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埃及王子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埃及王子觀后感范文1
《埃及王子》的序幕從此拉開了,摩西出生后,她的母親不忍心丟棄,就藏了三個月,之后因為藏不住,就用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他放放在里頭,擱在河邊,河水將他帶到法老女兒洗澡的地方,法老女兒就養了她,給他起名叫摩西,一個希伯來人就這樣長成為一個埃及王子,也是日后神賜予摩西力量讓其帶領苦難的以色列人的領袖。
鼠標把電影拖到最終,是我最喜歡看的地方,摩西帶領著二三百萬以色列人浩浩蕩蕩到了紅海邊,后面卻是法老心剛硬,又率領特選的戰車來阻止以色列人。
這樣,神跡又一次顯現。動畫生動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以至于每次看都異常震撼。
從《圣經》上看過幾遍《出埃及記》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過紅海,還有神在埃及施行的.種種神跡。然而最讓我不解的卻是以色列人經常看到神在他們中間施行大能,他們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萎靡退縮,怨聲四起,質疑摩西,質疑神為他們所作的一切。
可是那里讓我認識到人原先都是軟弱的,實際上以色列人就是鏡子中的你我,我們總是口上稱謝敬畏神,心里卻經常悖逆神。神將那“流奶與蜜的迦南地”賜給我們,當有暫時的利益在眼前的時候,我們就好像不認識他一樣,順著自我的意思做。就如以色列人看到埃及法老又追來時,前面是紅海,后面是追兵,他們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什么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
是的,如果以色列人回去,照樣干他們的苦工,一輩子充當奴隸在埃及王法老的統治下,有吃有穿有住,沒有尊嚴的活著。就是所謂的對現實妥協,被眼前的利益以昏庸的心所蒙蔽,重要的是虧缺了神的榮耀,可是神從不忘記他與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約,因為他是信實的神。耶穌,不管我們對他如何漫罵唾棄,他卻一向不停的用愛來感動我們,一向不放手,就像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不管他們如何埋怨,如何悖逆,神都沒有放手。
埃及王子觀后感范文2
在片頭8分鐘的音樂之后,呈現出的是美國西部電影追逐的場面——摩西和其兄弟拉美西斯一齊駕馬車狂奔的過程,整個畫面包含很多中景、特寫、運動的推軌鏡頭、由動作劃變剪切銜接而成,雖然視角的切換和快速的剪輯帶來了一些振奮人心的視覺效果,可是比起2年后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在魁地奇杯的追逐賽的鏡頭語言,就顯得沒什么新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摩西在得知自我身世的時候,閉上眼睛做了一個夢,夢的開端是畫面中摩西睜開雙眼,這個夢有點像一個獨立的篇章,是由埃及藝術中墻上的壁畫組成的。埃及畫家畫人物的方法很像我們的兒童畫法,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從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現出來。比方畫人的頭部,面孔畫成側面像,眼睛卻畫成完全正面形,人體的上半身畫成正面的,而從腹部向下的兩腿卻畫成側面,直到雙腳都是側面形。由于那些人物都沒有透視感,很多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這個夢境畫面感十足,用壁畫做載體的創新的表現的方式無疑是整片中的“神來之筆”。一幅幅靜態的畫面接連起來,靜默的由摩西的身世開始表達——當埃及法老將希伯來人視為奴隸下令奪走他們的孩子,西伯拉人悲慘的命運接踵而至,摩西的`母親抱著摩西東躲,無奈下將其寄托在一葉扁舟中,期望神能夠這個出生卑賤的希伯來男孩,而摩西那么以“存在的隱形人”身份觀看著自我的身世過程。從畫面中墻壁的二維平面中,原本平面化的靜止的圖像在面與面上運動,鏡頭跟著這些精致的移動壁畫以不一樣的視角,不斷地穿梭在墻壁、天花板上,如同在高空飛行,呈現出的空間運動感造成了綺麗的視覺效果,配合節奏緊湊的背景音樂,在營造了視與聽的完美結合的效果的同時,打造了“套層構造”的故事歷史背景。在西班牙電影《睜開你的雙眼》中,男主角不斷的睜開雙眼,卻回到越來越不真實的世界。《埃及王子》的這局部很好的運用了動畫電影的畫面優勢,展示出一曲同工的夢幻和藝術性。
【埃及王子觀后感】相關文章:
《埃及王子》觀后感12-01
《埃及王子》電影觀后感08-03
埃及王子電影觀后感12-03
埃及王子觀后感(精選15篇)07-27
埃及王子觀后感15篇11-26
《埃及王子》觀后感15篇12-02
埃及導游詞06-07
《埃及的金字塔》說課稿01-12
埃及金字塔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