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影片大國崛起有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影片大國崛起有感范文1
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這近500年期間,世界開始了海洋帝國時代。開啟這一時代的其實只是兩個在歐洲邊緣相鄰的兩個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帝國有位王子心中的雄偉霸業,就是向東一向走到遙遠的東方,實現海洋霸主夢想。經過近十年的儲備,開啟了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學院,他們從葡萄牙最邊緣羅卡角出發,一向向東走,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恰好一次風暴,讓他們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他們登陸的地方,被命名為好望角。從此,因為航海技術領先,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整個非洲,甚至全球,繪制的地圖才開始出現,而原本割裂的`世界才真正地連成一體。
其次是西班牙看到葡萄牙的發展很眼紅,模仿葡萄牙開始組織遠航,隨著地理大發現,人們最終發現地球原先是圓的。他們決定向西航行,正巧,一向在葡萄牙懷才不遇的哥倫布來到了西班牙,受到了重用,經過三個月航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大陸。哥倫布一向至死都認為他們到達的大陸是印度,其實那是一片從未有人踏足過的新大陸,它的名字此刻叫南美洲,因為這個錯認,那里的居民得了一個本不相關的名字叫印第安人!
西班牙成為了海上霸主,變得富強,最終全球約百分之八十的經營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人們沉迷于消費,卻沒有給子孫留下像樣的產業,盛極一時的西班牙也漸漸地退出了海洋霸主的舞臺。
由此我不得不感慨,一個國家是過于貧窮固然不好,但一個國家過于富有,人們的意志力會在奢侈生活中被磨滅,國家的衰落也會成為必然。此刻自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開啟了航空時代,誰會成為新一代霸主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觀影片大國崛起有感范文2
首先,我們理解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西方大國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在戰敗后的迅速復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礎的雄厚。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區缺乏人才。
其次,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鮮、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們的普遍就業觀,我們的人才往往不是復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學習新的`技能,只能下崗回家。我到過一些省份,無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圖書館都很少,麻將館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將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了,人們一有時間就去賭錢,卻不愿意買兩本書看一看。像這樣下去,這個民族還有什么期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計算機中安裝的軟件。你的計算機硬件再好,但如果軟件不行,甚至感染了病毒,也無法正常運行。同樣,即使我們的物質條件再豐富,軍隊裝備再優良;如果沒有先進的文化,沒有先進文化武裝起來的人,我們的孩子就會去吸毒,干部就會腐敗,軍隊就會打敗仗。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師的鐵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水兵也是訓練有素,為什么還打敗仗因為清政府腐敗,指揮官方柏謙臨陣脫逃,這說明我們的文化、即軟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
這么說,阻礙中國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嗎我認為是這樣的。
我那里所說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人文學、法學、宗教等廣泛的領域,屬于上層建筑。
過去,在歐洲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以往出現過康梁變法,但被頑固不化的老佛爺鎮壓下去了。之后,在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孫中山最終發動革命、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劃上了句號,并提出了三民主義提高思想。1919年的五四運動就是一場倡導新文化的運動,陳獨秀提出要請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來救中國,俄國十月革命又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革命。可見,這些大文化和先進思想是引領社會提高的火炬,也是驅動社會機器快速運轉的軟件。沒有這些先進的文化,就不會有今日的新中國。
觀影片大國崛起有感范文3
看了《大國崛起》這部歷史篇,感觸甚多。《大國崛起》說了些什么呢
總的來說就是這些,《大國崛起》講述九國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霸權的欣賞。《大國崛起》不厭其煩地向觀眾展示:大國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和豐富多彩的稱霸故事。《大國崛起》飽含對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推崇。《大國崛起》始終貫穿著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褒揚,能夠說到達了迷戀程度。《大國崛起》給了《國富論》異常高的地位,著墨極為厚重,不僅僅很多引用亞當斯密的原話,并且排出強大的專家陣容疊加贊賞。《大國崛起》浸透著對資產階級價值觀的贊揚。《大國崛起》充斥著美化殖民主義的言辭,對殖民人物往往贊賞有加。
讓我們看一看尊重史實的學者們是怎樣寫的。西部的開拓是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過程中實現的。對特庫姆塞領導的泛印第安人運動的鎮壓,結束了東部印第安人聯合抵抗白人侵犯的歷史。在1830年代,杰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中西部農業商品生產和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擴大使白人擴張主義者急切地奪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國會經過了《遷移法》RemovalAct。這是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法律依據。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和福克斯Fo人在酋長黑鷹領導下進行了反抗斗爭,于1832年試圖回到伊諾斯西北部的家園,遭到伊利諾斯州長派出的民兵的殺戮。住在佐治亞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羅來納西部和田納西東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asaws、克里克人、喬克托人Choctaws和切羅基人進行了抵抗。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人也一向頑強抵抗,但都遭遇到失敗。1844年,美國東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遷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蘇必利爾湖的偏遠地區。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13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于難以理解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以往出現過,之后相繼消亡的禮貌。結論是這些禮貌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
觀影片大國崛起有感范文4
一個大國,它的標準當然是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民眾與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可是一個大國的構成并沒有這么容易。
荷蘭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國,它們臨近海洋,能夠便利地貿易、交流,可是僅有地理位置的獨特優勢,是不能讓兩個占地面進取小的國家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最重要的是,國家的強大凝聚力。荷蘭的恩里克王子以國家的名義支持航海家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再是個人的孤立冒險,而是成為有計劃有組織的國家戰略;西班牙的伊麗莎白女皇在和哥倫布的談判中,理解了一個有航海抱負的平民的要求,為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女王甚至賣掉了自我皇冠上的珠寶。這就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團結力量,使兩個在歐洲邊緣的國家成為了大國。
可是,在很多國外學者談論大國崛起之謎時,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往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的確,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夠提高群眾文化素養,也能提升國家人文精神,使當時的英國成為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家。英國的牛頓定律打開了英國走向工業大國之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展示了新的經濟秩序。所以,一個國家良好的思想、文化能夠使國家崛起,也能夠影響世界。
當然,國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種答案,就是體制創新。17世紀,一個相當于兩個半北京大的荷蘭憑借一系列完整的商業制度,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大國;英國靠推行自由貿易建立市場,使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讓經濟騰飛;當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利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稱霸了許久,而突然經濟落寞時,則用政府無形的雙手來干預,使經濟漸漸回暖。所以體質的健全和創新能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堅持穩定。
我們回頭看一下我們的中國,在19世紀,20世紀,為什么中國屢屢遭到歐洲國家乃至亞洲國家的欺凌我認為首先是咱們國家思想的問題,那時中國還處于封建社會,信奉封建思想,而這種思想讓國家閉關鎖國、不理解新的思想、文化、技術,讓我們的經濟發展停滯,與世界國家拉開了長長的距離。其次是體制問題,國家壟斷經營,不給市場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得經濟發展緩慢,無法入流,無法跟上世界其他國的腳步。所以打開國門,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后發國家走上強國之路的開端。
大國崛起,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有一個經濟與政治的現代化的'過程。而僅有在不一樣時期,根據自我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正確確定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大國之所以難解,因為每個大國的發展模式都是不能簡單地復制和模仿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前我們是學習蘇聯,學習它的計劃經濟等等,可是如今,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我發展的道路,中國還要走的路很長,我們要摸索出一條新的路是艱難且冒險的,可是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我們離成為強國的夢想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