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9-20 12:47:54
  • 相關推薦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精選18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

  5月21日,在中交資管湖北總部的組織下,我觀看了《港珠澳大橋》這部影片。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交建承建了港珠澳大橋70%以上的工程,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完成了100多項試驗研究,自主研發了十幾項國內首創且世界領先的專用設備和系統,獲得了500多項專利,成功攻克了十余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工程難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工程奇跡。

  紀錄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不是大橋的建成,而是在建造過程中努力付出和堅持的中交工程人員所展現出的信仰。在大橋建造過程中,編號E15的沉管在首次對接失敗后,中交工程人員重新出發為第二次對接做準備,然而當大家滿懷期待希望第二次對接能成功時,卻因為淤泥堆積問題再次被迫中止,擔當指揮的總工程師林鳴哽咽著下達了回撤的指令,周圍那些頭發花白的工程師們也不禁留下眼淚。兩次的失敗并沒有讓他們放棄,而是做好準備重頭再來,終于在第三次嘗試時,成功對接。在這個超級工程中像這樣的困難不計其數,隧道安裝、圓鋼筒安裝、臺風、地震等等一系列的難題等著工程師們,但是中交工程師們用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精誠通力的合作,將困難一一克服。中交工程人員早已把這個項目視為人生最大的事業,他們說我們有兩個戀人,一個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個就是大橋的項目。

  橋的價值在于承載,而人的價值在于擔當。從中交工程人員的身上,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彰顯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中國奮斗精神和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這讓身為一名中交人的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將把這種精神帶到自己的工作中,勤于學習、迎難而上、不斷積累、勇于擔當,做時代的奮斗者,為打造中交品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2

  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場55公里,海底隧道6.7公里,歷時14年,總投資1200億元。這些震撼世界的數字背后,是建設者們共同努力創造的奇跡,作為一名中交人,我感到熱血沸騰,無比自豪。

  影片一開始就從多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座世紀大橋的恢弘與壯麗,遠遠的望去,大橋仿佛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于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影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后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艱苦。其中沉管E15號也經歷了兩次失敗,終于第三次下海沉管對接成功。成功的一剎那,整個指揮中心安靜無比,全員特別冷靜。仿佛那一刻時間已經停滯,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與艱辛。

  海最寬廣,比海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胸懷,才能創造出這項偉大的奇跡。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胸懷,才能體現我們國家的強大。港珠澳大橋帶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自豪、精神的振奮、哲理的思考和時代的審美愉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3

  《港珠澳大橋》從港珠澳大橋的歷史、科技與人文情懷三方面生動講述了大橋建設的艱辛與豪情,充分體現了我國在高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飛躍和綜合國力空前絕后的壯大,讓人不由發出“厲害了,我的國”這樣的感嘆。

  橋是中國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古時中國種類繁多品質精良的各類橋梁讓外國訪客贊嘆不已。但至近現代,橋梁建設發展落后,勤勞勇敢的中華人民憑著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冒著艱難險阻慢慢探索,在我黨的領導下一點點趕上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腳步,這是相當令人敬佩的民族精神,這是相當值得歌頌的國家精神。如今,它的建成讓中國站在世界頂端傲視群雄,這就是創造了新歷史。

  中國有著古老的橋梁建設文化。中國歷來各式精密的橋梁建造技術令人驚嘆,而港珠澳大橋對于工程技術又提出了世界級的新要求和挑戰,不僅該橋是最長的跨海大橋,還是抗強震抗強風的科技結晶。大橋從方方面面上來講都堪稱一個舉世無雙的偉大工程,使今天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領域足以傲視其他所有國家。

