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恰同學少年》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1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部電視劇,名叫《恰同學少年》,我很好奇,于是,看了幾天以后,我漸漸迷上了這部電視劇。
這部電視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背景,展現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等優秀教師形象。當然,這部電視劇中也有讓我難忘的'一刻,一次,長沙城突遇一場大禍——1917年底,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往長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卻空無一兵可資防守。危急時刻,毛澤東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記”,一舉將三千潰兵全部繳槍。
這個故事中的驚險時刻,讓我都為他們擔心,當然,毛澤東的機智、勇敢也使得我不禁佩服他。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2
以偉人毛澤東為題材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在央視播放,引起強烈反響。我懷著對偉人無限熱愛和崇敬的心情看完這部劇,倍感親切,深受感動。我邊看邊重溫毛澤東于1925年寫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詞中說:“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這部劇生動逼真地反映了少年時代的毛澤東讀湖南第一師范“崢嶸歲月”不平凡的一段成長經歷。該劇的播放,對于激勵國民,尤其對有志青少年為祖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毛澤東讀師范的時候,國家正處在激烈動蕩的時期,“康梁”變法,清王朝的.滅亡,袁世凱復辟帝制,極大地沖擊著有識之士的心靈;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愛國學生運動,先進的文化和思想極大地影響著各學校的師生們。毛澤東是湖南師范首先覺醒的代表人物。在孔校長及先進師生的領導與支持下,毛澤東帶領部分先進的同學,敢于沖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封建教育牢籠,起先組織讀書會,以后又創辦進步刊物,最后組織學生開展護校護國的活動。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是多么激動人心啊!從該劇的故事情節敘述中,讓我們明確了解認識到毛澤東少年時代就膽識過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博大的愛國情懷,堅定的信念。這為他以后成就一代偉人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他給他的同學們講,凡事不要講“私”,并用梁先生“少年強則國強”的豪言壯語激勵自己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們。在學校生活中,他和楊開慧、蔡和森、向警予等進步學生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們并肩戰斗,為讓一個弱國“稱雄于世界”貢獻出畢生的力量。我們深切地懷念他們!
自從看了該劇后,我一直在想,建設國家,人才最重要,人才靠誰培養,還不是主要靠學校教育嗎?我們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教育。從《恰同學少年》這部劇聯想到當今我們的教育該怎樣辦,求學者該怎樣讀書,答案會有許多。但總的來說,我認為學校教育應該和當時的國情、社會的實際聯系起來,即按國家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培養人才。而目前我國的教育狀況如何?貧困人家上大學難,大學生就業難,大學、高中按分數取人,導致下面一個勁地抓智育,卻忽視德育培養,于是出現了許多高分低能現象。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正如毛主席向留蘇學生所講:“祖國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近年來,我們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這對于真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有著重要意義。電視劇《恰同學少年》讓我們深思,給我們以啟示,學校怎樣教書育人?家長希望孩子向什么方向努力?求學者應該怎樣讀書?該劇實在需要我們去領悟與深思啊!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3
前幾天晚上打開電視機,正好播放《恰同學少年》這部反映毛澤東主席青年生活的電視劇,一看真的很有教育意義,現在很少看到這么精彩的電視劇。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青年人的豪情壯志。一部以“同學少年”為主題,描寫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生涯的大型青春劇《恰同學少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毛澤東的許多思想、做法是現在青少年學習的榜樣,看時正播放毛澤東和蕭子升徒步走湖南的情景,他們兩個沒有拿一分錢,徒步走到湖南的一個小鎮后,蕭子升寫對聯,毛澤東賣對聯,一個月回來的時候居然掙了不少錢。從這件事情使我對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現在的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退縮,應該象毛澤東他們一樣,迎難而上,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應該一個問題多動動腦筋思考幾次,說不定就有解決的好辦法。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我們雖然沒有毛澤東的偉大氣魄和胸襟,但我認為“與己斗,其樂無窮。”我們無法戰勝天地,無法戰勝別人,但我們可以戰勝自己。自己戰勝自己,也是一場偉大的勝利。比如說我,最近由于工作忙(也可以說是借口),沒有寫過幾篇稿件。難道別人的工作就不忙,我決定戰勝自己,爭取三天寫一篇稿件,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雖然比起別人真是微不足道!
