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觀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時,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港珠澳大橋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1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于今天早上9時正式通車。1983年,港商胡應湘首次倡議;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5月23日,建設完工。從設計到開通,港珠澳大橋前后歷時35年!
港珠澳大橋開通,這三個意義特別重大:
1、基建狂魔,再破世界級難題,港珠澳大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于一體,建設難度之大,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被英國《衛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港珠澳大橋創下了8個“世界之最”。此外,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能抗16級臺風、8級地震。今年9月,超強臺風“山竹”來襲,強度為17級。港珠澳大橋不但主體橋梁、海底隧道、人工島,就連橋面上護攔、路燈都安然無恙,經受了史詩級考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
2、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通車,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大大縮短了粵港澳三地的通勤時間。此前,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需要3小時,大橋通車后,時間縮短至30分鐘。
3、世界級大灣區,呼之欲出,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概念。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大灣區才真正邁上快車道。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是灣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粵港澳大灣區用不足1%的國土面積,不足5%的人口總量,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1%。與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對比,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面積、港口吞吐量、旅客吞吐量、GDP增速等幾個指標上,排名第一;經濟總量,也已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是全球創新中心,廣州是全球商貿中心,東莞、佛山、惠州是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具備一個世界大灣區的底氣及基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便是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勢必極大降低人員、物品流動的時間和成本,促進城市互融互通、協同發展。
實際上,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大橋本身。由于地質結構復雜、施工環境惡劣、技術標準高、環保要求高,這座橋梁從開工建設到接近完工通車,一路都面臨著種。種超乎想象的困難與挑戰。其中,尤以島隧工程難度最大。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設兩座面積各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實現橋梁與隧道的轉換。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通過科研攻關,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外海沉管安裝成套技術――創造了最大沉管預制廠的世界紀錄創造了一年安裝十節沉管的世界紀錄創造了221天完成兩島筑島的世界紀錄創造了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世界紀錄創造了澆筑百萬方混凝土無一裂縫的世界紀錄創造了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安裝精度達毫米級的世界紀錄。
今天,經過中國科技人員的不斷努力,集萬千智慧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向建設者致敬,向偉大的祖國精神致敬!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2
雖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橋的盛名,卻是一直無緣得窺其貌。正好,20xx年5月9日晚,學校組織我們去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我才有幸一睹其風華絕代的英姿。
曉月銀鉤花初綻,歌舞瑤臺宴正歡。玉皇酒醒尋碧帶,見游龍臥清灣。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東西綿延數十公里,溝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條巨龍,靜臥在伶仃洋的萬頃碧波之上。遠望港珠澳大橋,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們遺落人間的玉帶。它纖細柔美,蜿蜒綿長,悠悠渺渺,伸向天際,又在人們目力所極之處消失于云海之間。近看港珠澳大橋,它卻是一條遒勁有力、雄偉壯觀的鋼鐵巨龍。它如同是墮入人間的敖廣,一會兒作神龍擺尾狀戲水弄瀾,一會兒又逞飛龍在天狀怒射蒼穹。在它身上,剛與柔被同時賦予;在它身上,力與美在雙雙綻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主橋東起香港新界大嶼山島西北部散石灣,向西依次經過珠江口銅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全長約55公里,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6.7公里,是世界上比較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建設史上技術比較復雜、施工難度比較高、工程規模比較龐大的橋梁。此外,大橋還在沿途設置了多個觀景平臺,從上面一覽碧海、藍天、綠島、白云,非常愜意。大橋下還有許多絕美的海島,日落時便有比較美的景觀。如若到時,你也正好駕車路過,便就能有幸領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橋的壯偉,不僅源于它的氣度和絕美,更源于人們為它所耗費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橋的構想比較初在1983年提出,20xx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20xx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總投資達720多億元。整個工程,從立項、審批到設計、建設,人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港珠澳大橋,它不僅是我們中華巨龍的象征,更是我們大國工匠的豐碑!
看著港珠澳大橋,你會不由得涌起一陣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會感慨大國工匠勤勞智慧的偉力,你會驚嘆盛世中國日新月異的華彩!你更會情不自禁地緬懷起歷史的舞臺上我們泱泱華夏炎黃子孫曾經的文明與強盛,屈辱與悲歌。曾經的我們,也曾雄立于世界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有過文景之治,我們有過貞觀長歌;我們有過兩宋的風流,我們有過康乾的盛世!我們也曾是天朝上國,我們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滿則虧,盛極必衰。我們也開始做起了掩耳盜鈴夜郎自大的迷夢!終于,來自不列顛的鴉片和槍火撬開了我們家園故國的朱門。從此,烽煙遍地、餓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顧的我們開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夢想。黑暗不能永遠遮蓋光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經歷給予了我們堅持的勇氣和奮進的動力。如今,我們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雜陳!如今,我們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熱淚盈眶!如今,再看到壯偉的港珠澳大橋,我只想默默地祈禱和祝福:我比較美的中華啊,我比較愛的中華,只愿您能永遠繁榮昌盛,寧靜安詳!只愿您能永遠風和日麗、鳥語花香!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3
20xx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中國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長55公里,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海底隧道長5.6公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進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對接海底隧道的每個沉管重約8萬噸,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創的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此外,大橋還囊括了世界首創主動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終接頭、道,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中國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長55公里,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海底隧道長5.6公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進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對接海底隧道的每個沉管重約8萬噸,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創的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此外,大橋還囊括了世界首創主動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終接頭、世界首創橋―島―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難度深水無人對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項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橋在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中國空白”乃至“世界空白”,進而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的艱苦努力。
自主創新助推攻堅克難。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島隧工程項目是港珠澳大橋工程難度最大的地方。20xx年,韓國一家非常厲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裝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橋,當時每一節沉管安裝的時候,會有56位荷蘭專家從阿姆斯特丹飛到釜山給他們安裝。中國考察團到釜山去考察時,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當場拒絕。于是考察團在距橋三百多米的海面上,開船用卡片機拍了幾張照片。
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找到當時世界上在沉管安裝領域最好的一家荷蘭公司,對方開出天價1.5億歐元(約人民幣15億人民幣)。經過多次談判,談判員提出3億元人民幣,卻遭到荷蘭人拒絕,他們說:“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你們去找上帝吧。”被多次拒絕后,林鳴帶領團隊自主攻關,解決了多個世界難題,最終實現了工程設計零借鑒、安裝零失誤。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科研創新可謂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題中之義。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相關文章:
港珠澳大橋作文03-17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05-25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09-19
港珠澳大橋觀后感7篇07-07
鮮花港觀后感11-12
避風港的說說02-15
雄偉的跨海大橋作文06-12
《珍珠港》觀后感04-20
《珍珠港》觀后感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