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1
這次的天宮課堂為我們介紹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空間站上儀器設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們收獲頗豐。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為我們講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識點,讓我們領會了科學的奇妙和科學家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zhì),讓我們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
回望過去,18世紀60年代,世界上爆發(fā)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瓦特發(fā)明的蒸汽機成為了新的動力來源,工作效率遠遠大于人力,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6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又帶領人類走進了“電氣時代”。每一次技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都大大增加了社會生產(chǎn)力。我們所看到的空間站,也與科學家們的'辛勞成果密切相關。
在宇航員們在空間站里為我們演示的儀器結(jié)構(gòu)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設計之巧妙也都令我們嘆為觀止。遙望過去,1970年,東方紅一號升空,宣告我國在航天事業(yè)上的偉大成就;2_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登上太空,標志著我國航天工程的歷史性突破。僅僅五十個春秋,我國航天便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成就都離不開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
這節(jié)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和科學家們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zhì),也讓我們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科技工程的飛躍。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2
“天宮課堂”展示的是夢想,彰顯的是國家實力
20xx年12月9日,我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20xx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繼續(xù)為我們進行太空授課。作為國家重要的太空實驗室,空間站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成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激發(fā)青少年對科學和航天事業(yè)的熱愛。
隨著“天宮課堂”第一課、第二課的大獲成功,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態(tài)化的太空授課?“以后的空間站上會持續(xù)有航天員在上面工作、生活、開展實驗,天宮空間站的條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條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員在空間站上飛行的過程中,與地面進行互動交流、開展一些科普活動,這以后是會常態(tài)化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
一堂“太空課”牽動國人心,它的意義遠不只課堂上展示的內(nèi)容。令孩子們長久回味的,不僅是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現(xiàn)象,還有對遙遠宇宙的無限遐想。通過天地對話,能夠激發(fā)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精神,進而點亮他們的科學夢想。
“天宮課堂”展示的是夢想,彰顯的是國家實力。一堂科學課,無疑也是一堂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課。當前,我國是除美國外唯一一個進行過太空授課的國家。從“嫦娥”探月、“長五”飛天、“天問一號”成功著陸,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國的科技發(fā)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開拓創(chuàng)新、永攀高峰的拼搏與進取。而蘊含著得天獨厚豐富教育資源的中國空間站,正為無數(shù)中國青少年打開思想的天窗。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一堂堂“天宮課堂”,正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向浩瀚星空不懈探索的夢想種子。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3
“天宮課堂”第三課,10月12日下午正式開講,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新教室”問天實驗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毛細效應實驗,最細吸管開啟“倍速模式”。
在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下,陳冬用一個小實驗展示了流體現(xiàn)象的天地差異。
他將三根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同時放在水中,最細的管子內(nèi)液面飛速到達頂端仿佛開啟了“倍速模式”。
一顆小小的鋼球讓水球變“懶”。
劉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噴出空氣時,水球的震動很激烈,在水球內(nèi)加入鋼球后,以同樣的力度沖擊,水球的振動幅度變小了。這是怎么回事?
“很輕松!”劉洋用2米長的'吸管喝到果汁。
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長,要很費力才能喝到飲料,而在問天實驗艙中,劉洋用2米長的吸管不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還表示“很輕松”。
微重力環(huán)境下扳手居然會“掉頭”?
陳冬將空間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轉(zhuǎn)后,扳手居然會自己翻身,時而頭朝上,時而頭朝下,反復不停。更為神奇的是當他將兩個扳手同時旋轉(zhuǎn)時,它們展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轉(zhuǎn)姿態(tài)。這個神奇的現(xiàn)象是誰發(fā)現(xiàn)的?
