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穹頂之下觀后感 1
“在人們沒有發(fā)現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边@是柴靜在紀錄片《穹頂之下》中對于霧霾簡介中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我進入了一個了解霧霾的世界。
對于霧霾一向是一無所知的我,這一次將它了解了個底朝天。
柴靜將兩個主要導致霧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禍首:煤礦和汽油。中國人自從進入銅器時代后對于煤的使用是日益頻繁,到了鐵器時代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科技發(fā)達的此刻,煤,始終是人們賴以使用的礦物,然而好礦會越用越少,而劣質礦則會變得多了起來,對于劣質礦物人們采用洗煤的方式讓它們變得“干凈”,但許多人都想跳過這個燒錢的過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導致燒出來的黑灰變得更多,當這些東西進入大氣,就成為了霧霾的主材料。
當然汽油也是一個導致霧霾加強的主要原因。許多不達標的車在不安裝尾氣過濾器的情景下連夜奔馳,導致空氣被嚴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揮發(fā),以及人們的過度用車讓霧霾變得如此囂張。
不僅僅如此許多工廠也以身試法,做許多法律上不允許的事,然而這一切是為什么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人類自我。
就拿煤礦的事來說,許多老板為了省錢而不洗煤,也為更快的賺到錢,讓下一批煤盡快的給他賺錢,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質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許多礦廠老板更是很多的將劣質的褐煤送到其他老板手里來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們自食其果的一個例子。
汽油也是一樣,任何一輛被查出超標的車都不愿意裝處理器,都是一個理由:省錢。就為了省錢所以買假車和國四的標來瞞天過海,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穹頂之下》所要告訴我們真正的東西。
“在空氣中我聞到了錢的味道!边@是柴靜在節(jié)目里的一句原話,為了錢中石化提高石油價格,降低排放標準;為了錢煤礦廠老板拒絕洗煤;為了錢卡車司機拒絕裝過濾器;為了錢那些造假車的人以身試法;為了錢所有這些可是環(huán)境變化的人,最終拉著我們與他們一齊吃他們種下的苦果。所以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霧霾,而是自我。
穹頂之下觀后感 2
花了104分鐘,看完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吭谝巫由稀
作為一個二十一歲的大學生,看完這樣的紀錄片沒有感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還是一個感性之人。感性之人關注的當然是感性之事。
柴靜是本著一份作為中國公民的道德良心,更是作為一位母親的一種關愛孩子的天性。我國許多城市的霧霾現象普遍嚴重。當然,我并沒有像諸多網友所說的感到恐懼與對生活的無望。對我而言,深深地更是一種憤慨。真的很是生氣。
中國的霧霾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不可救藥的。作為一個感性之人,我更想說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原,習相近。當然,照這種情景,茍不教,性乃遷是不可置疑的。
我不由的笑了。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社會,更甚至到一個國家,為什么要將本來真善美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毀壞,直到面目全非的時候,到危害到自我的那一瞬間,才氣急敗壞,焦躁,煩惱。看著那一個個應對著全國甚至全球的觀眾時的那種語無倫次,也能夠說是“胡言亂語”時,我感到了一種悲哀。人性的悲哀。
我不想用數字與生硬的理論來論證哪兒的霧霾的指數是多少,更不想在這大談霧霾的危害有多少。這些誰不明白?既然能以環(huán)境為代價,以自我的下一代的生命來做賭注去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就必須懂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如果沒有柴靜去做出這個《穹頂之下》,我想,還有多少人連自我親手造成的局面都不敢承認。人,就是這般虛偽。
為什么當應對面去交流的時候會冷言相待,而當手機這個冷酷的機器出此刻面前時卻唯唯諾諾,霎時間就懂了很多,做了很多。電子產品是人類自我創(chuàng)造的,到頭來卻又控制了人類自我!芭`”依舊是存在的。只可是,人類這次,是心甘情愿做了奴隸,還是漸漸地,連我們自我都不明白的情景下呢?