  港珠澳大橋流露著濃厚的人文情懷。港珠澳大橋建設耗時十余年,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上至工程師,下至搬運工,在大橋建設期間住在施工現場不怕苦不怕累,每天起早貪黑,早就把工友當作了自己的親人,工地當作了自己的家,大橋當作了自己的夢想,為的就是在大橋建成的那一刻,自豪的說一句“港珠澳大橋是我建的!”這無比驕傲又無比真誠的一幕深深的觸動了我,雖然同為中交的工作人員,但每天坐在辦公室里做項目的我卻很難以對項目有直觀的理解,尤其是對完成項目的困難、熱情、毅力、自豪和那一份十年如一日的耐心。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對拼搏在第一線的項目建設者們有了崇高的敬意,也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所為之努力的項目是為了造福世界人民,是要為他們提供基礎設施和更好的生活條件,我將為中交和中國的海外基礎設施建設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拋灑自己的年輕和熱血。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4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去觀看《港珠澳大橋》這部電影。明媚的陽光,一碧如洗的天空,似乎正顯現此刻我們的美好心情。

  電影的前半部分介紹了我們國家的建橋歷史以及港珠澳大橋的特點,后半部分全面展現了建設港珠澳大橋的艱辛。港珠澳大橋是一座跨海大橋,最大的兩個特點:長、堅固。它橫跨伶仃洋,全長約五十多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長達6.7公里。為什么說它堅固呢?因為它具有能抵抗8級地震,防16級臺風的超級能力。港珠澳大橋由8萬噸鋼鐵制造,這么大的使用量可以造60座埃菲爾鐵塔!那些可以輕松將人、樹卷走的臺風,在港珠澳大橋面前只算是微風,即使是面對威力巨大的12級臺風,它仍能完好無損地聳立在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由33個巨型沉管和一個合龍段接頭組成,每個沉管相接的誤差只能有幾公分,由吊臂一米一米地慢慢下放,這簡直比登天還難。」と藗兘o這項工程起了個外號叫“海底之吻”。當最后一根沉管安裝時,負責海底隧道的工程師們如坐針氈,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好像有一只無形的大手撕扯著他們的神經,每過一秒,他們的`緊張就增加一分。終于,經過26小時的奮斗,他們成功了?晒と藗兩踔羴聿患皻g呼喝彩,便躺在地上睡著了,沒有一絲噪音,周圍一片寂靜。

  為什么中國人能克服那么多苦難建成港珠澳大橋?為什么能打破那么多建筑奇跡?就是因為中國人的智慧,那種不懈的奮斗和努力的精神。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周恩來總理也曾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所以我們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學習更多的本領,長大后為祖國奉獻自己的才華。加油吧,少年!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5

  觀看影片《港珠澳大橋》,從開始感慨這一超級工程的宏偉、壯觀,到后來對曬得黝黑的工程師們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覺到了路橋人的偉大與非凡。是什么樣的情懷讓他們不畏困難,不分晝夜的為一件事去堅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們寬闊的胸懷!是他們堅決的信念!是他們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橋的成功通車,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祖國的強大,展示了民的智慧與勤勞!從此以后,、珠海、澳門的距離不再遙遠,伶仃洋上人們將不再“嘆息”!向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師以及千千萬萬的建立者們致敬!十四年奮戰在工地需要多大的奉獻精神,港珠澳大橋世界第一的跨海大橋,為他的建立者們點贊。

  影片以最后一節沉管E30安裝為主線,講述了林鳴帶著的團隊在伶仃洋里建立海底隧道,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安裝完33節沉管的事跡。其間穿插了共和國的橋梁開展史,從最開始的人工手鑿隧道到現在可以自主研發建造各種工程需要的大型機械設備,勤勞智慧的中國工程人用幾十年的開展就將橋梁建立水平帶到了世界領先地位。

  一橋連三地,串起中國心。這次由三地合作共同創新建造的港珠澳大橋作為一個紐帶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開展的同時更是凝聚了三地人心,也將澳門歸入了祖國開展的大局。

  影片中最感人的莫過于那些建立者們發自內心的開心笑容和感人故事。工期歷經十幾年很多人全家都奮戰在工地上,在他們心中建立大橋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自豪、一種成就。大國匠心,勞苦功高。向港珠澳大橋的建立者們致敬!向中國的建立者們致敬!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一座連接、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紀錄電影氣勢恢弘,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感,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電影中很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的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為確保深海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平安,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和反復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以及為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現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感動。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6

