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觀看欣賞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鳥朝鳳》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鳥朝鳳》觀后感1
新聞中看到《百鳥朝鳳》的制片人方勵下跪磕頭,求各大院線為這部電影增加排片,這則新聞被多方轉載。被方先生的行為深深打動,覺得太可憐了,于是買了張票,在周日帶著琪姐毅然走進了電影院。孩子在家兩星期了,一直在吃中藥調理脾胃,每天吃藥都像殺豬一樣,外加調皮搗蛋,姥姥姥爺的忍耐到達了極限,勒令我看電影必須帶走,也不管我看的是不是動畫片。連我都不確定能看進去的文藝片,一個三歲半的孩子能呆到影片放映結束實屬不易,雖然爆米花可樂供著,這里給琪姐點個贊。
依然遲到半個小時,我去的是愛琴海里的紅星國際電影院,摸黑進去,還要拽著孩子隨便找了個座位,四下一看,發(fā)現(xiàn)整個放映廳不到十個人。事實證明這部文藝片真的不是我的菜,片是好片,大咖都說好。影片畫面優(yōu)美,感觀不特別宏大,情節(jié)緊湊,演員表演質樸而不做作。在當今的浮躁社會氛圍下,能拍出如此純粹澄澈的電影,證明導演真的是一個內心寧靜有底蘊的人。怪只怪自己沒那個文化底蘊,欣賞不了高雅的東西。
這里我大概分析出幾個原因,首先,嗩吶藝術起源于西北地區(qū),與我這個東北大妞的成長背景離得比較遠,不熟悉所以不懂欣賞,只能看個熱鬧。再則,影片里沒有我喜歡的明星,我只認識陶澤如,談不上喜歡,剩下的沒一個臉熟的。大師級的導演吳天明我更是沒聽過,原諒我的無知吧!現(xiàn)今的社會處在快速發(fā)展的浮躁時期,大眾多數只看臉,男不帥女不靚,再沒風頭正勁的演員,就吸引不了眼球。不得不承認我是個外貌協(xié)會的俗人,也喜歡漂亮的事物,如果導演當初能稍微照顧下我們這些俗人,可能會吸引多些觀眾。最關鍵的,在劇里我沒感受到能引起我共鳴的東西,不同于雞湯電影《墊底辣妹》的回憶無窮,我也有些困惑。為什么就不能吸引我呢?內容我看懂了,表達了老一輩民間藝術家對手藝漸漸失傳的`無奈,當游天鳴最后在師傅墳前吹起了“百鳥朝鳳”,也揭示了悲劇的結局,就是嗩吶藝術的日漸消退,后繼無人。
這種結局也與國家不夠重視傳統(tǒng)文化有關系,當文化局的局長想錄一段嗩吶演奏的時候,游天鳴連人都湊不齊了,大家迫于生活壓力都改行了,有的人工傷有了殘疾,有的人得了塵肺病,這輩子都不能再演奏嗩吶了,這種結局讓人感覺特別無力!
在說說傳統(tǒng)藝術,他們的產生和發(fā)展都有一定的歷史條件,社會發(fā)展離開了特定環(huán)境,可能就沒人再去欣賞了。拿京劇舉例,我的爺爺奶奶等長輩很喜歡,到我父母這一代人,多數就不感冒了,等到我這一代更是欣賞不了,就不要再提我的孩子了。沒人看了,早晚會被淘汰,好在國家比較重視,好多孩子也在學習,但是想再現(xiàn)輝煌則比較難了。之前一直說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只是繼承傳遞,很少提到發(fā)展,至今沒聽過京劇有什么新的曲目,當然京劇創(chuàng)作難度肯定比較大。沒有推陳出新,不能與時俱進,國家服持力度再不大,好多傳統(tǒng)技藝都面臨著失傳的窘境。
再說回這部大師的絕唱之作,自己欣賞不了的東西不見得不好,還是建議大家走進影院看看這部電影,看慣了大片爛片也該換換口味了!