我向來是不喜歡用冰冷的.數字與空洞的大道理來解釋任何問題的,在這個問題上我依舊選擇了人性。
陽光是最為完美的實物,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糧。東西不在陽光下運用的話或是發(fā)霉,或是干燥無生機。我想,我們也許,當然也是因為沒有在陽光下公開地來曬一曬自我,手中的活兒也發(fā)霉了,因為,我們早已經發(fā)霉。
柴靜說,她永遠關注著藍色的地球,即使是活著,還是死去。因為,這一生一世,都有著我們愛的人以及愛我們的人延續(xù)下去。
人性,因為我們擁有,即使以往?墒,擁有過就是擁有過,他還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那有一個永遠鮮活的種子。因為,我們終究叫做人。
陽光甚好,去陽光浴,你約嗎?我想,你會答應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 3
分兩次看完柴靜《穹頂之下》,這個山西老鄉(xiāng)為空氣清潔做的具體工作,包括作為資深記者對事情的影響,應當說正能量是巨大的。在每年一度的兩會之前,如同把一塊巨石拋向這個前行疲乏進而經濟轉型的社會生活中。也或者說是大河涌動之中的拋下一枚深水炸彈,激起的浪濤足以撼動一些既得利益者和習慣勢力。但愿在國家制定政策法規(guī)的層應對解決污染有所推動,有所提高。
生產力的發(fā)展,給了人類影響自然的無限可能。對物質進一步需求和貪婪,使人們誤入歧途。其實人們的生存條件,無需那么多的能源和自然的消耗。在原始的小農經濟下,人們的需求無非是溫飽要求的一點食物和衣物,簡單的洞穴或房舍。人類的智慧和思想寶庫能夠毫無限制地增長,而對于堅持生命和思考所需的物質,不管變換了多少花樣,升級多少代,用以供給給生命的能量永遠是那么一點就足夠。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老祖宗早就有人身體力行,如同那些此刻仍然在深山中修行的隱者,不管出于哪一種思想淵源,對物質的需求都降低到最原始的狀態(tài),追求的無非是精神上的成就和滿足,恐怕這是人類禮貌下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面臨的問題。
我的博客以“有限的物質和資源,無限的生活和內心”表達了最初的這種心境。身心相得益彰的健康之路,才是個人幸福安寧的途徑。貪婪會帶給人們心靈深處的不愉悅,人們會越來越多地感覺到,物質的富有、財務的自由并不會完全對等地賦予自我精神上的愉悅。假如沒有思想智慧和文化藝術上的跟進,再多的財富和享受,也不能換來心靈的寧靜和歡樂。
霧霾的構成,事實上是人類對煤炭和油氣等能源的無節(jié)制消耗造成的,這種社會發(fā)展趨勢正是由于人們對于物質無休止的追求造成。所謂的身外之物,即荷載人們思想和智慧的身體之外,極大豐富的商品,林林種種的物資,這些看似完美的東西,都是對自然和能源無限索取換來的,而這些所謂好東西并不都是我們必須的。就像華麗繁復的包裝下頭,我們需要的只是某件東西本身一樣,決不能做買櫝還珠的蠢事。
生產力和科技水平達不到的時代,對自然和能源的索取受到客觀制約。而今科技和生產力的發(fā)展提高,人類對賴以生存的地球漸入無所不能的境界。這種趨勢中人定勝天的豪情難掩人類顛覆自我生態(tài)的幼稚,是人和自然相處中必將邁進玉石俱焚的誤區(qū)。老祖宗早就有天人合一順勢而為的`自然觀,即便是今日,在這種危機來臨之前,仍然有人對此提出思考和預警。對于節(jié)能減排,一切的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的困惑難道比人類自身生存都重要嗎?回答絕對是否定的。
從小我來講,節(jié)能減排是一種修行。降低個人的物質欲望,不要求人人都去大山中修行,只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就如片中提倡的,少做一些對環(huán)境不利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節(jié)能減排的事,就是善莫大焉。而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那就需要一種共識,我們需要的不必那么多,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升級版的小農經濟,或許是片中提出的在放量增長的過程中,把節(jié)能和減排做到極致。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是思想和智慧、文化和藝術的無限發(fā)展和繁榮,那些應當剔除的物質增長,應當像毒瘤一樣舍棄。就像應對霧霾和諸多生存問題時,我們有本事想出解決問題的法子,這才是人類能夠舍棄物質包袱困擾,依靠智慧繼續(xù)前行所需要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 4
網絡此刻正熱播柴靜的演講—《穹頂之下》。這是一次演講,可我,卻像是看恐怖片一樣。中國的PM2.5的濃度是歐盟的20倍!中國的煤開采量比全世界加起來還要多!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數字是真的嗎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們此刻其實像是生活在一個高濃度氣體實驗室里!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國的煤會用到每年40億噸!可是,我屈服了。那科學家算出的一個個精確的數字使我屈服了;那一個個權威級的驗證使我屈服了;那日日夜夜的霧霾使我屈服了!
