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觀看作品時,我們會沉浸在情節之中,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海博物館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
二月十日,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上海博物館。那天天空下著雨,我們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于到達了博物館大門前,我看到博物館的外形,就像一個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館共有4層建筑,里面擁有很多精品館藏,匯集了中國各朝各代的歷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銅器、書法、繪畫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作品堪稱鎮館之寶。
館內一樓為古代青銅館,二樓為古代陶瓷館,三樓為古代書法繪畫璽印館,四樓為古代玉器、錢幣、明清家具館。整幢樓氣勢磅礴,上圓下方的形狀寓意為“天圓地方”,我們從四樓到一樓依次參觀。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錢幣館,我從中了解到錢幣的起源,從最開始海貝到刀幣、銅錢、銀錠等金屬錢幣,它們形式多樣、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狀的刀幣、外圓內方的開元通寶、各種制作錢幣的陶范,還有讓我震驚的錢樹……
在參觀過程中,我看見了許多外國友人,他們很認真地欣賞著每件藏品,我想這些寶貝不僅是屬于我們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它們代表著中國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續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2
利用周末放假的機會,我和同學游覽上海著名景點。此次我們所前往的,是位于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的上海博物館。眾所周知,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建館以來,上海博物館舉辦了各種展覽115個。其中有的是反映館藏特色,如“明清書法展”、“絲織刺繡印染工藝展”等;有的是反映國家文物保護政策成就,如“文物博物館10年成就展”、“劉靖基捐獻書畫展”等;有的是各省市博物館來滬展出的珍藏文物展覽,如“敦煌藝術展”、“湖北省出土戰國、秦漢漆器展”等,F在的上海博物館已對公眾免費開放,此消息一出更受到了身處世界各地中外旅客的一致追捧,造福了大眾,更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我們去的時候正值展會時間,這次所展出的,是以整個新西蘭最大的毛利部落為主題,塔胡部落為中心展開的展會。這次參觀并沒有以整個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參觀,展品將毛利人日常的狩獵、捕釣、編織、雕刻技藝,以及和他們戚戚相關的神圣儀式直觀地演繹給觀眾。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用傳統毛利工藝加工制作的武器、吊墜、神器等物品外,也有毛利人與西方人接觸以后利用他們帶來的新資源。如金屬等,制作的物品。毛利藝術是活著的藝術,他們的文化藝術也在適應歷史潮流中不斷演進、變化。在今天,新西蘭人仍然對毛利文化與社會習俗存有敬意,可見毛利文化與我們當今社會的民族文化之間還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
接著我們來到了中國古代青銅館和中國古代雕塑館。一進入青銅館,館內古色古香的深墨綠色色調,古樸典雅的木質展柜,以及燈光照明所營造出的氣氛,無一不散發出濃郁的青銅時代的文化氣息。陳列了400余件精美的不同時期的青銅器,都反映出了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發展的歷史。而中國古代雕塑館的氣氛熱烈而莊嚴,它以金、紅、黑三色為基本色調,以佛教藝術中常用的蓮瓣形做隔墻,石窟寺中的.佛龕做壁櫥,以及露置的陳列形式,使人有流連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640平方米展廳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戰國、下至明代,體現出不同時期的創作特色。整個展室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佛像雕塑藝術,從北魏佛像的飄逸俊秀、到北齊和隋代佛像的優雅洗練、生動傳神;從形態豐滿、姿態優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麗、富有世俗情態的宋代菩薩像,觀眾可以體察到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最終與中國民族文化融為一體的發展過程。
來到二樓,位處二樓的是中國古代陶瓷館和暫得樓陶瓷館。中國古代陶瓷是上海博物館知名的收藏特色之一,館內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戰國時代的原始青瓷、東漢時代的成熟的青瓷,還有人們熟知的唐三彩競相爭艷,給人以美的享受。暫得樓陶瓷館展出的是從晉唐至清末的作品,其中以清代官窯瓷器為大宗,尤其是那成對陶瓷佳品更是讓人賞心悅目。
接著我們來到三樓,三樓的展館是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璽印館和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涌現出書法家豐富多姿的個性風格和書藝流派;形式豐富。類別多樣的印章展品,則觀眾展示了中國印史的悠久歷程和各個時期印章的不同風貌及其深厚的藝術內涵;還有就是從唐代至近代,各種繪畫門類均體現出了中國繪畫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
最后我們參觀的是位于四樓的上海少數民族工藝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居館和中國古代玉器館。光輝璀璨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匯、共同創造的。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文化。館內暖色的基調配合新穎別致的陳列設計更顯獨特,讓人仿佛進入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感受到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氛圍;歷代錢幣館充分展現了中國貨幣發生、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概貌。在淺灰色的基本色調的襯托下,更凸顯它的悠遠古樸、千姿百態;而走進中國明清家具館,就猶如步入中國明清時代的園林宅第,頗有種高雅脫俗的味道;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古代社會,玉不僅被用于裝飾,而且是財富、權力的標志,又是統治者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法物。玉器館內件件的古玉器突顯晶瑩潤澤的氣色,圖案紋飾更是纖毫畢現,展現出了中國古代玉器文化高貴典雅、巧奪天工的藝術特征。
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我國古代文化歷史發展的縮影,在這里我們不光能大飽眼福,更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文化藝術氣息!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是國際經濟中心,充滿了根式各樣現代化的先進設施,人人都在為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節奏非常之快。他們生怕自己會被競爭者趕上甚至超越。所以,這個城市充滿了喧嘩、硝煙和永遠忙不完的事物!空氣仿佛變得凝重,生活變得越發壓抑讓人抓狂!當你心情不好卻又不知去哪散心的時候,不妨就來博物館。館內柔和的燈光、寬闊的場地都會讓你煩躁的心情舒緩很多,仿佛一切的壓抑都能在這得以煙消云散,時間就在這一刻選擇了凝固不前,讓人們身心愉悅、留戀忘返!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參觀好整個上海博物館出來已經4點多了,我們都感嘆時間過得很快,此次的上海博物館參觀之旅很成功!希望以后還能有機會大家一起進行此類的觀光之旅,學習、感受到更多!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3
