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1
觀看《大國工匠》,讓我受益匪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猛、日新月異,各行各業需要更多的工匠,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時代呼喚工匠精神,時代需要工匠精神。
每一位大國工匠,他們很平凡,也很普通,他們沒有較高的學歷,更沒豐厚的收入,但他們不因職業的貴賤而卑微,不因失敗而氣餒和放棄,不因環境的惡劣而動搖,以極強的職業操守和毅力,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和創新、專注和堅守,最終把自己的本職干到極致和完美,生產出完美無缺的優質產品來造福社會,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如航天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我國兩種型號運載火箭第一顆“心臟”的噴管,都出自他手。作為一名普通航天人,幾十年如一日,用勤勤懇懇的工作,助推我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這些工匠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但有一個共同之處,不斷挑戰職業技能的極限,最終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由此可見,無論你身在哪個行業,都有成為工匠的可能。比如我們從事的叫班工作,認真核對叫班計劃,嚴格執行一叫二簽三催四復查的`叫班制度;保證叫醒、叫起、叫走;做到不早叫、不晚叫、不錯叫、不漏叫,像大國工匠那樣,把時間都用在鉆研業務上,長此以往,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如今,我們要建設質量強段,需要層出不窮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因此,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樹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信念,不斷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從而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2
3月1日我和同事們共同觀看了由中央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國工匠”,主要講述了一些平凡的勞動者們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了一個個奇跡,為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用實力證明著自己,他們用精神打造品質,他們用信念打造品格,他們是中國先進工作者,他們是事業的革命者,他們是光榮的勞動者。
一點一點的錘煉,一直不變的堅守。
他們耐心專注,咫尺匠心,詮釋極致追求;
他們鍥而不舍,身體力行,傳承匠人精神;
他們千錘百煉,精益求精,打磨“中國制造”。
他們視技術為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倡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匠精神”,作為“鐵路人”的我們要向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斗目標,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同時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用他自己的話說:“追求極致,超越自己”。
手工撈曬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的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創造了十三里焊縫全手工且質量達到百分之百的張冬偉等等一大批大國工匠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視技術為藝術,他們倡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匠精神”,他們彰顯了愛國敬業的精神內涵。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3
精益求精百煉成鋼
現在的父母不停的讓孩子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潛意識中就絕對的認為: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作文吧的初中、高中、大學,人生才能出人頭地。我們并不能說這一想法是錯誤的,但走向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這一條,荒廢了初中三年的學業,我進入了職業中學,這并不是說為初中三年買單,而是給了自己一個新的機會,我能做的是不自暴自棄,而是珍惜這次機會,奮發努力。
看了鄭永強的煉鋼過程,我想:鄭永強很厲害!用眼睛就能識別鋼水的溫度。這靠的是經驗,要觀察鋼水成千上萬次,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真可謂百煉成鋼。他說:“當你決定選擇一個職業,你必須愛它,不要抱怨它,才會成功。”這句話使我受益匪淺。我想,今后自己也一樣需要經歷千百次的錘煉才能出人頭地,似乎對即將經歷的人生曲折有了一點點心理準備。
張雪松在高鐵技術上精益求精,有著十足的工匠精神,每次的新知識新技術他都會用筆記本記下來,他說過“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樣才能靈活運用”。別人問他:你已經是一位大師了,為什么還要學習?他說:“時代在進步。”是啊,時代在進步,我們又怎么敢原地踏步呢?
直播中的大國工匠,他們工作在不同崗位上,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刻苦專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著一個個不可能卻已為之的奇跡,也在詮釋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大國工匠的事跡使我明白: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的人才渴望拓展人生價值,只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4
3月1日晚上8點,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憊,打起精神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國工匠》欄目。我敬佩這10位在自己國家不同行業領域干出卓越成績的大國工匠們,我感動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艱辛和努力。
他們當中有為北斗導航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天眼”射電望遠鏡裝配人,有焊接火箭發動機和高鐵的大師級人物、被譽為“世界帶電作業第一人”的特高壓帶電檢修工和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復保護專家,打破國際技術封鎖和壟斷的技術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線和大漠油田的頂尖工匠。他們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攻堅克難,有的幾乎用一生都在為國家、為民族的事業和騰飛默默奉獻著。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祖國今日的自立自強,為祖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行業接班人。
從一名焊接綠皮火車廁所水箱、飲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長為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李萬軍,他的父親的一封家書成為了他以后在工作過程中不屈不撓、不斷前進的動力。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兒子,臟或累,活兒總得有人干,要讓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鐵”。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崗位調至三班倒崗位值班至今,我從開始的業務“小白”逐漸成長為能勝任工作的鐵路通信人。雖然值班時常會很辛苦,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在一次次設備檢修、故障(告警)處理和應急演練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積攢經驗,堅信著自己所選擇的鐵路職業和一個合格鐵路人應有的能力和責任。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5
3月1日晚8點,通過觀看央視綜合頻道直播的《大國工匠》頒獎發布會,感觸很深。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文化不同,年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崗敬業”。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靠自己過硬的技術和本領,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為民謀福,貢獻社會。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敬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更是為了一種人生的追求,這也是工匠們很少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做著重復的工作,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工作,當別人一家團聚或在公園休閑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獨自鉆研奮斗,失敗了也不灰心、不氣餒;靠的就是有一顆恒心,靠的就是對專業的執著,甚至是癡迷。常言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沒有做不成的。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評選為工匠,其本領和技能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于自己制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制造出來的產品就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來自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鉆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正是有了這種工作態度,才能使他們勇往直前,不斷向行業的頂峰攀登。這也是我們千千萬萬勞動者學習和持有的態度。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6