霧霾中,有一種極為恐怖的物質——PM2.5、它的“同伙”有很多,多環(huán)芳烴、砷、各類重金屬等等,個個都能至人于死地。就連號稱“體內清道夫”的巨噬細胞都無可奈何。PM2.5會對人體造成各種傷害,免疫力下降、喘可是氣來、引發(fā)各種炎癥……令人提心吊膽。你們難道不感到恐怖嗎
你可能會想:為什么僅有中國有嚴重的霧霾其實都是我們自我造成的!你猜猜中國每年用多少煤40億噸!這是什么概念簡單地說,是比全世界的用煤量還要多!你想想,能不造成霧霾嗎并且中國的油也用得很多。并且很多汽車都是沒有任何處理設施的。而這些汽車占全部車輛的排污量的99%!這是多大的污染啊!更可怕的是,煤與石油能夠產生化學反應,使污染更大!就連外國的人們都會認為:中國治理霧霾,就得從煤油時代,演變成油氣時代!
如果繼續(xù)下去,污染會傷害到每一草一木,傷害到每一寸土地!人類啊,醒醒吧!要這樣下去,我們將在污染完每一寸土地之前用光所有的資源!而人類的.最終的一種資源將是人們的眼淚!那么,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的將是什么一個枯黃的地球一片的荒涼的土地那樣,后代將生活在一個什么都沒有的星球上!我們中間無數人在不停地破壞著地球。為的是什么不錯,就是錢。然而,在未來,錢有什么用錢能買來新鮮的空氣嗎不能。能買到森林和海洋嗎不能。能贖回當初人類犯下的滔天大罪嗎更不能!
也許你會認為,治理霧霾離我們太遙遠。那不是環(huán)保局的事嗎不,治理霧霾并不只是由環(huán)保局來做的。你瞧瞧,我們只要少開車,多坐公共車;每逢過年過節(jié)我們不燃放煙花爆竹;生活中減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就餐;去超市購物,自備購物袋。其實,只要從你我從身邊的每一個小的點點滴滴做起,加上國家的環(huán)保法。我相信藍天、白云會天天來到我們的家園。
我們天是那樣的藍,那樣的美。我也期望,她能永遠地藍,永遠的美。而這,是需要每個人的力量的。同學們,讓我們齊心協力,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一齊拯救美麗的地球吧!
穹頂之下觀后感 5
或許你們并沒有看過《穹頂之下》,又或許你看過《穹頂之下》,卻不把它當回事,將自我置之度外。那么,我將告訴你一個令你震驚的消息:全年有50萬人死在大氣污染之下。聽到這可怕的噩耗后,難道你還會認為大氣污染只是一個人造成的嗎我確信,你們還會懷疑,那就讓事實來說話吧!
今日,我想讓你們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東,上海這些城市的鋼鐵產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強。異常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頂之下》中,主持人問一個小女孩:“你看到過藍天和白云嗎”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藍天只看見過有一點點藍的”到了那里,你們心中都想問:為什么那里會看不見白云和藍天呢罪魁禍首就是——大氣污染。原因是:鋼鐵廠中有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氣中,造成PM2.5的“誕生”過快。導致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可能會產生霧霾。霧霾遮蔽了藍天與白云,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中國。你們不妨想一想唐山人們生活之艱辛,每一天看著塵土飛揚,霧霾蓋天,他們?yōu)榱松嬗植坏貌豁斨@令人憎惡的霧霾。而霧霾的“父母”不正是人類嗎此刻人類是在自食惡果。
我們必須從此刻開始,珍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將它們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為君之道。要從長久的方面去研究問題,不要只顧著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蒼生所依懶的世界。生命僅有一次,莫讓利益害了自我,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護環(huán)境,我們何愁見不到藍天和白云呢!
