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鉆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于聶圣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于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為我們施工企業,更應該有這種“工匠精神”,應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為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2
3月1日,昌贛項目部組織各部室、各架子隊人員,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晚會”,是由30位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委會,經過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評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可以說他們為國家真的是做了巨大的貢獻。每出場一位“大國工匠”人物時,都會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如果說今天看的不是現場直播,而是文字性的說明,那么震撼的場面我也是想象不到的。
“大國工匠”人物中,使我記憶最深的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工人陳行行。陳行行,讓我震驚的是,他年僅才29歲,這個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按正常倫理推論,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肯定是資歷超深,相當有經驗的老前輩們,但是未必。陳行行拿過15枚金牌,考了無數個證書,真的是活在書的`海洋里。讓我印象深的還有他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誰,而是我要為這個世界做什么”,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里飄蕩,同樣的八零后,感覺他的眼界真的高處同齡人不是一絲絲的差距,看到這里,我的心里在打問號,他29歲都為國家做這么大貢獻,而我們呢。突然覺的差距好大。
陳行行從事保衛祖國的核事業,是操作著價格高昂、性能精良的數控加工設備的新一代技能人員,優化了國家重大專項分子泵項目核心零部件動葉輪葉片的高速銑削工藝。所獲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四川工匠。
還有一位印象特別深的“大國工匠”人物,煌研究院石窟壁畫修復專家李云鶴:他堅守文物保護第一線,修復保護壁畫63年,無論天氣如何,都不會妨礙他維修壁畫和雕像,像他老人家已經86歲的高齡,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嗎,可是他卻說:“只要我能干動,我就還要接著干。他常年在石窟里修復壁畫,熱衷于自己的職業,不僅這樣,他還讓自己的子孫來繼承他的這份事業,他的這份精神真的是可歌可泣,無私的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片土地。他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一句簡單又樸實,又充滿力量的一句話。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3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
《大國工匠》選取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超群的技藝、精湛的技術、敬業的品德和機敏的雙手,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大國工匠彰顯大國風范,托起巨龍騰飛。這些工匠可以說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他們畢生追求職業技能的完善和極致,他們專注和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鉆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一個領域不行或缺的人才。他們用無可挑剔的技能書寫著人生的平凡與不平凡,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時代、為社會奉獻著人生。他們的技藝讓人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感動,為之點贊。他們是事業的脊梁。
和一般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歡快。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轉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緣由。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孤獨 ,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靠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迷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潔,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傲慢感,這種傲慢感用金錢買不到。"工匠精神'是一種寵愛工作的職業精神。
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于自己制造的產品,卻永久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制作出來的產品就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消逝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把握到頭發絲的`五格外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而這沒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明顯是無法做到的。"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心靈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業制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稱為"成功之源'。這個"成功之源'就是愛崗精神、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基本內容之一。筑就人生秀麗幻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行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只有寵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會成就一番事業,拓展人生價值。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4
冬閑之際,組織職工共同收看了《大國工匠》,感觸很多。
普普通通的崗位,平平淡淡的人生,始終默默堅守,始終孜孜以求,憑著傳承和鉆研,專注與磨礪,追求技術完美,挑戰技藝極限,把工作做到極致——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等等,令人嘆為觀止。
林林總總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方文墨的“刀”——挫刀。
這把挫刀,打磨出不少殲—15戰機的核心零件。為實現“刀法”收放自如,方文墨把自家的'陽臺改成了挫刀練功房,每天連續訓練四、五個小時,普通鉗工一年會換10多把銼刀,而他卻換了200多把……努力與堅持,精湛的技藝,帶他走進了沈飛軍品廠的車間,為飛機零部件生產達到“0.003毫米加工公差”標準獻出了“精準一刀”。
