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5-03-19 08:55:02
  • 相關推薦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精選15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

  已經好久沒有寫東西了,今天閑極無聊便和我的同學們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看的是由高曉松操刀的《同桌的你》。

  當年由高曉松作詞、作曲,由老狼演唱的一首《同桌的你》,唱哭了許多人的學生年代。作為90后的學生我誠然像致青春啊,那些年啊,包括同桌的你這樣的幾乎專供給80后享用的電影,不是我們所能完全吸收與接納的,但是如果單從影視作品的角度講,我想我還是很有感觸的。

  “我為了你放棄了美好的前程,為你放棄了一個無辜的生命,為了你的未來我愿意隱瞞一切。你為了我不斷單挑那群同學,為了我努力考上重點大學,為了我忍耐規定的“男朋友時光”,為了我努力規劃彼此的未來。最后的相遇,我們詢問對方“你愛他么”、“你愛她么”卻又各自沉默。”

  “從我看見你的那時起,我就喜歡你。你知道我成績不好,脾氣也很沖,但是你從不會討厭我。那年的政局動蕩為了讓我平安,你答應了“成為我女朋友”我的要求;那年非典肆虐,你砸開窗牽著我的手一路狂奔。你就像是那顆大白兔奶糖,在我心里一直是文靜、甜美的形象。是你一直都在等我,都在督促我前進。十年之前,就像你說的“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責任”而讓你受傷;十年之后,我成為隱忍又有責任感的男人,但在漫長的旅程中牽著你的手實現你愿望的人,不是我。”

  一部講清新又悲傷的愛情電影,我想我不得不以一個溫柔而煽情的兩段文字來概括那一個個感人至深又陽光清新的鏡頭。但無論這段屬于他們的'愛情有多美好在現實面前依舊終結于現實。無論感情有多濃烈,最后的他們都被現實打敗。

  “我們已經回不去了,誰也不欠誰。”

  就像那首陳奕迅的歌“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如果你把同桌的你當作是一部單純的青春愛情作品。那我加上一句更符合愛情片影評的結尾,比如“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但是,愛她/他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是不是有一些簡單。

  這個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夢想的虛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來光鮮靚麗的生活表面,有著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棄了小梔,并沒換來想象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換來的不過是一份真摯感情的破碎,和兩個人都找不到真愛的湊合婚姻。一紙請柬,讓兩人十年重逢。感情,在兩個人閃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梔還愛著林一,林一也還愛著小梔,但是沒有承擔和歸宿的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算,愛,一百年、一萬年不熄滅,對雙方都沒有意義,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說不出別的話的“你還好嗎”。

  教堂里,小梔穿著潔白的婚紗,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搶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閃念,最后小梔那句遲疑的“我愿意”將我們拉回了現實。最后一次,他還是怯懦了,與自己深愛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個女孩等了十年,等不來一個男孩的真正成長,你也確實可以說這是命運的安排。

  在我個人看來電影的確存在諸多細節讓我值得反思,比如在婚禮前新郎的以貌取人,比如當那個學生時代幾乎不說話的李瀟突然主持起了酒席,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導演的價值觀的體現。

  也許夢想終究會被現實打敗。也許如今的我們十年后終將成為那個如今我們不喜歡的自己。也許我們的夢想也會因為我們的不怯懦而得以實現,不得不提電影的最后一幕:當小梔被問及是否愿意時,那一刻男女主人公的眼神交流,以及遲疑的回答。也許正是因為男主的怯懦而失去本屬于他的愛情。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2

  如果一部電影為了顯得有故事而制造故事,那該有多惡心?《同桌的你》直接戳破了“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底線,以一種近乎強扭的方式生產了一只表面上看起來光鮮水嫩的瓜,但很顯然,這只瓜并不甜。

  主要還是故事。如果你經歷過初戀或者任何真正的感情,你在觀看《同桌的你》時,就會感覺到一股深深的扯淡感在四周飄蕩。這部由高曉松監制并參與編劇的電影,即便影片不那么三番兩次的使用《同桌的你》作為配樂,也還是會帶有濃重的高曉松風格。這種風格和他的網絡脫口秀《曉說》一樣——看起來很像那么回事,但實際上又并非那么回事。

  《同桌的`你》講述的所謂感情故事,不接地氣也就算了,反正國內很多感情片都不怎樣接地氣,不缺它一個。但不接地氣卻還硬生生地要制造一些“戲劇化效果”以博取觀眾的一絲“情感共鳴”或“觀影享受”,表現得又如同初級商業微電影一樣的水平,就未免太敷衍了事了。影片的敘事方式本身就有些過于追求風格,時空交叉的敘事并沒制造個性令人驚嘆的效果,反而給人一種“沒本事偏要耍得很花”的輕佻感。而故事的過于追求“戲劇化”,以及試圖表現“現實對感情、青春的打磨”,都讓電影顯得異常別扭。好比強扭的瓜一樣,影片男女主角的感情缺乏真實與自然,故事的發展缺乏邏輯與說服力,結尾不僅僅沒有給人一種感情或三觀上的振奮,反而用一個狗血劇情帶來一個不知悲喜的結局。

  一對有著近十年感情的情侶在應對所謂現實的時候,分開十年,最終沒能在一起——這對情侶特么到底有沒有感情?沒有感情為什么愿意放下優質大學,為什么愿意忍痛打胎,為什么愿意非典中奔跑,為什么愿意輕易放下奔赴美國,為什么愿意為到達女孩要求而拼命努力,為什么愿意吃醋而大打出手,為什么愿意在美國忍辱負重,為什么就不愿意回到國內,為什么兩個人就那么輕易地被“即將上市”的所謂現實所打敗?難道這就是創作者所理解的感情或者現實?