穹頂之下觀后感 6
剛剛看完柴靜關于霧霾調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里不停環(huán)繞,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個片子之后這么急切的想說一些話,因為這與我們的生活真是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說的:同呼吸,共命運。
霧霾是這幾年才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并且?guī)缀醭蔀榱松畛B(tài),可是這個生活常態(tài)正常嗎?不正常,因為這是以我們的生命健康為代價的。我家住在武漢三環(huán)的位置,在十幾年前剛剛搬來的時候我記得晚上還可以看見星星,那真的是滿天的繁星,當時的我沒想到的是這居然在現在看來是多么的奢侈。武漢在十幾年的時間發(fā)展的很快,但是發(fā)展得代價是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現在走在武漢的街頭,到處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飛揚的塵沙,我們走在路上必須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這樣我們仍然會呼入大量的灰塵,而這些都是能夠誘發(fā)肺癌的因素,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發(fā)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們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霧霾發(fā)生的時候我們都在祈禱趕緊來一陣風將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還會有下一次,霧霾已經不是偶發(fā)事件,它仍會頻繁的發(fā)生,而且還是一個開始。
穹頂之下觀后感 7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著城市濃厚的煙霧的同時,又有多少的黑暗潛伏在深處。每天周而復始地吞吐著骯臟的空氣、呼吸著渾濁的灰霧、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躍的同時,我又是否為自己擁有過某一片藍天而慶幸呢?以前我是多么沒有環(huán)保意識,認為“環(huán)保”這個詞太大、太空,與自己又有多大干系呢?
當下中國的環(huán)保面對現實的道貌岸然,無力的狡辯與推卸之后,又何嘗不是大國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可持續(xù)的矛盾呢?飽覽了太多的山清水秀,我何時把目光投向過重工業(yè)基地下的滿目灰塵?也許我真的沒辦法改變太多,但我可以從點滴小事著手,踐行環(huán)保理念,做一個環(huán)保之士。
曾經知名的央視記者柴靜因為《穹頂之下》的演講重新回到公眾面前。本該在一國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環(huán)保部門卻在中國處于尷尬境地,被視頻中的某一個老板稱為“有義務沒權利”的機構。一句戲言,卻道出了環(huán)保部門有心無力的'處境,有的人甚至打出了“經濟與環(huán)保不可兼得”的旗幟,然而事實呢?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
柴靜為了孩子,為了一家人,為了這個愈加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站了出來。我們?yōu)槭裁床徽境鰜砑尤脒@一場利人利己的環(huán);顒又心?茫茫宇宙之中,可只有一個地球啊!
穹頂之下觀后感 8
看了《穹頂之下》之后,這種真實的情節(jié)我的心非常震撼,聽到這些令人不可相信的數字使我的.心顫抖這是多么可怕的一個世界,我們天天生活在這個充滿pm2.5的世界中,為自己感到可悲,為什么我不能改變這些,盡自己s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雖然那很渺小,但是至少有幫助,可我自己看到這些現象,沒有去阻止,我非常內疚,看了這個事件后,我非常心寒。
我非常希望國家政府能采取措施抑制情況的惡化,更希望我們自己能夠以身作則,保護環(huán)境,為什么那些企業(yè)家只重視利益,環(huán)境又何嘗不重要,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懼怕,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更應該保護好自然,pm2.5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敵人,我們應該攜手與他們拼搏。
這件事情讓我們認識到了pm2.5的可怕,環(huán)境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對此重視,我為人們污染環(huán)境這種行為感到可恥,工業(yè)的發(fā)展程度更加重要,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綠,我們的世界將美麗無比。
穹頂之下觀后感 9
小小的PM2.5居然會引發(fā)人體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臟的各類疾病,它是我們隱形的敵人。面對敵人的強大勢力,僅靠我們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們能夠做的也許只是從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將霧霾帶來的危害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這樣才能共同抵抗這個“強敵”。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我們可以想想,在休閑時光抬起頭來看看,有多久沒有看到過藍藍的天。我們幾乎都可以說出“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這樣的話,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夠做到呢?我們需要新鮮的空氣,藍色的家園,我們不想再看到污濁的氣體飄蕩在空中,不想讓地球籠罩在霧霾之下不見天日,我們可以和柴靜一樣對自己身邊的惡劣環(huán)境做出抗議,盡到我們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向上抬頭,所見之物,便是穹頂,它就像一層保護膜,安詳的覆蓋在地球的`上空。柴靜作為一位母親,用她的視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霧霾,她的所想所問。她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這場“白色災難”。……這真的觸目驚心!