  10月24日,是一個值得高興和紀念的日子,港珠澳大橋開通運營了,這項超級工程譜寫了中國橋梁史上的新篇章,也令世界橋梁專家為之驚嘆。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耗資超過1200億。

  為了向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學習,公司組織了觀看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的活動。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港珠澳大橋的宏偉,也看到了奮斗在一線的大橋建設者。我印象最深的是總工程師說的那句話,“橋的價值在于承載,人的價值在于擔當”,也正是這些大橋建設者,敢于擔當,不斷創新,堅持不懈地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才讓這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屹立在伶仃洋上。很多建設者為大橋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就像他們所說,他們心里都有兩個情人,一個是自己的愛人,一個是港珠澳大橋。他們這種大國工匠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激勵我們在工作中要勇于奉獻,敢于擔當,不斷創新,讓中國的工匠精神傳遍每個角落。

  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嘆零丁”早已成為過去。如今,煙波浩渺的.伶仃洋上架起了一條游龍似的長橋,伸向了三地、伸向了人民的心里。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人民獻給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精美禮物,也是中國人民在這四十年里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玉汝于成的象征;也是中國人民獻給世界的精美禮物,為世界橋梁史寫下了絕美的華章,永載史冊。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7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長度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而且包括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胺Q橋梁建筑史上的奇跡,也是中交集團歷史上的石破天驚的壯舉!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2009年12月15日開工,投資約700億元,建設周期約6年。他設計壽命120年,不采用美標、歐標,只用“定制”的港珠澳大橋技術規范。因此,其對鋼板的材質、表面質量、尺寸、質量穩定性、焊接性、鋼廠保供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要求極高,鋼板不平度小于千分之三更是一道世界難題。復雜的海床結構,超長的跨海距離,臺風、巨浪、地震、海水侵蝕,對它來說都是致命的威脅。這里每天約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有三個重要國際機場,大量航班往來穿梭。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破壞環境的建設方案自然無法接受。

  然而,聰明勤奮的中交人不畏困難,戰天斗地,發揚了現代愚公的精神,一個個困難的啃,一遍遍試驗的做。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搜集和反復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以及為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

  大橋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嚴謹。沉管的裝配,總共33節,每節8萬噸,1400個日日夜夜?胺Q“深海8萬噸級的接吻”,對接的允許誤差只有2~3cm。安裝第15節沉管時,遇到回於,無法安裝,要整體撤回岸邊,大家想想多日的辛勞,無法接受,然而嚴謹的態度讓大家含著眼淚選擇回撤。

  大橋的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奉獻。視頻中我們看到,大橋建成后林鳴總工程師也青絲變成了白發。不少年輕的工程師更是在大橋工地上舉辦了自己的婚禮,他們紛紛表示,自己有兩個愛人,一個是大橋,一個是自己的妻子!

  大橋的建設彰顯了中交人的協作。大橋采用模塊化建設,每個分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單位建設,大橋的安裝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海事、航空以及各工作組的配合。這早已不是一份合同的約束,是每個人心血的投入。

  港珠澳大橋,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筑方案,仿佛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了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于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筑的工程奇跡,是中交精神的彰顯,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壯哉!大橋!偉哉!中交!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8

  近日,有一個很大的新聞,假如自己是悲傷的,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我也會表達我對它的贊美之情,當我看到這條新聞時,是不是假的,進去新聞頁面后,才發現是真的。

  這條新聞的內容就是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啦,這座橋位于廣東省伶仃洋境內,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從計劃設計到施工實現,整整花了九年的時間,我回憶我當時看新聞的情景,我實在想不到用什么詞來形容它,我只有驚嘆,重復看了幾遍,我一個人默默深思。

  我是在今年的七月份知道這座大橋的,當時還沒一個具體的概念,不知道那些細節,只知道是一個很大工程,到了今天,我才明白這是一個多么大的工程,新聞我看完了,我也無法言喻,我們用時間向全人類證明了什么是奇跡,屬于我們中國人的'奇跡,屬于世界的奇跡。