太空科普課上,航天員還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課期間,航天員還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
宇宙浩瀚,探索無限。“天宮課堂”下一課,不見不散。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4
浩瀚的宇宙,蒼茫的太空,神秘得令人神往。對于太空,我們有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課堂采取了天地協(xié)同的.互動方式,由航天員王亞平老師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老師擔任助手,翟志剛老師攝像。三位“太空教師”為我們生動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老師們?yōu)槲覀兩钊霚\出地講解了實驗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了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微重力環(huán)境下太空“冰雪”實驗實驗。這一幕仿佛發(fā)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飄在半空中,王亞平老師用一根小棍點在液球上,球體瞬間開始“結(jié)冰”,幾秒鐘就變成通體雪白的“冰球”。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這枚“冰球”摸上去是溫熱的。看完實驗,我感覺非常驚奇,于是我查閱資料,了解到太空‘冰雪’實驗實際上是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jié)晶的過程,過程當中會釋放熱量。這個實驗的“玄機”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體粉末,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提供了凝結(jié)核,進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鈉晶體。
太空課堂,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我們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引導我們積極去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5
“太空級”名師授課,零延時空中課堂!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xù)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演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并介紹與展示空間設施。
太空“泳雪”實驗演示了失重狀態(tài)下的飽和液體結(jié)晶,將水擠出,只見一個圓圓的水球漂浮在空中,加入飽和液體開始逐漸變白。看到白的,大多數(shù)人會想到冰雪,但是摸起來實際是熱乎乎的。
液橋演示實驗中,在一塊透明板上粘一滴水,再在另一塊板上滴一滴水,將兩張板子合到一起,水也融合在一起。再向兩邊側(cè)拉,足足拉了六七厘米,看起來就像一座橋。而在陸地上只有0.5厘米,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水油分離實驗中,王亞平將手里裝有水和油的瓶子搖晃,油和水竟然融合了。而在陸地上,搖晃后會逐漸分層,這是為什么?接著葉光富將小瓶系在繩上做圓周運動,通過離心力的作用,水與油又分離了。
太空拋物實驗,派上了頂流冰墩墩,被當作拋物實驗中的“物”,沒想到冰墩墩也有這一天,被人來回扔。冰墩墩在被扔的過程中,它沒有掉到地上,而是在原方向做勻速運動。至于實驗設備,一看就是高科技,價格絕對是天文數(shù)字!
未來屬于我們,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國不斷追求的航天夢!我們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努力學習,強身健體!為航天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6
“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生動的太空科普課。
三位“太空教師”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空間站的工作和生活場景,還向?qū)W生們演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的物體運動、液體表面的張力等等現(xiàn)象,詳細介紹了實驗背后的原理。學生們也可以向航天員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這樣天地協(xié)同的雙向互動讓我們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滿足了對于未知空間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亞平作為神舟十號的航天員首次進行太空授課;八年后,隨著神舟十三號的升空,中國空間站的設施與運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狹窄的試驗艙變成了寬敞的核心艙,精密的'儀表與照明系統(tǒng)讓課堂更明亮,衛(wèi)星讓我們的太空授課“信號滿格”。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在幾年里得到了跨越式發(fā)展,科技反哺教育,創(chuàng)新推動發(fā)展,科技讓少年們觸及更高的夢想。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從書中的天宮到身臨其境,從畫中的嫦娥到無阻的“天地互動”,沉浸感、參與感滿滿的天宮課堂讓我們對太空有了真切具體的認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夢想。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天宮課堂不僅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飛天”過程中的一次“心靈碰撞”、一次對于好奇心的回應。讓太空課堂成為更多人夢想的起點,這才是天宮課堂的意義所在。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7
《天宮課堂第三課》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天宮課堂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shù),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shù)已經(jīng)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比次,中國航天員們在4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里各種大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寶宙的魅力,更是激發(fā)了無數(shù)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xiàn)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yè)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shù)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豪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zhuǎn)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yǎng)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
伴隨著我們激動的心情,“天宮課堂”第三課定于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此次課堂繼續(xù)采取太空對話的方式進行。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面向全球進行現(xiàn)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xù)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diào)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授課內(nèi)容介紹附后),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前期開展的授課內(nèi)容征集活動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新聞媒體、“學習強國”平臺和載人航天工程官網(wǎng)踴躍建言獻策,不少好的`創(chuàng)意設計脫穎而出,將在此次授課及后續(xù)活動中陸續(xù)進行展示。
觀看這次的天宮課堂,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讓我們在歡樂中學習。同時感受了中國的航天技術(shù)越來越先進,中國的航天員也越來越優(yōu)秀,短短一節(jié)課,勾起了我對于航天知識的興趣,航天夢的種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員身上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向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能,未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03-09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9篇09-18
神奇的天宮課堂作文06-21
天宮課堂學習總結(jié)03-14
小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02-13
天宮課堂觀后感07-05
天宮課堂觀后感08-21
【薦】天宮課堂觀后感12-13
天宮課堂觀后感【熱】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