今天,我與爸爸媽媽一同來到了大城市上海。第一站,我們便到了有名的上海博物館。
今天的展覽有很多,如:“古代青銅展”,“毛利人的世界展”,“古代陶瓷展”。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古代陶瓷展”中的那只“二管梅瓶”與那個做陶瓷的演示模具了。
剛走進展廳,一股股涼風往我身上吹來,看著那一個又一個呈藍色與白色相間的青花瓷,我似乎覺得青花瓷讓人感到一陣又一陣強烈的孤單與寂寞,具有人們都無法探知深不可測的`秘密。這時,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一只“二管梅瓶”的前面,這只梅瓶從上到下都是藍色,在藍色中隱隱約約的讓人看到有一些微微的紫色,最特別的就是它那個純白色的壺口了。一般的青花瓷只有一個壺口而這只梅瓶的壺口卻有兩個并呈雙交狀看上去就像一個英文字母X。
再來說說古代人民是如何造出瓷器的吧!古代的人可聰明了,在那時人們已經學會制作各種各樣的物品了,陶瓷也是。人們現在山上采集一些特殊的泥土放在木板上加水搗糊,再做出一個模子在窯坑中燒制,再拿出來裹上釉與在瓶上畫上想畫的圖案在高溫中烤硬即可。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而我們的子子孫孫正在淡忘么多的歷史于文化,我們一定要記住中國的歷史,不能讓這些文化失傳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4
昨天,我們一起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多小時,勉強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身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他們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身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可是,當我們仔細的、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時,我們會吃驚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卻也有著令人詫異的遺憾!
也許,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一壺的”。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細細的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沒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驕人的成就。整個上海博物館,沒能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佳績,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我想,也許國內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這樣吧。為什么他們沒有能在其他方面創造出可以與以上領域相媲美的奇跡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到底是誰束縛了我們偉大祖先的思想?是誰導致了我們有極少的機會學習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權、桎梏思想的'酷刑,還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漢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學、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獄。這所有的一切,湮沒了我們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們祖先在其他領域的開拓機遇。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縛著。光宗耀祖、身世顯赫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動力。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借以“含沙射影”、抒發心中苦悶的媒介。這么一想,我們會猛然發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卻是娛玩觀賞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偉大的發明,開創性的理論,澤被萬世的思想,卻少之又少。就連我們引為為豪的四大發明也只能稱得上是工藝發明,最多可以認為是技術創造,卻也不是科學史上劃時代之作。
由此可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和一個社會的風氣,以及人們由此形成的思維習慣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從漢代的開始接觸火藥,到唐代在戰場上的牛刀小試,再到明清時代在軍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間竟然經歷了兩千余年的時間。而在西方,同一樣東西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重視和發展,以至于后來利用中國人傳給他們的火藥做成了自身的堅船利炮,把一個泱泱大國打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鹚巸H僅是中國古代所有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那,是什么阻止了這些技術的發展?誠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比外國人的祖先笨,而是因為他們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正途”思想束縛的寸步難行。
也許,沒有必要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過于自豪。過長的發展歷史也許是一種不幸,始終被一種阻礙先進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統治是這種不幸降臨的源頭。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于世,現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一批劃時代的,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因此,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身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但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于不敗之地!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5
昨天,我們一起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多小時,勉強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他們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可是,當我們仔細的、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時,我們會吃驚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卻也有著令人詫異的遺憾!