穹頂之下觀后感 10
今天,我和媽媽在家里,看了關于柴靜的《穹頂之下》,講了關于霧霾的事情。
在視頻中她說,霧霾在2003就產生了,當時我們并不知道,都以為霧對人類沒有傷害只是自然現象,可我們認為錯了。霧和霧霾是兩種情況,霧霾是沒有清洗過的煤燒出的煙,加油站汽油泄露等導致的霧霾現象。柴靜還說:“如果我們的好煤用完了,我們就要用劣質煤,劣質煤燃燒的'時候有一半可以燃燒掉,另一半則會變成黑煙。”英國倫敦以前也有霧霾,可是在他們的改正下,他們也見到了藍天,白云和星星。視頻上有一位專家說,如果我們在燃燒煤之前,先把煤洗一遍,然后在燃燒冒出的煙就會減少原來的一半,柴靜還親自出去調查,有些地方配合調查,有些地方不配合調查反而還把他們趕了出去。所以我們要努力。柴靜的演講就到這里就結束了。
我們以后要保護環(huán)境,不能燃燒不劣質煤,不能隨便丟垃圾,看到有破壞環(huán)境的人要及時制止,配合工作人員的檢查。我希望這樣做了以后霧霾就不會再出現在我們中國。
穹頂之下觀后感 11
霧霾,對于這個東西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由原中央電視臺記者柴靜的《穹頂之下》,花費了100萬拍攝而成的,她的女兒一生下來就被查有腫瘤,醫(yī)生認為是因為大氣污染。所以,柴靜辭去了工作,拍了這部《穹頂之下》,她提出要環(huán)保,讓天空變回藍色。
但是以北京的.“APEC藍”為例,為什么僅僅在幾天的時間,霧霾可以消失不見——因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頭。其代價是什么呢?那就是幾天的工廠停產。工廠一天竟然可以排出如此多的污染,我們竟要用去那么多煤,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還要高,中國的煤量的確是很多,但我們怎么改進環(huán)境呢?
現在不同了,我們只要看見路邊有任何違規(guī)行為,就能撥打12369進行投訴,讓我們?yōu)楸Wo環(huán)境獻一份力!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改變環(huán)境的,比如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甚至騎自行車,少用塑料袋,盡量不用煤不用劣質煤,少用紙…… “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污染事件”,這些都是我們的前車之鑒。
改善環(huán)境,從我做起!我想這就是柴靜想要告訴我們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 12
自從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我意識到霧霾對我們的`危害,以及空氣污染后,空氣中夾雜著重金屬和致癌物質。
雖然中國用煤發(fā)電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國用煤發(fā)電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因為只有火電能大規(guī)模迅速投產(2年),而且價格不貴。當時天然氣很少,進口也貴。大水電也沒那么多,建設周期較長。核電爭議較大,建設周期也長。風電、光電當時很少,現在突飛猛進,速度冠絕全球,但這兩者仍然只是補充,很難取代火電。一個是規(guī)模小十分之一,一個是發(fā)電小時數少太多,與火電之比大約是1:3吧,兩個合一塊,風光發(fā)電只占火電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況且,水電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電可以是3毛多,核電是4毛多,風電、光電、氣電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沒有儲能條件、電力不緊張的情況下,電網愿意吸納火電水電,而非風電、光電。氣電也就調峰有優(yōu)勢。所以中國選擇用煤發(fā)電。當年用煤發(fā)電可以,但是現在繼續(xù)不可以。
為了我們健康的未來,請各方少用煤發(fā)電,讓孩只看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創(chuàng)造美好的新中國吧,一切為了孩子。
穹頂之下觀后感 13
帶著好奇、壓抑、震顫的心情看完了100分鐘。一個具備專業(yè)媒體人素養(yǎng)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媽媽,花費1年時間,耗資百萬,查找大量翔實資料,尋訪多位專家和官員,并到曾經歷過中國目前污染現狀的多個國家實地探訪,一系列看似聳人聽聞的數字畫面告訴所有人:你我若再不行動,都會死在霧霾里!看完片子我覺得我們還是有救的,但是看到一些人的評論讓我真正感到寒心。他們說,柴靜高齡產婦、抽煙喝酒、開大排量車……一個如此認真的紀錄片評論卻集中在私生活上。
他們一群不做事的人對做事的`人指手畫腳。她本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安靜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她本可以和大部分人一樣忍受著霧霾忍受著相關負責人的不作為?墒撬龥]有,她站出來了,用真實的數據直刺一切腐朽勢力。
就這么一個瘦弱的女子,內心似一片深海,鐵馬銀河,波瀾不驚。面對學術造假,面對上海倒樓,她用良知剝絲去繭,還原真實。你喜不喜歡柴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關心的是藍天還是緋聞,是社會公知還是輿論漩渦。
穹頂之下觀后感 14
今天,觀看了《穹頂之下》令我震撼不已。
在紀錄片中,主持人柴靜帶著一個采樣模出門,24小時后,一個潔白的采樣模變成了一個漆黑的東西,專家檢測里面有15種致癌物質。令人驚訝,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空氣”嗎?簡直就是一種獨特的毒氣,只是人們還沒有發(fā)現罷了。
小小的PM2.5,直徑小于2.5微米,我們肉眼看到的至少是它的20倍,居然會引發(fā)人體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臟的各類疾病,真是令人膽戰(zhàn)心驚。它就像是我們隱形的敵人,面對敵人的強大勢力,僅靠我們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們能夠做的也許只是從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將霧霾帶來的危害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這樣才能共同抵抗這個“強敵”。
向上抬頭,所見之物,便是穹頂,它就像一層保護膜,安詳的覆蓋在地球的上空。柴靜作為一位母親,用她的視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霧霾,她的所想所問。她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這場“白色災難”,讓我們知道了這種空氣污染和霧霾對我們的傷害。
人生只有一次見到天空的機會,一旦錯過,絕不會重來!所以, 讓天空變藍,讓星星充滿夜空,讓未來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見藍天、也希望他們可以創(chuàng)造更美的天空!
