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為了和平》觀后感
《為了和平》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7-03 17:43:38
  • 相關推薦
《為了和平》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為了和平》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1

  中國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祖國安全需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軍糾集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在朝鮮西海岸仁川登陸,截斷了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并使其腹背受敵。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繼續向中朝邊境進攻。同時派遣空軍侵入我東北領空,進行轟炸、掃射,嚴重威脅中國安全。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極盼中國出兵援助人民軍作戰。”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決定抽調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部,由原邊防軍的4個軍及50、60軍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并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對敵發起第一次戰役。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2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里,我們應該銘記這場特殊、偉大而意義非凡的戰爭,記住所有參與了這場戰爭的英雄。

  《為了和平》這部紀錄片共分六集,具體而又條理清晰地講述了全過程、各方看法、決策、英雄事跡、英雄人物等,宣揚了我黨及黨領導下的志愿軍英勇無畏、為國捐軀的精神,為我們后輩做出了表率。

  1950-1953年整整3年時間,志愿軍戰士遠赴戰場,為了國家利益,為了新生的共和國和平穩定,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戰斗,以鮮血譜寫壯烈的戰歌。抗美援朝戰爭也體現了我國的國威與解放軍的軍威,成功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50年伊始。新生的國家剛剛建立,我國領導人便以敏銳的直覺關注到了朝鮮半島。在美國軍事干預戰局后,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在國內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發兵,體現了他們的'高瞻遠矚,知道唇亡齒寒,不能滿足美帝的野心。

  抗美援朝戰事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含五大戰役,將戰線推至“三八線”附近,有力地打擊了美軍,阻止了美軍的擴張,打破了美軍的幻想和野心。第二階段主要是陣地戰,持久戰,反絞殺戰,抵御了“聯合國軍”一次次進攻,為爭取最后的和平創造條件。

  在這些壯烈的戰爭中,中國志愿軍以其大無畏精神一次次打敗美軍,其中涌現出一批批具有革命英雄主義的戰斗英雄,如邱少云、楊根思、黃繼光,以及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等等。他們的壯舉和英雄氣概值得我們崇敬、學習和借鑒。

  《為了和平》短短六集,將我國人民軍隊的偉大及領導人的英明彰顯得淋漓盡致,表現了我國珍惜和平的事實,史論結合,以采訪和回顧為主展開了故事,令人受益匪淺,是一部非常經典而優秀的作品。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3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同樣的70周年,不禁的讓我想起了去年: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周年的閱兵儀式我是在食堂觀看的直播,很多的人和我一樣坐在那里,目不轉睛。我被吸引,被震撼,腦海中不斷的浮現著從1840年以來,外國侵略者對我們的不斷的'打壓,和中國人民視死如歸的反抗。我們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了,數十年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站在的世界的前列。

  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了和平》紀錄片,再次將我拉回到了70年前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幾年的時間,上百萬的中國志愿軍奔赴戰場,不僅為了幫助鄰國平息戰亂,更是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后安定的生活。

  正如紀錄片中所講到曹玉海,因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身負重傷,后轉業在地方工作,得知朝鮮戰爭爆發后主動要求重返戰場,與未婚妻辭別,奔赴戰場,堅守陣地,終于1951年2月犧牲在戰壕中;楊根思只身一人,抱著炸藥包沖進敵人的隊伍,和敵人同歸于盡,與大山化為一體;邱少云臥與敵方城下,因敵方的燃燒彈至火燒全身,為了不暴露蹤跡,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音,沒有掙扎一下,就這樣在烈火中永生;黃繼光將自己的身體堵在機槍口上,為隊友爭取到勝利的契機;毛澤東長子毛岸英也因轟炸機的轟炸,在作戰室工作中不幸犧牲。

  數不勝數的戰士和他們一樣,為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付出了生命,英雄戰歌中歌詞寫到“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從內心深處向他們致敬。

  我相信祖國的未來會因為他們更加強大,正如楊根思在朝鮮戰場上立下的誓言一樣“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4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公然出兵干涉,并將戰火燒到了中國鴨綠江邊。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

  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朝兩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斃傷俘敵軍109萬多人,其中美軍39萬多人,擊落擊傷敵機12200多架。抗美援朝戰爭是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帝國主義的一次直接的軍事較量。它揭穿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利益,鞏固和增強了新中國的獨立、安全和國防力量,顯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世界聲望。

  五十多年前,為了祖國的安危,為了民族的尊嚴,我中華兒女就是唱著這首雄壯的戰歌,毅然跨過鴨綠江,同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這是一場國力與軍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民族意志的'較量!我中華兒女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和大無畏的英勇氣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終于低下了他那顆高傲的頭顱,也讓全世界都重新認識了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終于為共和國今后的發展爭取到了五十多年的和平環境。

  今天,回首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需要看到,中國人民保護自己國土的決心從未動搖,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和正義性是不容抹殺的……

  抗美援朝向全世界第一次顯示了新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重要力量而在朝鮮停戰以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又為了和平主動撤軍,至今在朝鮮沒有一兵一卒。歷史是公正的誰在真正維護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證明!

