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陵十三釵》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金陵十三釵》是部極好的小說,而張藝謀的電影改編的要比原著小說更好。電影多了更多的愛恨,多了更多的矛盾,雖說整部劇的節奏依然是緊湊而趨于平緩,最終的結尾似乎水到渠成,沒有什么突如其來、跌宕起伏和戛然而止,但在145分鐘里,依然讓我淚流滿面。
電影開始不久是一場小規模的?戰,士兵們掩護著女學生的逃亡,放棄了自己出城的機會,敵不過坦克,就以自己的身軀前赴后繼,掩護同伴前進,最終的一個帶著炸彈沖向坦克。最終一個個犧牲。然后是第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鏡頭,消滅了緊跟著的一群日軍之后,女學生們一個接一個向前繼續逃,士兵們躲在殘垣斷壁之后靜默地目送她們遠去。這樣的一刻,沒有言語,來不及道謝,學生們只是邊跑邊轉過頭看著滿身硝煙的士兵,只有那么短暫的一剎那,除卻踩在瓦礫上凌亂的腳步聲,只有眼神的交流,卻包含了太多太多。
第二個鏡頭當屬秦淮河女人們的登場,美麗的旗袍,精致的妝容,實在是驚艷無比。雖說是在逃難,她們那樣款款走來,一顰一笑,風韻十足。從《色?戒》開始,我就一直很迷戀烈焰紅唇的旗袍女子,女主角上挑的眼線恰到好處。她放下提箱,用帶著手套的手輕觸紅唇,向樓上的美國殯葬師送去一個飛吻,霎時迷倒萬千。好似她雖出于風塵,卻依然高貴優雅。
我以為李教官會同小說里一樣,躲入教堂,然而電影中卻沒有。他悄悄地將之前女學生拉下的鞋子放在門口,他一個人獨自睡在教堂對面紙店的廢墟里,他在傍晚布好手榴彈,他及時地救下了書娟,他?法極準,他一個人消滅了一堆的鬼子,他在自己的身上綁上引線,臨死時從樓上墜落,消滅了最后一小批鬼子。我想最終擊斃他的那個日本兵在動手前猶豫了,他沒有料到之前的襲擊都是由這一個中國兵完成的,他看到那人臨死前的笑容時恐懼了,然后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扣動扳機之后,迎接他的,也是死亡。
對于流里流氣滿眼只有錢的美國殯葬師米勒是如何變成神父約翰的,我覺得貝爾將這個過程詮釋的非常好。影帝總是有影帝的實力的。他醉酒、愛錢、愛美女、不祈禱,卻在危難的時刻穿著屬于神父的袍服,用自己掩護著身后的女學生們,大叫著“ThisisthehouseoftheLord!”他沖出去尋找失蹤的香蘭和豆蔻,他撒了善意的謊言,告訴其他人豆蔻和香蘭只是被流彈所傷,沒有受苦,他放棄了和同胞一同乘船離開的機會,他義正言辭地告訴日軍:“Childrencannotgo!”他最終帶著女學生們逃出南京。我忘不了他電影最后的那個眼神,臟兮兮的車窗后面,他開著車,眼睛里有如釋重負也有無盡的悲哀,然后漸漸地紅了,漸漸地涌上了眼淚。不知他在想誰,是死去的孟先生,前途未卜的喬治,死去的香蘭和豆蔻,還是,日軍車上的女人們,和玉墨呢?
