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我是醫生》觀后感通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是醫生》觀后感 1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我是醫生》觀后感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月8日下午,單位組織觀看吳孟超院士傳記電影《我是醫生》,吳老傳奇的一生就這樣在我們眼前揭開了面紗。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年至耄耋依然奮戰在無影燈下,每年主刀手術近200臺。他一生致力于攻克肝癌這一難題,前瞻性地提出研究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并把他覺得最好的學生——外科“一把刀”趙一濤派到這個研究領域。只因為他覺得“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這句片中吳老說過的話,讓我們記憶猶新。還有他那放眼未來早抓人才的遠見卓識,不拘一格舉賢薦才的伯樂風范,鼓勵后輩超越自己的`博大胸懷,敢闖新路培養人才的大家氣魄,深深感動了我們,也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還記得片中趙一濤在飯桌上埋頭苦吃努力完成老師委派的“任務”,卻意外的來了個峰回路轉,如數家珍般介紹起吳孟超院士所獲榮譽,最終解決困局時的畫面嗎?那時的我,由衷地佩服吳老的“慧眼”,但更多的是驚訝于他的不凡成就,以及在無數光環的照耀下,能依舊坦然面對,并未因榮耀而停步不前,而是一直在手術臺上默默奉獻著寶貴的生命的那份高尚醫德,他無愧為我們大家的學習楷模。
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是吳孟超院士的性格特點;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是他的仁愛情懷;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他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種頑強斗志,也向我們呈現了一篇又一篇新的序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淡泊名利,才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望天外云卷云舒”。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吳孟超院士為自己的榜樣,不忘初心,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為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努力奮斗。
《我是醫生》觀后感 2
國產片如何拍好主旋律一直是一大難題,最近卻有一部影片收獲了專家和點映觀眾的叫好聲,這就是上影集團拍攝的《我是醫生》。在6日舉行的《我是醫生》北京觀摩研討會上,北京師范大學黃會林教授直言:“中國號稱電影大國,但的確不是電影強國。看了《我是醫生》這部片子,我想中國電影如果能夠像這樣走下去,中國電影就不僅是電影大國,可以逐漸成為電影強國了。”
《我是醫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傳記電影。今年95歲的吳孟超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5萬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編劇黃丹說自己看了吳老五臺手術,就站在護士身邊,“那幾天我的腦子里充滿消毒水的味道、血的味道,手術室皮膚上燒灼的'味道,我從這些味道當中體會吳老所有的感受,跟他進餐,到他家里。我覺得創作如果不能深入生活,是不能寫好的。”
扮演吳孟超的是趙有亮。這位老戲骨以其精湛的演技撐起了這部戲,而在片中吳孟超與學生趙一濤的對手戲非常好看;扮演趙一濤的胡亞捷當天也來到研討會,他表示這是他與趙有亮的第二次合作,演完這部戲后,他總是習慣性地以“老頭”稱呼對方,趙有亮也特別自然地答應。
據悉,《我是醫生》6月初作為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機關黨委、電影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共同主辦的“2017我的電影黨課”活動的10部“電影黨課示范課”之一,在黨員當中放映,獲得了熱烈反響。
《我是醫生》觀后感 3
在上影集團和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舉辦的影片研討會上,評論界一致認為,《我是醫生》是一部具有創新意義的主旋律英模人物傳記影片,它突破了常規的創作模式,以平實的生活場景,讓崇高變得平易近人。這里摘錄刊發部分評論家的發言。
緊貼真實,使人物具有穩固扎實的生活基底
《我是醫生》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人物傳記影片,其中的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藝術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結合后達成感染力很強的觀看效果。
影片始終“緊貼”傳主的真實生活,臺詞對話質樸有趣,語句精到,同時包含豐富的人生況味。雖然要表現的傳主是事業卓著、感動中國的可敬老人,卻始終賦予他不僅可敬,而且可感、可親的真實、生動、完整人格。影片中有這樣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膠人的兒子,父親從小就夸獎我的.手靈活。用割膠刀,穩準快,后來就換成了手術刀。”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大弧度聯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勛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穩固而扎實的生活基底。
作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藝術水準傳記片,《我是醫生》并未將偉大人物簡單化,而是采用獨特的敘述視角,著意展現吳老作為醫生的日常。有一處畫面令人感動,觀之難忘。吳老和學生一起面對堆積的患者檔案,那些雖然接受了成功的手術,卻因為后發的擴散轉移而“不在了”的病人。身為醫生的吳孟超為此在辦公桌前特辟一個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檔案。他用樸素至極的話語教育學生:科學是事實本身!哪怕是已經離開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夠讓他們的存在于醫學推進上繼續發揮作用!