長沙城突遇一場大禍——1917年底,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往長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卻空無一兵可資防守。危急時刻,毛澤東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記”,一舉將三千潰兵全部繳槍。長沙城保住了,這真是一場膽的'較量、智的生死較量。從這件事上,顯示了毛澤東驚人的軍事才能和常人難比的膽略。為他以后率領紅軍擊敗國民黨,領導解放全國人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件事看出,后天教育固然重要,先天的性格更是無法改變的。象毛澤東這樣的膽略是別人學也學不來的。我們培養孩子,更應該注重個性化的發展,不光要學習成績好,還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將來才可能有一技之長,成年后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毛澤東就是因為有校長和楊老師的鼎立支持和幫助,所以成就了他青年時代就發揮出了自己的卓越的軍事天才和領導才能,才能在以后更有信心和力量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4
以偉人為題材的劇《恰同學少年》在央視播放,引起強烈反響。我懷著對偉人無限熱愛和崇敬的心情看完這部劇,倍感親切,深受感動。我邊看邊重溫于1925年寫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詞中說:“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這部劇生動逼真地反映了少年時代的讀湖南第一師范“崢嶸歲月”不平凡的一段成長經歷。該劇的播放,對于激勵國民,尤其對有志青少年為祖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讀師范的時候,國家正處在激烈動蕩的時期,“康梁”變法,清王朝的滅亡,袁世凱復辟帝制,極大地沖擊著有識之士的心靈;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愛國學生運動,先進的文化和思想極大地影響著各學校的師生們。是湖南師范首先覺醒的`代表人物。在孔校長及先進師生的領導與支持下,帶領部分先進的同學,敢于沖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封建教育牢籠,起先組織讀書會,以后又創辦進步刊物,最后組織學生開展護校護國的活動。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是多么激動人心啊!從該劇的故事情節敘述中,讓我們明確了解認識到少年時代就膽識過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博大的愛國情懷,堅定的信念。這為他以后成就一代偉人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他給他的同學們講,凡事不要講“私”,并用梁先生“少年強則國強”的豪言壯語激勵自己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們。在學校生活中,他和楊開慧、蔡和森、向警予等進步學生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們并肩戰斗,為讓一個弱國“稱雄于世界”貢獻出畢生的力量。我們深切地懷念他們!
自從看了該劇后,我一直在想,建設國家,人才最重要,人才靠誰培養,還不是主要靠學校教育嗎?我們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教育。從《恰同學少年》這部劇聯想到當今我們的教育該怎樣辦,求學者該怎樣讀書,答案會有許多。但總的來說,我認為學校教育應該和當時的國情、社會的實際聯系起來,即按國家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培養人才。而目前我國的教育狀況如何?貧困人家上大學難,大學生就業難,大學、高中按分數取人,導致下面一個勁地抓智育,卻忽視德育培養,于是出現了許多高分低能現象。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正如毛主席向留蘇學生所講:“祖國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近年來,我們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這對于真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有著重要意義。電視劇《恰同學少年》讓我們深思,給我們以啟示,學校怎樣教書育人?家長希望孩子向什么方向努力?求學者應該怎樣讀書?該劇實在需要我們去領悟與深思啊!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5
《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后感我看完這部感人肺腑的23集電視劇。我的心被震撼了。被劇中的人物所感染。本劇就是以毛澤東五年半的讀書生涯為背景,展現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風華正茂的優秀青年學習生活的故事。看完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真的為之震撼,體會到了什么才是少年應有的青春。
劇中梁啟超的“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一直在我耳邊回旋,為當年那氣宇軒昂、胸懷天下的少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和豪邁的革命氣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時代偉人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非凡的風采。
電視劇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上世紀20年代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反動勢力為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反撲的革命斗爭風起云涌的崢嶸歲月。這個時期國內外發生了“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大事。在進行革命活動中,青年毛澤東結識了很多同志,并積極引導他們與廣大工人農民相結合。
他在湖南第一師范院校的幾年十分耐人尋味,他和他的同學們滿懷崇高理想,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游泳……,他們關心國事;他們憂國憂民,指說江山社稷大事;他們愛憎分明,蔑視權貴,視當時那些禍國殃民的封建軍閥如糞土,嚴厲地痛斥他們的.行為。1916年暑假,毛澤東與羅章龍、蔡和森等組成“新民學會”,是中國早期革命的星星之火。一代偉人雖已遠去,但他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卻永放光芒。