  你有時間幻想搶婚,有時間想象美國街區,怎樣就沒有時間爭取在一起?

  能被現實擊垮的感情本身就不是感情,能夠輕易擊垮感情的現實也不是現實。《同桌的你》試圖傳遞某種看似正確的觀念或情感,但又并不具備一個完整且具有說服力的故事,值得勉強地制造一些故事佐料,加在影片當中。于是,我們看到的這部試圖勾起某些青春、校園、感情等共鳴的電影,被生硬的扭成了一個帶著做作帶著夸張帶著莫名其妙的奇葩。

  并非雞蛋挑骨頭,也并非對高老師不敬,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真的很期望能在影院里重溫一些舊夢,收獲一些共鳴,引起某些思考。但《同桌的你》并沒有像老狼演繹的歌曲那般具備觸人心弦的魔力,盡管影片在表現校園生活方面的確充滿了趣味和懷舊感,但最基本的故事沒有講好,再華麗的回憶,也難免不夠給力。電影不能當MV看,不能當段子看,更不能當歌曲聽,真誠而實在地把故事講好,說不定真會比歌曲還經典。

  電影更多的是給觀眾看的,所以,不要太投機,不要太勉強,不要太自戀。如此,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某個時間里,會有人想起,會有人惦記,那個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3

  看這部片子就是沖著影名和周冬雨去的,記得第一次看周冬雨的電影就是《山楂樹之戀》,很喜歡她和老三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樣的純純的感情故事,而這個感情故事發生在九十年代。

  除了都是以青春時代的感情為主題,這部電影和山楂樹之戀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白兔奶糖,噔噔蹬蹬,有木有?老三以前在第一次見到靜秋的時候送過一顆大白兔給她,而初中時代,小梔在林一為了她和欺負她的小胖打架之后,也送過林一同學一顆大白兔。此外,高中時,在她擦窗子掉下來摔傷腳之后,林一一向在照顧她,作為答謝,她送了一大包大白兔給林一同學。艾瑪,大白兔,曖昧神器啊,你值得擁有!

  除了大白兔,同桌的你這部電影讓我印像比較深刻的就是小梔最后點頭和林一同學在一起了,但是在一起的模式真心糾結,從五分鐘男友,到二十分鐘,再到十三分鐘,到初夜,到意外懷孕,到小梔流產意外,到林一同學被嫌棄沒職責心分手,到非典時期他們的群眾瘋狂出逃,再到十四分鐘,林一同學真心杯具,哥哥和同學的轉換真心疼啊。

  年輕時候的感情總是不容易的,感情和理想都得經歷現實的洗禮。他們的感情也是這樣!從小小梔就說了,她的理想就是去斯坦福留學,之后為了林一,放下了北大,和林一一起去了廈門大學。并且一向在不斷的激勵著林一,激勵他變得優秀。而林一一向沒有確切的'目標:他為了和小梔同班,高中文理分班時,不顧老師的強烈反對,放下自己擅長的理科,自顧自得把課桌搬去小梔所在的文科班。他為了小梔說的那句,“做我男朋友的前提就是和我考上同一所大學”,于是從渣渣變成學霸,努力的奮斗著。他為了和小梔在一起,努力變得更加優秀,拿標兵,過四級~他們共同成長,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奮斗,感情也茁壯成長著!最終,林一先小梔一年去美國打前站,等待小梔過去,沒成想,那間有著朝南開的窗戶的房子始終沒等來主人的心上人,林一等到的是小梔的分手電話。而到最后,小梔也沒有完成她兒時的理想,斯坦福的大門沒有向她打開,甚至去美國還一次次被拒簽。而林一走上一條他以前從未想過的路,去了美國工作,雖然不算成功人士,甚至有點落魄,未婚妻出軌,工作也并不順利。

  傳言現實是很恐怖的東西,比洪水猛獸還恐怖,電影里說是因為小梔沒能去美國而林一在美國,小梔打電話主動提出分手,他們就那樣和平分手了。他們自己也說,終究敵但是現實,誰都不欠誰的,畢竟都以前付出真心。但是我真的有些不理解,就算一次次的失敗讓小梔倍受打擊,就算她不能去美國,那他既然能夠為了她去,就不能再為了她能回來嗎?以前倘若小梔不去美國林一絕對不會去的,可結婚前小梔問林一,林一卻說不必須了,但是這是現實的問題嗎?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兩個人能夠在一起,但是所做的這些努力卻成了他們不能夠在一起的溝渠。能怪現實嗎?只能說他們都不夠勇敢!所以最后在婚禮現場,林一才不能像以前那樣帶著小梔逃離飛奔,而是靜靜的聽著她說,她愿意。

  這部影片雖然不是講同桌同學情,說的是感情,但是還是能夠讓我們很自然的回想起我們的以前,以前的同桌,以前的嬉笑怒罵,推薦大家帶上親愛的的同桌去影院觀看,說不定還能有意外收獲哦。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誰安慰愛哭的你。