其次是馬宇的“刀”——刮刀。在秦兵馬俑修復工作中,由于年代久遠,兵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用刮刀清理的時候,既要刮凈泥土,又要保證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要求極高。為練就這項技藝,在修復兵馬俑之前,馬宇花了兩年時間,在仿制的陶片上用手術刀不停地磨練手感,走了上千萬刀,最終把握了毫厘之間的分寸,為兵馬俑奇跡重現獻出了不朽一刀。
再有就是馬榮的“刀”——刻刀。人民幣人像的雕刻,是凹版雕刻中的極致,必須做到百分之百的精準傳神。為在凹版雕刻上刻劃出傳神的眼睛,馬榮磨練了19年,苦練的積累成就了馬榮爐火純青的雕刻技藝,最終把“點線藝術”融入了人民幣數字化雕刻,為全數字化雕刻技術百元鈔票從凹版印鈔機中誕生獻出了關鍵一刀。
寶劍鋒從磨礪出。縱觀他們的人生歷程,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精湛的刀法,高超的技藝,來自于一點一滴的默默積累,長年累月的專注訓練,來自于無數個日日夜夜卻始終如一的堅持、堅守和堅韌不拔,咬住青山不放松,認準目標不撒手的不懈追求;來自于對工作崗位的無限熱忱、熱愛和突破極限、做到極致的牢固理念,有板有眼、一絲不茍、始終不渝的認真實踐、刻苦磨練……
“磨刀不誤砍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的成長歷程,輝煌業績,再一次向我們揭示:無論在什么崗位,要想“刀法出眾”,一招致勝,沒有捷徑可走,有的只是,也只能是對工作、對崗位好之、樂之、愛知,用力、用心、用功,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5
剛發布《大國工匠》觀看時間時,有位同事回應極快“我只是一顆螺絲釘”。對,《大國工匠》里就是由一顆顆螺絲釘鑄造而成的。
《大國工匠》由大勇不懼、大術無極、大巧難破、大藝法古、大工傳世、大技貴精、大道無疆、大任擔當,從不同行業詮釋了10位工匠用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極致化。
世界變化無常,科技日月新異,無時不在接受新的事物。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鳳林,他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壞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筑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高鳳林參與過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過的火箭發動機占我國火箭發動機總數的.近四成。攻克了長征五號的技術難題,為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6
帶著崇敬的心情,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紀錄片,從中了解到他們是生產第一線平凡而又杰出的勞動者,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工匠們,他們愛崗敬業,長期默默無聞,埋頭苦干。這些大國工匠,有些本身并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所從事的工作專業也都是在基層的生產一線,但他們用靈巧的雙手以及常年積累練就的精湛技術,構建匠心筑夢的故事,實現了人生的最高價值,踐行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看到這些大國工匠們為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為整個社會做出的突出貢獻,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令我們感到熱血沸騰,我們身為航天人,從事環境試驗工作也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控制系統部分里最重要的環節,大氣環境試驗工作包含了高低溫、濕度、低氣壓,真空、鹽霧、振動、離心、沖擊等試驗工序,當每一件產品從看似單調,實則復雜、繁瑣,從最初工序到完成整個試驗工作,一直在整個型號生產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獨立的環節,又和其它生產工序相互關聯,環境試驗班組本著任勞任怨,艱苦奮斗的作風,常年主動加班加點,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敢打硬仗的準備,我們要像大國工匠一樣,熱愛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做到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牢記產品質量是政治、是生命、是效益,要把不斷的學習苦練技術,成為我們班組工作中長期的好習慣,最大程度的激發出我們班組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大國工匠精神在班組中起到內在的,重要的.推進作用。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大國工匠這些質樸的勞動者,用他們精湛的技術,敬業的品德和靈巧的雙手,書寫著勞動者的快樂和品質,創造了一個個“中國制造”的奇跡,“獨看當今國之粹,匠心細刻航天魂”,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三大航天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鼓舞激勵著我們,勞動創造了美,讓我們在平凡的勞動中感受到快樂。環境試驗班組本著“誠信、創新、優質、雙贏”的理念,不斷推進技術研究、管理、組織和制度創新,堅持唯實求真的質量原則,把試驗工作做到萬無一失,盡善盡美,強有力的發揮出試驗工作的重要性,將簡單的小事做到極致就是不簡單。讓我們為這些大國工匠做出的突出貢獻點贊!更要為我們熱愛的航天事業奮斗終身!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7
20xx年3月1日晚上8點,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乏,打起精神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國工匠》欄目。我鄙視這10位在自己國家不同行業領域干出卓越成果的大國工匠們,我感動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艱辛和努力。
他們當中有為北斗導航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天眼'射電望遠鏡裝配人,有焊接火箭發動機和高鐵的.大師級人物、被譽為"世界帶電作業第一人'的特高壓帶電檢修工和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也有敦煌爭辯院文物修復疼惜專家,打破國際技術封鎖和壟斷的技術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線和大漠油田的頂尖工匠。他們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攻堅克難,有的幾乎用一生都在為國家、為民族的事業和騰飛靜靜奉獻著。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祖國今日的獨立自強,為祖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行業接班人。
從一名焊接綠皮火車廁所水箱、飲用水水箱的一般焊工成長為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李萬軍,他的父親的一封家書成為了他以后在工作過程中不屈不撓、不斷前進的動力。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兒子,臟或累,活兒總得有人干,要讓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鐵'。我不禁想到自己,20xx年4月,我由白班崗位調至三班倒崗位值班至今,我從開頭的業務"小白'漸漸成長為能勝任工作的鐵路通信人。雖然值班時常會很辛苦,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在一次次設備檢修、故障(告警)處理和應急演練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積攢閱歷,堅信著自己所選擇的鐵路職業和一個合格鐵路人應有的力氣和責任。
