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1
太陽系的太陽急速膨脹,眼看太陽即將爆炸,人們該何去何從?
原計劃的運行軌道,地球對于巨大無比的木星來說是極其微小的,受到木星的影響,地球一半以上的轉向發動機都已全部熄滅,如果不及時發電,地球便會撞擊木星,“砰”——化為烏有……
但當大家將發電機全部開啟時,一切都晚了,地球與木星近在咫尺,人們幾乎失去了希望……
正在此時,國際會議秘密決定,改變原有計劃,放棄地球,放棄那13億人類,施行“火種”計劃。
我對這個決定痛心不已,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地球,我們人類的母親,孕育了人類文明,養育了“世界”這個大家庭,如今,我們卻要丟下她?
在人們沒有希望之時,劉啟想到了一個辦法,“點燃”木星,一個大膽的`想法,卻是可行的的方法。是啊,此時此刻,又談何大膽與否,如果不這樣,那將失去多少無辜的生命,為了地球,為了全人類,我們一定要試試!
“點燃”木星的目的是讓木星將地球推出木星的巨大引力范圍,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終于,人們團結一心,手動點燃發動機,將發電機朝著木星噴去,我內心無限激動,可事與愿違,噴射的火柱距離引爆木星的位置還剩下500公里,正當大家以為要失敗了,劉培強,劉啟的父親不屑一顧,為了自己的孩子劉啟,為了地球,將太空站沖向火柱,爆炸之后產生的火焰直逼木星……
霎時間,無數火球撞向地球,強大的沖擊將地球送出了木星的強大引力范圍,地球開始了“流浪”!
看到這里,我不禁熱淚盈眶,這便是人情,一個神圣而神秘的東西……
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2
相信大家都看過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寫這部電影的作者是劉慈欣作家。
整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因太陽內部的老化,而即將毀滅。人類和地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海嘯、地震等接踵而來,人類的總人口數也銳減了一半。地球表面因太陽的消失,到達了零下85攝氏度左右。人們無法在地球表面生存了,各國人民團結一心,建立了地下城,建立了繞著赤道一圈的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想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去另一個新的行星系。而在逃離進,遇到了種種困難時,人類表現出了大無畏犧牲的精神。
看這部電影時,我淚流滿面。想到電影中的主人公,為了地球上的人類,和孩子分離十幾年。最后,為了救人類,為了逃脫木星的引力,而撞向木星的'那一剎,讓我肅然起敬。地球,真的需要我們來愛護。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幾個月杭州的下雨天,從11月下旬開始雨一直下個不停,現在都2到月底了,雨還在下。我在想地球是不是也要脫離太陽系了。因為下雨天,流感病毒也變異了,變得可怕多了。杭州今年得流感病毒的人特別多。看,我家就有兩個,老爸老媽從1月中旬得了流感病毒,整天咳嗽、偶爾還發低燒,到現在才剛剛好點。連過年都不安心,三天兩頭的去鹽水。這都是空氣太差,一直下雨,沒有太陽造成的吧。沒有太陽,衣服都曬不干,人也會得抑郁癥。天氣預報還說,這個雨會一直下到3月底。“天哪!”這還要讓人活嗎?