  橋隧全長55千米,時速可以達到100千米/小時,工程總投資1269億元。這是我不敢想象的,可它就是這樣的實現了,讓我深深震撼。

  這條路是修成了,可我的人生路,還沒修煉成功,這條路更長,更需要時間,我也在做計劃,也在想辦法去實施,總之,自己似乎好像是成長了,在我二十歲的年齡,見證了這個偉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幸運,讓我更加自信起來,感謝中國,感謝那些為這個工程辛勤勞動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你們真棒,我相信奇跡還會再現,我也會好好努力下去。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9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港珠澳大橋》的電影。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就像一條長長的巨龍橫跨在廣闊無垠的伶仃洋上,這條長長的.巨龍把珠海、澳門和香港連起來了。

  港珠澳大橋最難的工程就是建造水下40米,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墒,當在沉放第15個沉管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工人們兩次嘗試將大大的沉管放入深不見底的海水里時,都被勇敢的潛水員阻止了,潛水員說:“海底有大量的淤泥不能放下沉管。”可是工人們并沒有放棄,一個月后仍然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于,第15個沉管成功放入了大海里。

  我覺得工人們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0

  “浩瀚無際的蔚藍大海上,港珠澳大橋就像一根銀線,串起三顆東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門!笨赐赀@部紀錄片,我感觸很深。

  海最寬廣,比海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港珠澳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由于施工海域地處我國乃至全球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圈,海上航道、空中航線以及生態保護、臺風巨浪、海水侵蝕等諸多復雜因素,都使得它創下施工難度世界之最。

  影片以大橋建設過程中最后一根沉管E30吊裝過程為焦點,讓后人感受到工程的浩大與艱難,也讓我們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油然而生一種欽佩之情。安裝過程中,E15沉管因特殊原因,兩次對接失敗。但工人們沒有放棄,默默流淚后,重新振作起來,第三次對接,成功!“我們沒有失敗,只是敵人太強大。”

  一代代工程師的努力,才換來如今宏偉的港珠澳大橋,有的人從30歲到40歲,有的人從50歲到60歲,這十幾年中,起早貪黑攻克一個個世界難題,終會得到回報。許多夫妻默默付出在大橋上,他們燦爛的、發自內心的笑容那么真摯,無數個工作的夜晚,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不畏艱險,看到他們的睡姿,我們真應當向他們致敬,也要向這些中國工人學習,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展和強大貢獻一份力量。

  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嘆零丁”早已成為過去,如今,浩瀚無際的伶仃洋上架起一條巨龍,伸向三地,伸向人民的心里。致敬這些工程師和工人,他們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用雙手推動著社會進步。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1

  《港珠澳大橋》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從無到有,創造了一個個世界紀錄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橋。下面我們來看看港珠澳大橋,歡送閱讀借鑒。

  5月17日晚上,我們全體工程員工一起在影院觀看了港珠澳大橋記錄片。在一個多小時的觀看過程中,我深深地被中交建立者們在工程建立中表現出來的聰明和才智所折服,被他們不懼困難,百折不饒的精神而感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橋梁創造了眾多的“世界第一”,這其中有很多是我們中交人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大橋已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也成了我們中交人引以自豪的強項之一。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橋,被英國人稱之為世界第七大人工奇跡之一。

  六百年前,當文天祥一身枷鎖,被忽必烈的軍隊押著從這個地方經過,回中原赴死時,他滿腔的愛國情懷中有多少悲憤與痛苦呀?那時的亡國恥辱與現在國人的自豪感是多么讓人感慨!物是人非,然而對祖國,對中華民族那份愛的情懷卻是一樣的。

  港珠澳大橋帶給了我們不僅只是眼前的奇跡,通過完成這樣一座大橋。我們中交集團建造跨海大橋的水平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萍嫉倪M步與開展,在將過去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行,同時也會將時空的距離越拉越小。一個個割開血脈和親情的天塹將不復存在。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看到大灣區經濟帶將在這里形成,它將成為開展中的一塊熱土。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2