也許,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一壺的”。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細細的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沒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驕人的成就。整個上海博物館,沒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佳績,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我想,也許國內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這樣吧。為什么他們沒有能夠在其他方面創造出可以與以上領域相媲美的奇跡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到底是誰束縛了我們偉大祖先的思想?是誰導致了我們有極少的機會學習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權、桎梏思想的酷刑,還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漢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學、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獄。這所有的一切,湮沒了我們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們祖先在其他領域的開拓機遇。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縛著。光宗耀祖、身世顯赫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動力。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借以“含沙射影”、抒發心中苦悶的媒介。這么一想,我們會猛然發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卻是娛玩觀賞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偉大的發明,開創性的理論,澤被萬世的.思想,卻少之又少。就連我們引為為豪的四大發明也只能稱得上是工藝發明,最多可以認為是技術創造,卻也不是科學史上劃時代之作。
由此可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和一個社會的風氣,以及人們由此形成的思維習慣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從漢代的開始接觸火藥,到唐代在戰場上的牛刀小試,再到明清時代在軍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間竟然經歷了兩千余年的時間。而在西方,同一樣東西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重視和發展,以至于后來利用中國人傳給他們的火藥做成了自己的堅船利炮,把一個泱泱大國打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鹚巸H僅是中國古代所有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那么,是什么阻止了這些技術的發展?誠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比外國人的祖先笨,而是因為他們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正途”思想束縛的寸步難行。
也許,沒有必要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過于自豪。過長的發展歷史也許是一種不幸,始終被一種阻礙先進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統治是這種不幸降臨的源頭。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于世,現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一批劃時代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所以,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夠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于不敗之地!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6
“哇!這么長的隊伍,什么時候能排到啊?”我無奈地對父母說。終于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們來到隊伍最前,根據計劃直奔四樓。
嘻嘻,我們計劃的不錯,四樓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媽媽參觀的是錢幣館。這些錢幣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國時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時候朝代所使用。別看我們現在的硬幣是完整的圓,紙幣很新,和古代錢幣區別大著呢!我走進展館,第一個看到的錢幣是——長方形的,扁扁平平,還參差不齊!嗯…下面的幾個錢幣準會讓你大吃一驚:
蟻鼻錢:名字有趣吧?經過我仔細觀察,發現它模樣很小,像一個小貝殼那么大,中間刻有“貝”、“君”等陰文。因為它像一只小螞蟻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國用的錢幣。
馬蹄金:這是一個用全金打造的馬蹄形的貨幣。如果讓馬穿上這“馬蹄”,那該多神氣啊!