“我想背著每一位病人過河。有一些過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實驗室!”影片中,這句話和盤托出人物心跡,表現吳孟超院士作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真正的偉大之處正在于他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同時也是這部傳記影片最值得重視的價值所在。
《我是醫生》觀后感 4
由趙有亮主演,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的傳記電影《我是醫生》6月6日在京觀摩研討。這部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上影電通影視文化傳播公司承制的傳記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最前線的故事。觀摩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傳記片的常規套路,在電影語言上進行了諸多嘗試和探索,為此類影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鑒的經驗。
95歲的吳孟超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吳孟超90多年的'人生歷程里,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國醫大家的情懷:一方面,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超過18000臺;而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癥的大門。吳孟超至今仍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
上世紀50年代起,上海電影集團就和吳孟超院士結下淵源,數次拍攝吳孟超院士的專題片、紀錄片,對吳老的人生經歷、醫學成就、紀念精神有著詳實的記錄和深切的了解。在完成拍攝回顧吳孟超院士輝煌經歷的紀錄片《報國之路》后,上影集團主創人員又歷時3年,精心創作完成了《我是醫生》。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認為,《我是醫生》兼具主旋律、傳記片和行業劇三種元素,每一種元素對創作者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但主創通過精心設計,找到了獨特的藝術手段來呈現,將創作中的難關一一突破。比如,影片通過父女、醫患、師生三種關系,將家庭、職業、傳承三方面結合,為英模人物賦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讓科學有了溫暖的情緒和生命感。
《我是醫生》觀后感 5
昨天下午,電影《我是醫生》研討會在上影舉行。95歲的吳孟超身著軍裝一出現,場內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吳孟超在感謝電影主創的同時,也幾度敬軍禮,“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要堅持做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中國醫生,始終為人民服務。”
是醫者,更是醫學拓荒者
吳孟超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萬5千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
拍吳孟超的醫者仁心不難,難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電影篇幅里不走尋常路。導演謝鳴曉說:“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頭皮有點發麻,這部電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電影的方式去表現吳老的家國情懷。”
所幸,編劇黃丹拋開了常規的手術臺救人套路,他總結了吳孟超一生的.奮斗目標是:搞超前的科研,從根本上救治病人。“這也是他醫德、醫術中的最閃光之處。”
《我是醫生》中,吳孟超有句讓人過耳不忘的臺詞:“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
電影中,吳孟超想搭建基礎研究平臺,擴大實驗室規模,他希望得意門生趙一濤能隨己投身其中。但對外科“一把刀”趙一濤而言,從手術室抽身去實驗室,尤其是要致力于當時還被普遍質疑的細胞治療,他的事業前景不啻于“霧里看花”。
現實中,由于癌癥至今并沒有攻克,趙一濤的質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間。對此,吳孟超的回應是:“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過橡膠,描過圖紙,但自從拿起手術刀后便再沒有放下。我已經90多歲了,還能做多長?不知道。我要趕緊把科學院、研究院建好,把平臺建好,再培養人才。有人、有平臺,基礎研究就能開展下去,20年、30年、40年總能解決問題。到那時,我在天上看。”
《我是醫生》觀后感 6
《我是醫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傳記影片,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真實人生為藍本,生動展現了這位傳奇醫者年至耄耋仍奮戰在手術一線、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
影片從吳孟超的早年生活講起,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大弧度聯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勛卓著的老人形象具有了穩固而扎實的生活基底。這種敘述方式不僅讓觀眾對吳孟超的成長背景有了深入了解,還讓人感受到他作為醫生的初心和使命。
影片中,吳孟超與學生們面對堆積的患者檔案時,那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醫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令人動容。他樸素的`話語“科學是事實本身!哪怕是已經離開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夠讓他們的存在于醫學推進上繼續發揮作用!”不僅是對學生的教誨,更是對醫學事業的莊嚴承諾。
此外,影片還通過吳孟超與患者之間的故事,展現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他年過九旬仍堅持上手術臺解決疑難雜癥,下病房檢查時先搓熱自己的雙手再觸摸患者,這些細節都讓觀眾感受到他作為醫生的溫暖和關懷。
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受感動。吳孟超院士不僅醫術高超,更有著對醫學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患者的深切關懷。他的事跡讓我更加堅定了對醫學事業的信仰和追求。同時,影片也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
《我是醫生》觀后感 7