  誰把你的長發盤起,

  誰給你做的嫁衣。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4

  電影“同桌的你”講了“青梅竹馬”的一男一女從初中的情愫暗生到大學相許終身,而后卻因不明所以的原因天各一方,千百人去看這部電影會有千百種感受,而同一的是對自己以前那份青春的追憶。電影的宣傳語是同苦,同笑,同青春,這是一個很好的總結。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笑有淚,有樂有苦,有歡聲有笑語,有悲傷有后悔,但站在追憶過去的節點,我們終究只能低嘆一聲,俱往矣。電影最后播放著《同桌的你》,那熟悉的旋律,引起了多少人思憶去拿過的他/她和那似水年華。

  帶著羞澀的臉龐演繹青春的舞曲。在周小梔的婚宴上,林一要求要按分別的時間來定酒的杯數,兩人觥籌交錯間,淚流滿面,我突然很慶幸我不曾有過異國戀,一段從學校出來的純真卻終結于各種理由的異國戀愛,否則看到那片段,想起以往種種,或者電影中淚會決堤,無法控制。

  那些以前有過一個信誓旦旦的等候,卻終究敵但是遙遠時空距離的異國戀,若置身電影情節,內心該是怎樣的洶涌澎湃。吳奇隆最近的新歌叫《如果緣只到遇見》,就算明白這份緣只到遇見,我們還是會期望遇見,如果沒有他/她,青春就不完整了。只是記憶中的那個人,是不能再去見了,就讓一切都存在記憶里,因為在記憶里的彼此才是最完美的,不用淚流滿面的對著彼此安慰著說我們都輸給了現實。現實是彼此都輸給了彼此,輸給了不夠深愛的彼此!

  電影的最后,所有的青春終結于女主角于教堂的一句“我愿意”。作為一個女生,對于這樣的結尾我是不認同的,周小梔說她的愿望是在教堂辦一場獨一無二的婚禮,在與林一的`長達數十年的糾纏中,就算迫于現實最終要嫁了,我想一個女生也不會再選取以前想和最愛的他舉行的婚禮,因為那是為他專屬。以前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如果不是那個他,那一切都不重要了!所以教堂的婚禮不會再是周小梔想要的,那個在夢里已經完成過無數次的夢想中的婚禮已然不重要了,因為新郎不是他!

  我不明白編劇是怎樣度量這一場戲的,或許僅僅只是為了引出那后面的搶婚事件,而后拉出20__年前的那場青春的逃奔,然后切回現實,告訴我們一切都回不去了!只是這少了對女生心理的拿捏,當然是小節。而最后在未知搶婚的情節只是想象時,我是感動的!而回到現實后,卻是嗟嘆的,哀,哀,哀,罷,罷,罷!

  每個人的青春中總有一個他/她牽動著你的思緒,可能不是感情,可能只是悄悄的藏于心底,可能是不明白為何就結束了的一段感情,可能是少不更事時不懂珍惜的失去,可能著一切的可能都已悄然遠去,卻是心里最深的存在,只要想起,嘴角終會揚起,不管是嗟嘆還是欣慰。

  回到這部電影,單從電影來說,也就是一部完美青春,清純初戀的回憶錄。個人感覺情感十足,架構卻欠缺。不管是為何最后深愛的二人沒有在一起的原因,還是男主角到美國的心路歷程,再到女主角最終的選取都交代得不清楚,或許電影受限于篇幅。但正是由于電影的前面用了較大的篇幅去渲染那深愛的二人過去種種,以致于到了最后卻沒有時間去交代這些細節,個人覺得是不就應的!因為若最后結束種種交代得不清楚,那二人過去種種如膠似漆,非君不嫁,非君不娶的情誼,最后何?止于何?確是令人無法理解的。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能從電影得到些許慰籍。透過電影回憶起往事中的那個他/她,從心底蕩開一層漣漪,對青蔥歲月的依戀終究是人的軟肋。看完電影其實已經蠻多天了,最后才寫完這篇文章,僅作紀念。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5

  一部電影《同桌的你》勾起了我的絲絲回憶和感慨、暫且不說演員的演技如何、電影情節是否新穎、但相信一定會引起不少經歷過青春歲月的人的共鳴———青春真好!

  愛情

  青春期、我們也許會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當自己喜歡的女孩被人欺負時、你會挺身而出:你會時不時偷看對方幾眼:對方生病的時候、你會擔心等等……如何認識和面對青春期的愛情?那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之一。無可否認的是、中學時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面對愛情、有的人會像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那樣、把對對方的愛慕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互勵互勉、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比較內斂、他們會選擇把這份愛慕埋藏于心底、通過寫日記、找人傾訴等方式進行疏導:也有的人因為愛情而耽誤了學業、這是不值得提倡的。不管哪種方式、我們必須把這種愛慕表達或疏導出來、長期的壓抑或不正當處理會造成心理的障礙。到了大學時期、同學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自由、大學生談戀愛是很普遍的現象、甚至現在大學生只要達到適婚年齡可以結婚生子、這無疑是更人性化了、但在我看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經濟能力和面對及解決實際生活困難的能力、將來他們步入社會后要面對的困難和壓力要多些、所以、在你們作出決定前、一定要慎重考慮、理性對待。相比參加工作后的看電影﹑吃飯﹑購物、大學時代的愛情要簡單些﹑純真些、不一定要有鮮花禮物、一起運動、一起學習、一起參加社團活動、一起踩單車也會很快樂、相信很多人都會回味大學時單純與浪漫的愛情、它將成為很多人心底的美好記憶、被永遠埋藏于心底。