貞祐寶券五貫鈔版:這種錢幣名字很長,表面也很大,長約20厘米,寬大約15厘米,就厚度也有1厘米。說來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動這么重的'“錢”嗎?往展館里面走,這些錢幣就越來越接近現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異,奇形怪狀,樣品琳瑯滿目,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時間像水流一樣迅速流逝著,錢幣館也在不知不覺中參觀完了。
接著我們參觀了書法館,玉器館,雕塑館……其中我最贊嘆不絕的便是書法館。瞧哪些書法家寫的字,有些龍飛鳳舞,有些小巧玲瓏,還有些鐵畫銀鉤。這個展館的展品并不多,卻給我了一個啟示:這些名人能寫出一手好字,是要從小苦練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
啊,參觀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再回頭一看那5個金字,它們仿佛在和我述說著古人的生活呢!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7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于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杰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8
中午時分,我和媽媽來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館,這是1996年新建的館。里面有四個樓面,一萬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間,展出了上起一萬年前,下至二十世紀初的青銅、陶器、書法、雕塑、玉器、家具、錢幣、少數民族工藝等。
我首先來到一樓的青銅館,里面陳列著從夏代到戰國時期的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水器和兵器,它們造型獨特紋飾精美而美觀實用。雕塑館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銅鑄件件是精雕細刻。二樓的陶瓷館詳細地介紹了制陶的每一個過程。書法館里是濃墨噴香,會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館里的400多件寶貝是件件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家具館里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歡少數民族館,里面的'服飾、染織繡、陶器、面具、藤竹編,這些風格迥異,色彩絢麗,巧思獨具的創造堪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奇葩。讓老外們流連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聰明才智。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9
上次參觀上海博物館,還是高一的事。時過境遷,一轉眼,我已經是大一新生了。感慨之情,溢于言表。雕欄玉砌猶在,只是朱顏改。注定了這次的參觀,與昔日將大不相同。 這里與昔日似乎沒什么不同,只是那條隔離用的紅線矮了一截。一樓參觀的是國外名畫。這里不讓拍照,胸前的相機頓時沉了許多。我很喜歡看別人的畫,但我從來都猜不出畫的背后,蘊含的是什么思想。但我相信,每幅畫,都有一個獨特的構思。如同我看電影,很難第一遍就能理解導演的意圖,通常只是某個角色的英雄氣概更能吸引我。但這不影響我對這部影片內含的評價,我能一眼看懂的影片,才覺得是缺乏藝術的影片。同理,除了小說,我很少有一遍能讀懂的書,而除了小說,沒有任何書我會從頭到尾讀第二遍。
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我并不厭惡。因此,眼前的這些洋畫,都是無與倫比的美。 辭別了抽象的藝術,我來到二樓的青銅器,陶瓷器陳列區。
上次來,首先參觀的就是這類工藝品。如果剛才的洋畫是奧妙深邃的,那這里的器皿,便無疑是巧奪天工。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像那些洋畫般,令人遙不可及。相機的閃光燈讓我一驚,隨之一喜,這里允許攝像。于是我取出相機,捕捉古代工匠超凡的手藝。
再上一層樓,這里陳列的是各種古代擺設和器皿。剛進門就被一尊人像吸引住了。身材,表情栩栩如生。這就是藝術的美。人們不會因為時代,國界,材質,和新陳來刻意地區分他們的等第,但會給予同樣驚嘆的目光。我迫不及待,用相機記錄下眼前這絕妙的藝術。
隨著參觀臨近尾聲,周圍越來越多的同學都在抱怨,這和鄧小平理論有什么關系?我暗笑之。怎么會無關呢?提高文化修養,與時俱進,這些都是鄧小平理論所倡導的。而作為一個大學生,怎能不懂得欣賞藝術?人可以沒有文化,但不可以沒有修養。不能理解作者得獨具匠心,這并不可恥,但絕不能因此肆意褻瀆他們的`理念和作品。藝術家追求的一般都不是被大眾認可,而追求的是被少數有“緣”人認可和賞識。想到這些,我又不得不對眼前的藝術品嘆為觀止,心中暗自深鞠一躬。
時間差不多了,也該上車回家了。決定將此文發到MSN個人空間上。不知下次來這里,會是猴年馬月?Whenever,回家一定要回顧這篇文章,對比心情,享受懷舊的美。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地志性博物館。專門收藏上海地方的文物標本,對地方自然環境、資源、社會歷史發展和建設成就進行研究、陳列。是一座全面反映上海地區歷史發展的博物館,自1954年開始籌備,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歷史進程的文物和文獻,其中的精華在上海市農展館和虹橋路都有交口稱譽的展示,今天走進東方明珠的《上海城市發展陳列館》,還可以看到4百余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文物。