  今天,當朝鮮半島出現和平統一的新曙光的時候,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就是期盼人為制造的悲劇早日成為過去,就是堅信正義終將勝利,英雄精神不朽。

  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志愿軍戰士吧,讓我們用無限的思念永遠懷念他們吧,并寄托我們的哀思!

  讓我們向所有在這場戰爭中做過貢獻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吧!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5

  經歷過動蕩,方知和平的珍貴;經受過血與火,更珍惜美好的生活。終于,又回到了談判桌前,談判代表們重新拾起了士兵們不小心滑落的橄欖枝,回顧艱難走來的戰爭道路。

  我仿佛置身于充滿鮮血與榮耀的戰場,看到了在零下40度低溫里被稱作“原木”卻仍然排山倒海般沖鋒不止的先烈們;聽到了上甘嶺戰役回憶錄里被稱作“撕心裂肺”的沖鋒號聲,思緒久久定格在那一個個英勇悲壯的畫面,難以平靜。

  全體將士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和平的生活,可是“海空補償論”、“易地開成”“細菌戰”“戰俘遣返”等一系列的無端挑釁行徑再一次將中朝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激怒,打!

  沉默的炮火突然爆發,帶著積怨已久的怒氣瘋狂的沖向敵軍的'陣地。“奇襲白虎團”更是一次奇跡般的勝利,由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親自授予象征著威武勇猛的優勝旗幟的白虎團被一支小分隊殲滅,小分隊僅用了13分鐘就結束了戰斗。金城戰役,讓妄圖扭轉戰場上不利地位的李承晚受到了沉重打擊,再也不叫囂單干,是中朝方面在停戰后處于十分主動的有利態勢。最終促成了停戰協議的簽訂,久經征戰迎來了久久盼望的和平曙光。

  那被美國人驚呼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是先輩們用鮮血鑄就,也是我們當代軍人該永遠珍惜和傳承的軍魂,從中凝聚起“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正能量,守護國家安全,捍衛民族尊嚴,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神圣使命。

  現觀今日,能占方能言和、能戰方能止戈的道理至今仍然受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所面臨相應的挑戰也愈來愈大,有些國家沒能夠正確認識這一必然趨勢,所以一些過激的言行也在不斷的愈演愈烈,甚至個別彈丸小國更是挑釁鬧事,使得自身處于眾矢之的。

  作為新時期革命軍人,我們要從偉大紀念的紀錄片中汲取精神營養,將小我融入到時代洪流,讓個人建制和時代發展相得益彰,用務實的行動去成就我們心中永恒的“強軍夢”。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6

  看完《為了和平》記錄片后,我收獲頗多。

  在此之前,我對抗美援朝的故事一無所知,一直以為它的含義是對抗美國,救援中國。

  因為,在我的潛意識中,朝代表的就是我朝,也就是中國。

  這真要說出去,怕會鬧出大笑話。

  現在想想,那時的我真是太孤陋寡聞,直到看完紀錄片,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朝指的是朝鮮,而抗美援朝指的是美國侵犯朝鮮,我國去救援朝鮮。

  看來,我的歷史要回爐重造了。

  在老師給我們放映之前,我有兩個疑問:一抗美援朝到底發生在什么時間?是抗戰之前還是中國成立之后?二,我們為什么要抗美援朝?

  看完后,我的疑惑便解開了。

  原來,抗美援朝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是毛主席在思慮了幾天幾夜后與各級領導共同商討出來的結果。

  那時的新中國窮困潦倒,祖國正在一心忙于建設。在祖國東三省搞糧食生產,從而這片黑土地成了中國糧食中心。

  那么,美國打朝鮮跟我們中國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為什么要犧牲這么多去幫他呢?那是因為,朝鮮跟我國東三省接壤。如果美國吞并了朝鮮,那么東三省便會受到威脅。東三省是我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如果他被敵人侵略,祖國便將受到重創,對于剛剛成立的中國來說是萬萬不能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正義。美國就像一個大老虎,企圖無情地吞噬我們的鄰國,進而以此為跳板,妄想侵犯我中華,這種建立在人民痛苦之上的非正義的戰爭,我們是斷不能坐視不管的,所以中國不得不出手。

  通過這次紀錄片的觀看,我在歷史知識,軍事戰略,思維格局,人民意志等多方面都收獲不少。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7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出了國威軍威,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讓中國人民站立起來。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砥礪奮進,譜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人樂章。當前,我們正處在由大向強邁進的關鍵時期,著眼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勠力同心、勇往直前。

