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流浪地球》觀后感1
初十,我和瑞一起去看了《流浪地球》這部豆瓣評分9、6的國產科幻電影。在兌換票的時候瑞還有些許的猶豫,是看《流浪地球》還是看《熊出沒》最后還是選擇了《流浪地球》。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電影結束兒子和我說:媽媽,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影流淚,雖然只是幾滴眼淚。兒子被電影里的親情和中國人那種克服萬難萬眾一心的精神深深的感動。尤其是劉培強最后和兒子的對話還有犧牲自己挽救地球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犧牲小我挽救眾生。人類如何自救,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電影中劉培強為了人類能夠更好的生活,為了地球在空間站一呆就是17年。姥爺為了照顧兩個孩子也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劉戶口對爸爸有深深的不理解,但是最后爸爸選擇犧牲自己的時候他還是寧可要爸爸,說明他還是愛爸爸的,他還是期待爸爸回到他的身邊
看了電影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感覺表達不出,希望我們都能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流浪地球》觀后感2
一提到科幻電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阿凡達》等美國科幻電影,而中國科幻電影則一直不為人們叫好,可算得上談資的科幻電影也為數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則肩負著國人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熱情期待,中國雖然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科幻電影拍攝,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投資、大制作,卻一直缺席。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因為其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的成功,擁有大批忠實粉絲,其同名小說《流浪地球》也將中國科幻電影推上了新的巔峰,盡管如今這部電影的詆毀之說愈演愈烈,但它還是有許多亮點的。下面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點評,或者說感想吧。
科幻電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愛說“五毛錢的特效”,但這部電影的特效卻毫無堆砌感,尤其是對各個地標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現,著實使人震撼,儼然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種密不透風的生活,讓人心中生畏,而對地下城人們生活的刻畫也較為真實,各種行當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們。“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說出這句話的是班長,韓朵朵則對她嗤之以鼻,這里韓朵朵的'不屑態度和電影后期朵朵為了號召人們返回拯救我們的地球的全球廣播形成對比,峰回路轉。“老東西”韓子昂被壓死前電影以插入的手法回憶了朵朵的身世,為他的犧牲增添了悲愴之感,回憶災難前合家融融之樂,也使爺爺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這里不得不說的是,韓朵朵對于爺爺之死感情的表達渲染更具有爆發性,電影也給了她很多鏡頭,而劉啟則表現的太過理智,電影只給了二三個鏡頭就過去了,也算是一個槽點。
電影的最后,地球成功的轉向,遠離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計劃卻才正式開始,地球將進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這也警示人們,一定要好好愛護我們的家園。
《流浪地球》觀后感3
走出電影院,我非常的震撼,雙腿都輕飄飄的,在車上我細細地回味了這部宏大的電影。
流浪的地球計劃是指人類為了尋找新家園,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量發動機。影片開頭說到: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全人類團結就是力量,所以每個人都會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發光發熱,有著莫大的作用。朵朵還說:希望,它就像鉆石一樣閃耀。確實,沒有希望就沒有轉機與改變。堅守希望,才可能成功。它如干涸沙漠中的一片綠州,是責任、勇氣與愛組成的。劉培強也正是因為這些才會最終選則了燃燒自已,推動地球。不顧自身安危救兒子,我感動于這種偉大的父愛。
其實每一個為了拯救地球而努力的`人都是英雄,全人類的努力將深深地映刻在地球上,被人所銘記。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因為愛在他們心中永存。
倘若心中沒有家,人類就只能流浪!倘若心中沒有愛,何處是家?人類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高貴、永恒之光!
在整部影片緊張、清晰、宏大的場面中也略帶幽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安全也是與現實息息相關的。
我喜歡初中生韓朵朵,她從稚嫩走向成熟穩重,她那段流著淚沖出內心的呼喊,最撼動人心。她是個弧兒,卻教會了我學會感恩,懂得愛。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她心里都裝著家與爺爺。哥哥劉啟也從開始只會耍小聰明變得懂得保護妹妹,有擔當,有責任心。他雖然拙于表達,但一個個老頭子和與爸爸表面的冷漠下,藏著多少血濃于水的愛。爸爸為執行流浪地球任務沖迸火焰,犧牲的最后一刻,他哭了。那一刻,父子倆冰釋前嫌,那一刻,劉啟也長大了。他終于明白小時候父親不能陪伴他,是有更重要的使命,而父親對他的愛卻從來改變!