該館藏品包括前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所存在內,總數約1.8萬件。重要藏品有七寶寺藏五代金字寫經、明徐光啟農書手稿、1893年英美公共租界劃界碑,F有陳列有出土文物、傳世文物、近現代革命文物、文獻和租界殖民主義遺物1300余件,展示上海從遠古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介紹了上海市在長江口南岸的沖積平原上伴隨大陸逐步向海面延伸的過程,古代的漁撈、制鹽、織布、沙船海運的興起,以及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發展。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用文物來再現歷史,以此讓市民傳承這種精神,讓世人了解上海的歷史。
這種在歷史中形成的博大睿智的文化襟懷和氣度,通過歷史的重現和傳遞,將彌散在城市的生活和精神空間,將以更恢弘的氣象和格局引領上海走向輝煌。而這也將是博物館同仁孜孜以求的目標和對上海發展的傾情奉獻。
今年暑假,我和女兒參觀了上海歷史博物館中的六個展覽廳,其中中國珍藏品、日本珍藏品、中國蠟像館、古羅馬文明歷史館,給我們留下很深印象,大家尤其對古羅馬文明歷史展廳頗感興趣。
本次展出的古羅馬文物豐實多彩。就是這樣一種偉大文明的物化表征。這些文物以不同側面凸顯了這一文明形成和發展的輝煌歷程及其風采。根據文物內涵、展覽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用若干件文物展示古羅馬以傳說的王政時期到共和國時期正至帝國時期這三個歷史階段的嬗變軌跡。這些文物中,光玉髓質的羅穆盧斯、瑞摩斯和母狼之陰·雕,生動地再現了羅馬祖先創造羅馬城的傳說:大像馱塔陶塑和皮洛士胸像,屈膝的波斯人等大理事雕塑,形象地展示了羅馬共和國在擴張過程中的典型事件。屋大維·克勞狄一世以及安東尼·庇護等大理石帝王雕像,則是對帝王權力的昭示和帝國功績的歌頌。
社會課以認識社會為主線,而認識社會是以認識歷史發展與展望未來的認識過程中提煉升華,只有辨證唯物的認識過去,才有可能求尋到繼承、創新的精髓。
我們希望,幾年后,在完成改造的上海國家博物館的國際交流展廳內,會出現一個更加異彩紛呈的古羅馬文明展。我們更希望,我們國家發展得更快、更美好;在多種文化并存中發展的,悠久的中國古代、現代文明,必將更大地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0
新雨后的上海,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民建靜安區委新會員支部會員攜家眷共70余人來到新落成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參加一年一度的新會員支部會員日活動,今年會員日活動的主題是“和諧家庭,奉獻社會”。
這所曾經位于延安東路260號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承載了上海這座城市不少市民的童年記憶,而今搬遷到了幽靜的靜安雕塑公園內。新落成開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總建筑面積約4.51萬平方米,共有5層,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等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珍藏了大量自然標本及圖書資料,是一處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的理想科普基地。
下午1點30分會員們正式開始參觀,從探究“起源之謎”到觀瀾“生命長河”,從體驗“演化之道”到眷戀“上!,從領略“生態萬象”到贊嘆“繽紛生命”,從感悟“人地之緣”到玩味“大地探珍”,最后新會員支部的會員們共同聚集在“探索中心”瞻仰為人類自然科學探索奉獻出畢生精力的科學家們,他們的.杰出成就和優秀深深震撼了每位會員的心靈。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參觀之旅是一場視覺、聽覺、觸覺的自然科學盛宴,豐富了我們的自然,也提高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通過這次參觀活動,不僅加強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促進了民建區委會員小家庭的和諧與和睦,而且讓我們民建區委新會員大家庭的成員相互之間加深了了解,民建大家庭的氛圍更加其樂融融。同時在這次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之旅的道路上,我們重溫了那些默默無聞或耳熟能詳的杰出科學家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忘我奮斗的事跡,這些都激勵著我們民建新會員要腳踏實地、矜矜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更要奮勇向前,不斷探索,更好地參與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共同奮斗。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1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展的歷史。
然后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這些家具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里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里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仿佛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后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門前八尊氣勢恢宏的漢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博物館由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組成,分為四層,各層有各層的特色,第一層是青銅器館,第二層是陶瓷館,第三層是書畫館,第四層是貨幣館。
我們隨著井然有序的參觀隊伍進入博物館大廳,先來到青銅器館。里面的青銅器琳瑯滿目,大克鼎、犧尊、黃觥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大克鼎鑄造于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的古人就能創造出這么造型奇偉,花紋精致的青銅器,真是太令人驚嘆了!