我其實很喜歡豆蔻這個角色,從看小說的時候就喜歡。她其實很單純,她喜歡王浦生,又或者她其實只是想要個平平淡淡安安定定的生活。她說,浦生,你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種地。可浦生沒有田。她說,那我彈琵琶,你拿個棍,我們要飯給你媽吃,可浦生沒有媽。她想在浦生彌留的時候彈琵琶給他聽,可琵琶只剩一根弦,她一定要回去拿琴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而復返,終于被禽獸不如的日軍抓住,凌辱致死。只留下一卷染血的琴弦。同樣的還有香蘭,她只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回去找耳墜,還不忘在破碎的鏡子前照照,看著自己依舊姣好的容顏,她在中?倒地之后還抱住日軍的腿,想阻止他們去害豆蔻,然而只是螳臂當車,日軍在她死后也沒有放過她。花一樣的生命啊,就這樣流逝了。其實小說里說的是豆蔻被折磨得瘋了,而口里卻一直念著浦生的名字。
玉墨是個太美好的角色。她是秦淮河的頭牌,她姿容出色,她氣質出塵,她擅長琴曲,她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她聰明機智,她處變不驚,她深明大義,她是個有故事的女人。我想,要不是這亂世,她也是秦淮八艷似的人物,驚才絕艷,會有無數風流才俊為她一擲千金卻依然難以一親芳澤。然而她不幸生于戰火紛飛國破家亡的年代,她有不幸的童年,她淪落風塵。可她能在危急時刻為女學生們打開地窖的門,她對書娟說,我替你去。她也有脆弱的時候,她在踏上生死未卜的前途之前對約翰說,別在戰后找我,明天之后,我的身體就不是我的了,你現在就帶我走吧。她想回到自己的十三歲,她說她十三歲之前都是個好姑娘,她在臨去之前拿起琵琶,帶著姐妹們為女學生唱一首《秦淮景》。她義無反顧地登上日軍的車,卻紅著眼眶回頭看著約翰微笑。
其實小說里寫書娟不喜歡玉墨,是因為玉墨是介入了她的家庭的第三者,直接導致她的父母去了美國把她一個人丟在南京,因而她恨玉墨。而電影里并沒有這樣的橋段,書娟她們只是單純地將自己和所謂的釣魚巷女人劃分開來,不喜歡她們,卻一點點地了解了她們。書娟其實是個很不一樣的小女孩,她不同于其他的同學,她很冷靜,她也很大膽。她躲在管道里大著膽子同約翰說話,她看到日軍沖過來,為了掩護地窖中的女人們,果斷地作出決定帶著同學們跑到樓上,她機智地跟日軍說小蚊子是她們丟了校服的同學,她跟伙伴們說,不能讓日軍糟蹋我們,于是排好隊爬上教堂最高處準備自盡,自己站在第一個。她以平緩悲痛的語調敘述這個故事總是帶著一雙純澈的眼睛觀察四周,看著周圍的人來了,又走了,再也不出現。
喬治是個好孩子,我確定。他一定要完成英格曼神父的遺志,好好照顧女孩們。他請求約翰留下來,請求他修好卡車帶他們逃出南京。他決然地成為了第十三釵,他不愿意中途跳車,為的是給約翰和女學生以充足的逃跑時間。他帶上滑稽的假發辦成女孩子,那一剎那我卻笑不出來,只能流出眼淚。那個帶著瓜皮帽小眼鏡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語的稚嫩男孩,那個帶著假發穿著旗袍深深地低著頭青澀的假女學生,我不愿意去想他的結局。
孟先生是個漢奸,他為日本人做事,他不是普通人眼中的好人,然而他是個好父親。他拼了自己的命,也要保住女兒的安全,于是冒著風險給約翰送來修卡車的工具。他緊緊跟隨著日本軍官,懇求他救出自己的女兒,卻發現上了日本人的車的其實不是那些女學生,他驚訝地愣住,卻什么都沒有說。日本軍官忽然轉身朝他開?的時候,隨著那砰的一聲,我的心一顫。于是這位父親就那么曝尸街頭,約翰來不及將他埋葬,只能用帽子蓋住他的面容,他臨死,也沒能見到女兒一面。
電影里,玉墨說,別人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一位姐妹接著說,隔江猶唱后庭花。別人罵我們的話,我當然要記住。于是這群女子作出了這樣一番轟轟烈烈的事來。其實小說里還有一句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難道我們不唱,國就不亡了嗎?最終的那曲絕唱,那曲《秦淮景》,吳儂軟語,煞是好聽。女子們旗袍艷麗,款款走來,依舊是衣香鬢影。曲子里唱的是江南錦繡,金陵風雅情,仿佛外面的廢墟瓦礫,殘垣斷壁都是假的,走出這個教堂,外面還是堂闊宇深,世外桃源……然后她們走了,她們穿上女學生的衣服,她們也可以嬌俏清純,她們再也杳無音訊。約翰說,她們的工作是有關愛與恨,只是她們的愛和恨,比平常人要多一點。
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張藝謀的片子里最好的一部。因為唯一一部我在看預告片的時候就能找出中心思想的電影,而不似《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劇情畫面華麗無比,卻看了幾遍都不知道到底想表達什么。雖說還是南京大屠殺的老題材,這里卻沒有《南京,南京》那樣大規模的戰爭沖突場面,也沒有《拉貝日記》里面那樣的救世主。大部分的劇情只是發生在這個小教堂里面,每個人都是最底層的普通人。獨特的視角決定了這個故事的不同。面對戰爭普通人的無能為力和積極反抗相互交織,纏繞出的是人性的魅力。每個人心目中的國仇家恨,讓他們在這么一刻由普通人成為了英雄。好似女主角對約翰說的:“What you did today makes you a hero。”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相關文章: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06-16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0-07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03-07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04-01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9篇11-23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5篇06-10
狗十三觀后感06-26
《狗十三》觀后感04-13
狗十三觀后感3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