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金戰講座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金戰講座觀后感1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今天聽了王金戰老師的講座,我終于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金鑰匙,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不愧是大方之家的講座,高深的道理在簡單實在、接地氣的例子和幽默詼諧的語言當中娓娓道來,每句話都說到了我的心坎里。王老師說現在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持證上崗,都要通過學習取得執業資格證書,唯有家長擔負著影響教育下一代這么重要的工作卻是不用學習隨時都能上崗的。所以說每個家長都要隨時隨地地虛心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將來也是為了孩子的一生。
讓孩子愛上學習取決于“興趣”和“心態”。首先是要善于發現、尊重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別把學習當罪受。這就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對家長來說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發現優點,發現進步,及時表揚。而不是按照自己腦子里對孩子定下的模式和框框去要求孩子,批評孩子。要學會尊重孩子,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往往來自于他最親近的人。家長的表情、語氣對孩子的傷害都是巨大的。這就要求我們家長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要注意自己言行舉止。“孩子對家長的不滿無處發泄,只能用消極的學習來對抗。”這句話值得每個家反思。
王老師用他的切身體會告訴我們,只有當孩子考上理想大學的時候才是每個家長放下肩頭的重擔,徹底輕松的時候。人可以一夜暴富卻不能在短時間內成為教授和學者。學問是一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需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不論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都是任重而道遠。
王金戰講座觀后感2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媽媽觀看了山東廣播電視臺農科頻道播出的由中國人民附屬中學的王金戰老師主講的《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的講座,看完之后,我和媽媽都大開眼界,也增長了許多見識。通過王老師的講解,使我認識到培養中小學生十大能力不僅需要孩子的內在潛力,更需要家長的共同努力。
通過王老師的講解,使我認識到我自己本身的優點和存在的缺點。王老師舉例說的小女孩的故事,說明了孩子的心理素質很重要,家長的期望過高,就會往往通過日常的話語和批評,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讓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反而會使孩子的學習直線下降,從全班的第一名變成全班的倒數。通過這個故事,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不僅要給孩子適當地壓力,還要多加的鼓勵,就像王老師說的.“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表揚和適當地夸獎,會使孩子增長自信心,減少學習壓力,讓孩子更有動力,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靠家長強迫、催促去學,把學習看為一種負擔。
通過這次的講座,也使我看到我的不足之處,我平時學習還是挺努力的,就是有時喜歡看電視,看起來就沉迷其中,從而有時作業潦草,我以后一定改正這個壞習慣,認真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和老師的辛勤付出,同時希望媽媽多多的對我鼓勵和表揚。
王金戰講座觀后感3
聽了本周的講座,很佩服王金戰老師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敗在學生手里,而是敗在家長手里。在很多方面與王金戰老師產生了共鳴,或從王老師的講座里受到了啟發。
我反復對照王老師的板書“讓孩子變笨的十大高招”,自己高達6處,自嘆自己是一個愚蠢的家長。優秀的孩子背后有優秀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決定性的作用,那么聽完講座以后,真的要深思自己的孩子問題出在哪里?只有找到問題,才能有解決的辦法。
王金戰老師提到:“當一位學生反反復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便成為差生,而讓一個差生變好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強項,發揮他的優勢讓他反復享受成功的喜悅,差生就轉換為優秀。”在王金戰老師眼里沒有差生,只有個性各異的學生。王老師引導學生充滿自信,奔向各自預定的目標,享受了快樂學習的'過程,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聽完王老師的講座讓我有了信心,孩子每次前進一小步,都不要命的鼓勵,孩子每次學習前進一名次,都反復夸獎。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評價。所以孩子失敗后應該是過多的鼓勵,讓孩子明白失敗并沒什么,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允許孩子的失敗,也是對孩子成功的一種信任。距離中考還有8個月,距離高考還有3年,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也能奔向自己預期。
王金戰講座觀后感4
王老師是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高級教師,他講到自己在高一時,由于受到老師和當時班級前五名的學生的激勵,暗下決心,奮發圖強,在不到半年里,從班級的40多名躍居班級第1名。這個過程概括起來就是:外力的激勵——下決心、定目標——行動——找到起點、方法——堅持,享受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展示了他自主學習的才能,正是他善于從一道分解因式的問題出發,找到學習存在的根本問題,從而根據自己存在的根本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順藤摸瓜。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時間將上課聽講時發現的問題與初中知識聯系起來,有自己安排自己學習內容的權利、時間和空間,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才能如愿以償、如魚得水。
再看看我們目前的教育,老師恨不得將作業留到學生一點自己安排的時間都沒有的地步,很多學生在初一就要寫作業到晚上11點,想一想,這樣的學習,對學生有什么好處,從表面上看,學生很緊張,但實際上他做了多少有用功,又有多少無用功,我們確實要指導學生學習,這些指導需要在作業上體現出來,但我們沒有權利剝奪學生的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開始不會自主發展,我們可以指導,但不能控制,如果王老師處在現在學生所處的環境,估計就沒有今天的王老師,也許只能再多一個農民,或一個平庸之人,而不是一個教育專家。
所以我們要想想,究竟要給學生什么教育。
【王金戰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戰狼觀后感06-21
戰狼的觀后感06-15
《戰狼》觀后感05-20
戰狼觀后感10-01
地道戰觀后感02-27
《地雷戰》觀后感03-25
戰狼2觀后感03-17
地雷戰觀后感02-18
地道戰觀后感04-03