參觀完青銅器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發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瓷器。一個叫汝窯盤,它是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非常堅硬,到現在一點磨損的痕跡也沒有,完好如初。我想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藝術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鏤空高柄杯輕薄易碎,杯壁僅一毫米厚,因此被稱作“蛋殼陶”。
看了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畫著青色的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好像在找誰比試;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奮力往天空飛去,仿佛要去摘太陽……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龍,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一晃而過,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了。我回頭凝望身后的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征。青銅器、瓷器、雕塑、書畫沉淀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感到驕傲!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3
上海博物館是個非常大的博物館,如果您有空去參觀一下,將會得益匪淺,對于了解中華文化,理解中國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5000年文明史對于每位中國人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些可以通過文物,書法等表現出來的',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時通過參觀,您會發現,即使您知識很豐富,但您還是只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還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還不到這個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的,在家只會通過書本等傳遞歷史知識,讓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讓他們了解我們民族,了解我們民族的偉大成績,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對于孩子的上進心有幫助的,對于提升孩子的視野是有幫助的,上海博物院確實是個好去處。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4
一天學校組織我們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和繪畫最為出色。上海博物館建筑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愛的是"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和一幅名為"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雖然我很早就聽說過景德鎮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沒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這件瓷器是在高溫中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間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畫著一朵朵牡丹,幽雅可愛,栩栩如生,我好像透過玻璃櫥窗已經聞到了朵朵花香,讓我如癡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叢中嬉戲。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離開,唉!假如我家也有一個那該多好啊......
當我還沉浸在瓷器館里那交相輝映的瓷器精品中時,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那就是中國廳代繪畫館中的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后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仿佛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
參觀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5
早上一起床,就有一個驚喜等著我。媽媽告訴我:今天一整天都不用寫作業,外公帶我去郵政博物館參觀。于是我特別興奮,很快吃完了早飯就出門了。
進入博物館后,兩邊都有樓梯,我們選擇了左邊的樓梯。走上去后,一邊陳列著有關古代郵政的'照片,另一邊陳列著有關現代各類郵政的展覽品。
我們繼續往前走,進入另一展廳。那里有一個很大的電子地圖。我一按按鈕,就能放大縮小地圖,在地圖上“走遍了”很多郵局。大廳里還展出了各種以前人們送信時的雕塑:有坐在船上送信的,有騎著馬送信的,還有扛著很大布袋奔跑著送信的。
最后我和外公在里面迷了路,還是我帶著外公走出來的呢!我覺得今天學到了不少知識,可以分享給我的小伙伴們咯!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6
休息,百無聊懶,感覺好無趣! 女兒提議:帶我們去上海自然博物館看看。有孩子們請客,我當然高興!
上海自然博物館位于地鐵13號線,它特意建立了一個站點,并設有多個出口,給予前往觀光游覽的人們提供了快速而又便捷的綠色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館,門票30元,人好多,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也有許多是中國各地來的參觀者。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了兩具高大的恐龍骨架,超大無比的大恐龍一下進入眼簾,那仿真模擬的深沉高亢的聲音在整個空間回蕩,似乎一下子把觀光的人們拉回到了很久很久幾萬年前......
展廳里還有許許多多動物的標本: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虎、亞洲象、梅花鹿、羚牛、揚子鱷、白鱘、獅子、長頸鹿、袋鼠還有恐龍蛋等等,那動態十足的`摸樣,栩栩如生。
生命的長河奔流不息,綿延至今40億年,誰也不能窺其全貌。全球的生物星羅棋布,編輯海洋、天空、陸地,誰也無法令它們聚首。今天,古今生物跨越時空,濟濟一堂,如同生活明的長河匯聚凝結一瞬。一件件的珍貴的標本待給我生臨其境,感受生命的多彩,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生命是什么?浩瀚精深的宇宙又是什么?你可以在這別有洞天的博物館里找尋,追溯,甚至可以親身體念遨游星空的感受與美輪美奐的奇異過程。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各場館錯落有致,是根本看不過來的,當我們依依不舍離開的時候,參觀的人流還絡繹不絕進入。
上海博物館的參觀之旅是集視覺、聽覺、觸覺的自然科學的一次盛宴。她讓我獲得了不少新的知識,也讓我經歷了一次全新的體驗。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17
聽說上海博物館要從舊址搬走了,那里有許多上海長大的80后的兒時的回憶,于是去匆匆重溫了一下,上海自然博物館有感。
西洋風格的老建筑,門口的大石階,雖然規模不大,還被延安高架路蓋過了風頭,但也感覺得到一點紐約NMNH的氣質。門票多年以來都是5塊,算是最平民的豪華博物館了吧。
自然博物館自然是要看恐龍的。一進館,巨大的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就占據這中央大廳的中央。雖然當時對這些大型食草蜥腳類復原的姿態與現在的認識有所不同,但這更留下了它在許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
馬門溪龍更可能的姿態是脖子和尾巴分別向前后平伸以保持身體平衡,尾巴不拖地,頭只是稍微揚起,不會因為長脖子對位置太高的大腦造成供血不足。
當事人回憶:“我小時候真的被門口的那個東西(合川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嚇哭過,好多次……”
我表示我小時候每想到此貨總是在想吃合川桃片,于是這幾乎是我小時候說得最多的恐龍了。
馬門溪龍旁邊的家伙是我們的本土劍龍:多棘沱江龍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同樣在川渝一帶出土,它有15對棘板,數目是已發現的劍龍科中最多的——當然這是博物館里的說明介紹的,不知現在更新沒有。
這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種中國劍龍,還有一副化石在倫敦自然博物館。不過這些都已經是歷史的印記了,它們永遠也不會再復活,我們不過是在懷緬過去罷了!
