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每個觀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想法。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甲午大海戰觀后感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紀后期,慈禧太后掌權,中國閉關自守,國家落后,政府腐敗的背景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鐵甲艦隊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但是,最后甲午海戰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童年講起,基本尊重、還原歷史,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
看完影片,我思緒萬千。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打的落花流水。與同事交流,我談到,看這樣的影片,太沉重,太壓抑。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技落后,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清朝統治的腐敗無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于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增強自身力量上來。慈禧太后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北洋水師多年無錢置辦裝備。而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款,日本各界競相傾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