  夢想

  記得電影的開頭、女主角在臺上作自我介紹時、她說她的目標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當時連老師都愣住了。男女主角互相勉勵、不斷地朝自己的人生目標進步、就是追逐夢想的印證。有夢想的人、是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是對人生有追求的人、有夢想就有前進的動力、所有有夢想有追求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相反、沒有夢想就沒有目標、就像一只無頭蒼蠅到處亂飛、生活茫然。

  責任

  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在讀大學期間不小心意外懷孕、男主角得知消息后不知所措、最終女主角自行決定把孩子打掉。男人該有的責任何在?對生命的尊重何在?大學生充滿激情而不是沖動、大學生應該是有思想有責任的群體、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考慮、理性對待。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承認、勇于擔當、積極面對、而不是逃避和推卸責任。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6

  電影的最后,林一帶著周小梔在一群朋友的擁護下離開,正如當年非典他們躲避老師的“追捕”一樣。每個人都帶著同樣的信念,希望他們好好的。在關上門的那一刻,林一和周小梔忍不住回頭,看朋友們急切,期待的面容,然后執手奔向茫茫的前方……我多希望電影到此就畫上句點,可是現實卻是在周小梔說完“我愿意”后,林一微笑著垂下了頭……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周小梔淌著淚水對林一說的話:我們還是輸給了現實。多么真實的話,多么殘忍的話。這一句話就概括了他們相識相知到相戀的十年,帶過了他們相念,相愛和相恨的十年。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而他們的十年已經輸給了現實。

  什么是現實?

  你不喜歡讀書卻不得不坐在教室里是現實;你深愛著她卻不得不娶了另一個她是現實;你討厭虛偽的官場卻不得不強顏歡笑是現實……這兩個字真的很是令人討厭,總感覺它包含太多的心酸無奈,也毀掉了太多單純美好。而林一在冰冷的美國遭受老板的辱罵,未婚妻的背叛,周小梔要嫁給她不愛的人才是現實。我不懂,為什么周小梔要一個人做這樣殘忍的決定來結束兩人十年的緣分;我也不懂,就算林一去了美國他們之間的感情難道就不能繼續;我更不懂周小梔憑什么自私地用“現實”二字,掩蓋了她的懦弱。

  也許,處于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我們真的明白不了他們之間的掙扎放棄。這又讓我想起前不久重溫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陳孝正也是單方面地認為鄭微不能和他吃苦,毅然選擇了去美國。聽,又是美國,這個承載著太多所謂夢想、自由女神高舉著火炬的地方。也許,他是真的愛鄭微,真的希望給她一個好的未來。但他從未問過鄭微她想要生命,是一個依靠,還是揮金如土的生活。又也許,周小梔也是愛林一的吧。她不想林一因為去不成美國而怨她,更不想看著他放棄這樣的機會,所以選擇放棄。

  其實我也是想不明白,接到周小梔莫名其妙的電話后,林一為什么沒有回去,難道美國真的讓他割舍不下?十年,整整十年,過著如此糟亂無章的生活,他難道也沒想過回去問個明白?也許,周小梔是對的,他們還是輸給了現實。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我理解卻又氣憤。“現實”像一個燙手山芋,我不愿拿起,卻也無法扔掉,我不愿像他們那樣因愛在一起,又因愛分開,我只愿做一個平凡的人,平靜地生活,談一場相濡以沫的戀愛,攜手至白頭,卻又知道有句話叫做“被現實所迫”。最終,還是這兩個字,現實。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7

  一個是現實將回憶擊碎到遺忘,另一個則把現實揉碎在回憶中。這就是同桌的你和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帶給我最后的感受對比。

  同桌的你這部電影的內容著實對不起它的名字,因為我們從中基本上記不得有關同桌的回憶,同桌這個詞其實應該只屬于高中,因為大學差不多已經沒有同桌的概念了,只有同學。這部電影之所以用這樣的名字,因該只是為了應景那首歌曲而已,

  因此影片叫做曾經同床過的你或許更合適一點。不過也不合適,因為電影試圖把初中到大學到畢業到結婚兩個人每次的節點故事都講述清楚,甚至不惜用上911非典這樣標志性的時間符號來喚起觀影人對往事的回憶。然而這樣做的效果確不見得好。

  導演和編劇的功力差距就在這里,完整的時間線,每個時間點上都有故事發生,并不代表這一串故事連起來就會精彩,人的回憶絕對不是線性的,而更多是對某一段時間某個特殊的場景的記憶猶新,所以在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里,藍色圓珠筆,馬尾辮,考試不及格,壞脾氣的英文老師會讓我們回憶起轉筆,悄悄豆,課本上的涂鴉,上講臺領考卷,罰站。而看完同桌的你,我們能回憶起什么呢?沒有什么,只能在影片最后唏噓一下而已。