穹頂之下觀后感 15
今天,我觀看了《穹頂之下》,柴靜為我們講述了在各個地方霧霾對于我們的損害。
我從中得知對人們造成傷害的其實是那些隱藏在霧霾體內的致癌物,它們先從我們的鼻孔進入,再到咽喉,再到我們的肺部,一些致癌物就趁機跳入血管,使我們血管變窄,最后到達心臟,產生心梗。
真是太可怕了!而這些致癌物的源頭就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煤,汽車排放出的尾氣,被污染的小河等等,而且竟然有那么多工廠排放物超標,我們的主管部門干什么去了?唉,這種環(huán)境還要惡劣多久?
先不說外國,我們自己生產的煤年產量36億噸,這是多大一筆數字,洗煤,洗了不到一半的煤,我就不明白,燒這么多煤干嗎?你燒了就燒了,也洗不了那么多,要我看,能洗多少就燒多少。
我們再說說杭州,有句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什么意思呢?就是蘇州和杭州像天堂一樣美,要我看不是這樣,杭州每年霧霾污染超標200倍,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怎樣的場景:車前面有人舉著火把引路,公交車找不到車站,來來往往的救護車等等,我看那句俗語應該改改啦!
在此,我呼吁人們:趕快行動吧!不要再因為一己私利而損害別人了,不要執(zhí)迷不悟了,好嗎?
穹頂之下觀后感 16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看完柴靜的調查——《穹頂之下》,這是一篇關于霧霾的調查報告。其中,柴靜運用了大量的數據進行客觀分析,這些數據真實可感,令人十分震撼,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我還是個孩子,對未來滿懷期待的孩子。或許你們和我一樣,住著破舊的房子,和鄰居的孩子在長滿荒草的地里玩耍。每當暮色降臨,借助微弱的燈光,輕撥云簾,我們能看到掛滿星斗的蒼穹,黑暗中隱匿著清晰與神秘。
而十年后的今天,事物的發(fā)展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雖然國人的思想已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高聳的煙囪仍然提醒著我們——我們正在被自己的`所作所為一點點吞噬。
眼下的中國和世界上的一些國家一樣,正遭受著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在調查中我了解到,北京大學環(huán)保研究院專家強調:轉型是改變中國目前環(huán)境現狀的最好辦法。如何從傳統型傳變成現代型,我以為創(chuàng)新才是根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目前也是崛起的關鍵階段。另一位院士則苦笑:中國人在以前犯下的錯誤,應該在今天得到彌補。
而我們正應為此有所行動。
穹頂之下觀后感 17
我們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看完了《穹頂之下》,從未有這樣的時刻覺得霧霾離我們這么近、環(huán)境的保護這么迫切!