努力,就會有希望!
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
《流浪地球》觀后感4
今天幾個朋友閑來無事一起閑聊,有人提出可以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鑒于過年期間《流浪地球》豆瓣評分不錯,決定一起欣賞下這部被外媒譽為中國科幻片起點的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情況下,人類想要推動地球旅行,尋找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新的星系。在這個背景下,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為了生存團結一致,不斷掙扎,積極面對出現的不同困難,以便完成這場持續一百代的地球流浪之旅。
在這之前我也曾看過許多國外的評價很高科幻片,例如《阿凡達》、《黑客帝國》、《降臨》、《星際穿越》……毫無疑問,相對于國外的科幻片,中國確實存在不足。但不能否認,這部國產電影給我們新的希望,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什么是科幻片。相比科技特效場景精耕細作,精益求精,劇組為了找到跟國人有情感鏈接的工業設計,特地找到了具有蘇聯美學風格的.外骨骼裝甲設計的。無論是救援隊員的裝甲,還是宇航服都設計的非常棒,科技感和美感一流。但是地下城的生活場景卻顯得很是草率敷衍。有些情節方面不連貫,這應該是剪輯的問題,此外有些地方缺少理論支撐。
那為什么這部電影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我想應該有過人“心理”的原因吧,中國一直以來缺少自己本土的科幻片。這部電影的出現彌補了國人心中的缺失感。可我還是要說,這部電影在其他方面也足以滿足國人的自豪感。特別是在觀影《流浪地球》之后,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在硬技術上確實已經可以比肩好萊塢了。
在最后我要用在大學時教授曾說的一句話作為總結: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有水準的觀眾準備好了有水準的作品才會誕生。不同的群體意識形態自然會創造出與之匹配的文化作品。
《流浪地球》觀后感5
最近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演的是某一天,太陽開始膨脹,很快要將地球吞沒,人類為了自保提出并實施了“流浪地球”計劃。
目的是將地球推離航線,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使地球不受太陽影響。在計劃開展之前,人們建造了地下城,抽簽決定誰可以進入地下城,我感覺這種方式還是很殘酷的。
男主劉啟在爸爸的謊言下長大了,決定帶著妹妹到地表。
這天,地球發生了地震,因為木星的引力,而偏離了航線,并且被木星吸走了大氣,劉啟的爺爺為了將孫子孫女帶回安全地帶拼命往回趕,車卻被救援人員臨時征用。
在一座高樓內運送燃料時,劉啟的爺爺不幸身亡,當一切救援都是徒勞時,地球將要毀滅,人類也將隨之滅亡,劉啟想到了爸爸告訴過他木星含氫量達90%,如果點燃可以將地球推離木星,這一線生機重燃了大家生的希望。
然而就要成功時,發動機的燃料不足,無法將炸彈推到可以引爆木星的范圍內,在太空站工作的'劉啟父親為了將生的希望留給孩子們,毅然決然帶著太空站燃料直沖點火點,讓炸彈成功到達預定高度,爆炸產生的推力使地球成功脫離了危險,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看完了影片,感觸很大,科學真得很神奇,能夠給人類帶來生的希望,但是高度的文明,對資源的大量破壞終將受到自然的報復。雖然影片是國內首次嘗試的科幻片,但是也很值得我們這一代人思考,我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認真保護我們的地球,因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棲息地。
《流浪地球》觀后感6
暑假來了,是我們小學生最盼望的日子,假期不僅能放松我們的學習壓力,還讓我們有時間見識各種新鮮事物,學習各種新知識。
假期里我認真的重溫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電影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這是一部中國的科幻片,看完這部電影我沉思了很久,明白了人類必須要善待地球,地球沒有了,我們的家園也就沒有了,我即失望又感動,失望的是我以為劉啟會和爸爸劉培強團圓,但結局是劉啟的'爸爸永遠留在了星際宇宙。爺爺留在了冰雪覆蓋的上海。但我又很感動。在拯救地球的最后36個小時時,每個人都是拼盡了自己的力氣來保護自己的家園,就算是面對死亡,也不害怕,最后是宇航員劉培強為了挽救更多的人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著國際空間站沖向了木星,因為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地球。