《百鳥朝鳳》觀后感2
一個事物能流傳很久是因為它擁有價值,歷史的迭代中它沒有被時間與空間淹沒,所以能流傳至今這是時間選擇。講到這,不得不說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還沒等他的片子上映,就以去世了。一部以“仿古”手法拍攝的電影,其實在13年這部片子就拍完了,可是最近才在電影院上映,之前它一直找不到投資方,因為這部片子被他們認為沒有所謂的市場競爭力,時下社會庸俗化嚴重,還好后來有一些比較有審美能力的投資方贊助,本片才得以公映,此片就是《百鳥朝鳳》。
人是愛貼標簽的動物,動不動就給這部片子貼上,“大師的絕唱”,“吳天明——電影真正的巨人”等等這樣的標簽,我不針對吳天明,他或許是好導演,這部片子不管從取景,還是構圖,以及演員都體現(xiàn)了導演的獨到的,我也很喜歡這種拍攝手法,這部片子站在拍攝水平和演員的角度上來看,簡直是無可挑剔。
影片所表達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和我們所理解的,以及一些無法回避的價值觀中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希望讀者你是看過此影片的)“嗩吶”作為一種民間樂器,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許是應該得到傳承,可它畢竟還是太過小眾了,不是大眾皆喜歡的,尤其是這個時代。你可以試試,如果聽一遍嗩吶曲你興許還能接受,那讓你聽十遍二十遍呢?你愿意嗎,反正我不愿意,讓我聽一遍也不愿意,而相反如果是代表純正中原文化的古琴,我就十分愿意,因為它符合我的,也符合大眾的聽覺習慣。
因為“嗩吶”它本身就誕生在黃河流域,大多描述著黃土高坡的凄涼與悲傷,與純正的中原文化的“雅言正聲”有所區(qū)別。到今天世界音樂的廣泛交流,使它漸漸的在被人遺忘,這也是無法避免的,這點有點像西域的樂器“箜篌”失傳一樣,是歷史作出的選擇,如“箜篌”一類的樂器,有專家這樣說道幾乎沒有恢復的必要,這與嗩吶的命運如出一轍。在歷史的潮流中,它沒有用了所以漸漸的就被遺忘,試想現(xiàn)在婚禮還會請嗩吶戲班子嗎,就算喪禮也被現(xiàn)代化,即便是在殯儀館里,都用的是管弦樂。因為但它顯然是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習慣。
在中國,也是有很好聽的樂器,例如古琴,現(xiàn)在學古琴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甚至在很多婚禮上漢式婚禮上都會出現(xiàn)古琴,它也是符合當代審美價值觀念的,也是符合大眾視聽習慣的。總有一天還有許多事物也會消失,因為隨著人們的.審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變遷。
其實這部電影的優(yōu)點在于導演的鏡頭感好,拍的很民俗化,視覺很接地氣,體現(xiàn)了八十年代的風情,熱烈、變遷和當時人們的執(zhí)著,以及無知,也揭露了以前和當今社會的矛盾,父母老是強加于自己的孩子,干自己想干的事,讓孩子替代自己去他未完成的理想。這部電影拍出來注定就是褒貶不一的,說它好的人會把他頂上天,說它不好的人會把他說的跟爛泥一樣。而以上內容只是我主觀所認為的,我并不能說它好或不好,也不能說他好看或不好看。反正一部好的影片肯定是通過故事,通過鏡頭讓觀眾看到導演的立意,猶如文章沒有了立意,即便是花團錦簇的文字也是膚淺的。
總之我總結一下我看完電影的感受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過濾,人們便會通過現(xiàn)象看清,經典的人和事或物,任何事物除非有什么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好的都會流傳下去,該逝去注定也會逝去……”
【《百鳥朝鳳》觀后感】相關文章:
《百鳥朝鳳》觀后感12-22
百鳥朝鳳的觀后感11-12
《百鳥朝鳳》觀后感05-06
百鳥朝鳳觀后感07-02
《百鳥朝鳳》說課稿01-20
百鳥朝鳳觀后感(精選27篇)11-18
《百鳥朝鳳》觀后感15篇08-22
《百鳥朝鳳》觀后感(15篇)08-22
《百鳥朝鳳》觀后感14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