一塊橫匾上懸掛在正門上方,七個大金字熠熠生輝,這高大的建筑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十月十四日那天,我們由老師帶領到那兒去參觀,這次參觀真使我大飽眼福。
我們先參觀了古尸陳列室。古尸室里,存放著一具具形態不同的古尸。我們分別參觀了新疆哈密、樓蘭等地的五具古尸。他們除了肉已干癟,皮膚變成咖啡色以外,形態等都沒改變。聽講解員介紹,這些古尸很有研究價值。我想:這些古尸能夠完好地保存千百年直到現在,可真不容易!
走出古尸陳列室,我們又來到了一個特別寬敞的大廳,這個大廳大概有兩三層樓那么高,大廳中央停放著四具恐龍化石,中間的一具最大,這具恐龍化石大約高二十二米,頭頸一直伸到大廳的天花板上。它的頭骨向上仰著,似乎在眺望遠方;胸骨一根根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身體兩旁;臀骨呈扇形,朝兩邊張開;兩只前肢高高騰起,腿骨有碗口那么粗。遠遠望去,這頭恐龍化石就象一輛大吊車,聽別人說這只恐龍名叫“馬門溪龍”,在大恐龍的兩旁還分別陳列著三只小恐龍的化石。最前面一只小恐龍名叫“沱江龍”,大恐龍后面的那只叫“祿豐龍”,大恐龍旁邊的那只叫“棘鼻青島龍”,這三只小恐龍團團圍著大恐龍。這時,我仿佛看到“大恐龍帶著小恐龍一起出去尋食,它發現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就迫不及待地想跑過去,美餐一頓,小恐龍形影不離地跟著大恐龍向樹林跑去……”。
在恐龍旁邊還有一具黃河象的化石骨架,雖然它已經變成了化石,但是尊容如故。在這里,我還詳細地了解到從猿到人的進化史。這時,集合的哨聲響了,我帶著美好的遐想離開了古生物陳列室。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無脊椎動物陳列室”,這里幾乎是魚的天堂,大魚,小魚各種各樣,無所不有。但在這些魚中,給我印象最深是那條兇猛的鯊魚標本,人們常說它是海中一霸,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只見這條鯊魚的身軀有二三米長,兩排鋒利的`牙齒排列在那只大嘴的上下,它的眼睛虎視眈眈,似乎又發現了什么獵物。這時,我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鯊魚果然兇猛啊!”
走出無脊椎動物陳列室,我們又參觀了“哺乳動物”陳列室。在這里我似乎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神奇的自然界:飛禽走獸都匯合到了一起,我還看到了龐大的海龜,珍貴的禽獸,美麗的鳥兒和巨大的鯨,最引入注目的要算一頭虎鯨標本了,它雖然沒有藍鯨那么巨大,但它那比老虎還要兇猛盼樣子至今還歷歷在目。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似乎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了一次,獲得了不少新知識,收獲真不少啊!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參觀上海博物館作文06-03
參觀上海博物館作文【必備】10-23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01-16
【通用】參觀上海博物館作文12篇03-01
參觀上海博物館作文精品【11篇】02-09
游上海自然博物館作文(通用24篇)10-08
博物館的觀后感05-08
博物館的觀后感01-10
博物館觀后感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