最終,地球活了,我一直懸著的心也慢慢的放下來了,影中還有一處使我記憶猶新,電影中韓朵朵不明白“希望是什么”;也就覺得希望也沒什么用。但是她在救助別人的時候車明白希望的可貴。特別是第二次救人的時候,我覺得每一句都是充滿了希望,說出了她的心里話,讓我們都看到的希望。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人類真的要團結一心了,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地球,保護環境,讓藍天白云常常掛在天上。我們才能舒適的生活在地球上。請不要再讓我們的地球母親再受到傷害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7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書——《流浪地球》,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本書作者為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這本書創作于20xx年,之后還被改編成了電影在今年寒假期間上映了,我也和爸爸媽媽去電影院觀看了改變過后的電影。
《流浪地球》這本書主要講了太陽即將毀滅,20多年后,地球將不復存在。為防止這一情況發生,地球上的眾多科學家在地球上安置了12000座行星發動機和12000座地下城,發動機可以產生150億噸的推力,把地球推離太陽系,行駛到半人馬星座的比鄰星并作為它的衛星。整個過程將要花費2500年,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旅程。
在這本書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太陽不再是那個給我們帶來光亮和溫暖的恒星了,而是一個危機四伏,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每當地球行駛到太陽附近時,地球上的人們就開始焦慮不安,遠離太陽時,他們才能暫時平靜下來。這就像在玩俄羅斯轉盤,只不過賭注是73億人的性命。就這樣經過了幾次短暫的'安逸,人們覺得太陽沒有變化,于是用普通的天文望遠鏡看太陽,發現它和之前的樣子沒有變化,于是人們認為航天局是在騙人類,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開始背叛航天局。不久,航天局的人全被抓了起來,人們把他們凍死了。正當人們沾沾自喜的時候,太陽爆炸了,這時人類才意識到航天局沒有騙他們。電影中做了一些改編也非常精彩!
《流浪地球》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從書中我了解到不少有關我們生存的地球、宇宙的相關知識,激發了我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作者劉慈欣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過人的知識面為我們展現了未來的世界,同時也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文學奇跡。而這個能力絕不是他天生就有的,一定是經過了后天的不斷積累。我也要每天不斷多讀書多實踐,努力成為和他具有淵博知識、豐富想象力的人。
《流浪地球》觀后感8
新年期間,我和姑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這是一部國產科幻電影,非常精彩,讓我至今難忘。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人們帶著地球搬家的故事。因為太陽出現問題,人們決定把地球從太陽系推到別的星系中去,卻在途經木星時出了問題,最后,勇敢的人類解決了問題,地球繼續它兩千多年的航行。
電影的主人公叫劉啟。他的父親是“領航員”空間站里的一名宇航員。在地球被木星引力吸引,將要撞向木星的時刻,劉啟提出了用助推器火焰點燃木星的想法。然而由于火焰高度不夠,這個嘗試失敗了。他的爸爸用推進器點燃了空間站,并引爆了木星,救了地球。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有好幾次都忍不住熱淚盈眶。為了工作,劉啟的爸爸十幾年沒有見到劉啟。為了地球和人類的`未來,好多人犧牲自己,獻出了生命。他們這種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深感傾佩。
不過,主人公劉啟讓我覺得有點小爭議。劉啟的記憶力非常好,十幾年前的事情,他依然能記得清清楚楚。但是我感覺,他有時候是一個自作聰明的人。他總是說:“我可是個天才。”在他和妹妹偷偷開走運載車時,他自吹自擂說:“這車老難開了,我能讓它動起來已經不錯了。”可是他開起車來卻橫沖直撞,像個螃蟹一樣橫行霸道。而像他姥爺那樣的,才能平平穩穩地開車。可是他姥爺卻從來沒吹噓自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瓶水不響,半瓶水咣當”。
聽說因為《流浪地球》,大家把20xx年稱為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可見這部電影有多精彩,還沒看的小朋友們,趕快去看啊!