我將秉承"大國工匠'精神,做鐵路改革進展的一顆小小螺絲釘。站好崗,盡職盡責,不斷探究發覺適合自己的進展機遇,搭乘鐵路騰飛進展的翅膀,做一個有幻想敢追夢的優秀鐵路人。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8
在這幾天中,班主任讓我們看了《大國工匠》,他們的技術精致,記憶高超,我真為咱們國家擁有這種工匠而自豪,一個國家,支撐著這個國家制造業能力的,最重要是技術,是掌握了技術的工人!
大國工匠,工匠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 .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峰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的第一人,他他有著如此高的技術,讓人感到服屈,他的精神讓我們感到驚訝,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堅忍不拔,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社會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讓我們為之嘆服,為之佩服。
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為社會作貢獻的精神。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9
一氣呵成地看完了央視系列節目《大國工匠》,心中已風起云涌,升起一種無與倫比的自豪與榮光。
你問我在自豪什么?
我自豪的是他們用職業精神鑄造美麗的中國夢。
《大國工匠》——八位主人公,八集系列片,八雙勞動者的手,八個基層崗位卻擁有同一個“匠心”。焊接火箭“心臟”的高鳳林、“兩絲”鉗工顧秋亮、“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等等數位大國工匠,用他們的技藝,用他們的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
應該說,他們是千千萬萬個辛勤奮斗在崗位上技工的代表,是無數個默默堅守崗位的勞動人員的代表。他們精湛的技術自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鉆研:手上厚厚的老繭可以為他們作證。
可想而知,這個過程是無比枯燥而孤單的,家人與工作之間,他們都將更多的時間分給自己所在的崗位,家人自然有過埋怨,但最終因為自我的堅持和相互的理解,都化作支持鼓勵。
可想而知,這途中自然有過辛酸坎坷,有過無數誘惑。可以選擇中途退出,可以選擇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更加高薪的崗位。但他們無一不從一而終,不忘初心,為心中的信念而努力,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毋庸置疑,這是無上的殊榮——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正是因為數不清的大國工匠的存在,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要向這八雙手的主人致敬,向他們身后站著的無數同樣將自己大半生奉獻給工作崗位的勞動者致敬,而我也十分慶幸,將來自己也會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雖然會生活在艱辛勞累之中,然而我卻將見到這其中推動國家民族產業發展的希望和力量,這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事啊!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是榜樣,是里程碑,是要追趕的目標。我們還年輕著,還有很多的時間學習技術,當有一天,自己的努力為中國夢而添磚加瓦,這是一件多么值得對子孫講述的故事。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0
3月1日晚上8點,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憊,打起精神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國工匠》欄目。我敬佩這10位在自己國家不同行業領域干出卓越成績的大國工匠們,我感動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艱辛和努力。
他們當中有為北斗導航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天眼”射電望遠鏡裝配人,有焊接火箭發動機和高鐵的大師級人物、被譽為“世界帶電作業第一人”的特高壓帶電檢修工和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復保護專家,打破國際技術封鎖和壟斷的技術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線和大漠油田的頂尖工匠。他們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攻堅克難,有的幾乎用一生都在為國家、為民族的事業和騰飛默默奉獻著。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祖國今日的自立自強,為祖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行業接班人。
從一名焊接綠皮火車廁所水箱、飲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長為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李萬軍,他的父親的一封家書成為了他以后在工作過程中不屈不撓、不斷前進的動力。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兒子,臟或累,活兒總得有人干,要讓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鐵”。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崗位調至三班倒崗位值班至今,我從開始的業務“小白”逐漸成長為能勝任工作的鐵路通信人。雖然值班時常會很辛苦,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在一次次設備檢修、故障(告警)處理和應急演練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積攢經驗,堅信著自己所選擇的鐵路職業和一個合格鐵路人應有的能力和責任。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1
在整個視頻學習的過程中,家人們都很認真,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感觸。總有那么一個人,會觸及你的靈魂,也許他們沒有憾動世界感動世人,卻總會撥動你生命里某一根弦。讓你向他們靠攏。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焊接垣克駕駛窗最關鍵部位的盧仁峰,因工傷一只手殘廢的情況下,沒有自爆自棄自生自滅,更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勇氣和熱情。而是重拾舊業,用牙叼焊帽,自制又大又肥的厚手套戴在殘疾的手上,通過手、臉、牙的`配合,每天堅持完成50根焊條的守恒任務,吃住在車間,沒有畏懼過,一直堅持努力,通過不間斷的練習和必勝的恒心,一年不下上百次的試驗,終于成就了自己的技術峰值,再次成為了焊接行業,尤其是焊接垣克行業的領軍人物。他的這種行為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超越了生命的突破。如果人人都能像他一樣煉技修心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那么人生的道路上還有什么可以畏懼的呢,又有什么阻礙能夠打倒你呢?