這部電視劇中一個個朝氣蓬勃、積極性上、鮮活明亮的年輕人深深的感染著我,當我看到毛澤東那一批年輕人的豪情壯志,那種志存高遠,發奮圖強,報效祖國的精神,鼓舞著我們。他們那種意氣風發、胸懷鴻鵠之志,飽含憂患情懷的精神是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的,在任何時候都會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風華正茂,奮發向上的,《恰同學少年》對中華民族的騰飛,具有不可思議的,強大的推動力量。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6
這部電視連續劇給我很大啟發。少年強則國強,觀今之中國,少年堪憂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中國人受的文化教育也越來越高,當然理所當然的是素質也應該相應的提高,然而隨著我年齡的增長,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的不檢行為,我心中不禁一番感慨,有時會問我中國之道路該何去何從,中國的未來到底該由誰來掌控。
當然作為一名中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的`晨誦讓我熱血沸騰,讓我有種奮起的沖動,讓我感到羞愧,想想當自己十八歲的時候是那樣的年少無知,整天雖然是沉醉在書香之中但是卻如古人所說死讀書讀死書,什么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的興趣在那里?我卻無從選擇,那時的我就好象范進要考舉人的心情吧,唉。時代是在進步么?我怎么覺得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的環境都大不如從前呢?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7
暑假期間,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就是《恰同學少年》,它就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每天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了毛澤東,楊開慧,蔡和森,向警雨等一代國家領導人的少年生活。他們在青少年時代就有
遠大的抱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澤東。我被他勤學苦讀的精神及驚人的氣魄深深的感染了。
毛澤東愛讀書,而且會讀書。他為了買書省吃儉用,有一次楊老師看見他的`鞋漏腳趾頭了,就給他一元錢對他
說“買書是好事,但是你也不能不顧及自己的穿戴呀!”誰知毛澤東又買成了書。他因買不起書,還經常借書看,但有同學不想借給他,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書一旦借給他,就不是書了,他在書上批注的字比書上的字還要多。
毛澤東不僅自己愛讀書,還成立了一個讀書會,討論國家大事,學習課本學不到的知識。
毛澤東機智勇敢,他曾經帶領一二百學生軍戰勝了擁有一二千人的付良左軍閥,當時,學生軍只有木棒和鞭炮,敵軍有真槍實彈,正因為毛澤東渾身是膽,頭腦中盛滿智慧,敵軍才乖乖的繳槍投降。毛澤東為父老鄉親守住了長沙城,他是何等的偉大啊!
我感謝這部電視劇,它讓我認識了一代偉人;它激發了我讀書的欲望;它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8
不知道是否童心未泯,最近在看《恰同學少年》,競覺不亦樂乎!二十三集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以現代藝術的手段,把一代領袖、偉人毛澤東的形象,鮮活的搬到了電視熒屏上。總感覺這個戲拍得特別好,打破了傳統講述偉人傳記過時的、僵硬的表現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藝術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同時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催人奮進,使劇中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老師所說,“我們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我特別同意這一點。
看到這里我在想,許多報道都在通篇長論80后的年輕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氣、毅志,精神食糧匱乏等等,沒有一個好的教材或藝術形式能給他們以生動的啟示。看完《恰同學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成功不是偶然。這句話每一個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從他們一生的成長足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時代也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時代不同了,我們不需要去效仿他(她)們,但是那種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鼓舞我們前進的。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像這樣的'好作品,《恰同學少年》描述的是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希望以后,在熒屏上能以這種藝術再現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偉人、中國偉人,給年青一代更多的啟發和鼓舞。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9
在20世紀的湘西,有一群人,正準備書寫著歷史的傳奇。
《恰同學少年》是有一部紅色革命青春偶像劇。講述的是一群風華正茂的少年在湖南省第一師范求學的經歷。毛澤東,蔡和森,楊開慧,向警予等青春時期的人生路帶給了觀眾們無數感動,同時也給億萬青少年樹立了榜樣,激勵了他們的斗志。
一次偶然的機會,《恰同學少年》從我眼前掠過,從此,它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原來毛澤東是這樣一個人,意氣風發,張揚不羈,博覽群書,雄才大略,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原來蔡和森是這樣一個人,風華正茂,鋒芒內斂,足智多謀,頗有才氣,從容而不失自信。他們的陽光,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汗水,他們的艱辛,我重新認識了他們,原來他們的成就得來談何容易?