《流浪地球》觀后感9
大年初一,我和媽媽、姐姐們去看了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它是由作家劉慈欣的小說改編而成的。
電影主要講述了:未來,太陽將因為急速老化而迅速膨脹,直至爆炸,到那時,太陽系將不復存在。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在全球制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停轉,并改變方向,前往4。2光年外的新家園。但因為如此,地球地表氣溫下降到了零下80多度,僅存的35億人生活在距地面5公里深的地下城里。流浪經過木星時,由于木星引力激增,地木即將相撞。雖然救援隊最后修好了71%的推進發動機和100%的轉向發動機,但地球毀滅的情況已無法改變。在人類最絕望的時刻,中國救援隊想出了唯一一個辦法。
在看電影時,我好幾次淚流滿面,一刻都舍不得眨眼,就怕錯過每一幀精彩畫面。我震撼,震撼電影中出人意料的情節和壯觀的場面;我自豪,自豪國產科幻電影品質的重大突破;我感動,感動航天員劉培強的舍身取義、全世界人民救援時的萬眾一心和劉啟等人與家人的濃濃親情。
電影中有一些細節非常感人:劉培強在國際空間站的窗戶上根據木星的位置畫圈,計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時間,和親人分別十幾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于言表;班長在上課時說了一句關于希望的理解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韓朵朵在危急時刻的廣播希望是我們回家唯一的方向!希望,雖然稀少,但是它永遠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其實,每一個為地球能活下來而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牽掛的家人,但他們不得不為了任務和信念做出犧牲。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延續人類文明才要如此拼命地保護地球,他們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看完影片,我心里默默地希望人類能夠像電影中的那樣,遇到重大危險或災難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戰勝困難!
《流浪地球》觀后感10
最近,正在熱播一部抗戰大戲《雪豹》,我很感興趣,看完了整部劇后,心中感觸頗深。
《雪豹》講述了“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十九路軍的將士同仇敵愾,浴血奮戰,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其鋼鐵的意志和精神深深感染了富家子弟周文。他是正直愛國的青年,不惜以一己之力反抗日本人的欺壓,殺了一個欺強凌弱的日本人,為此改名周衛國進入中央軍校學習。他過硬的素質得到教官和高層的賞識,更獲得了德國軍校深造的機會。學成歸來的周衛國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抗日戰爭中,等待他的將是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考驗……
在抗戰中,周衛國沒有因為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未婚妻和生死兄弟而屈服,沒有因為自己受傷斷臂而倒下。淚水洗刷盡了他的悲傷,顯示出了堅強。戰爭,讓他經歷了痛苦的蛻變,他由一個軍校毛頭小子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從一名富家子弟變為一位鐵血軍人!
周衛國的經歷堪稱傳奇,無論是從軍校畢業后去德國結識日本人竹下梭;還是落草清風寨成為“三當家的”;還是領導了“一線天伏擊戰”、“騎風口之戰”這樣的戰役;還是最后與自己既是朋友又是敵人的竹下梭決戰。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軍人!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周衛國與竹下梭的戰爭。兩人都是軍校優秀的學員,結交成為朋友,周衛國曾向竹下梭學習日語和劍道。但七七事變爆發,竹下梭成為日本軍人,周衛國與竹下梭劃地絕交,并警告竹下梭如果帶武器踏入中國一步,就一定要與他決一死戰。他為了國家
的尊嚴與主權,犧牲了個人利益,這是何等精神!后來,竹下梭殺死周衛國的戰友、父親,周衛國沒有被他擊倒。最后,他擊敗了竹下梭,竹下梭斷臂請求老朋友原諒,并讓他結束自己的生命。周衛國手刃了竹下梭。為親人戰友報了仇,但他知道,他不是恨竹下梭,是痛恨戰爭……
中華男兒,人人當如雪豹!像周衛國那樣經戰火洗禮,成為中華軍魂!