《我是醫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傳記影片,它以真實的情感、細膩的表現手法和深刻的主題內涵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影片以吳孟超院士為原型,通過講述他年逾九旬仍奮戰在手術一線的故事,展現了這位傳奇醫者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真實感和感染力,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吳孟超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影片在敘事上采用了多線并進的方式,不僅展現了吳孟超作為醫生的職業生涯和醫學成就,還通過師生關系、醫患關系和父女關系等多個角度,立體地呈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世界。這些故事線索相互交織、相互映襯,使得影片的敘事更加豐富和多元。
影片中的演員表現也非常出色。趙有亮飾演的吳孟超形象逼真、演技精湛,將吳孟超的醫者風范和人格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他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使得影片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真實、自然、流暢的感覺。
觀看這部影片,我感受到了醫者仁心的'偉大和崇高。吳孟超院士的事跡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和精湛的技術,更要有對患者的深切關懷和無私奉獻。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總之,《我是醫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傳記影片,它用真實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感打動了觀眾的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吳孟超這位傳奇醫者的光輝人生。
《我是醫生》觀后感 8
《我是醫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人物傳記影片,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他年至耄耋依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最前線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展現了吳孟超院士卓越的醫學成就,更深刻揭示了他作為醫者仁心仁術的光輝形象。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始終保持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他的人生歷程充滿了傳奇色彩。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超過萬臺,每一次手術都傾注了他無盡的心血與汗水。在手術臺上,他冷靜、果斷,以高超的醫術拯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同時,他還致力于醫學研究,帶領團隊在細胞免疫療法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除了醫術高超,吳孟超院士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打動了我。他視病人如親人,每一次查房都充滿關懷與溫暖。面對為了給女兒肝移植而努力的母親,他毅然決定親自為手術保駕護航,哪怕成功的幾率非常小,他也從未放棄過任何一絲希望。這種仁德之心,不僅讓患者真切感受到了醫者的大愛無疆,也讓我們看到了醫者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影片還通過吳孟超院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展現了他在醫學傳承上的遠見卓識。他希望得意門生趙一濤能投身基礎研究,雖然這對趙一濤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吳孟超院士卻堅定地告訴他:“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這句話不僅體現出了吳老領先的專業頭腦,更體現出了他救死扶傷的使命感。
總的來說,《我是醫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影片。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吳孟超院士作為醫者的光輝形象,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這部影片不僅是對吳孟超院士的致敬,更是對所有醫務工作者的鼓舞與激勵。
《我是醫生》觀后感 9
《我是醫生》這部電影,以其真實感人的故事和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深深打動了我。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他年至九旬依然奮斗在醫療一線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的形象被塑造得立體而豐滿。他不僅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學專家,更是一位充滿人文關懷的醫者。他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充滿耐心與關懷,無論病情輕重,都一視同仁。在手術臺上,他冷靜、專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透露出他對醫學事業的熱愛與執著。
除了醫術上的精湛,吳孟超院士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了我。他對待學生既嚴格又關愛,鼓勵他們勇于創新、敢于挑戰。他深知醫學研究的艱辛與不易,但始終堅信科學的力量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在他的帶領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醫學知識,更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名有擔當、有責任感的醫者。
影片還通過吳孟超院士與家人的.故事,展現了他在家庭中的另一面。他對待妻子溫柔體貼,對待女兒關愛有加。即使在工作繁忙之余,他也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享受家庭的溫馨與幸福。這種家庭與事業的平衡,讓我看到了吳孟超院士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真實與可愛。
總的來說,《我是醫生》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影片。它讓我們看到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醫學事業的艱辛與偉大。這部影片不僅是對吳孟超院士的致敬,更是對所有醫務工作者的贊美與感激。通過這部電影,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醫生的職業精神和人生價值,也更加珍惜身邊每一位為我們健康默默付出的醫務工作者。
《我是醫生》觀后感 10