  大力弘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個激蕩時代的口號,深刻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朝鮮戰爭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侵犯中國東北邊境領空,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威脅中國安全。“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團結一致迎戰“野心狼”。在朝鮮前線,志愿軍將士們對祖國的愛熾烈又執著,三八線上的地下長城中,戰士們用“東西長安街”給通道命名,表達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上甘嶺的戰斗里,“五圣山后連北京”成為指戰員堅守每一條坑道、每一條戰壕的鼓舞力量;……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形,凝聚起克敵制勝的磅礴力量,奏響了一曲曲愛國主義精彩樂章。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愛國熱情之所以得到極大激發,正是因為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向著美好未來邁進的國家。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牢牢把握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深刻認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證和必由之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8

  紀錄片《為了和平》講的是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斗了一個月。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并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干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饑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連長把蘋果切成小片,送到每個戰士的手中。這種階級友愛是多么高尚啊!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我從今往后一定會學習八連的“上甘嶺精神”,和同學們友好相處!

  讓我們重新撿回那些已經被我們忽視了的東西,讓“上甘嶺精神”一直發揚下去吧!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于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一切困難,想想上甘嶺精神,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困難呢?我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學習生涯上留下閃光的一筆!為學校增光,為祖國增光!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9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一年后被迫進行的一場全局性大規模反侵略自衛戰爭。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這出其不意的當頭一棒,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從此,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進行了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從中朝邊境鴨綠江開戰,連打三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七線,攻占漢城,將戰線向南最遠推進了五百公里,最終在朝鮮中部三八線實現了停戰,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目的。

  新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了完全的`偉大勝利。

  彭德懷后來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時,曾明確指出:“最重要的則是由于黨中央和英明的決策堅定的意志和正確的領導。”與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的確有著太多可以大書特書的地方。可以說,志愿軍出奇兵應對這場戰爭,來自于決策出兵朝鮮的偉大決心。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及其領導人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他們堅信關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發展中國家被壓迫人民群眾為此歡欣鼓舞,他們紛紛走上了爭取民族獨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從而動搖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改變了世界的戰略格局。

  從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之后,有許多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新中國真正邁開了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堅實步伐,這也為1971年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訪華和第三世界廣大國家把新中國“抬進聯合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總之,抗美援朝戰爭對我黨來說是奪取全國政權之后的立足之戰,對我軍來說是走向世界戰場的立威之戰,對我國來說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功德無量,永彪史冊。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10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觀看這部紀錄片,只讓人感到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國人民志愿軍剛強的血性、豪邁的氣魄,令人民敬佩,令敵軍戰栗,令天地動容!

  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里,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同強大的敵人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戰,197653名軍人,長眠于那片盛開著耀眼金達萊的土地上。他們為了自己心中崇高的理想,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舉世矚目的和平而奮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慷慨激昂的合唱,見證著無數中華兒女無所畏懼地來到前線,為了萬世千秋的太平,甘愿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邱少云,為了不暴露戰友,在烈火的灼燒下紋絲不動;黃繼光,為了堅守陣地,沖鋒陷陣,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了槍口;張桃芳,為多擊殺幾個敵人,夜以繼日地練習,創造了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他們有的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有的長眠在那片曾浴血奮戰付出生命的土地上……

  如今,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是萬家燈火,是喧囂人間。祖國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安康。從積貧積弱到傲立于世界的東方,處處都有著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處處都有著凱歌以行的英風浩氣。江山不負英雄淚,且把利劍破長空!我們應秉承英雄精神,以英雄為榜樣,讓英雄精神激勵我們前行!英雄們如果看見如今的和平景象,他們一定會非常欣慰。

  中國的昨天已經載入史冊,中國的今天正在我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我們必將銘記歷史,致敬歷史,創造歷史。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11

  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跟想法,有一句話咋說:“一千個讀者里面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便會有不同的結果,同一件事有人認為是對的也會有人認為是錯的。在平常的生活中這是無足掛齒的`小事,但是倘若是在國家跟國家之間便會引起一場大的波動。

  我們中國經歷的戰爭,抗日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來看我國都是受害者。但日本卻沒有為這件事情道過一次謙。抗美援朝戰爭也是如此,這場戰爭是我國以志愿軍的身份參加的,因此我國的歷史書中沒有什么記載。參加戰爭的韓國和朝鮮的書中也是找不過記載,不過在美國的教科書中將這件事情描述的卻是非常的詳細。