《流浪地球》觀后感11
期望,比鉆石還珍貴。
地球上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天上刮著大風,下著大雪,天寒地凍,大家寸步難行。建筑倒的倒,塌的塌,荒涼的世界里,沒一個叫你遮風擋雨的地方………
這就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場景。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獲獎科幻小說,于今年大年初中一年級上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內部能量耗盡,馬上巨大化并會吞噬整個地球。因為太陽已沒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類只能移居地下城。為了全人類的將來,聯合國召開會議,會議中決定制造一萬臺超級發動機,以驅使地球脫離軌道離開太陽系。但,離得遠遠的`過程中,地球馬上撞擊木星,逃脫只有最后一線期望。很多無所畏懼的大家在完成任務中壯烈犧牲了。
因為木星的巨大引力,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他們不相信地球還有存活的期望。他們只想和木星同歸于盡。可是,中國救援隊不這么覺得。他們找到了唯一的期望——通過噴火,點燃木星,使木星爆炸。即便他們成功的幾率非常小,但他們還是不放棄期望。就如電影中所說:“期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期望是大家唯一回家的方向!”最后,在他們的努力下,地球離得遠遠的了木星,人類得以存活下來。
日常,大多數人可能會由于困難和絕望,放棄期望。譬如,一名運動員離終點還差幾步,他只須咬緊牙關,堅持不懈,可能就可以得1、。可是,他因體力問題放棄了眼前的期望,被后面的人反超了,多可惜啊!所以,大家不管學習或做事,都不可以半途而廢,要抓住機會,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只有如此,才能離成功愈加近。
來吧!讓大家行動起來,抓住每個機會,珍惜每一線期望。由于,期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鉆石還要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觀后感12
“CN171—11小隊聽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你們都是地球的英雄,我們謹記于心,以你們為榮,我們將肩負著你們全部的希望,飛向兩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園!”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些話語,還有《流浪地球》那讓人震撼,卻又不得不讓人沉思的場面。回家路上,看著現在繁華的街道,我不斷問自己,地球真的會變成那樣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主要講了未來的太陽迅速衰老,極度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于是地球上的人們傾其所有,制造了推進機想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整個影片貫穿了,“團結”和“希望”,其實最催我流淚的'是當聽了韓朵朵的播報后,很多救援小隊都將車調頭去幫助他們的震撼一幕。我流淚了,當地球公民真正團結起來,當大家真的齊心協力去保護地球,當大家真的意識到希望是有多么重要,當大家真的愿意為了最后的一絲希望而豁出去時,地球,便真的活了!
電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飛雪,氣溫直達零下84度,所以人們居住在地下城里。當韓子昂開車走過上海市,指著一座隱約能看到電線和路牌的冰山說這兒是自己的家時,我的眼淚又流出來了。是啊,多年以后的地球,已經荒唐到辨不出原來的模樣,就算辨出來了,卻也只能是重溫和回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歡樂樂地拎著行李包,住進去了。這所謂的流浪地球,又何嘗不是人類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嘗不是人類原先的家已經回不去了,精神已經沒有寄托了呢?人一向把家這個詞看得很重要,所以才會選擇帶著地球這個家園流浪,真希望以后的以后,我們人類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災難發生!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團結,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犧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觀后感13
今天,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給我很大觸動。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未來人類面對太陽老化和木星撞擊時所展現出的團結與努力。在那個時代,地面溫度可達到零下80℃。人類只能居住在地下城。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一側安裝了幾萬個大型推進器。在宇宙中,人類還建設了太空監察站,隨時觀察地球的動向。
電影開頭就說,“在此之前,人類不在乎火山的爆發,不在乎一種動物的滅絕,不在乎一場海嘯,也不在乎一所城市的消失。只在乎一個東西——錢。為了錢,人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生命。直到木星即將碰撞地球,人類才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我心里想:為什么只有在災難降臨才會團結呢?錢真的那么重要嗎,真的'值得把生命都拋在腦后嗎?俗話說,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命只有一條呀!這也讓我想起電影《美人魚》中的一句話:“如果地球沒有了氧氣,你有再多的錢又有什么用?”