  電影開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大海,就是在這波瀾壯闊的伶仃洋上愛國詩人文天祥曾經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麗誓言。幾百年后的今天,勤勞智慧的工程師們亦是在這幅畫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橋。

  大橋橫跨伶仃洋,這里臺風頻繁,復雜的海床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使得施工難度加大,工程師們需用科技和勇氣完成這個工程奇跡,他們要啟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過程中必然是困難重重,阻水問題、航道問題、航空限高問題、白海豚問題、臺風、海水侵蝕等等,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才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也正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才能使我們不斷攻堅克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橋總工程師林鳴所說:“遇到問題我們想辦法解決,我們有自己智慧,同時也要利用各種行業資源、國際資源。”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為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通力協作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設中另外一大難點是安全環保問題,大橋經過珠江口幾個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過,需要確保工程建設和航運建設不會產生大的沖突;同時大橋經過中華白海豚生態保護區,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對白海豚的影響;大橋建設不應改變珠江口已經形成的兩河三灘的水文環境等。然而高瞻遠矚的工程師們早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在開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橋建成通車,白海豚不搬家”,他們用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將使人工島面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顯著減小人工島的阻水率。此外,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團隊充分考慮了白海豚的“生活質量”,制定了一整套保護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足以證明一個人將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歡事業當中無疑是幸福的,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懈奮斗的那段歲月亦是終生難忘的。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3

  看完基建工程題材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們祖國基建工程的強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就像一條巨龍飛跨三地,將香港、澳門和珠海連為一起,從開工建設到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時間,長度達55Km的超級工程為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帶來深遠的意義。

  作為一名中交建設者,雖未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但我從內心感到無比驕傲,在深海中建設大橋難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從加工到運輸、安裝至最后合龍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號稱世界最大難度的“深海之吻”E30節沉管在環境復雜的海底受多種環境介質影響,最終實現了無人準確對接。

  中交集團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國內第一個采用沉管工藝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僅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從事建筑行業馬上快十年了,時常也會問自己“累嗎”,回答是“累!”有時候也很苦惱,“離家太遠了,不能照顧日漸老去的父母”“放假時間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個她一直異地”……但如果問自己“要放棄嗎?”我會非常堅決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個,望著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橋梁,看著他們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脈,滿滿的自豪,足夠填補我所有的遺憾。

  今后我們會繼續向港珠澳建設者學習,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風采。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4

  煙波浩渺的蔚藍大海上,港珠澳大橋就像一根銀線,串起了三顆東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門。通過觀看《港珠澳大橋》,我們知道,這根銀線總長55千米,其中海底沉管隧道6700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由于施工海域地處我國乃至全球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圈,海上航道,空中航線,還有生態保護,臺風巨浪,海水侵蝕等諸多復雜因素,都使得港珠澳大橋創下施工難度的世界之最。

  影片以大橋建設過程中最后一根沉管E30的吊裝過程為焦點,紀實反映了工程的浩大與艱巨。以沉管的吊裝設備為例,由于一節沉管的排水量達8萬噸之巨,每一節沉管就相當于一艘巨型航母,吊裝設備尋遍全球不可得,建設者們就自行研發出大國重器“振華30”,而同樣的壯舉還不勝枚舉,大橋建設者們勇于擔當,開拓創新,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拼搏精神讓人震撼。

  古有“零丁洋里嘆零丁”,如今,一條巨龍蜿蜒天際,一橋飛架三地,滄海成坦途!雄偉璀璨的超級工程讓世界發出零丁洋前零丁嘆!而這悲嘆到驚嘆之間,是大橋建設者們十四年的.時光荏苒。即有熱血青年投身沙場,風雨同舟中收獲愛情,孕育新生,也有中年才干傾盡風華,鬢發斑白,成就人生的華麗與輝煌;即飽含建設者歷經挫折痛楚的淚水,也有他們精疲力竭的虛脫而眠和戰勝千難萬阻獲取成功后的由衷自豪。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請接受我們崇高的敬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勤奮堅持,不畏艱難困苦,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為公司爭光,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5

