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百萬英鎊》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百萬英鎊》觀后感1
去年,我曾讀過《百萬英鎊》這本書。在這個寒假里,我又觀看了《百萬英鎊》這部電影,它讓我感觸頗深,思緒萬千。
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英國貴族富家子弟的兩兄弟,他們從銀行取了一張百萬英鎊支票,并在一個身無分文的美國人亨利·亞當身上打了一個賭:“如果一個窮人得到百萬英鎊會有怎樣的命運”。弟弟認為,窮人擁有這張鈔票毫無意義,而哥哥卻認為窮人擁有這張百萬英鎊,就可以過上貴族般的生活。最后,這位叫亨利·亞當的年輕人,憑借這張百萬英鎊,終于過上了一個月的'上流社會生活。
從影片的故事一開始,就揭露了當時英國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現象。當亨利·亞當來到服裝店買衣服時,店老板和員工看著他的穿著窮相,便帶他來到低檔衣服堆里,且態度十分冷漠。但是,當他拿出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時,老板就立刻改變了剛才的態度,并對他點頭哈腰,然而,在他臉上那虛偽的笑容中,卻顯露出貪婪的眼神,眼睛直盯著鈔票,無不體現出老板愛財如命的本性。接著,老板還 為年輕人定制了好幾套服裝,并表示可以無限期等待亨利·亞當付款。
后來,亨利·亞當在吃飯和住宿方面,也都受到了老板的熱情接待,讓他享受貴族般的待遇。可以說,20世紀初的英國社會,大部分人都崇尚金錢至上和拜金主義。他們對待富豪和窮人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僅以貌取人,而且還 把金錢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這些顯然都是十分錯誤的。
看完這部《百萬英鎊》的電影,不僅讓我進一步了解了20世紀初,英國社會金錢至上和拜金主義現象,而且也讓我對金錢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我認為金錢固然重要,但是金錢卻不是萬能的,有些東西用金錢是根本買不到的,如:時間、生命、友誼、道德等,所有這些都要比金錢更加珍貴。所以我想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在金錢與良知、道德之間,我們大家都應該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電影《百萬英鎊》觀后感2
一張憑票即付的百萬英鎊支票能帶來什么?比如,能給一位耿直、聰明、人地生疏的年輕人帶來什么?哥哥奧利文認為:“只要你手里拿上這張小紙片,用不著兌現,要什么有什么?”弟弟羅德里克則認為:“因為鈔票數額太大,無法兌現,所以完全沒有用處。”于是,因為小汽艇失事流落倫敦的美國人亨利·亞當成了二人的試驗品。
亨利·亞當原本饑腸轆轆、四處碰壁,意外得到保留支票一個月的機會后,境況大為改善:制衣店送貨上門、豪華旅館住宿不要錢、大使館借給現金,他只需不斷簽單即可。此外,社交界大門完全敞開,各家報紙以重要版面追蹤其消息,金礦開發商提供投資機會(幫亨利賺了兩萬磅)……
被旅館趕到其他房間的福諾格納爾公爵氣不過,指使亨利房間的女傭將支票藏在了地毯下,并將該消息散播了出去。一夜之間,所有的光環煙消云散,亨利還被證券交易所憤怒的投資者丟到了門外。
似乎奧利文勝了。
亨利在一次社交晚會上認識了波西婭,兩人很快陷入愛河。亨利決定向波西婭坦白,波西婭卻以為亨利是在考驗她,從此不理亨利。
當滿城都在傳言亨利·亞當是個大騙子時,波西婭才知道亨利是個坦率的人,又回到他的`身邊。
在這里,正如亨利所說:支票在他們之間只起了離間的作用,錢并不是萬能的。
似乎羅德里克也不錯。
但奧利文則冷冷地回了一句:沒有支票,你們見不了面。
電影諷刺了上流社會的虛偽,下層社會的勢利,投資界的盲從,贊美了亨利的正直和波西婭的忠貞。至于那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實話說,我不知道奧利文和羅德里克誰更有道理些,我只知道如果沒有這張鈔票,亨利·亞當肯定會是另一番境況,——而他目前的境況似乎很不錯(抱得美人歸,一份年薪500磅的職業)。
【電影《百萬英鎊》觀后感】相關文章: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02-09
百萬英鎊的讀書筆記11-11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05-16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04-26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范文12-06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15篇02-11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14篇02-12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15篇05-11
《百萬英鎊》讀書筆記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