觀看了大國工匠特輯,不禁贊嘆我國工匠是那么的身手不凡,他們在技藝中散發出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極具震撼!工匠秉持著扎扎實實干活,問心無愧做人的敬業精神,細致用心,這是工匠的境界。匠人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大學生去學習,去傳承并弘揚。
對我而言,匠人精神是極具震撼的。工匠們能夠日以繼夜的進行繁雜的工作;能夠在對待自己工作上一絲不茍,細致用心;還能夠享受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看淡名利。工匠們擁有細致用心、不怕吃苦、嚴于律己、對工作的極致熱愛等優良品質。這樣的優秀品質讓人敬佩,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技術創造了中國的一個個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癡迷。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的高級工匠,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質量在他們眼里已經習以為常,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團圓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杰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為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著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后的勝利。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7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復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里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李政道博士說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嘆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鑒《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筑夢”的旅程。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8
在歲月的長河里泛起的點點漣漪恰似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你。總有那么一些人,會觸及你的靈魂,會抨擊你的心靈深處,也許他們沒有憾動世界的壯舉,也沒有感動世人的經歷,卻總會牽扯你生命里的某根弦,讓你不由自主的向他們靠攏。當今社會需要這樣的匠人精神,我們也需要這種無私奉獻,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來勉勵自己,奮勇前行。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他們擁有的高素質高文化之外,還需要擁有不畏艱苦,奮戰一線,努力創新的鉆研精神。在20xx年三月一號晚上觀看的央視頒獎典禮中,給我最直觀的感受莫過于"技術強國"。每一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技術工人,用他們的刻苦鉆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著一個個不可能而卻又可而為之的奇跡,也在詮釋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
最令我震撼的是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的`"中國速度"─李萬君。“技能報國”是他終生夙愿,“大國工匠”是他至尊榮光。多年的勤學苦練,李萬君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銹鋼焊條,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不留一絲痕跡;20米外,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焊接質量如何。而后,李萬君又帶領團隊攻克了美國紐約地鐵列車轉向架焊接難題,通過32道焊接把4厘米厚的鋼板嚴絲合縫地焊在一起,用超探、射線技術檢測也看不到任何缺陷。這樣的技藝令我們嘆為觀止。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9
觀看了央視新聞播出的《大國工匠》,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創造精神深深折服。令我深受教育,感人肺腑。透過觀看我國杰出的大國工匠的高超技術和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讓人好像重新感到了思想正確回歸的大路上。大國工匠們出身一般家庭,卻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非凡的業績。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在追求職業技能上,嚴格要求的是自己,追求的是技術技能的完美和極致,為我們在世界上,樹立大國的“中國制造”和世界創新大國的名牌,帶好了頭和做出了杰出的'榜樣。
該宣傳片講述了高鳳林等十位工作在不同崗位中的勞動者,憑靠自己過硬的技術,用靈巧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為民謀福,貢獻社會的故事。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嘆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資料之一。筑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10
周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梁工等等,來自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著同樣對工作執著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梁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后退,也不能后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恒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11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鉆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于聶圣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于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本事、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資料。“工匠精神”是社會禮貌提高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所以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善、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為我們施工企業,更應當有這種“工匠精神”,應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為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12
有一群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國際勞動節之際,讓我們向他們致敬!這期一共有三位主人公,他們在各自的崗位散發著屬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毛勝利的頂尖技藝就是他的刷子功夫,手法干脆利落,穩準快實,連貫流暢,直如行云流水,絕無拖泥帶水。濕潤柔軟的.大紙張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沒有一個氣泡,不出一條褶皺,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許有一點撕裂,毛勝利已經把自己的這把刷子練到了化境。
孟劍鋒從古法中參悟鏨刻技藝將銀箔化為白絲巾。這條白絲巾的特別在于沒人能夠將它抓起來,因為這條絲巾出自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鏨刻技藝。
所有功夫活兒都遵循一個原則:對文物的干預最小。這是鐵律。他在不起眼的齒輪背后,會時而見到制鐘匠人留下的標記。每一個搭扣、咬合、旋轉,將動力精準地轉換成演繹、音樂和走時等各種復雜的功能。在這座精密的機械宮殿里,王津隱隱感受著跨越時空的工匠對話。
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杰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為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其高潮技能和點贊其為人處事之功。
這篇觀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著我們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后的勝利。
《大國工匠》觀后感 篇13
我是一名鐵路工人,昨晚觀看了“大國工匠”后,我體會到工匠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
《大國工匠》講述了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365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付出努力都會獲得不少收獲,干一行愛一行,不管在哪個平凡的`崗位上只要努力都能開出幸福花。
我作為一名90后,參加工作已經6年了,我們這個行業就是沒有節假日,一年四季都在外地工作,顧不上家,有人問我這樣對孩子好嗎?我想說那不然呢,為了生活沒辦法。我們所在的商合杭高鐵明年就要通車了,我們也要加班加點好好在奮戰一年,若干年以后我和家人坐高鐵從亳州段通過我會很自豪的說你看這一段是我曾經參與建設的,我覺著很自豪,付出值得。雖然我們的成就沒有到達工匠這個地位,但是在我心中我們這些為了高鐵早一天開通的建設者們也是大大的工匠。
【《大國工匠》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工匠精神作文03-03
大國工匠作文400字08-20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06-25
大國工匠觀后感06-12
《大國工匠》觀后感02-22
“大國工匠”觀后感03-01
《大國工匠》觀后感02-28
《大國工匠》觀后感范文07-05
大國工匠觀后感范文05-10
大國工匠觀后感(必備)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