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觀后感就是把我們觀看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的文章。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1
記得當初哪一個名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社會的搭建依賴于每一個人的文明建設。
社會的構成就是由三教九流構成,需要好多的人去搭建。至少在現在我們的.好多想法已經開始了階層固化,也就是說一個層次的人只會跟一個層次的人進行對話,缺乏了知識的交流和互換。
電影中如果是處在一個真實的審判環境并且沒有出現像8號陪審員一樣的人,那么我們所知道的事實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就不言而喻了。
固化的偏見是一種無形的暴力,而若是有一天這種暴力成為一個常態將道德捆綁,甚至操控了司法審判,那么一言殺人就真的成為可能。
現實就是如此,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我們應該做的其實很簡單,尊重法律。
應該說至少應該尊重自己。
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2
跟以前一樣的習慣打開豆瓣,看下影評看電影推薦,想要看看還有什么好的電影讓我遺失了。
果不其然,真的讓我找到了一個電影《十二公民》,一個從《十二怒漢》改編而來適應中國的`一個電影,這個電影在20xx年上映,但是在20xx年又重新上映。
看到了豆瓣上有一個評論說:真應該讓中國人都看看這樣的一部電影。確實是如此,真的應該看下這個屬于中國的法律電影。讓人們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也是讓人們知道在中國,法律到底是什么樣的。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去遵守法律,但是卻缺乏了對法律的尊重,事實上它距離我們很近,但是我們卻距離它很遠。
電影被叫做《十二公民》,之所以叫做公民的原因是因為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讓人們明白你有權利決定別人的罪過,你就會有被別人審判義務。
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3
這部電影反映了在案件面前十二個職業的人對整個定案的看法及觀點,從一開始的幾乎所有人都輕易相信證人的證言,而對嫌疑人表示肯定的犯罪動機,到最后通過辯論,懷疑,爭執,盡量還原場景,以及對證人證言的驗證,到最后全員否定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整個過程是對案件的辯論,也是對人性,法律以及邏輯的辯論。在電影的最后,8號陪審員,也就是整個過程堅持認為嫌疑人無罪,對整個討論的進行起推動作用的人物,回去拿起自己落下的檢察官證。電影結束的時候有幾行字:在公安機關提出復議后,檢察院依然維持存疑不起訴的決定,一個月后真兇落網。
在電影結束之后我們想想假設這位檢察官也和別人一樣,相信證人證言,相信物證,那么嫌疑人按照一系列法律程序就會被認定是有罪的,毫無疑問,有一件冤假錯案出爐。是的.,電影中有一位陪審員說了這樣一段話,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被判八年,在一年半刑期的時候被告知我們判錯了。當他在再次步入社會的時候,別人是怎么想的,我管你冤枉還是不冤枉,總之你都是蹲過大獄的人。是啊!就是因為整個案件審查程序的不嚴謹,就因為一些看上去小小的紕漏,造成了別人百分之百的傷害。
【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十二公民》的觀后感11-05
十二公民的觀后感06-11
十二公民觀后感07-02
文明公民作文02-24
公民的義務教學反思04-13
動畫電影《冰雪奇緣》電影觀后感09-08
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04-03
公民道德宣傳口號11-22
電影觀后感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