《我是醫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人物傳記影片,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生動地再現了他年逾九旬依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最前線的感人故事。影片中的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藝術手法的巧妙結合,讓我深受觸動。
影片始終緊貼傳主的真實生活,通過質樸有趣的臺詞對話和精到的語句,展現了吳孟超院士豐富的人生況味。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吳孟超院士的人生歷程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僅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更是一位心系國家、心系人民的科學家。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面對堆積的患者檔案,那些雖然接受了成功手術卻因后發擴散轉移而離世的病人,他深感痛心。為此,他在辦公桌前特辟一個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檔案,以此提醒自己科學是事實本身,哪怕患者已經離世,好的研究仍然能夠讓他們的存在在醫學推進上繼續發揮作用。這種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讓我深受感動。
此外,影片還通過師生情、醫患情和父女情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吳孟超院士的仁心仁術。他對學生們的關愛與教導,對病患的同情與關愛,以及對女兒的'深情厚愛,都讓我感受到了醫者仁心的偉大。
觀看這部影片,我不僅被吳孟超院士的醫術所折服,更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醫者,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家。這部影片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傳記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片。它讓我更加了解了科學家的艱辛與付出,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
《我是醫生》觀后感 11
《我是醫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人物傳記影片,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的真實人生為藍本,生動地再現了他作為醫生的傳奇一生。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感染力,讓我深受觸動。
影片通過吳孟超院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展現了他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驚人的1萬5千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他的'人生歷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面對病患時的那份從容與堅定,讓我深感敬佩。他不僅在手術臺上技藝精湛,更在病房里對病患關懷備至。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醫者仁心,什么是大愛無疆。
此外,影片還通過師生情、醫患情和父女情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吳孟超院士作為普通人的溫情一面。他與學生之間的深厚情誼,與病患之間的真誠溝通,以及與女兒之間的深情厚愛,都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與溫暖。
觀看這部影片,我不僅被吳孟超院士的醫術所折服,更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醫者,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家。這部影片不僅讓我更加了解了科學家的艱辛與付出,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醫學事業的偉大與崇高。它讓我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追求夢想的信念。
《我是醫生》觀后感 12
《我是醫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人物傳記影片,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真實人生為藍本,生動再現了一位醫者仁心、科學精神的偉大形象。
影片通過細膩的敘事和真實的情感,將吳孟超院士的.一生娓娓道來。從年輕時從割膠刀到手術刀的轉變,到毅然回國報效祖國,再到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僅在手術臺上創造了無數奇跡,更在科研領域不斷探索,為中國的醫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的仁心仁術讓人動容。他對待患者如同親人,總是竭盡全力為患者解除病痛。面對為了給女兒肝移植而努力的母親,哪怕成功的幾率非常小,他也毅然決定親自為手術保駕護航。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讓人感受到了醫者的高尚情操。
同時,吳孟超院士的科學精神也讓人敬佩。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探索醫學前沿領域。他深知,科學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嚴謹的態度和創新的思維。他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開拓國內肝癌治療新方法、新途徑。這種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讓人感受到了醫者的智慧與擔當。
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吳孟超院士的一生,是醫者仁心和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醫者,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家。他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是醫生》觀后感 13
《我是醫生》是一部充滿溫情與力量的傳記影片,它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的真實經歷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人生故事。