  能夠引起回憶的共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導演和編劇是沉浸在自我的意識當中,尤其是用現在的心理套當年的人物,還是能夠使電影真實還原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是很容易看得出來的。如果是前者,那我們只能是在看戲,看演員在表演一出屬于導演自己的戲,而如果是后者,我們則是可以回憶,回憶起那些年。

  再說說演員,周冬雨的確仍然是一副清純模樣,十六歲到二十歲應該是她這副面容最擅長,也唯一擅長的年齡段。在這個年齡段里,她能夠盡情展示,也足夠的`漂亮。但是和那些年里的陳妍希比起來,周冬雨太缺乏年齡的成長感,從高中到結婚幾乎是一個思想和表情,而沈佳宜則把高中女孩的單純和早熟,到大學以至結婚的成熟表現得錯落有致。

  男演員的差距則更加明顯,這個年輕的演員根本沒有把一個哪個少年不多情的心理表現出來,表演基本上可以用呆板來形容。

  而演員方面最大的差距還是在配角上,那些年里,每個故事里都會有的胖子,籃球場上耍酷的帥哥,嚴厲的班主任,苛刻的英語老師,女主角身邊的閨蜜,每個配角的表現都非常生動傳神,你肯定可以在你的高中生活中找到極為類似的人物形象。而同桌的你呢?導演還是陷到了自我的意識當中,創造出了一些他認為在在那個時代應該有的并且是有趣的人物。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8

  這部電影一出來就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人說它矯情,有人說它做作,也有人說它真實。假做真時真亦假,這世間的真真假假有誰能道得出幾分?

  它剛上映的時候,我焦急地尋找可以一起去觀看的同伴。男朋友首先被排除,第一因為我們是異地,總不能讓他為了一場電影大老遠跑過來吧;第二,這是個不在一起的結局,我不希望我們一起看這種傷感的片子。所以,我把目標瞄向了我的男閨蜜。可惜,那時候我們還不是很了解對方,我的暗示他沒有懂。于是我放棄了搜尋。一個半月之后,優酷上有了免費觀看的版本,我男閨蜜下了一個超清版的.過來和我一起看。

  那天晚上感慨頗多。他們的感情故事不算轟轟烈烈,卻讓經歷過的人傷痕再現。曾經,再怎樣努力的付出,再怎樣刻苦的記憶,再怎樣癡心的等待,如今,那也只能叫曾經,我們都回不去的曾經。當初的愛人,曾經的纏綿,如今早已破碎,不得不看著她架作他人婦,不得不看著他摟別人在懷。我們痛苦,我們心碎,我們懷念過往,可過往終究變成了過往,抓不住的過往早已變成了破滅的泡泡。看著她穿上婚紗成為別人的新娘,看著他穿上新裝成為別人的新郎,我們再也沒有當年為愛情可以奮不顧身的勇氣了。我們身上裝滿了世俗的眼光,我們會做的,能做的,僅僅是忍著疼痛的傷口,跟彼此道一聲,祝你幸福。

  每部電影自有它的做作之處,但是難道生活不做作嗎?生活是一個大染缸,它才是做作最肥沃的土壤。這部電影已經將大學時代的生活挺真實的展現出來了。

  那天,看完電影,我和男閨蜜出去走了好久,也談了好久,但是內容我現在卻沒什么映像了。不經意的生活,可能有時候就是這么容易被淡忘。

  昨天晚上他突然跟我說,他最不喜歡靠近我的時候便是那天看完電影之后,他說,那天我整個人感覺都很冷。我很驚訝,因為我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這一面。我也只能笑笑而已。

  生活讓我們懂得了太多,經歷過這么多打磨,誰也不可能回到當初那樣天真無知的時候,歲月早就將我們推向了一條沒有回頭的道路上,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后退,縱使遍體鱗傷。

  當我們整個人都被各種幸福所包圍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很豐滿,很充實。就像那些無邪的小姑娘談著浪漫的愛情,享受著戀愛的甜蜜,貪戀著戀人的懷抱,甚至你會覺得他們的周圍會有一道幸福的光圈。

  然而當挫敗來臨,他們又是怎樣,像一只只驚恐逃難的小鳥,然而卻逃不出獵人的牢籠。生活瞬間骨感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9

  和你成為同桌,是一種機緣巧合,還是一段陰差陽錯呢?你我成績相當又調皮搗蛋,成了一對歡喜冤家般的同桌。我不斷給你帶來麻煩,但你卻依然與我做同桌,給予我幫助。于是,我們之間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有同桌升級到了朋友。

  你常說與我同桌是你畢生的最大的不幸,但在小學畢業這天,你卻留下了不舍的眼淚……

  還記得你說,從那時到現在,我給你制造了無數的麻煩:我經常忘帶課本,害得你在課堂上必須與我“分享”一本書;我還常年借用你的文具,并且有時忘了歸還。

  從某個時候起,你就常常說:“最好讓你也留在家里,這樣我就能省心了。”剛開始只是說一次,但每天都要重復好幾遍,把我幾乎念得神經崩潰。

  當我遭受別人欺負時,你像一只母雞一樣勇敢地站在我的'身后,大聲呼喊:“誰敢欺負我的朋友!我也會欺負他們的朋友!”我感到非常感動,同時也覺得你就像是一個天使般從天而降。