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所以在追求發(fā)展進步的`過程中也會帶來大量的污染。盡管污染不可避免,但這幾年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都在為此努力著。包括制定新的法律條文、加強管理等。
然而中國有13億的人口,只靠國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身為高中生,理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僅懷有一顆愛國之心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切實付諸行動。
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單薄的,但是每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是一個個大的進步的開始;蛟S現在環(huán)保部門沒有能力或是充滿無奈,但是他們努力做出一點改變就會給我們希望和動力;蛟S國家的某些行業(yè)還無法防守做環(huán);蛘唠y言之隱,但是國家的一些小小的改變就會讓大家關注環(huán)保,為環(huán)保做出貢獻。這一切,只需要沉下心來,做出哪怕一點小小的改變。
我靜靜地凝神這一顆藍色的星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是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共同居住的地方。我愛它,所以我將用自己的努力去默默守護它。
穹頂之下觀后感 18
剛花了點時間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內心很震撼。我是一個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很多事情都是逆來順受,思想很麻木,對很多事情都不會說不,捂著耳朵,閉著眼睛過著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靜的同時也覺得自己的可恥。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霧霾,對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要去治理會牽動很多企業(yè)的神經,會同時帶來社會上很多問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今天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政府,企業(yè),大家都能行動起來并不是解決不了的。希望柴靜辛辛苦苦做得這個片子并不是就熱這么一陣子,時間一過,大家都忘記了,企業(yè)忘記了,政府忘記了。很期待后續(xù)能看到各種有職責的部門后續(xù)的`action,而作為普通人的我,也會盡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環(huán)保。我沒有車,所以5公里以內不開車我算是做到了;以后去商店買東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飲店很多煙霧,我希望我可以去撥打12369,最近12369有沒有被打爆呢??
環(huán)保,從身邊做起;有時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識到了....
穹頂之下觀后感 19
從人人做起,保護我們所依賴的環(huán)境,讓天空變藍,讓星星充滿夜空。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不能預測未來,不能穿越古代來和自己的行為做對比來分辨是對是錯,我們希望未來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見藍天、我們也希望未來自己的孩子可以過的好,沒有麻煩。
我覺得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想到它這么強大,它搶走屬于我的顏色。被搶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顏色,也將生活變得單調,無趣甚至低悶。我本是挺討厭風這種東西,但是,現在我多么渴望來一陣風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在告訴發(fā)展的時代里,我們一直把目光注視在GDP,城市化進程,國內生產總值上,注視在高速發(fā)展的繁榮上,注視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中《穹頂之下》觀后感500字(3)篇。我們的雙眼被繁榮的光芒所吸引,我們的思想沉醉在紙醉金迷的`喧囂中。我們的身體還享受著喜悅的美酒,眼前的繁榮像巨大的光幕,籠罩在天空上,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光幕后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囂后的平靜,才能嘗到美酒中的苦澀。很有幸,今天我能觀看這部讓人震憾的影片,讓我們引發(fā)思考,這觸動了我們心靈的風暴。
穹頂之下觀后感 20
我所知道的《穹頂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劇,說的是一天,一個小鎮(zhèn)被一個外來的“穹頂”籠罩,與外界隔絕。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穹頂——原央視記者柴靜以此作為霧霾調查的題目,再貼切不過。
沒有一點點的防備,不知何時起,霧霾在我們身邊集聚。建筑物、車輛和行人的倫廓在霧霾的籠罩中漸漸模糊。通過視頻我了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霧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數為175天,而石家莊則為265天……人們有大半年的時間都生活在看不見藍天、看不見遠方的'霧霾中。那是一種痛苦又無奈的沉悶。
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河北省這個鋼鐵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煙囪隨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頭頂肆無忌憚地冒出連綿不絕的廢氣,灰了藍天白云,濁了青山綠水……面對柴靜犀利的發(fā)問,負責人們卻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這個堅強的女性面前強詞奪理……
看過視頻,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時也是灰蒙蒙的一片。正如一個巨大的穹頂罩住了整個城市,遮住了太陽的光芒,月亮的銀輝,自然的生機。
而我們,正是活在這穹頂之下的一群人;我們,正是需要為這自然做出改變的一群人。
穹頂之下觀后感 21
日前,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看后感受特別深刻,在為她的行動叫好的同時,心中增強了一種公民的公共職責感。
柴靜在采訪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氣污染成為她不能回避的問題,因此在一年的調查中,柴靜作為一位母親而不是調查記者,圍繞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我們該怎么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新聞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來自于客觀現實,同樣來自于公眾期待。對于霧霾,公眾已經并不陌生,然而究竟霧霾為何物,很多人卻并不清楚。不管是出于記者的職業(yè)習慣還是出于母愛情深,柴靜的`《穹頂之下》無疑為公眾打開了了解霧霾的另外一扇窗口。這既是對霧霾現象的一次科普,同時也是對霧霾治理的強烈呼吁。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少有部門和人去做這樣的科普事情。
作為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關注的公民,柴靜自費進行霧霾調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頂之下不該讓柴靜們孤獨前行。雖然這類自費調查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發(fā)的公民責任感,但實際上是公民個人在主動為缺位的公共職責在補位。我認為,解答環(huán)境污染的社會現實問題,我們的有關部門應該更努力地主動作為,從而讓每一個公民都增強自己的公共職責感。