現代社會缺少的就是這中青年,敢想敢做,敢于追求的人才: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
悵廖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10
渾身是膽的毛澤東,謹慎有余的蔡和森,儒雅理性的蕭子升,少年才俊齊聚一師。這些天質過人、努力刻苦的人在一起還辦起了學友會,這個學友會,由單純的求知欲而集結起來,卻成立后來改變中國的一支中堅力量。
毛澤東當然是這個團隊的核心。學習刻苦為廣大師生所共見。5點起床,熄燈后依然在圖書館,估計一天不到7個小時的睡眠。就在人家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時,我還糾結在自己的休息時間安排上,糾結在所謂人際網絡的維系上,差距就從如此點滴開始。同時學習也是從認識差距開始,冷水洗澡,努力訓練,刻苦學習,用習來的意志,造就我的成果。
誠然,一師人才輩出和生源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人才也要經過引導方可成大器。一師之所以能使這么多學生有自己個性發展的的空間與其的教學理念也是分不開的。一師,免費招收學生,在當時甚至在如今都少有幾人敢出此言;他們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之態度與眾人甚至現在都大不相同,他們認為懲罰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改正,而不是懲罰本身;他們對于有特長的優秀人才大膽破格,可對其不擅長學科予以放松,這有恰與我中國當今教育改革不謀而合。可見一師教育理念超前到何種地步!
以前有一個一直得不到解釋的錢學森之問或許也能從這部片子中找到答案。楊昌濟先生在給毛澤東班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問所有同學一個問題——你的理想是什么?大家都講了自己的理想,或天真,或成熟,只一人劉俊卿的一句要成為受人敬仰的人使持續掛在楊昌濟先生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的理想正是當今社會所共有,且也只是表達了其個人希望出人頭地的愿望,為何會讓楊先生有如此的反應,我十分費解。而后來劉俊卿追逐名利,一步步走向淪陷,我的.笑容也消失了。我們從小就接受這一種要做什么什么受人敬仰的人的教育,出人頭地理想從小就刻到我們的大腦,我們一心為著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但,有誰知道,我們已經站在了懸崖的邊上!這樣的理想看似并沒有錯誤,而實際上,其出發點在個人,這就是打錯!并不是說人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把它放在理想的高度,就使人時時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奮斗,目光永遠圍繞在自己身邊,被身邊瑣事纏身,終不成大器。楊昌濟先生說:“志存高遠則心自純潔。”目光放遠,著眼國家,著眼世界,著眼人類發展的最前沿,才不會被個人之處境分心,不會被一時之困難打敗。如此的例子數不勝數,我也妄自斷言:中國人不是沒有信念,而是有了錯誤的信念。中國“為己”的信念使得社會冷漠,道德問題頻發。
再言一句:不是80后,90后是垮掉的,而是教育他們的是不堅定的,甚至說是跨掉的!作為未來教師的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必須為此付出努力。萬年中華不朽史,須我少年共奮力!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11
青春是什么?16歲的我從來也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這么多年以來只是不斷地在報紙、雜志上看到許許多多贊美青春的文章:有人說青春是詩,有人說青春是風,還有人說青春是瀟灑,更有甚者把青春比做牙膏沫。然而青春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只有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才能領悟。
體育課上,測驗短跑,本來,這并不是我的強項,但是我跑出的成績令自己都難以相信,引來了許多羨慕的目光。這時,我分明感受到了青春的存在,正是她賦予了我超越他人的速度。然而,我又想:難道滿臉紅光,嘴唇紅潤,腿腳靈便這就是青春的全部嗎?不,真正的青春,應該是一種堅強的意志,一種高品味,是感情充沛飽滿,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煥發的我不再像少年無知的我那樣,整天沉迷于《機器貓》中了,而是開始有意識地接觸托爾斯坦、莫泊桑、魯迅、老舍。小時候,撿拾起老師用剩的粉筆頭,將它們擺在家中,找遍了家里所有的小板凳,一張一張放好,把我心愛的洋娃娃們安置在凳子上,便有模有樣地當起了我的學生,雖然現在想想挺幼稚的,但那畢竟是我兒時美好的'愿望啊。而現在,我的房間不是玩具的樂園,而是書籍的處所,隨手都可以與哪位名人聊天。我深知,青春是稍縱即逝的,你若不抓緊時間豐富自己,虛度光陰的話,等到青春離你而去時,悔之晚矣。
青春煥發的我不再像少年無知的我那樣,鐘情于周杰倫、蔡依林的歌,而是轉向欣賞那些積極向上的歌曲。因為從這些歌聲中,我感受到的是更多的陽剛之氣和對人生的感悟。《水手》中唱得好:“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這不正反映了作者那身殘志堅,勇于同命運搏斗的精神嗎?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風風雨雨都接受。是啊,風雨過后,才能見到陽光,挫折之后,才能體味到成功的喜悅,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這些歌曲無不彰顯著堅強的意志、洋溢著積極向上的心理,這不就是青春含義的具體表現嗎?