  雖然別人在欺負我的時候你總是站出來保護我,但是,幾乎每天放學后你都會跑過來找我玩耍,我們在林蔭小道上追逐打鬧,讓放學變得非常有趣。

  那時,我在想,我真有幸遇到你這樣一位同桌。

  還記得那次老師提問我不會時,你急忙拿起紙和筆,寫下答案遞給我。我雖然很感激,但卻看不懂,結果你比我更加焦慮。下課后,你生氣地責備我沒有理解,說了幾句不太友善的話。

  回憶起與你同桌的日子,就像一陣清風拂過心田,很清新,很純潔。原來在小學的這一路上,你這個同桌一直陪我走過、打過、鬧過、笑過……有一種同桌之間的友誼才是最能銘記一生的。

  時光悄然翻動著一頁頁的篇章,經歷了歡笑與淚水,亦跨越了我們年少時的回憶。如今,我們都在慢慢成長,卻依然深深懷念過往。

  光轉流年,時光歡快的奔跑,我只能少年的痕跡,回憶著我們的回憶,想念著我們的想念,將最美好的時光與最溫馨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同桌,這一生最親切的稱呼,喚回了我們共同走過的那段少年韶光。

  又遇見了你。

  “嗨,同桌,好久不見吶!”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0

  當年一首歌曲同桌的你,唱出多少正直青春年少以及奮斗青年和有所成中年的真實的內心告白,今年,一部同名影片《同桌的你》把青春懵懂,高中的熱情以及最扣人心弦的甜蜜愛情演到了每一個從青春年少走過來人的心里,每一個男孩青春里心里都有一個周小梔;每一個女孩青春年少時都擁有一個林一,在電影院里,只是透過屏幕我們好像也觸摸到了自己的青春,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影子以及熟悉的愛情,同桌的你,青春的回憶,我們是不是也笑著笑著就哭了。

  此片影片采用倒敘,回憶和想象的方式完結,倒敘的開始就讓人覺得傷感,回憶的片段讓人覺得心里暖暖但有時又夾雜淚水,想象的尺度讓人覺得好笑,但又回歸于影片的靈魂——回憶,感傷,青春。

  同桌的`你,十年后的相聚都已物是人非,周小梔問林一,如果當初你知道我去不了美國,那你還去不去,林一的回答讓我心涼了一剎那,去!因為我不是當年的林一,你也不是當初的周小梔,此時的影院是毅然安靜的,女主角訴說著男主角在美國的一切,包括生活習慣,日程安排,以及接二連三的換房子等等,我沒去美國,我真的沒去美國。

  而這些了解,這些話語我聽見了影院人們的流涕聲,這流涕聲是共鳴嗎?我不曉得了。以致最后在周小梔的婚禮上,有一段假想,林一搶新娘的橋段,最開始,我以為是真的——林一和曾經一個宿舍的兄弟,再次一起為愛而戰!看到這兒,最開始還不知道是假想的時候,我還真在想:“這,現實嗎?”事實證明,我已經不再年輕了;電影導演和編劇也不再年輕了,他們最終選擇了用最殘酷的現實,去告訴觀眾:“你們,已經不可能再一起了;你們,再也不復當年為愛的勇氣。”沒人會認為林一很慫,因為很慫的另一個替代詞就是成熟的理智,那個一起為愛而奔的年紀,早已離林一、離我們遠去。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感情,和那些所有刻骨銘心的愛,都伴隨著女主角的一句:我愿意而終結,沒有深刻,這并不是一部要講深刻的電影。看了這部電影,你要是還能想起自己的青春,要是還能想起自己的愛情,也就夠了。

  整部影片中有那么多值得玩味的話,又有多少戳穿了現實人想保護自己的心,同桌的你,你還好嗎?

  只愿時光如初,歲月安好。原諒青春歲月中的一切。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1

  今天和高中一直以來的同桌小圓子一起去看了《同桌的你》,未觀影前,笑稱為《同桌的狗》,觀影期間多次輕撫同桌狗毛,導致她多次想要憤然離場。 之所以想去看這種青春片一是為了放松一下,而是感覺一種關系要靠一些標志性事件來記錄。這樣在很多年后,及時世事變遷,也能在再見時一瞬,過往一起經歷的種種都浮現腦海,比如和同桌一起去看《同桌的你》。再比如開通博客也是為了將自己用時間換取的經歷記錄在冊,以防日后還要靠別人提醒自己過去的經歷和感悟。 對于記錄而言,照片直觀而清晰,文字則細膩而綿長。 雖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期望不是很高,好在跟著適合的人去看了適合的電影,前半部分信息量過大,可以看出導演很想竭盡全力把那個年代的元素融入電影,但這種過于擁擠的信息量已經不是融入,而是給人硬塞進去的感覺,開篇男主的自述給人無比高大上的感覺,我在心里不禁吐槽,這真的不是小時代?后來證明這只是為男主悲慘的生活形成對比,埋下伏筆。事實證明,美利堅不是那么好混的。 看劇多年,雖受很多挑剔的影友影響對男女主的顏有些要求,但我對顏的要求一向不高,當然俊男美女的確看得養眼,但最重要的還是符合劇情,而林更新和周冬雨純得恰到好處,周冬雨也看得比在宮里面順眼多了。不過除了初中那段,這劇基本就和同桌沒啥關系了,到了大學階段,純粹當做喜劇片看了,對于這種輕喜劇,我一向都是看配角比看主角真實而順眼,可能主角往往都是大明星,再演一些普通的角色總是感覺不那么天然,而很多眼生的'配角則一口方言,吊兒郎當,哪怕是丑角,也自然可愛,比如這部里男主的舍友們,寡言又恐高的呆子,蜂學專業的beeman,還有后來當上小城管的廣播員,這些人往往是我們身邊人的寫照。 從小學上到大學,個子從小到大,微妙而不己知的變化在悄悄滋芽,從我們身邊經過的每個人都可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曾經罰我們抄作業站講臺的老師,曾經可能現在連相貌名字都不記得的同學,曾經和我們上課說話被老師抓的同桌前桌后桌周圍桌。我想在很多青春電影里,除了青春,都是成長,蓬勃的成長,撕裂的成長,不忍回眸的成長,自以為傲的成長?? 剩下的,是長大后的一聲長嘆,懷念,和想當初??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2

