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子有方系列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孩子陪伴我們年輕
羨慕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可以成為孩子的驕傲,就像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諾貝爾獎章送給孩子,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我觀看了河南省教育廳組織的“教子有方”系列講座,不管是航天員劉洋講述自己與父親的故事,還是全國勞模余軍偉的成長歷程,我都深刻意識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未來就是拼爹拼媽。劉洋說:“小時候,爸爸看書,我就學著爸爸的樣子看書。”余軍偉說:“從小媽媽就告訴我笨鳥先飛,我也目睹了牧羊為生的父母生活的不易,從遠方親戚那里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后來刻苦學習,工作后,仍然踏踏實實!焙⒆拥纳砩,都是父母的影子。
第三講主講人朱丹先生為我們分享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不關心家長的教育修養,任何教育和教學任務都不可能完成。家長教育學,即父母關于怎樣培養子女成人的初步知識,是整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作為教師的我,對此真是感觸頗深。
古語講“子不教,父之過”,這是傳統道德層面的家長教育學,而自20xx年10月23日,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家庭教育上升為法律層面。我不禁拍手稱絕。這讓我想到了今年所帶的六年級學生中,有五個男生在五年級時因為偷竊被警察帶去派出所,六年級上學期時又存在欺凌同學現象,問題最大的王某,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在外混跡江湖,他一個人在家,因為偷東西成為習慣,還有暴力傾向,惹得原本熱心照顧他的鄰居都躲避著他,并教育自家孩子遠離他。與王某走得近的人只有村上比他大十幾歲的社會不良青年和一個五十多歲的流浪漢。對于王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校教育也顯得蒼白無力,但是《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可以給我們尋到更廣的解決辦法,尋找到更多的幫助。
【教子有方系列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子有方讀后感03-02
《長空之王》觀后感,《長空之王》觀后感11-18
最新孝女彩金觀后感 孝女彩金觀后感12-12
孔子觀后感04-15
《鏡子》觀后感04-28
《領航》觀后感06-26
春晚觀后感06-12
上甘嶺觀后感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