  《港珠澳大橋》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港珠澳大橋歷經六年調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影片一開始就從多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座世紀大橋的恢弘與壯麗,遠遠地望去,大橋仿佛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于促進珠港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貫穿整個電影的,是情感。盡管大橋是現代史上最長海上橋梁,建造過程亦有多項“世界之最”,但閆東導演沒有花太多篇幅著墨于大橋的雄壯宏偉。正如電影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導演的視線,著眼在每一個大橋建造者的傳奇。因此,對比起數據成就,電影演繹的是真實,是有溫度的“匠心”。為了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花了五年去籌備,用了八年去建設,四百多名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員的青春,便放在了這大橋建設上。有人從二十多歲干到三十多歲,也有三十多歲的,現在已成中年男子。從前的單身漢,轉眼成家立業,卻不忘了穿著婚服在即將竣工的大橋上走走拍拍,有人攜妻帶眷到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為大橋奮斗......一座橋,有汗水,也有淚水。無論是總工程師還是一位焊接的小工,為了建好這座橋都熱情投入,甚至把它視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業,亦因此他們都成了“英雄”。通過導演細膩的鏡頭,留在觀眾的心中,讓大家每當奔馳于大橋上,隧道中,都會想起因為他們,才有這外媒口中的“現代七大奇跡”。

  最令我感動的,并不是大橋的建成,而是建造過程中的挫折。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敗更能展現出工作人員對大橋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號沉管時,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歷經重重困難構建的溝槽,導致安裝失敗,要將沉管重新運回岸邊,這件事令很多經過多日勞累的工程師都流下了眼淚。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對接成功后,很多幾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員都因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這令我們很是感動。大橋的工程人員早已把這個項目視為人生最大的事業。有工作人員打趣的說,大家都有兩個戀人,一個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個就是大橋這個項目。結婚生子和建橋都成了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電影記錄了大橋蘊含的時代精神,記錄了大橋建設過程中的很多歷史瞬間和工程人員的感人故事,講述了他們不畏困難,努力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今后我會繼續向港珠澳建設者學習,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風采。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6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因為有了比天空更寬闊的人的胸懷,一架傾注了施工人員十幾年心血,聯通香港、珠海、澳門的跨海大橋,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了,這就是伶仃洋上騰飛的巨龍——港珠澳大橋。一個偉大的奇跡!

  影片《港珠澳大橋》以大橋建設最后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為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艱辛。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在海底對接的誤差率只能在2—3厘米,如此高難度的精細工作,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在沉管的關鍵時期,工作人員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對數據進行反復的測量、計算和調配。在建第15節沉管時,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歷經重重困難構建的溝槽,導致安裝失敗,要將沉管重新運回岸邊,令很多經過多日勞累的工程師都流下了眼淚。是。《嗝闯林氐'打擊,看的我也是淚流滿面。

  在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對接成功后,工程人員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他們終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覺了,看他們不擇而眠,我已經難以自抑,和他們相比,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了,總工程師林鳴完成了他的大橋馬拉松夢,看的出他是那么的自豪,滄桑的臉上掛著的笑容看起來是那么的美。年輕的工程建設人員,帶著自己的愛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么的幸福!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橋的過程中結婚生子,有多少對夫妻并肩作戰,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觀看影片《港珠澳大橋》,從開始感嘆這一超級工程的宏偉、壯觀,到后來對曬得黝黑的工程師們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覺到了路橋人的偉大與不凡。是什么樣的情懷讓他們不畏艱難,不分晝夜的為一件事去堅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們寬闊的胸懷!是他們堅定的信念!是他們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橋的成功通車,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祖國的強大,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從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門的距離不再遙遠,伶仃洋上人們將不再“嘆息”!向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師以及千千萬萬的建設者們致敬!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7

  雖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橋的盛名,卻是一直無緣得窺其貌。正好,2019年5月9日晚,學校組織我們去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我才有幸一睹其風華絕代的英姿。