  但是我國跟美國是對立的雙方,這場戰爭美國也是失敗的一國,不過美國沒有戰敗就篡改歷史,反而把這場戰爭非常詳細的描述了出來。美國的教科書中有這樣的記載:這場戰爭是朝鮮先挑起來的,韓國開始不想參與不過因為蘇聯的推波助瀾因此也參與其中。書中還寫了我國是因為擔心朝鮮淪陷美國之后會偷襲我國,因此我國才會參加戰爭。

  我國是為了不被美國偷襲,因此我國必須要保住朝鮮。還有另一種說法:我國當時正是在大力的發展外交朝鮮當時是打不過美國的,于是請求我國幫助,因此我國便出兵幫忙了。

  除了這些美國也是用大量的語言來描寫我國戰士的英勇。例如在上甘嶺戰役的時候我國的士兵為了不讓美國的士兵發現即使凍死也不在乎,美國的教科書還對我國的作戰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美國沒有因為失敗就隨意胡寫亂寫這也是我們應該欣賞的!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12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分別從丹東、長甸河口、集安跨過鴨綠江,向朝鮮境內開進,開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面對敵我裝備的極度懸殊和美軍越過三八線后的形勢,毛澤東與彭德懷在志愿軍出動前的'10月13、14日研究確定,志愿軍入朝后,先打防御戰再打反攻戰。可當志愿軍于10月19日開始入朝后,朝鮮戰場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

  戰爭指導因勢而變。毛澤東和彭德懷多次往來電報分析形勢,決定改變原定戰役計劃以運動戰方式殲滅敵人,“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同時,中共中央和志愿軍總部判斷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對志愿軍的出動沒有任何察覺,麥克阿瑟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里,不相信中國真的敢于抵抗。他部署了“圣誕節前凱旋攻勢”,斷言“在圣誕節前讓部隊班師回家”。毛澤東當時說,麥克阿瑟越狂妄、自負、好大喜功,越對我們有利。

  隨后,志愿軍迅速把握戰場特點,及時抓住敵人判斷失誤和不適應我軍之夜戰、近戰及包圍迂回作戰等弱點,發揮我軍長處,迅速在局部地區集中優勢兵力,連續行軍、作戰13個晝夜,把瘋狂進攻的敵人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殲敵1。5萬余人。志愿軍粉碎了麥克阿瑟感恩節占領全朝鮮、結束朝鮮戰爭的狂妄企圖,取得了初戰勝利。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我軍制勝的法寶,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劣勢裝備戰勝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有力武器。歷史證明,與強敵較量,必須避其鋒芒,擊其軟肋,因勢而變,借力打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我之長處,以快速聚集的局部優勢打擊和消耗敵人,直至取得勝利。

  《為了和平》觀后感 篇13

  鮮血不是甘露,用它澆灌的土地不會有好收成。

  ——題記

  一樣的天空灑滿了鮮血,一樣的地球卻已變得滿目瘡夷,拾起記憶的碎片,看到了抗美援朝時留下的傷痕。

  烈火重生

  邱少云在執行391高地反擊任務時,和戰友們埋伏在距離敵軍60米的草地中,不料一顆燃燒彈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光遮天,火舌蔓延直到邱少云的身上,而邱少云卻為不暴露目標,忍受巨大痛苦,沉默地讓大火吞噬自己,奪走自己的'生命。邱少云的身體被燒成灰燼,但他的意志似乎在灰燼中重生,照耀每一個從容赴死的靈魂。

  英勇獻生

  黃繼光所在的隊伍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幾次沖鋒都沒有成功。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主動要求參加攻堅,消滅這個火力點。在戰斗中,黃繼光身受重傷,可他依舊不顧一切地爬到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為大家爭取時間和機會,最后光榮殉職。

  不懼生死

  呂松山原是一個技術工人,后來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當上了一個戰斗連隊的小組長。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近黃昏時刻,攻打的信號打響了,呂松山小組的任務非常艱巨——摧毀敵人的核心工事。他們沖進去時,便受了傷。呂松山用強大的革命信念支撐著,一槍一彈地把敵人打退。終于,敵人投降了。可還有幾個膽小的美國軍人窩在戰壕中不敢出來,還趁機打中了呂松山的肩膀。呂松山咬牙,在把所有人都俘虜后,終于支持不住昏了過去…

  一個個故事,繪出了歷史鮮紅的一頁頁。戰爭讓太多的人走上不歸之途,讓太多的家庭支離破碎,讓太多的國家變成戰地沙場。

  和平是人心之所愿,但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不會充滿血腥。但愿,人們可以謹記慘痛的教訓,讓橄欖枝生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讓白鴿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為了和平》觀后感】相關文章:

為了和平觀后感11-19

《為了和平》觀后感11-04

(集合)為了和平觀后感09-01

為了和平觀后感11篇11-29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后感06-07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后感11-14

為了遇見你04-08

為了夢想作文03-11

為了我作文11-0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不卡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正在线污污污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亚洲男男gv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