穹頂之下觀后感 22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么?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該怎么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后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于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煤不經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里,每天這么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么多,但他們的城市為什么這么干凈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系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的種種問題。
而作為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煙,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 23
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后感400字其實我現在看到一個人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后都會有些眼紅,而柴靜的紀錄片卻只讓我感到敬佩與感激,可能當某個人做的事與社會的公益乃至我自己休戚相關的時候就真的`會讓人不再忍心去狹隘地看待他的成功了。
一個個機智一針見血的發(fā)問,一個個荒謬而又合理以致顯得無奈的回答,那些多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推導與反思,把霧霾的本質、成因,執(zhí)法的真相,法律的漏洞探究得既深入又明白。
還有那種能為環(huán)保這種公益而非私利的問題勞神費力四處奔波博弈的社會責任感與公益心,我相信不可能全部裝得出來的。
不管這紀錄片怎么拍的以及那些數據影像資料哪來的,至少我覺得它真的成功地影響了一大批人,讓許多像我這樣過去對霧霾只是講幾句哀嘆的人真正開始憂患空氣污染的問題。
比如我,自從看了柴靜的紀錄片后,晚上都不敢出去跑步了。
另外,貌似好久沒見著柴靜了,這回才知道她已經從央視辭職了,我以前了解到她其實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不知道她今后有什么打算,不過希望還是能夠看到她做的調查采訪吧,每回看到她的調查都是能把問題刨根究底揭示得透徹淋漓,感覺很是痛快,其實我很少有耐心看完100分鐘的紀錄片,而柴靜的穹頂之下真的讓我回味良久。
穹頂之下觀后感 24
人在世時,有許多事情是無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開門,邁開步,這“仙氣繚繞”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重霧霾!這潔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來那么干凈,里面摻雜著許多有毒物質,侵蝕我們的生命。
柴靜是一位記者,一位母親也是一位能夠站出來吶喊自己心聲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為一位記者,她深入調查污染新聞事件,這其間的'艱難險阻也無法想像,她渴望真像與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為一名母親,那蘊含著她對女兒的愛。我不是一位母親,我無法完全從一位母親的角度去體會柴靜對女兒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兒,作為女兒,我不想讓我的父母受到傷害,這也是血緣之愛。
作為一位勇于站出來的人,首先必須敬佩她的勇氣,她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內心有所不安于現狀人的吶喊,我們及我們的兒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藍天白云下,呼吸干凈新鮮的空氣!
霧霾僅僅是個開始,是自然對人類的警告,人們若只是單方面追求經濟,天災是無法預計的,物極必反。人們看看自己身邊,恐怕早已不是兒時的記憶了吧。我懷念,懷念小時候的那條小青溝,那里的水又透徹又清涼,我脫掉鞋子輕輕踏下去,卻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濺起了水花,漣漪一層層擴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調侃著,青蔥的年華……
我在回憶中沉醉,也在期盼中展望未來!
穹頂之下觀后感 25
星期三下午,我們一同觀看了柴靜關于霧霾調查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演講,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講。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究竟生活在怎樣的一顆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霧霾侵襲,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人類無知的破壞,而這一切卻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工業(yè)工廠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工廠出于各種原因,省去了對原料的清洗與提純,使得天空中經常飄起顏色讓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氣團。這一切在中國,卻缺乏相關部門的有效管理。現在的.我們何去何從?我們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擇都會在以后像蝴蝶效應一樣,影響我們子孫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從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環(huán)境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出行時,我們時是不是可以選擇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讓父母減少開車的次數?購物時,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有綠色環(huán)保標志的產品、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發(fā)現生活中的不環(huán)保行為,是不是可以上前進行善意的提醒?面對無良企業(yè)的污染行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們的監(jiān)督權、撥打12369向環(huán)保部門進行舉報?
也許我們所做的,不足以徹底改變環(huán)境的現狀,但至少可以一點點剝去黑暗、重見藍天;蛟S,可以減少一個因環(huán)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沒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這些不忍直視的、難以置信的事實,我寧愿它們只是歷史。
只要敢于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我們終會迎來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日子!
【穹頂之下觀后感】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觀后感05-16
《穹頂之下》觀后感11-17
穹頂之下觀后感(熱)10-31
《穹頂之下》觀后感通用09-13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07-03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36篇)11-25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31篇)07-29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24篇)09-14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