  四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對我來說猶如大地上綻放的一束美麗鮮花。同學們的純真、老師們的親切讓我的心中洋溢著溫暖和舒適。記得當初我跳級的那一刻,那些美好的回憶似乎定格在了時光之中。現在坐在這個安靜的.考場上,回想起與我的同桌共度的時光,我不禁會心地笑出聲來。

  我和我的同桌是好朋友,她有個外號叫做“虎哲”。她有一束小小的劉海垂在額前,笑容常掛在臉上,總是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因為我們都是女生,并且喜歡爬單杠,所以我們很快就成了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上課時,我們是學習上相互幫助的好朋友。如果她遇到了問題,就會來找我,因為我總是會耐心地給她解答。每次我需要聽寫時,我總能找到她,因為她的發音清晰,聲音甜美動人。即使我們升級了班級,只要我們碰面,我們仍然會暢談不已,直到上課鈴響才舍不得分別。

  下課時,我們是操場上放松的玩伴。我們聽到了下課鈴,便飛奔下4層樓梯,穿過跑道和小路,飛快地跑到我們心靈的家園——健身園。隨著“砰”、“砰”兩聲響,我們兩手抓住單杠,像猴子一樣用腿夾住對方。“我第一個上來的!”“我第一!”“我第一!”我們誰都不讓誰,就那樣在單杠上吊著。直到臉紅氣喘手指發痛了,才掉了下來,躺在地上,邊看著天空的云,邊哈哈地大笑……

  在網上,我們是博客里永遠的好友。我們在網上寫作文、發照片、互相評論提意見。我發的每一篇博文,總會被小珂第一個發現,給我寫上評論,再加上一張搞怪的臉。我給她第一時間回復,總是那樣甜的語言,在博客上聊天,就像對方就在眼前。

  現在,我坐在新元學校的考場上,臉上洋溢著微笑。回憶起與同桌的點點滴滴,無論是快樂還是傷心,都仿佛重新發生在眼前。我們在分別之前做了一個約定,那就是將來會在新元的操場上相聚,一起談論過去的事情。每當想起她為了找到我而跨越整個操場的情景,我的內心便涌動起一股暖流。想象著再次相見那一刻,我內心的期待化作了一顆感動的淚花,悄然地滾落在純白的試卷上。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3

  青春如詩,斑斕的色彩里萌發著最真的渴望;青春如歌,洶涌的激情里律動著最美的音符;青春如夢,如煙的夢幻里蘊涵著最深的理想。

  在電影《同桌的你》中,周小梔和林一從初中、高中到大學一路相戀,走過了十年青蔥又寶貴的歲月,純潔的愛情也一路奔涌著向前、綻放。女孩為男孩塞糖,男孩為女孩打架;女孩激勵男孩上重點大學、考四級,甚至為他放棄去北大讀書的機會,男孩對女孩傾心呵護,為她心醉神迷。

  5分鐘的男朋友,長長的思念;21分鐘的相守,綿綿的愛情。曾經的瘋狂,曾經的癡戀,像一幅唯美的青春畫卷,美得讓人目眩神迷,美得讓人沉淪心碎。影片讓我想起一句詩:“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美的時候。”在最好的年華里,遇上最傾心的人,這是人生中何等的美好。

  影片中林一對周小梔說:“總有一天,我會帶你去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可是,十年轉瞬即逝,十年時過境遷,那句話終究成為了青春里留下的一道深深的傷疤,無法痊愈,無從說起。

  導演把濃墨重彩的一筆放在了十年后周小梔的'結婚典禮上。在周小梔十杯酒下肚后的微微醉態里,他們愛情的灼熱與冷卻被表露無遺。可是電影終究比現實輕盈,十年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足以讓一個人萬箭穿心、肝腸寸斷。

  讓我眼淚奔涌而出的是周小梔的一問:“如果當初你知道我根本去不了美國,你還去不去?”林一回答:“去。”其實他的回答在我的預料之中,但我還是久久無法釋懷,為那份美麗無比的愛情深深惋惜。

  也許愛只是一種理想,只有在心里,它才是最完美的。青春和愛情都只是人生途中的一站,經過這一站,我們就回不去了,只能暗自懷念。“緣起而回眸,再見又再見,緣盡而轉身,再也不見。”所謂情緣,大概就是這樣吧。