影片通過吳孟超院士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展現了他作為醫生的平凡與偉大。他不僅在手術臺上技藝精湛,更在科研領域不斷探索,為中國的醫學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一生充滿了對醫學的熱愛和對患者的關懷,讓人感受到了醫者仁心的真諦。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與學生之間的師生情、與患者之間的醫患情、與女兒之間的父女情,都讓人感動不已。他對待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悉心教導,鼓勵他們勇于創新;他對待患者如同親人,總是竭盡全力為他們解除病痛;他對待女兒則充滿了深深的父愛,即使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也依然堅持為女兒做手術。這種深沉的情感,讓人感受到了醫者的人性和溫情。
影片還通過吳孟超院士的口述和回憶,展現了他一生的奮斗歷程和心路歷程。他始終保持著對醫學的熱愛和對患者的關懷,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的`事跡和精神讓人感受到了醫者的堅韌和執著,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
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吳孟超院士的一生,是醫者仁心和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醫者,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家。他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同時,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醫學的重要性和價值,感受到了醫者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我是醫生》觀后感 14
觀看《我是醫生》這部傳記電影,我的內心深受觸動。影片以上海電影集團精心打造的傳記形式,展現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傳奇一生。趙有亮老師飾演的吳孟超院士,以其精湛的演技,將這位醫學巨匠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影片從吳孟超院士年輕時從割膠刀到手術刀的轉變開始,到他毅然回國報效祖國,再到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的輝煌成就,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吳孟超院士年逾九旬依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最前線的精神,更是讓人肅然起敬。
影片中的情感線也極為豐富,通過父女情、醫患情、師生情等多條線索,展現了吳孟超院士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他面對堆積如山的病患檔案時的沉思,他親自為經濟困難的病患家屬訂早餐的細心,他對學生既嚴格又充滿關愛的教導,都讓人感受到了醫者仁心的力量。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吳孟超院士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與執著。他深知“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因此他不僅在手術臺上救死扶傷,還致力于推動醫學基礎研究的發展,希望能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這種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結合,正是影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我是醫生》不僅是一部傳記電影,更是一部充滿教育意義的作品。它讓我們看到了科學家的偉大與平凡,看到了醫者仁心的力量,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科學。我相信,這部影片將會激勵更多人在自己的領域里追求卓越,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是醫生》觀后感 15
《我是醫生》這部電影,以其真實感人的故事和精湛的演技,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他作為一位杰出醫生的傳奇人生。
影片中的吳孟超院士,不僅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更是一位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家。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無論是面對堆積如山的病患檔案,還是親自為病患檢查、手術,他都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和而堅定的心。他的每一次手術都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他的每一次決策都充滿了對科學的嚴謹和執著。
影片中的情感線也讓人動容。吳孟超院士與女兒之間的深厚父女情,他與學生之間的深厚師生情,以及他與病患之間的醫患情,都讓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和力量。這些情感的.融入,使得影片不僅僅是一部傳記電影,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
影片的敘事手法也非常獨特。它采用了一種平實而細膩的敘述方式,將吳孟超院士的傳奇人生娓娓道來。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和真實的情感,讓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吳孟超院士的平凡與偉大。
《我是醫生》這部電影讓我深刻認識到了醫生這一職業的偉大與崇高。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更要有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拯救生命,用自己的智慧照亮希望。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人文關懷在醫學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關心患者、尊重患者,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為醫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之,《我是醫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它不僅讓我了解了吳孟超院士的傳奇人生,更讓我對醫生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相信,這部影片將會激勵更多人在自己的領域里追求卓越,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是醫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醫生夢作文12-06
我的夢想醫生作文02-23
我的理想是當醫生作文02-21
我想當醫生作文02-18
我想做醫生作文06-25
我佩服醫生作文08-24
我的理想醫生作文02-14
我的理想是醫生作文04-05
我和醫生作文01-31
[精選]我的醫生夢作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