青春煥發的我不再像少年無知的我那樣,因為一次考試的失敗而痛不欲生、萎靡不振。曾幾何時,看到那中考的成績,我愈加平靜,我知道,成績好壞,只能說明過去,我并沒有把自己緊鎖于房中,痛哭流涕,我明白,付出多少,便會收獲多少,我現在要做的,便是從那跌倒的地方爬起來,用加倍的努力來補償浪費的時光,以后的考試是能取得滿意的分數。
青春煥發的我不再像少年無知的我那樣,成天抱怨生活枯燥無味,作業又多又難,而是學會了從平凡和忙碌中體會生活的樂趣。有一次放學后,天已經黑了,我和幾個同學邊走邊打雪伏,一個同學沒留心,雪球里夾了一塊冰,結果這個雪球正好打在了我的嘴上。鮮血頓時流了出來,周圍的同學嚇壞了,趕緊圍了上來問我要不要緊,他們本以為我會大發雷霆,可我看見他們七手八腳地幫我止血的樣子,卻怎么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惹得大家更加為我擔心。
青春煥發的我不再像少年無知的我那樣,因為不懂得青春的意義而放松了自己,懈怠了自己,而是珍惜現在的時光,把握住自己,最大程度地充實自己高樓,放飛夢想,勇敢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以青春為傲,同成熟相連,共同通往那遙遠的天地。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12
正值寒假,忙里偷閑的我在書海中徘徊,又重新拾起一本散落在記憶深處的書——《恰同學少年》
這本書之中,既有著蕭子升,毛澤東的真摯友情,也有王子鵬和阿秀超越封建的愛情;既有我們中國的青年敢以天下為已任的抱負與情懷,也有封建政府統治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是《恰同學少年》的主人公之一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作的《沁園春·長沙》中的句子。這首詞氣勢宏闊,展現了毛澤東改造舊世界,創造新天地的遠大志向。
回首看《恰同學少年》,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對知識的渴望,對正義的支持,也正體現了他們作為新青年過人的膽識和氣魂。
就拿其中一個片段來說吧!毛澤東和同學們在陶斯詠家的印書廠中,將教育局給學生發的《洪憲圣諭》調包成了進步書籍《梁啟超等先生論時局的主張》。后來,在"擁戴洪憲皇帝登基大會"上,被稱為"屠夫"的湯薌銘惱羞成怒,下令搜捕毛澤東等人。面對著生死抉擇時,毛澤東毫不畏懼,把“逆書”往自己床上一堆,大義凜然地把責任攬到了自已身上,這就是英雄的膽魄!
再看看現在的我們,一只老鼠都能把我們嚇得四處探藏,還談什么膽識與氣魄?還拿什么回報社會,造福百姓?
《恰同學少年》里的人物,每一個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努力。而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違背他人的意愿呢?
《恰同學少年》,給我的感觸很深。
作者黃暉曾說,這本書中,都是“老師怎樣教書育人,學生怎樣讀書成才”的大道理,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我認為《恰同學少年》塑造了湖南第一師范這樣一個先進的'思想圣地,展現了毛澤東等一代人的學習生活,和楊昌濟、孔昭綬這樣的優秀教師形象,是最適合我們閱讀的一本紅色經典青春勵志小說。
品完這部書,我感到書中的一幕幕仍在我腦中揮之不去,似乎是書中內容的感觸吧!合上書后,我竟也提起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既是對這本書的一個感悟,也激勵我自己要時刻努力,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讓青春無悔,讓夢想高歌!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相關文章: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11-02
《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02-12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15篇11-04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11-14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05-28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11-21
“恰同學少年”寒假同學聚會活動策劃05-14
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精選43篇)12-02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