我最近不時地想:“是不是人類沒有好好愛護地球,地球生氣了,讓極端天氣的頻繁的發生。”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從電影中看到的情景,也會發生呢!地球從此也流浪了,我很害怕。
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3
縱觀《流浪地球》全片沒有發現一個美國人。
疑似美國人是那個人工智能慕斯,而且還是一個疑似反面的角色設定,當然“他”是在執行控制中心的指令,但依然不能擺脫設定的反面角色,最后的下場當然也不好。
以往的美國科幻大片,比如《獨立日》當然是美國以一國之力,帶上盟友,其他小伙伴吊打外星入侵者,用計算機病毒讓外星艦隊癱瘓,用核彈轟擊外星航母,最后取得勝利,現在來看硬傷無數,硬是把能跨越河系航行的文明拉到和地球一個水平,這個不提也罷。還有很多科幻片,外星科技起碼是能星際航行的文明,居然被熱武器或者人類的最大殺手锏核彈命中,而美國人每次都無一例外的是主角,其他小伙伴能做做下手已經是給足面子,但這一次《流浪地球》里沒有明顯的美國人。
有中國人,俄國人,泰國人,以色列人,日本,韓國等等,不細數了,這一次中國人是主角,不論是領航號空間站,還是杭州中心等名稱都讓人熟悉而親切,這一次靠的不是個人英雄式的里外狂瀾,也不是傻傻的設定,更不是用白癡的外星文明設定來獲勝,而是靠全體的智慧和力量,這一次沒有美國人。
全片都是協商,協作,集體,集群,共同體,人類到26世紀本就應該是一個共同體,聯合國應該升級或者已經消失,而由共同體聯合管理,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得到全面的釋放和集成,合力效果遠大于某個國家一家領導。也有幸才能讓人類度過這天地巨變的浩劫,這一次沒有美國人。
這是一次開始,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后一次,我相信,從此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幻片中出現沒有美國人的.情況,世界是全世界的,少了美式的孤膽英雄還有東方市的集體主義,還會有很多有趣的組合和嘗試,這世界少了誰都會照常運轉,只是這一次美國人缺席了。
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4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太陽正在急速老化,一直在膨脹。再過1000年,太陽就會把整個地球吞沒了。
為了生存,人類決定要把地球從太陽系移走。于是,就在地球的一側安上了轉向發動機。在移動地球的過程中,人類制造的巨大發送機出現了故障,氣溫直線下降到了零下八十一度。因為受到木星的引力,地球差一點就要撞上木星了。
為了不讓地球與木星相撞,劉培強、劉啟、王磊和韓朵朵等人團結一心,通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拯救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我非常喜歡里面的兩個人物:劉啟和劉培強。
劉啟最讓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他那永不放棄的精神了。每當他遇到困難時,他并不是往后退縮,而是想方設法的去解決它。每一次他做出的選擇都是關系到自己的生死,可是他每一次都沒有害怕過。我想到我平時寫作業時,稍微難一些的題目我就會忍不住想去看答案。看到這里,我想:以后我要學習劉啟,學習上要不怕困難,有了困難要迎難而上。
劉培強是一名在空間站工作的航天員,他在地球危難的最后時刻挺身而出,雖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他這種對人民對社會的博愛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學習。
這部電影也給人類提出了警示:作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家園,要講衛生,不要亂扔垃圾;要節約用水,不要隨意浪費;要珍惜地球上的一切資源。不要真的有一天讓地球變成一個流浪的孩子。
總之,我學得這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是給了我許多關于現實問題的啟示,我覺得是一部非常值得人們去觀看的電影。
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5
《流浪地球》是科幻片,是中國現代科幻片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居然看得人熱淚盈眶,這是什么梗。
《流浪地球》中劉培強駕駛領航號空間站撞向木星大氣層,引爆了大氣球從而推動了地球加速逃離木星引力。
劉培強的岳父,我們親切的達叔,哦!現在應該叫達爺扮演的高級駕駛員最后選擇犧牲自己,把希望留給孩子們。
人工啟動行星發動機,裝填火石,工程師快速思索,人類的感性和靈機一動在此時與理性結合,沒有一次錯誤,也不允許出錯,一次搞定,含笑而逝,人生巔峰即終點,人生如此不遺憾啊。
電影中許多救援隊犧牲了,最后的完成率是71%,那么就是說29%的.救援隊沒有完成任務,也就是半路犧牲了,這些人的犧牲在我們看來都化作了數字,但他們的努力和拼搏不應該只是數字,努力而失敗和放棄希望是不同的。
這一次選擇犧牲的人有中國人,印度人,俄羅斯人,韓國人,日本人或者其他國家人,這一次犧牲是全球人的犧牲,地球人因此損失慘重,然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惟其如此地球才有希望。
面臨天地浩劫,以往的外形入侵,史詩級的大洪水,再到大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就顯得小兒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當面對天地偉力,傳統的超人,核彈顯然不夠看,這時候需要人類攜手解決,團結一致,靠的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舉全球的力量辦大事,搞大事,但總有人要犧牲,總有人要舍棄個人利益和小集體利益,不再以某國為中心,更不以某國的利益為重,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每一個普通人做出的犧牲都仿佛一個個的火石,火種點燃了發動機,推動地球前進,到達下一個伊甸園。
【最新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07-19
流浪地球觀后感06-24
《流浪地球》觀后感04-14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3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2-22
《流浪地球》觀后感02-03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1-15
《流浪地球》觀后感(通用)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