我在愛電工作有十來年了,也帶了不少的徒弟,我覺得最讓我感觸的是焊師張冬偉,首先是他所從事的這個行業主要是焊接裝天然液化氣的大容器,不光技藝超群不說,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心境,因為焊接的空間大,有時候一天下來就是一個動作維持一整天,連續要焊8個小時。在這個焊的過程當中,他始終都能保持心平靜氣的狀態,而情緒的穩定性直接決定了焊接性能的一個穩定性。對我這樣火爆性子的人來說,是最需要修練的。而且他在帶徒弟的過程中,也特別的細心和認真,在檢查徒弟們作業的過程中,他會把每一個焊接不到位的地方給你標示出來,并注明原因,最高明的還不在這里,他能夠根據你的焊接狀態去探知你的內心世界,你當時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情緒或心情去焊接作業的,往往一道一個準。堪稱心理焊接師。從心境達到技境的提升,這也是匠人世界的新境界。這也是我們可以去借鑒和修練提升方面。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2
星期三午時,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同學一起觀看了《大國工匠》這個視頻,至今想起來都印象深刻,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負責,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堅持不懈,就算是逢年過節也堅守在崗位上,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是兒女多年也未能見上一面,但就是這樣他們也未曾放棄過。
高鳳林,一個給火箭做“心臟”的人,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幾個月不出一次工作室,在里面日夜勞作。精確度必須在0。03毫米以下,他為了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甚至練就了十分鐘不眨眼的好功夫,為了國家的榮譽堅守崗位,連女兒都不曾見上幾面,連女兒的成長都缺少了他的一份沉重的父愛,可是他依然微笑著說不后悔。
管延安,一個在深海造陸的人,卻只是一個初中學歷,依然是工作崗位中出色的一位,連拿到大學、研究生學歷的年輕人也要像他這個初中學歷的“老人”學習、指教,他們都贊譽他、尊敬他,稱他為師傅,向他看齊。他的兒子從小就與母親生活,很少與父親見面,所以他總是期望父親多陪陪他、留在他身邊,但管延安卻依然堅守崗位,直到長大后兒子才慢慢理解他,在外面說起自己的父親都特別的驕傲,而管延安自己也說期望將來有生之年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來那里開車通一段,自豪的說“你的爺爺在這勞動過!”
