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觀后感需要表達真實的情感,不能虛假刻意。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1
《幼兒園》是一部記錄片,反映的是幼兒在園里真實的情況,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得當。
記錄片中,有幼兒哭鬧——吃飯——午睡——戶外活動——洗澡——上課——晚休——離園等鏡頭,都有教師參與。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離園”和“洗澡”的鏡頭。
離園時,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第一個來接自己。影片中記錄了一個幼兒從開始放學到最后自己一直是一個人默默的等待著,手里拿著自己的小書包做在陽臺上可憐巴巴的望著自己的父母可能來的方向。然而,老師卻一直沒有出現在鏡頭之中。我認為,在放學后應該用一些非集體性質的小游戲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如:玩搭積木——插塑等,讓幼兒感覺不到等待自己的父母是那么的無聊,看到別的小朋友走了會那么失望和傷心。這樣玩自己的.能很好的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從中得到樂趣。
其次,是給幼兒洗澡的鏡頭。一保育員坐在淋浴一旁的凳子上,幼兒在一邊排著隊等著自己被“虐待”。依我看,在著里我們可以放一些小玩具(防水),浴室環境也可以稍微裝飾一下,可以讓幼兒自己坐穩了洗澡,在玩樂中洗,靜靜地一個或兩個小朋友一起相互幫助,洗完后讓老師檢查,看誰洗的最干凈,最符合老師的要求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洗澡,而且還可以得到樂趣等體驗。
我認為對于幼兒而言最重要的是教他們怎樣保護好自己。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身上負著的不僅只是教育兒童,還好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從實際出發,把努力落到實處,讓每一個幼兒都學會自我保護,關愛他人。
清楚地記得,影片最后打出了這樣的一行字:“畢業第二周,袁老師產下一男孩,三年之后,她的孩子也會上幼兒園……”仔細品味一下這段文字,不禁陷入沉思。這充分說明了,一名幼兒教師對幼兒的重要作用,以及對這一代一代的人的深遠影響。
時代在變,人在變,環境也要改變。我們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也要不斷改變,不斷吸取新鮮血液。要結合社會的需要,幼兒自身的需要,把工作做到實處,不要只打個“花架子”!要有真學識,才能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所以說,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是不容小視的,我們要加油!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2
看完后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與懷念。是啊,這就是曾經的我們。在那一個個幼小的兒童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回憶。雖然少不了離別的淚水,在剛開始進入如此一個陌生的環境的是多么無助,在掙扎中看著父母離去的背影,面對周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陌生面孔,就只有停不住的哭泣聲相伴。
可是,這段時光是人生最美也是人生第一寄居的場所。它是一個給人開始脫離父母的鍛煉機會。
是的,在這里我們沒有父母可以依靠,沒有人會喂我們吃飯,沒有人幫我們穿衣服,穿鞋子。我們開始靠你自己去實踐它,或許剛開始并不是那么順利,可能我們會哭泣沒有人幫忙,可能我們會失去了耐心,可是慢慢的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幼兒園讓小小的心靈開始獨立。
幼兒園同時也是開啟我們啟蒙之路。我們同周圍的和自己一樣還是剛擦完淚水的同齡人齊口同唱兒童歌謠,同跳著幼嫩的舞步,學習看似簡單可在我們看來卻需要花費我們大把時間去磨練的阿拉伯數字,拿著畫筆開始我們人生的一場色彩世界。我們在其中收獲或多或少,()卻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
在這里,我們感受到與同齡人嬉戲的快樂。我們和恕不相識的同齡人成為了朋友,我們彼此描述著彼此的父母,我們彼此告知自己所知道的,我們同吃著一碗飯,可是那時候的我們卻彼此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友情。直到畢業我們沒有像現在一樣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當我們真的意識到時,它已經遠去了,再也無處可尋。那時的簡單是再也不可能重演的了。
當多年后,我們去重尋那個曾經庇護過我們童年的幼兒園時,或許建筑依舊,可物是人非了。當我們再看到那一個個新的幼小面孔時,眼眶不禁濕了,在他們身上看到曾經自己剛開始到這里的恐懼,可是又是那樣純潔、單純。踏入幼兒園,每到一個角落十幾年前的一幕幕又在眼前上映著,不知不覺得仿佛自己回到了過去,可是猛得又被拉回了現實。
人生是如此匆忙,就連回憶也不允許自己久留。所以,從這一刻起就抓住它吧,被再讓自己僅僅活在回憶中了。
【紀錄片幼兒園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作文01-08
紀錄片文案11-11
紀錄片觀后感01-06
圓明園紀錄片觀后感04-18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01-17
《信仰》紀錄片觀后感06-21
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07-31
雷鋒紀錄片觀后感09-25
國寶紀錄片文案01-07
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后感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