  曉月銀鉤花初綻,歌舞瑤臺宴正歡。玉皇酒醒尋碧帶,見游龍臥清灣。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東西綿延數十公里,溝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條巨龍,靜臥在伶仃洋的萬頃碧波之上。遠望港珠澳大橋,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們遺落人間的玉帶。它纖細柔美,蜿蜒綿長,悠悠渺渺,伸向天際,又在人們目力所極之處消失于云海之間。近看港珠澳大橋,它卻是一條遒勁有力、雄偉壯觀的鋼鐵巨龍。它如同是墮入人間的敖廣,一會兒作神龍擺尾狀戲水弄瀾,一會兒又逞飛龍在天狀怒射蒼穹。在它身上,剛與柔被同時賦予;在它身上,力與美在雙雙綻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主橋東起香港新界大嶼山島西北部散石灣,向西依次經過珠江口銅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全長約55公里,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6.7公里,是世界上比較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建設史上技術比較復雜、施工難度比較高、工程規模比較龐大的橋梁。此外,大橋還在沿途設置了多個觀景平臺,從上面一覽碧海、藍天、綠島、白云,非常愜意。大橋下還有許多絕美的海島,日落時便有比較美的景觀。如若到時,你也正好駕車路過,便就能有幸領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橋的壯偉,不僅源于它的氣度和絕美,更源于人們為它所耗費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橋的構想比較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總投資達720多億元。整個工程,從立項、審批到設計、建設,人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港珠澳大橋,它不僅是我們中華巨龍的象征,更是我們大國工匠的豐碑!

  看著港珠澳大橋,你會不由得涌起一陣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會感慨大國工匠勤勞智慧的偉力,你會驚嘆盛世中國日新月異的華彩!你更會情不自禁地緬懷起歷史的舞臺上我們泱泱華夏炎黃子孫曾經的文明與強盛,屈辱與悲歌。曾經的我們,也曾雄立于世界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有過文景之治,我們有過貞觀長歌;我們有過兩宋的風流,我們有過康乾的盛世!我們也曾是天朝上國,我們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滿則虧,盛極必衰。我們也開始做起了掩耳盜鈴夜郎自大的迷夢!終于,來自不列顛的鴉片和槍火撬開了我們家園故國的朱門。從此,烽煙遍地、餓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顧的我們開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夢想。黑暗不能永遠遮蓋光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經歷給予了我們堅持的勇氣和奮進的動力。如今,我們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雜陳!如今,我們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熱淚盈眶!如今,再看到壯偉的港珠澳大橋,我只想默默地祈禱和祝福:我比較美的中華啊,我比較愛的中華,只愿您能永遠繁榮昌盛,寧靜安詳!只愿您能永遠風和日麗、鳥語花香!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 18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紀錄電影氣勢恢弘,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感,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電影中很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的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為確保深海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安全,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搜集和反復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以及為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現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感動。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們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部紀錄電影給我的本職工作帶來了很大啟發,平日里我們總是提出各種困難:各種施工條件不滿足施工、各種外在條件不符合要求、無法正常施工、無法保證工期、質量要求太嚴,無法保證等各種理由。在超級工程中,里面的各個工程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質量要求非常嚴,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態度。只有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才能用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大橋建設者們精誠通力的合作也令我嘆服。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地區的各行各業人員合作提供。大家齊心協力,在完美配合下共同保證港珠澳大橋的建造質量,正因為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才創造出這個世界級的超級工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有著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通過最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筑方案,連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意義深遠。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筑的工程記錄,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致敬這些挑戰宏大自然,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腳踏實地,用雙手推動著社會進步的工程師們!

【《港珠澳大橋》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港珠澳大橋作文03-17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11-24

舟山的大橋時代02-27

吉安大橋作文12-11

潤揚大橋作文02-24

家鄉的珠游溪作文02-26

海底撈珠大賽作文12-30

曼珠沙華的句子05-30

鮮花港觀后感11-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另类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 欧美精品专区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99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