭觀后感。沒有了過,哪會有家國家和平,百姓才會安寧;國家強盛,百姓才會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木蘭為了過,為了家,就這樣踏上了征途。
“沒有了國,何以為家”文泰的這句話成為了木蘭一向沒有放下,一向前進的動力。這何嘗不是一句真理呢!為了百姓不會流離失所,木蘭義無反顧地選取了前進,和那千千萬萬的戰士一齊,懷著一顆沸騰的愛國心,踏上了無邊無際的大漠。它們每一滴汗水,只會讓他們堅定地向前走去。
此刻,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了,我們的日子變得溫馨而快樂,沒有戰役發生。因此我們就應珍惜這天,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報答祖國。我們做不到像木蘭那樣過關斬將,也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哪怕是參加公益活動,當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哪怕是參加募捐活動,獻出自己的`心意……
在戰爭的時候,殺害別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木蘭又務必去做,因為,那是她的職責,木蘭沒得選取。文中令我印象個性深刻的一句話便是“打仗的時候不就應有感情”。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正是因為國家,他們才會去打仗,這是愛國之情;正是因為父親,木蘭才會從軍,這是父女之情;正是因為戰友,他們唱出《人生百年》才會顯得那么慷慨激昂,悲壯豪邁,這是“同行十二年”的兄弟情啊!
感情、職責、國家迫使木蘭代父從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木蘭詩不僅僅僅是一首要背的古詩文,而是對花木蘭這個擁有男人氣概的女子的真實寫照,也是她為國家,為百姓,為父親付出的最好的見證。
觀看《花木蘭》有感3
電影《花木蘭》講了我國古代有一個名叫花木蘭的女孩,在國家大舉征兵時,毅然決定替父從軍。女扮男裝的花木蘭,在軍營里克服了種種困難,憑借頑強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打敗了匈奴人的進攻,最后光榮地回到了家鄉。
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古代,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為什么這么有名呢?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男的,還會這么轟動嗎?我想不會。
正因為花木蘭是個女的,而且發生在我國古代,那這事就是傳奇了。要知道,在我國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因此很多工作女人是不能做的,特別是女孩子,在沒有出嫁之前,一般是不能隨便出家門的,大部分只能在家里學做家務。一個女孩子,舞刀弄槍,甚至女扮男裝,上戰場打仗,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但是,花木蘭做到了。她從軍后,克服種種困難,適應軍隊生活,憑借頑強的毅力和聰明才智,逐漸成為軍隊的指揮官,并最終帶領軍隊打敗了匈奴軍隊。花木蘭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段歷史傳奇,也證明了女人和男人一樣能做好事,甚至更好。
我也是一個女孩子,我生活的時代比花木蘭好多了。但慚愧的是,和花木蘭相比,自己差得太多了。我想自己缺乏的正是花木蘭那種面對困難,敢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我相信只要堅持理想,腳踏實地做事,堅忍不拔拼搏,就沒有跨不過的河,翻不過的山,最后迎接我們的一定是鮮花和掌聲。
觀看《花木蘭》有感4
《木蘭辭》這首在我國廣為傳誦的詩歌,千百年來像戰斗的號角,時刻激勵著中華兒女保衛祖國的和平與家園的安寧。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1998年在美國掀起了一股中國花木蘭熱。世界聞名的迪斯尼動畫制作公司,制作完成了一部長篇動畫片《花木蘭》。迪斯尼之所以選擇“花木蘭”作為主題,是因為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一心希望沖破禮教束縛,尋找真正的自己。
“Be a man” 一名女扮男裝的古代巾幗英雄,一個現代美術風格的大力女孩形象,伴隨著中國的長城、宮殿、古戰場、騰飛的巨龍及悠遠的東方文化,贏得了全世界人的心。木蘭精靈古怪、神采飛揚,內心的活力奔涌如泉,她唱著:“那是誰家姑娘在凝眸將我望,為何我的影子是那么陌生?無論怎么裝扮,無法將真心藏,何時才能見到我用真心歌唱?”
木蘭對成功的自我和家族榮譽的渴望,改變了木蘭傳奇中的傳統忠孝主題,木蘭成為一個自我覺醒和自我實現的機智冒險型的女性形象。影片主題歌“Be a man”既可理解為“成為一個男子漢”,又可理解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當木蘭成為中國女子一種性格、精神、文化的象征后,她會隨著時日的推移,被賦予更多的東西。
“……瀟灑的你,將心事化盡塵緣中,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
“花木蘭”代表了一種很時尚的中國民族精神,“中國傳統的道德理念在花木蘭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孝道、勇敢、忠義。
由于花木蘭是中國故事,與過去的美國動畫片截然不同,它的鮮明的東方風格吸引了許多西方觀眾的注意。畫面上的花木蘭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長著地地道道的中國面孔,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與美國過去制作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樣。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一個小動物——一條紅色的小龍,也與過去迪斯尼動畫片里的各種小動物完全不同,這條小龍也是地道中國式的。還有片中展現出來的中國古代戰爭的宏偉場面,也與西方的戰爭場面不同。中國人重視家庭榮譽,認為個人應該報效國家的固有價值觀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樣嚴肅的主題與迪斯尼過去熱衷于逗趣的風格很不一樣。總而言之,別具一格的花木蘭故事,讓美國人看著十分新鮮
不過這部動畫片的創作畢竟是出自美國人之手,它也給花木蘭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國式的細節。比如上面提起過的那條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小紅龍,就是美國人喜愛的表演方式,不過這個小動物不同于米老鼠唐老鴨大灰狗,而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小龍罷了。
【觀看《花木蘭》有感】相關文章:
花木蘭觀后感03-07
《花木蘭》觀后感06-12
[優選]《花木蘭》觀后感07-12
《花木蘭》電影觀后感07-24
《花木蘭》觀后感15篇06-26
《花木蘭》觀后感(通用15篇)12-22
《花木蘭》觀后感匯編15篇06-13
《花木蘭》觀后感(集合15篇)06-14
《花木蘭》觀后感15篇(優選)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