  有限的青春,有限的年華。我們一定要珍惜僅存的愛情,珍惜零落的青春歲月。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只要曾經深深愛過,你的人生將愈加完整。我們要相信,有一種愛,是信念,從未向時間屈服。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4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日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以前最愛哭的你……

  想起耳熟能詳的旋律,映起動人心扉畫面,憶起朝夕相處的你。

  今年夏天,畢業季,伴隨著莘莘學子的畢業離校,影院上映了能夠勾起畢業生們心底最深刻記憶的《同桌的你》。一幕幕的影像,流露的并不是電影中想象、虛假的畫面而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人人都有完美的過去,都會有難以忘卻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講述的是一對青春懵懂的同桌從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的甜蜜初戀和青蔥記憶。93年的盛夏,戴著一副小眼鏡很文靜秀氣的轉學生周小梔結識了自己的同桌,坐在班里最后一排喜歡搗蛋的林一,從此他們一同經歷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彌足珍貴的青蔥歲月,兩個人純潔的感情也一同綻放,林一對周小梔說:“總有一天,我會帶你去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同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同伴,他/她伴隨著我們整個刻骨銘心的`學生時代,我們的青春記憶里他們必須是道重要是光景!

  以前最愛哭你,猜不出問題的你,多愁善感的你,嘻嘻鬧鬧度過學生時代完美光景的你。影片從開頭到結尾無不淋漓透徹的敲打著人們心中純真的心。追求踏進斯坦福的周小梔,

  調皮搗蛋的林一,一群純真善良的同學,一級一級登上人生的階梯,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候非典爆發了,林一被當做是疑似病例隔離,周小梔很是擔心,半夜和他們的好朋友一起用梯子爬上了二樓去找隔離宿舍里的林一,而林一并不想出去因為他不想將自己的病傳人給他們,之后周小梔打碎了玻璃逼出了林一,他們共同逃離了保安的追阻,但是最后非典結束這批調皮搗蛋的同學也受到了學校深深地教育與處分。這群可愛的同學卻依然笑臉相迎,絲毫不懼。

  電影放映的過程中好多人都留下了青春的熱血辛酸淚,我想他們或許是懷念奮斗許久即將離開的校園或許是懷念許久未見的同學或許想起了她/他同桌的你。影片最后胡夏一首“同桌的你”熟不知又有多少人為此嘆息……

  青澀的校園,純真的你我,銘心的記憶!光陰似箭帶走抓不住的以前,前途完美猜測不可預知的未來,珍惜此刻把握在一起的日子!共同努力多年后的校園你我相聚!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 15

  今天,本來應與我最好的同桌去看《同桌的你》的,但他因故臨時缺席了。好吧,還是來談談觀感吧。

  一開始,似乎看到了曾經那個同桌的影子:用紙阻著流鼻血的鼻子,從理科生轉文科生,甚至突如其來為配合劇情的大雨。

  可是,越看到后面,我越覺得好似《致青春》及《中國合伙人》的影子。

  “我們”那一代人的青春為什么總和美國扯上關系,你的同桌里去美國的是多數還是少數。為什么分手總在大學畢業,既然要殘酷現實,那可知真正的現實是,不是每一次久別重聚雙方都可以把之前的每一次誤會,錯過的真正原因說的一清二楚。也許用鏡頭語言表達要比從嘴里說出更有感染力吧。另一個讓我感覺這三部片子像的原因可能是音樂。懷舊歌曲再次被濫用。如果說開頭用口琴吹奏《同桌的你》讓人倍感貼切和親近,那后來的《Champion》就顯得太過矯情,最后又來一遍《Champion》更是讓人雞皮疙瘩。中國電影人,可否用心原創電影音樂,當這些懷舊老歌都被用過來時,你們還有什么借口打懷舊牌呢?胡夏注定要走“青春之歌”路線了嗎。其實我覺得采用原版也未嘗不可。你想懷舊,又想創新,結果搞的不痛不癢。當然我也相信,喜歡費翔的那個年代,或說南斯拉夫的大使館被炸的時代,還沒有“我靠”“苦逼”這些詞匯。更別提借反話“后浪”“校外”替“新浪”“校內”打軟性廣告及硬說“Facebook”是中國人的Idea。

  當然,在“周小梔”酒后吐真言一段,我周圍有女性抽泣的聲音,導演的.目的達到了,他就指著這兒狠煽下情呢。可在我看來,就像前文所述,一,不是每一種誤會都有機會說清道明,用鏡頭拍出事件過程遠比用一張嘴講來的張力更大。二,人生中,正是因為有很多無法說清楚的事情,才成為人心上永遠的一顆朱砂痣,一種殘缺的遺憾之美。

  現在想想,如果讓我自己去拍一部致敬自己青春的電影,或者拍自己當年經歷的與同桌故事的電影,我肯定不會這么拍。

  最驚喜的是看到王嘯坤在里面的演唱,哎呀,多年不見,瘦了啊。但是很放得開,很好,加油,嘯坤!希望以后電影主題曲是你唱。哈哈。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同桌的你》觀后感09-08

同桌的你11-05

同桌的你經典句子08-17

你的同桌作文01-16

同桌的你作文11-23

同桌的你作文02-22

同桌的你優秀作文06-13

(合集)同桌的你作文12-23

關于你的同桌作文03-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理片在线观看中字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