周東紅,一個撈紙師,一個村里最出色的撈紙師,無人能夠匹敵,雖然剛來到那里撈紙的時候,什么也不會,但他也是個要面子的人。既然來了就必須要干好,那一個月里他和他的搭檔在潮濕的撈紙房里反復的撈紙,經過不懈的努力才慢慢熟練。
他們展示了國家的性格、民族的勤奮,國家就需要這樣的人,即使他們起點不高,但在勞動的過程中認真負責、堅持不懈,我們也必須尊敬他們,以他們的堅毅的精神為榜樣。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學歷,正在向中專、大專沖刺。來到輕工學校之前我曾說過不管考沒考上高中也必須要念下去,堅持不去職業學校,但最終因為某種原因未能實現承諾,踏上了人生另一條路,但在念書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什么樣的學歷已經不重要了,只要將來老實本分的堅守在崗位中也應定會活出你自己的出彩人生,就算是大學畢業的,不必須也會有好工作,所以職業學校的學生們不用擔心,只要將來我們努力上進,就不怕拖國家的后腿,在國家的角落我們也能夠為他掙出一個永不褪色的榮譽。
所以,我們不要放棄,朝著太陽前進吧,就算明天不算完美,我們也不要放棄,未來在等待著我們,國家正在企盼著我們。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3
整日面對的是開山破土,稍有不慎,便會面臨隧道坍塌,生離死別。
“我不沖就沒人去沖,,他們也怕,不敢沖到前面,只有我們爆破工才能沖到前面。爆破工的工作就是排除危險,沖在最前面,開路先鋒中的先鋒。”
當我們舒適安穩的坐在高速行駛的鐵路上,我們不能忘記那如山崖佇立,如長松挺身的爆破工們。
徐立平所在的工廠是中國最神秘的工廠之一,主要是生產國家戰略導彈、宇航器發動機。29年來,他的工作是為火箭的固體燃料形面,施行微整形雕刻,這是固體發動機制造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
“我們是直接接觸火藥進行操作,無時無刻不處在危險之中”,唯有超凡心理素質和超高技藝的結合體才能完成這個工作,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讓他時刻要求自己萬無一失,因為出了事故,便是整個工廠的覆滅。
當我們每每看到國家戰略導彈翱翔藍天,不要忘記像徐立平一樣的國家匠人。
王進,兩腳踩在1000千伏特高壓線,身體如蜘蛛一般懸在高壓線上,爬過20xx多個高壓鐵塔的他是國家最優秀的高壓線檢修技術人員之一,面對138米的高塔,手抓在鐵塔上都燙手,一旦出現踩空,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高空墜落,其實每一次任務都是對生死的考量,一瞬點電弧過來,人已經就沒了,他靠的是什么?是極限化的膽量、意志、體能、耐性、責任心和本行業的技術操作本領。
正如王進所說:“每一次再危險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干”,但是“之前家里任對我的工作是一無所知的,他們認為我只是去管倉庫而已,我會考慮很多事情,萬一這次任務我下不來怎么辦。”當家人們知道并理解他的工作后,他說到:“其實孩子心目中,他不會覺得你危險,而是覺得你很了不起,而是個英雄,我不會覺得我是個英雄,因為我本身,我只是個工人,一個帶點作業工人,就是保障可靠用電,讓所有老百姓能每時每刻都可以用到電,這就是我們最終的`一個責任吧”
工匠們的工作貌似平常無奇,但這些工作中都積淀著經年累月淬煉而成的珍重技藝,承擔著身價性命和社會民生的重大責任。飽含著常人不能承受的堅韌辛勞,甚至還時或涉及耗體殞身的危險。
事實上,相當多的工匠崗位,是以一身犯險而保大業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萬民康樂。
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些優秀匠人身上展現的優秀品質,正是這些在各行各業中的優秀匠人,我們的祖國的未來才有希望,我們要學習和發揚匠人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潛心修煉的毅力、放低自我踏實肯干的精神。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4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們”的高超技術和感人事跡,讓人獲益匪淺。大國工匠們出身一般家庭,卻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在追求職業技能上,嚴格要求自己,追求技術技能的完美和極致,為我們在世界上,樹立大國的“中國制造”和世界創新大國的名牌,做出了杰出的榜樣。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一點不漏的`超高精度的密封,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他能將焊接技術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焊接時間僅有01秒的時間誤差,他如此藝高膽大,十分人所想,只有刻苦鉆研,用心練就方能結出如此碩果。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癡迷。
然后作為一名信號工,我們同樣需要這種癡迷的精神,對于室內的測試、道岔的檢修都要做到分毫必究。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15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高。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裉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制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有的是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不可能。
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苜都航天機槭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
大國工匠中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里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xx臺產品順利交付。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鉆研,我們應該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甚至會有奇跡的發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勞動為生命。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經驗。創造奇跡與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響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
明年的我們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像大國工匠一樣,勇于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與奇跡,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06-08
大國工匠精神作文03-03
大國工匠事跡熱門01-14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后感8篇12-26
大國工匠作文400字08-20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06-25
大國工匠觀后感06-12
(經典)大國工匠觀后感01-15
“大國工匠”觀后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