世界真的是這樣嗎?只有失去,才會知道珍惜嗎?人類真的全是貪婪、欲望和自私的嗎?不,不是的。
螞蟻就算無比渺小,但所有螞蟻聚集起來,也能啃食掉一頭巨獅。花兒就算再弱小,但所有花兒同時綻放,也可以組成一幅美麗的春景。世界就算再寒冷,但只要所有人抱成一團,總會有那么一絲暖流!我們每個人都如同宇宙中的一粒星辰,所有星辰匯聚在一起,就可以組成無比璀璨的星河海洋!只有所有人團結在一起,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今天的中國需要團結合作,明天的中國更需要團結合作,讓我們攜手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流浪地球》觀后感14
宇宙浩瀚,人類的技術何先進,如何天馬行空,都只是宇宙中的一點漣漪。而宇宙如何浩瀚也不能抹去人類存在過、奮斗過、愛過的痕跡。
這是一部帶領全人類逃亡的史詩。
太陽膨脹,已漸漸成為人類和地球的威脅。聯合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建造并發動了地球發動機,規劃起了長達2500年的全球移民流浪計劃。當運輸火石、挽救地球任務級別高于一切時,一位位無名英雄為拯救迫在眉睫的危機死在了天災之下。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吸引,在計算地球自救率幾乎為零時,在得知人們運用哭泣、暴力發泄內心時,聯合政府依然繼續啟動“火種計劃”,用此來延續地球人類文明。不僅如此,地球人類也沒有放棄希望,劉培強引爆木星,終將地球和人類推向浩瀚宇宙,流浪,現在剛剛開始。
撲面而來的`人文感博大寬厚,和美國完全不同,沒有那英雄主義的個人救國,只有全人類同心協力、愚公移山的精神。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雖然有放棄希望選擇自殺的日本救援隊隊員。但是當全球廣播發出后,幾乎所有的人都安靜了下來,幾乎所有的人都調轉車頭。即使希望盡如游絲般渺茫,即使已經被人們宣布了死刑,還是會有人嘗試在希望的微光下沐浴成長。人類永遠都在磕碰抗爭中生活。
至于未來會如何?或許會一路坦蕩,出了鬼門關后,便可臥在群星閃耀的宇宙中,舒服地待到陽光又下一次灑滿世界;或許會磕磕絆絆挺過一段又一段的艱難時光,甚至與地球一起消失,在宇宙中濺起一朵小小浪花,就悄悄離去……可是,“無論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人類團結勇敢而且有夢想,在宇宙中一定會好好的生活下去。
《流浪地球》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將以人類的希望為槳,以人類的團結智慧為帆,在危機四伏的宇宙中,以渺小的身軀,但有巨大的能量,走出一條屬于人類文明的輝煌之路。
《流浪地球》觀后感15
《流量地球》是科幻片,是中國現代科幻片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居然看得人熱淚盈眶,這是什么梗。
《流浪地球》中劉培強駕駛領航號空間站撞向木星大氣層,引爆了大氣球從而推動了地球加速逃離木星引力。
劉培強的岳父,我們親切的達叔,哦!現在應該叫達爺扮演的高級駕駛員最后選擇犧牲自己,把希望留給孩子們。
人工啟動行星發動機,裝填火石,工程師快速思索,人類的感性和靈機一動在此時與理性結合,沒有一次錯誤,也不允許出錯,一次搞定,含笑而逝,人生巔峰即終點,人生如此不遺憾啊。
電影中許多救援隊犧牲了,最后的完成率是71%,那么就是說29%的救援隊沒有完成任務,也就是半路犧牲了,這些人的犧牲在我們看來都化作了數字,但他們的努力和拼搏不應該只是數字,努力而失敗和放棄希望是不同的。
這一次選擇犧牲的人有中國人,印度人,俄羅斯人,韓國人,日本人或者其他國家人,這一次犧牲是全球人的犧牲,地球人因此損失慘重,然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惟其如此地球才有希望。
面臨天地浩劫,以往的外形入侵,史詩級的`大洪水,再到大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就顯得小兒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當面對天地偉力,傳統的超人,核彈顯然不夠看,這時候需要人類攜手解決,團結一致,靠的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舉全球的力量辦大事,搞大事,但總有人要犧牲,總有人要舍棄個人利益和小集體利益,不再以某國為中心,更不以某國的利益為重,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每一個普通人做出的犧牲都仿佛一個個的火石,火種點燃了發動機,推動地球前進,到達下一個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